闯关东时期,为何山东人要去荒凉的东北?

我姥爷姥姥是伪满时期从山东威海闯关东到东北的,开始住在长春,解放战争困长春从长春逃出来一直住在沈阳。过去老人管山东叫关里家或山东家,以前听老人讲过,为什么来东北?因为东北富呗。东北荒凉,从哪里听说的?东北除了北大荒(后来变成北大仓)荒凉外,奉天(现沈阳),长春(伪满叫新京),哈尔滨,甚至安东(现丹东),旅大(现大连),本溪,鞍山,抚顺哪里不比内地富裕,奉天,长春,哈尔滨甚至都比当时的上海发达,这几个城市当时都是非常时髦的地方,虽然现在东北这几个城市gdp落后,但是你来看看这里人们的穿戴还是那样的光鲜时髦,爱打扮是东北人的天性。长春当时有满映(后来的长影),还有工厂大学,沈阳还是清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这里张家父子经营多年,有大型工厂,学校,体育场,医院,东北一百多年前就在沈阳小河沿(现在辽宁肿瘤医院院内)开了东北第一家西医院盛京施医院,中国第一辆汽车民生牌汽车在奉天诞生,哈尔滨是东方小巴黎,听老人讲当时山东家穷,在东北捡煤核(捡煤渣卖钱)都比在老家好,所以都来东北了,现在东北这几个大城市的城市建设还是不输关内任何城市的,最近黑东北成全民娱乐了,建议来东北看看是不是你想的那么“荒凉”?不要人云亦云,做井底之蛙,东北的教育,医疗,城市基础设施,人口素质都是不错的,我相信东北经济下滑只是暂时的,因为基础在那里摆着,这里绝不是什么“荒凉”之地。哪里都有个别人,不能出了几个个别人就以点带面打击一大片,地域黑的喷子里肯定是恨人有笑人无的人居多,没听说过东北人黑其他地方,中华民族是一家大家和谐团结才是。





闯关东不是一个人的行为,在当年靠口口相传,亲戚之间传递信息,东北这边地有的是,相对太平。

相对于军阀混战,灾害不断的中原,你是等死,还是逃荒?




“闯关东”事件是从清末开始的,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凡是看过电视剧《闯关东》的人都知道,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在清朝末年,由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入侵,山东一带出现了驱逐洋人的义和团运动,关内发生战乱。与此同时,黄河中下游地区连年灾荒,民不聊生。为了生存,山东人便涌向了东北。

在很多南方人的印象里,东北是荒凉之地。实际上,这种理解是错误的。东北的冬天虽然寒冷,但其它三季天气非常不错,而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东北民间很早就有“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的谚语,形象地描绘了东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景象。

自满清入关后,东北一直被清朝统治者视为“龙兴之地”而拒绝汉人迁入。因此,东北人口稀少。直到十九世纪末期,由于俄国发动了对东北的侵略,为了充实东北边境戍边人员,朝廷放开了关内汉人迁往东北的禁令。而山东在这个历史阶段,正是连年灾荒,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的时期。

山东作为孔孟之乡,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以农为主,以农为生是山东人的传统思维。如何才能生存,如何才能吃饱,当然就是种地。而东北在那个时候,有着广袤的土地没有开发,是名副其实的处女地。山东人来到东北,只要能吃苦,能种地,就能生存下去。因此,便出现了一轮又一轮的“闯关东”现象。

就拿今天的东北来说,很多南方人没到过东北,以为东北有多荒凉,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东北有能攥出油来的黑土地,所以种出了闻名全国的“东北大米”。东北有丰富的矿藏和石油,所以有大庆油田,辽河油田,有鞍钢,有遍及东北各地的煤矿。

近几年,东北的经济增速放缓,但经济总量与西部地区相比,依然靠前。东北除了冬天寒冷,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风沙滚滚,寸草不生,满眼荒芜。不信,大家可以来东北看看。




〈闯关东〉电视剧本身就是不严谨的一部电视剧,从有此部电视剧,山东低劣各种人都出来比比几句,闯关东电视剧对东北某些事物影响很不好,当年山东人及中原灾民才闯关东,但此电视剧把山东人奉承成为中国最伟大的人种了,导演丶编剧都是山东配出的傻种,编瞎话也要看当时旧社会有几个认字的?原生东北人看着要饭的表演生存技能,要饭的只有求生,谈不上高尚伟大




农民以地为生,一方水土才能养一方人!这是闯关东时期,山东人来东北的首选。江南气候好,但人多地少,东北气候冷,但人少地多,这就造成万人闯关东的局面。清未民初不说,就五六十年代,大批山东人拖家带口直奔东北而来,少部分人参加了林业,煤矿工作,绝大部分落户农业,为东北农村注入了大批劳动力,也带来了东北农业的蓬勃发展,使北大荒变成了真正的北大仓。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父辈为开发北大荒所做的具大贡献!




听说当时山东人多地少,缺水干旱,东北相对说地多人少。当时去的人以开荒种地伐木淘金为主。早去的人将情况反馈到老家,带动了许多人闯关东。解放后工厂招工多,闯关东的人也很多,胶东几乎村村有人去。




东北人大度,热情,不扣门,去南方讨饭就得饿死。东北人对待山东就像亲兄弟,那时候山东来的逃荒的走了一帮又来一帮,从不间断。95%东北人家都会给饭吃,给旧衣服,就算有的小偷小摸,抓住了从来不打骂,不报官,说几句就放了。这几年山东形势好点了,不少东北人回山东老家,可是遭遇反差太大了,不仅排挤,侮辱,有了坏事还甩锅,嫁祸于人。青岛大虾事件明明是山东本省人你干的,却拿东北人顶包!




因为地广人稀 因为肥沃的黑土地 因为山东人是种粮的好手




穷呗,山东人多地少,家家户户兄弟好几个,那个年代不像现在工作机会多,只靠种地,吃饭都困难,日子过得都紧巴巴的,去东北至少有地种,而且当时东北工作机会也多




当年山东、河北一带发生饥荒,穷苦百姓大批逃离。饥民的逃离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逃到能填饱肚子的地方。

纵观当时我国各个地方的生存环境。西北地域广大,人口稀少。但是陕甘宁,水土流失严重,干旱少雨,生存环境较差。不能去。新疆路途遥远,当时交通不便,不能去。

西南云贵川人多地少,路途遥遥。不能去。

两广、两湖、江浙一带虽然富饶,但是人满为患。不能去。

江西、福建,山多地少。不能去。

河南、山西虽近在咫尺。但是情况不比河北、山东强多少。甚至有时还不如山东、河北。不能去。

西藏、青海、内蒙西部一片荒凉。不能去。

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和内蒙古东部地区,为满清发源之地,长期的边禁政策使这里人烟稀少,地广人稀。这里有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而且这里的黑土地特别肥沃。而且这里距山东,河北非常近。

因此,山东、河北的饥民移民到这里是最佳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山东人   北大荒   奉天   辽河   荒凉   东北地区   东北人   北大仓   关内   长春   哈尔滨   河北   肥沃   山东   时期   电视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