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早期是怎么让用户知道有这个软件的?

腾讯刚开始只是一个做增值服务软件和系统集成的小公司,拥有者是五六个满脑子创业热情的年轻人。所有的业务利润微薄,过着三餐不继的窘迫日子。


1999年他们做出来一套即时通信系统,投标给广东电信,后来又送到其他好几个地方,却都没被看上。懊丧之余,几个人瞅瞅自己辛辛苦苦孵出来的丑小鸭,舍不得丢掉。想想就放到了自己的网站上,作为给用户的一项免费服务。这就是OICQ的雏形。当有一天,几个人发现这套系统有100个人同时在线的时候,又惊又喜。可是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公司需要为这套系统投入的也越来越多了,竟占到了公司成本的一半,却不能带来分毫利润。日子过得本来就紧巴巴的,哪有闲钱投入这么个奢侈的小玩意?




当时这种类似的产品非常多,PICQ、TICQ、CICQ、GICQ,实际上都是ICQ的追随者。继腾讯推出不久,新浪也推出了新浪寻呼,搜狐、网易、雅虎都纷纷在国内市场推出类似的服务。最大的对手ICQ当时却没有中文版本。在众多的竞争对手的包围中,腾讯并没有想过,有一天公司会靠着这个产品活下去。



腾讯北京公司总经理张志浩原来在中北寻呼集团总部。1999年,腾讯的董事长兼CEO马化腾冒充工程师来到中北调试设备,因为腾讯当时还请不起工程师。在机房里,马化腾教给张志浩怎么用OICQ。学计算机应用的张志浩敏感地感到这很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事后便怂恿中北的老总把腾讯买下来。可惜当时中北的人只当他讲了个并不好笑的笑话。但是仅仅几个月以后,腾讯开始庆幸当时没有人愿意买下自己,因为OICQ的用户数正在以他们难以置信的速度增长着,用户增长曲线几乎已经变成了一条陡峭的直线。他们自己都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



但是用户数不能当饭吃,28岁的马化腾找到银行。

可银行从没听说过注册用户数量可以办抵押贷款;国内投资商关心的是腾讯有多少电脑,多少固定资产。马化腾吸着凉气说:先生,我的价值不是腾讯的现在,而是腾讯的未来。终于IDG和香港盈科数码接过了腾讯改了6个版本的商业计划书,各投入了110万美元,条件是腾讯在年底注册用户数发展到400万。2000年上半年腾讯预计年底用户数将达到1500万,接着又改预计2000万,很快又再次预计4000万,再后来就不预计了,因为已经没有办法预计。



今天,腾讯当时难以望其项背的对手大多已经不复存在,专业经营ICQ的只剩下腾讯一家,新浪、网易、搜狐、雅虎等很多公司瓜分着腾讯吃剩下的5%的市场。



至于胜利是怎么得来的,说出来的却都是一些非常细微的理由。例如:

腾讯为用户设计了性格各异的彩色头像,活的时候是彩色的、会动,而死了就变成灰色;腾讯把用户的好友资料存放在服务器上,无论用户换了什么机器,都可以轻松找到自己的朋友,而不是换了地方,就发现自己辛苦筑建的王国变得空无一人。这些细枝末节就像生活的本质:细微、平淡却需要精心呵护。


在OICQ上做广告赚钱是腾讯想出来的第一个办法。

腾讯是世界上第一个在ICQ上做广告的。AOL的ICQ是在腾讯推出广告的几个月之后才效仿的。腾讯的广告每日10亿次的显示量和每日100万次的点击量是任何网站都不敢想象的。

打运营商的主意,是腾讯的第二个办法。

腾讯找到了中国移动,各省移动公司态度不一。好说歹说,有几个省移动公司勉强同意腾讯把OICQ系统放进自己的机房,免费让自己试用,但是要腾讯交主机托管费,类似火车站的行李寄存的意味。到现在,中国移动梦网业务收入的几乎半壁江山被移动QQ独占,移动和联通为腾讯代收的信息费,自然也就成了腾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品牌衍生物的代理权出让,是腾讯的第三个主意。

