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一辈人生孩子大多都能顺产?

不能顺的一般都没了吧




那时候一个孩子生下来五六斤,没有好吃的就吃地瓜干,孩子不大生起来也容易,而且生的多更加的容易,那时候没有剖腹产,生不下来就是死路一条,你说说会不会拼命。而且女的干农活比较多,运动多比较好生养。也没有那么娇气,所以大多数都能顺产,不能顺产的几乎就是难产了。




一是老一辈的人结婚早,头胎在最佳生育年龄生育,年轻力壮比较好生。后面再生二,三,四,五,六……胎时,产道都反复撑开过了,就更容易生。二是那时候经济困难,孕妇在孕期时不会营养过剩,胎儿一般不会长太大,生产时会好生些。三是,大多数老一辈人怀孕时也坚持劳动,生产时利于顺产。

即使这样,老一辈也有因胎位不正或其他原因无法顺产,产妇也有在月子期间卫生或其他保养不当失去生命的。

相比较而言,现代的人虽然由于结婚晚,生育晚而选择剖腹生产。但由于社会进步,医学进步。生孩子已如从前那样是经历生关死劫了。现在是不能顺产就剖腹产。以前好多农村妇女是,不能顺产,就死了。




幸存者偏差




因为古代生孩子要么顺产,要么难产。难产的没办法告诉你~




呵呵你想说明什么为什么从前的女人大多能顺产就是说现在的女人矫情娇气啰,从前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去查查再来说话。[酷拽]




老一辈生孩子顺产的占大多数,也有剖腹产生的,不过很少。

一是医疗条件有限,很多地方尤其是偏远地区缺医少药,卫生条件和医疗水平有限,不能做剖腹产手术。

二是老一辈认为开肠破肚伤元气,对大人孩子都不好,能顺产的绝对不会剖腹产。当然个人认为,这话有一定道理,顺产的孩子一般肺活量都比剖宫产要好,医生也建议没有剖宫产指征的,尽量是顺产,对产妇产后恢复和孩子都好。

三是老一辈怀孕期间很少有卧床休息的,都在一直工作,比如我的母亲是一名产科医生,在我出生那天,还接诊了十几个跟我同年同月同日生小朋友的妈妈,因为我出生在深夜,所以他们都是我的哥哥姐姐,好几个人长大后跟我是同学,好朋友,我觉得特别幸运,有缘遇见她们。

总之是剖是顺,听从医生意见,一切以健康安全为主,希望天下孕妈母子平安[玫瑰]




其实这跟她们的生活习惯与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在条件差的农村,顺产是她们没得选择中的选择,生不出来只能面临死亡,所以坚强的意志催使她们几乎都能顺产,但是也有发生难产致死的,凡事没绝对,如今也听过我奶奶说过一句话.说以前她们那个年代生小孩如同现在人上侧所拉大便一样,稍微用点力,就拉出来了。这样形容有点夸张,毕竟农村老人没读过书,说话有点土。

在我小时候印象深刻的便是我妈生我弟弟的时候,那时候时八十年代,我是生长在农村,有一天下午我妈挺着大肚子上山上捡柴,捡完就捆绑,然后用扁担挑回家,大概有一百斤左右,回到家里我妈就说肚子有点痛,因为家人也知道快要生了,所以我爸就跟邻居借了单车,骑到附近村里找到接生婆,当时我那里生小孩都是在自己的家里生的,妇产科医生就是当时的私人祖传的医生一个人负责,我们那里叫她接生婆,哪家要生孩子得骑着单车去她家里载她,当时是没电话可打的,而我奶奶就准备一个脸盆,一条干净的毛巾,一保温瓶热水,一点白糖,碗跟汤匙,把门关上,叫孩子们在外面玩,我爸把接生婆接到家后,我妈已经在房间痛哭了好几回,只隐约看到接生活拿着一个黑色皮包,里面就一些剪刀等接生工具,大概一个钟左右走,便听到了婴儿的哭声,我跟在外面的一群小孩就会大声高兴地在村里喊:生出来啦,生出来啦,有些好奇地便会问生了什么,其实当时大家都不知道生了男孩是女,在房间里关着门!隐私工作是相当到位的,连我爸都不能在场,这也许是当地的风俗吧!生完后,到了晚上就可以看到我妈躺在床上休息,婴儿就用当时成人穿过的裤子洗干净后拼接成的围裙搂得实实的,如果哭的话,就用汤匙舀点糖水到他嘴里给她喝,因为母乳的话要到三天后,我妈洗完做月子的第一次澡后才会走母乳流出来,所以只能喝糖水先,更谈不上奶粉与奶瓶那些了,我小时候见都没见过,生出来的孩子确实很小,用我们那里的话说就是比老鼠稍微大一点点。

从而老一辈人生孩子都能顺产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婴儿确实很小,因为在农村有大米饭,有青菜吃就很不错了,所以胎儿吸收营养少,生出来就偏瘦小,就容易生。

第二,农村人从怀孕到生都是干着农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比较繁重的农活,从而锻炼身体,生孩子时有强大的体力。

第三,意志比较坚强,生不出来必意味着死亡,轻责胎儿死,重责母子同事死亡,没得选择之下,只有咬着牙生出来,毕竟农村人是吃苦长大的,对于痛还是忍受得了的。

所以我们有今天,一切都是母亲在痛苦中挣扎生出来的,母爱是伟大的,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我们要尽自己所能报答父母,善待家人。




因为没顺产的老一辈你没机会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接生婆   孩子   农活   糖水   娇气   母乳   汤匙   月子   产妇   胎儿   婴儿   从前   家里   医生   农村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