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为什么总是暴涨暴跌?

只见暴跌!没见暴涨!




作为证券行业资深人士,只说干货,忠言逆耳:

1,散户太多,散户成交占比大,喜欢追涨杀跌。

2,基民不成熟,一涨就加钱,一跌就赎回,基金被动大幅减价仓。

3,量化交易占比增加,量化大部分做趋势投资的,不看基本面,加大了不动。

4,等市场成熟了,机构化了,各种对冲工具丰富了,波动会小很多,欧美股市也是这么过来的。




股市是个大生态,投资者、监管体系、交易所、上市公司都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从投资者来说,散户比重过高,机构投资者投资趋同等是重要因素;另外监管政策及交易制度也有较大提升空间。另外今年以来量化交易比重的大幅上升更是对短期波动加大起了助推作用。概括成一句生动的话那就是:“年轻人火气旺,难免上窜下跳的!”




主要是今年量化资金交易活跃,很容易助涨助跌,所以极端行情比较多。

特别是量化私募产品,近两年非常流行,业绩不算特别亮眼,比如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的基金大年,量化是跑不过主动的。但是,量化产品的回撤很小,今年优势就特别明显,很多高净值用户关注。

我之前看过一个测算,说现在每天的成交额,大约有三分之一的量,是量化产品打出来的。比如一天成交额是1.5万亿,那么其中有5000亿,大约是量化产品贡献的量,不知道这个数据是否准确,我也无法求证。而且,不少量化产品的交易策略比较简单而且趋同。

之前我也请教过一位基金经理,他说他明显感受到,今年他的重仓股,很容易出现跌停涨跌,而且是在基本面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的情况下。对此他也束手无策,也无法用交易去平滑剧烈波动。

所以今年大家感觉市场波动非常剧烈。




暴涨暴跌很可能是牛市要来了,不把散户震下车怎么赚钱?




A股是整体偏投机的市场

资本市场上面挣钱分为两种,一种是挣企业长期增长的钱,一种是挣你的交易对手的钱。

A股是散户占主导的市场,散户在整体投资占比中占37.85%,外资加公募基金占比也仅仅占10%。

散户受情绪、政策影响相对较大,情绪高涨时大家跑步进场,交易量和换手率处在高位,涨幅就会相对较高。市场情绪较差时,散户持股不坚定就会大笔抛售,大量的抛售加市场低情绪下跌就相对较大。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问你自己,你自己持股最长的一个股票是多长时间,相信大部分人的持仓不会超过半年。

频繁的交易注定市场大部分人想挣钱,都是挣的你的交易对手的钱,想挣你的交易对手的钱,你必须比你交易对手更熟悉市场、有更快的交易信息、更快的做出反应。

投机氛围严重、散户主导这些是市场暴跌暴涨的主要原因




有评论认为,世界上有两种股市,一种是股市,另一种则是中国股市,确实,纵观全球股票市场,中国股市存在典型的“政策市”特征,其暴涨暴跌总让人困惑又抓狂。

回过头来看A股,此轮牛市启动于2014年7月底,在2014年12月初央行首次降息后,股市开始了疯牛节奏,时至今日,沪指年内已大涨近40%,中小板、创业板更是涨幅翻番,强势领涨全球主要股指。毫无疑问,这轮股市大涨是国家意愿的体现,监管层希望以资本市场保持财富效应,借力恢复实体经济;但同时,监管层又忧虑疯牛难控,因此寄希望通过政策调控来左右市场走势,造成管理层期盼的“健康牛”。

从历史经验看,A股的每次行情周期,基本上只会出现两种结局。一种是被激活的疯牛行情,另一种则是陷入长期跌跌不休的大熊市行情,至于管理层期盼的“健康牛”,却是基本很难形成,随着这轮疯牛持续推进,也倒逼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无奈进入股市,试图回避踏空的风险,上周新增开户数刷新历史新高,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只是这种投资逻辑最终都会演变成击鼓传花游戏,要想不成为最后的接棒者,除了运气,能寄托的似乎只有政策导向,但这却更加扭曲了股市原有的逻辑,加剧了股市暴涨暴跌。