腾讯以罕见的高价把自己那只胖乎乎的企鹅卖给了广州一家民营服装公司。代理权一年一签,除了代理权转让费以外,腾讯还要从销售额的超额部分里提成。



QQ给我们带来了数不清的回忆。写下你与QQ的故事,我们一起分享~




其实qq大概诞生于一九九七年九八年这个样子那个时候中国的互联网还在起步,能够访问的网站也就那么几十家。那个时候记忆最深刻的就是上网费用特别贵,而且是拨号上网的那一种。

Qq为什么会在那个时候崛起?或者大家认识到有qq这个软件?可以这样说,当时的90年代,就没有任何互联网软件平台的竞争这个说法。互联网上可以访问的就是几大网站,百度,搜狐,新浪等等。内容也非常的枯燥。A,qq的出现。他为上网的人提供了一个认识陌生人,与陌生人聊天的一种新鲜感,一种新的体验模式。另外qq自带的社交属性,所以qq就会在人们的心目中建立印象,然后慢慢大家就会使用起来。其实qq刚开始的名字是叫icq,98年的时候,我也注册账号,其实体验非常不好,就像那个马化腾说的一样,他都化身女粉丝去聊天,那个时候的qq上面没有几个你认识的人,而且很多聊天内容都是很很宽泛,很客套,还虚假的那种,没有什么实际的一些社交的功能在里面。当然现在回过头来看,qq成功了,你跟他当时第一个做社交软件有关,因为在互联网那个时代,没有多少的平台竞争和流量之争,所以qq自然而然就被人家熟知了。




当年腾讯QQ60万被卖,却没人愿意买?

腾讯QQ如今成长为世界级的互联网公司,最高市值已经超越了两千亿,微信与QQ更是数亿级别超级产品。在十几年前,马化腾也曾因为资金差点断链,而想卖掉QQ。


  
  1998年马化腾与他的同学张志东“合资”注册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之后又吸纳了三位股东:曾李青、许晨晔、陈一丹。作为一家没有风险资金介入就成立的软件公司,初期的每一笔支出都让马化腾和他的同伴心惊。
  
  在决定做OICQ的时候,当时国内已经有了两家公司先做,产品比腾讯更有市场名气。马化腾没有想得更多,除了因为这个产品可以和公司的主项发展业务移动局、寻呼台、无线寻呼方案和项目相互促进外,也因为当时飞华、中华网等许多公司有意向做即时通讯项目,市场显得很有发展前景。


  
  创业之初,马化腾率领自己的团队做网页、做系统集成、做程序设计。但由于不懂市场和市场运作,腾讯的产品拿出去向运营商推销,却经常被拒之门外。跟其他刚开始创业的互联网公司一样,资金和技术是腾讯最大的问题。
  
    
  1999年2月,腾讯开发出第一个“中国风味”的ICQ,即OICQ后,受到用户欢迎,注册人数疯长,很短时间内就增加到几万人。人数增加就要不断扩充服务器,而那时一两千元的服务器托管费对公司都不堪重负。
  
  2000年,第一次网络泡沫席卷了整个中国互联网,腾讯进入了最为困难的时期,在面临资金困难时,曾险些把开发出的ICQ软件以60万元的价格卖给深圳电信数据局,但终因价格原因告吹。
  
  看着如今风光的企鹅帝国,不知道当年拒绝的领导,如今是何感想?可惜世界没有如果,假设卖掉了QQ,那么QQ也发展不到今天这个样子。


  
  软件卖不掉,但用户增长却很快,运营QQ所需的投入越来越大,马化腾只好四处去筹钱,马化腾拿着改了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寻找国外风险投资,最后碰到了IDG和盈科数码,获得了第一笔投资。腾讯的发展逐渐步入了正轨。IDG与电讯盈科各投了110万美金,获得了20%的股份。据说,这笔融资由马化腾的老爸牵线,当时李嘉诚正在深圳投资盐田港,而马化腾的老爸马术南正是盐田港的董事之一,通过这条关系搭上了小超人李泽楷的电讯盈科。
  
  可惜后来电讯盈科也退出了,不然这笔投资现在价值400亿美金,这个比李嘉诚一生积累的财富还要多。
  
  这些年来,很多曾经投资腾讯的投资人都在不同时期抛售掉股份,或者大家都没曾想到这只小企鹅能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据说在腾讯有一个基层员工,现在拥有上亿的身家,这些年来他只做一件事情,就是把积蓄换成腾讯的股票,随着腾讯市值的一路走高,如今也拥有上亿的身家。
  