自A股市场诞生以来,投资者的目光便始终盯着政策的指挥棒,部分人把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抛诸脑后。倘若利好政策频出,投资者往往排队入市,即使是连年亏损的上市公司,股价也有可能一飞冲天;另一方面,倘若利空政策出台,为夺路而逃,投资者大多不惜竞相踩踏,业绩再好的上市公司,股价也可能被错杀。作为A股市场的弱势群体,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饱受“A股暴涨暴跌”逻辑侵害。

早在2007年5月30日,面对上证指数一路高歌猛进冲至4335.96点的红火景象,财政部便曾漏夜宣布,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的税率由1‰上调至3‰。这一政策出炉后,A股市场一片哗然,上证综指在短短5个交易日内暴跌千点,无数中小投资者的个人财富随之灰飞烟灭。

遗憾的是,历史总会重演,在时隔8年后5月28日,沪指再次上演“528惨案”,在汇金减持四大行等多重打压下,沪指当日暴跌达到6.50%,跌逾300多点,两市市值单日蒸发4.06万亿,股民人均损失2万。这一次,监管层罕见地保持了沉默,却让习惯找政策动向的股民无所适,看来,该改变的不仅仅是监管,而是一直惯于追涨杀跌的多数股民们。

中央汇金公司副董事长李剑阁表示,中国需要的是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而资本市场的常态就是有涨有跌,牛市不会按照个人的主观意志去发展。牛市,应该是股市的自然市场现象,股市是牛还是熊不应该体现国家意志。他强调,政策牛是不可持续的,市场只能按照规律去发展,而不是主观意志。

现状:中国股市暴涨暴跌成常态

无论是成熟的市场还是不成熟的市场,股市的上涨与下跌,基本上都是与投资者的预期有关。而投资者的预期并非是实际已经发生的事情,除了与过去的经验有所关联,也可能完全是投资者心理因素所决定的。

当前中国A股的投资者主力开始向80后、90后转型,这些年轻人相比于股市早几代的投资者,不仅各方面的知识都比以前的投资者要好得多,而且也是精致极端的个人主义者。为了利,他们会奋勇而进;为了利,他们同样会随潮流跃动。这种类型的投资者一定会增加当前股市的震荡性。如果以这样的心态来看当前股市,中国股市的暴涨暴跌也就更为平常了。只不过,好的投资者要磨练好的自己的心理素质,学会理性应对这种股市的震荡,才能让投资者在股市投资中“火中取栗”,稳操胜券。

中国A股暴涨暴跌,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主流媒体的过多参与有关。现在中国A股最大的风险是,国家主流媒体总是对股市的涨跌评头论足。当股市上涨时,就发表言论认为股市上涨太快,要理性、要慢牛;当股市下跌时,又认为股市的下跌是回归理性,市场牛市并没有结束等。本来,在成熟的市场,股市投资者不会被媒体的言论所左右。但是,中国股市“政策市”多年,股市投资者受其影响已经根深蒂固了,因此,这些主流媒体言论频繁,自然会打断股市投资者自主判断,对市场的影响当然会很大,而且会很负面。对于财经媒体而言,谈论股市涨跌很是自然,但是国家主流媒体对股市掺和太多,则可能是当前股市暴涨暴跌的最大风险。

当前,中国A股不仅没有走出以往“政策市”的窠臼,而且政府护航A股繁荣的目的十分明显,中国政府之所以对股市关注颇多,就在于希望股市繁荣能够救经济。因为,当前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传统经济失去了经济增长动力,而新兴经济又没有发展起来,如果股市繁荣,可以提高GDP近一个百分点的增长。因此,当政府的这些任务没有完成之前,政府根本就不会让中国股市重新回到持续低迷的状态,而是要对中国A股保驾护航,综合以上因素,股市暴涨暴跌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A股疯狂的牛市仍然是政策市

对于许多资深股民而言,A股市场的暴跌暴涨并非新鲜事物,回顾A股20多年的历史,暴跌之后往往是暴涨、暴涨之后往往是暴跌,事实已经成为A股市场的独特景象。而之所以如此,除了全球金融市场波及等因素,追根溯源,还是A股市场政策市的本质、以及由此导致的股民跟风投机习惯所造成。