  很多时候,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最接近胜利的时候,如果当年马化腾等卖掉了QQ,成为电信局下的员工,或者从新创业,相信都不会有几天的成就。还好当时QQ太前卫,那些领导看不懂,没卖掉,要不今天就少了一个企鹅帝国。




最早是网吧推广,qq是最早的适时(当面)交流的软件。97、98年网络还刚刚开始,普遍家庭都没有电脑,更没有网络。当时的拨号上网,速度慢又卡。也有网吧可以上网,网吧的电脑上都装了qq软件。去网吧上网的人除了看信息新闻就是qq聊天,当时很流行,跟一个陌生人隔空聊,海阔天空,乱说一通,发泄愤恨,觉得特别爽。所以大家都用,聊qq的人达到上网人数的90%以上。




据可靠消息:

当时的网络速度,和现在根本不可同日而语,56k的宽带猫,传输速度最快7k/s,上网一个小时10块,不少人家里没有个人电脑,上网只能去图书资料室(当时网吧还没有普及,更没有成为像现在这样随处可见的休闲娱乐场所)。

1小时10块钱,坐在电脑面前和别人打字聊天,这在当时,算是非常主流的一种互联网应用方式了。很多人把网络聊天这个东西,当成一个非常新鲜的事物,手上宽裕一些的,尚可体验一番,而1999年10块钱的价格,已经把很多人给拒之门外了。

腾讯在创业初期,为了和同类对手ICQ竞争,创始人马化腾曾亲自假扮女生,和对方闲聊,大大活跃了OICQ(QQ的前身)在各大社区里的活跃度和知名度。

对于这件事儿,马化腾是这样解释的:

后来回来真的开发系统,找到老东家瑞讯,http://tom.com,那时候要做到3万用户,于是去学校一个个拉用户。凑到3万人可能要两年后,公司就死掉了,又砸在手上了。那时候我们就想着做完卖掉,做完卖掉,大量开发。自己又去网上推广,最后用户上来了,最开始没人聊天,我自己要陪聊,(笑声、掌声) 有时候还要换个头像,假扮女孩子,得显得社区很热闹嘛。

越是小公司,其内部工作人员的态度越谦卑,处处为了用户的需求着想,不要端着一副大公司的架子,换来了腾讯今天的成功。




是网络寻呼机功能,当时大家没手机,都是寻呼机,就是bp机,99年10月,腾讯qq早期在报纸上打广告,说可以通过qq免费给127,129的中文汉显机发寻呼。当时发寻呼都要打电话到寻呼台,每次都很贵,所以有电脑的人,都用qq了,后来,2000年左右,人们都是书信来往,有电脑的家庭用qq可以 秒联系,这是多大的进步啊,当时电脑的普及比互联网快,大家不知道上网干什么,经常有人问我,你有网号吗?网号其实就是qq号,可见当时提腾讯,提qq没人知道,提网号每人不知道




99年申请的OICQ,之前都在mirc聊天室,那时qq叫oicq网络寻呼机。跟bp机一样方便。有两个女网友给我写过信(里面还夹了张自己的艺术照),我还记得她网名叫“小草”,那时聊天可真诚了,觉得每个女孩都是“轻舞飞扬”,一年网恋了3次,见光死1次。




作为一个ICQ的用户,以及即时通讯软件的开发者,相信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早期通讯基本靠吼,虽有书信但太慢,电话只有村里有也很贵打不起,互联网只有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有。最早的一帮用户是实验室管理员,因为实在好用,人传人,一传十,十传百。ICQ毕竟是老外开发的东西,中国山寨版OICQ相对好用点,因为服务器在国内,稳定性也好些。就这么起来的,没有什么特别的。




1999年投标不中之后,就放到了自己的网站上,作为给用户的一项免费服务。

然后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候,在那个时候通过口口相传,用户量




我是通过杂志知道 那个时候叫网络寻呼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网号   用户   寻呼机   代理权   腾讯   用户数   寻呼   这个软件   新浪   网吧   电脑   市场   产品   科技   公司   软件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