在A股市场的成长过程中,这种荒谬早已多次出现,比如面对上世纪90年代初期A股市场的持续暴涨,1996年监管层连下“十二道金牌”,立马导致A股进入暴跌通道,再如面对2007年沪指涨至6124的历史高点时,政府通过调整印花税等举措,立马再次使A股市场开始上演持续的大幅跳水。

当前国内疯狂的股市仍然是一个政策市,政策是推动股市指数不断上涨最为重要原因。而这些政策的核心或实质就是政府催生“国家牛市”救经济的基本倾向。而这些政策的重点又在于中国版的QE,在于加大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只要政府催生“国家牛市”的倾向不改变,国内疯狂的股市就不会停止向上的脚步,一旦这种倾向改变了或出现逆转,那么股市向上冲的动力就会减弱及消失。

一地鸡毛:A股暴跌暴涨值得反思

中国股市自1989年试点以来,26年里几乎总受制于政策调控,股市涨跌始终没走入健康运行轨道。这也导致中国股市除了受全球金融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外,其走向很大程度上与行政导引相关联。这种政策向度的一般逻辑是,政策出台表面上都是必要且处于合规区间内的,其核心却隐含着协同市场的诉求。

这折射到实际操作层面,就是当短期内股市涨幅过大,就会应急出台所谓合规的整治措施;当股市持续低迷时,则不失时机地推出利好市场的政策。而这类调控惯用手段下,“政策市”的弊端也渐显:相较于国际成熟的资本市场,我国监管机构的市场化程度仍不够。两个利空消息的传出,乍看上去也与此路数吻合。

应该说,证监会等监管主体针对市场上的违规操作,如内幕交易、大股东如何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等行为,紧急出台整治措施很有必要,这也是其职责所系。但若陷入政策杠杆的依赖,对股市生态培育的伤害是长远的:首先,股市违背市场价值规律、受政策影响频繁暴涨暴跌带来的负面影响,会让部分投资者利益无辜受损,尤其是那些信息来源偏少、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中小投资者,更容易遭血洗。A股20多年高达90%的投资者是亏损的,其根本原因即在于此。

其次,从市场属性来看,股市本是价值投资之所,但当股票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屡屡受政策拨动而失灵,关注价值投资的投资者信心必然受挫,久而久之,最终留在股市的股民更多的是些赌徒和投机客。一般来说,股民抱着侥幸心理跟风而动、追涨弃跌、追求所谓的快进快出型的投机模式,不仅会伤及自身,更会直接拉低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弱化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提供支持的应有功能,这从根本上违背了股市存在的初衷意义。

股市涨跌若是市场规律使然,那没问题,可若总受“政策干预”传言的影响,那说明市场化底色仍欠缺。就此看,监管部门必须牢记其职责是调节和监控市场风险,而非越俎代庖,更不应动辄兼做引导股市风向的分析师、股评家。同时还应积极借助社会监管力量,管束廓清其权责范围,如相关应急式政策的出台,是否应考虑召开包括券商等相关机构及部分投资者代表参加的听证会,而不能让必要性政策发布成为纯粹为配合调控发出的声音。

股民心声:暴涨暴跌玩不起 政策市吃不消

股市暴涨暴跌,让不少股民猝不及防下情绪有些失常,甚至有股民股票不解套,天天打电话骂证券营业部客服人员。

528暴跌当日,前期火爆的次新股上演生死时速,次新股鲍斯股份最后两分钟从涨停打到跌停,股民叶先生觉得这是大好机会,便满仓进场,谁料,第二个交易日鲍斯股份低开低走再次封死跌停,让叶先生目瞪口呆。这暴涨暴跌太让人无语,叶先生不敢继续持股,只好平仓离场。

“我有过犹豫,究竟是卖还是不卖,但是总觉得卖了就是亏了,想着还不如继续持有,反正迟早也会反弹。所以,就错过了卖的时机,现在看着亏损的账户,我已经没有心情再继续关注股市了。”股民李女士吐槽。

股民吴先生发牢骚:“再来几次这样的情况,我们散户真的伤不起了,大不了不玩了就是,好不容易看着股市好起来了,又莫名其妙暴跌,这让大家怎么玩啊?”

思考:我们该期待什么样的牛市

中国式的牛市思维,最典型的就是“赚钱效应”。大家都有钱赚,才是大众认可的牛市的题中应有之义。投资界有句行话:“台风刮来,猪都会飞”。可在牛市中,几乎每个人都是结果导向性的思维方式。只要猪还在飞,是不是风吹得又有谁会在乎?赚钱才是硬道理,这是大众化金融市场亘古不变的公理。但是,残酷的现实却是,在这样“结构性”牛市下,往往是大量投资者最后大出血,不但赚不到钱,反而伤痕累累,血本无归。

我们永远无法期待个人和散户投资者具备与专业机构投资者一样的金融专业素养和能力,但是,如何保护好这些个人投资者的利益,让普通的投资者分享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红利,能拥有可为子女教育,自身医疗,以及退休后保障的稳健的投资渠道,应该是我们这个市场监管者的首要任务。保障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应该落实在实实在在的健康的市场的构建上。

正因为之前的惨痛教训,我们才应更期待一个健康成熟稳定的牛市;一个基础设施完善,更为透明的市场环境;一个真正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如此,则能形成市场中各交易主体共赢的局面。

成熟市场启示:“慢牛”非常重要

对于一个成熟的股市而言,其应该具备三大基本功能:一是资源配置功能,即能够使资金或者资源投入到具有投资价值、符合未来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行业中去;二是风险分散功能,即通过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参与,能够使风险分散到不同投资主体中,而不是积聚在某一家或者某一种金融机构中;三是财富成长功能,即通过股价的波动使投资者充分享受宏观经济增长以及上市公司成长所带来的财富增加。

从过去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可看到,股价指数往往两三年就上涨到位,随之而来的是快速下跌,然后在底部盘整很长一段时间。很显然,类似这样的急涨和急跌显然不利于上述股市三大基本功能的正常发挥:一是急涨和急跌扭曲了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在急涨和急跌过程中,往往会给一些题材股带来不可思议的投资机会,市场投机之风也相对盛行;二是急涨和急跌加大了股市的投资风险,尤其是加大了中小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从而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积极性;三是急涨和急跌往往意味着投资者财富波动加大,从而也不利于财富效应的发挥。因此,股市的“慢牛”,对于中国而言显得非常重要。

股市的“慢牛”将降低股市的投资风险,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从而使投资者能够充分享受宏观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红利,最终促进财富效应的发挥,也有利于提高中国消费需求在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中国股市的历次牛市和熊市

第一次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96.05~1429)(一年半后,+1380%)

第一次熊市:1992年5月26日~1992年11月17日(1429~386)(半年时间,-73%)

第二次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386~1558)(三个月后,+303%)

第二次熊市:1993年2月16日~1994年7月29日(1558~325)(17个月,-79%)

第三次牛市: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325~1052)(一个半月,+223%)

第三次熊市:1994年9月13日~1995年5月17日(1052~577点)(八个月,-45%)

第四次牛市:1995年5月18日~1995年5月22日(582~926)(三天,+59%)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1996年1月19日(926~512)(八个月,-45%)

第五次牛市: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512~1510)(17个月,+194%)

第五次熊市:1997年5月12日~1999年5月18日(1510~1025)(两年,-33%)

第六次牛市: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4日(1047~2245)(两年多,+114%)

第六次熊市:2001年6月14日~2005年6月6日(2245~998)(四年多,-55.5%)

第七次牛市: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998~6124)(两年半,+513%)

第七次熊市:2007年10月16日~2008年10月28日(6124~1664)(一年,-73%)

第八次牛市:2008年10月28日~2009年8月4日(1664~3478)(九个多月,+109%)

第八次熊市:2009年8月4日~2012年12月4日(3478~1949)(三年多,-39%)

第九次牛市:2012年12月4日~2013年2月18日(1949~2444,+23.56%)

第九次熊市:2013年2月18日~2013年6月25日(2444~1849)(四个多月,-19%)

第十次牛市:2013年6月25日~2013年9月12日(1849~2270)(两个多月,+15%)

第十次熊市:2013年9月12日~2014年3月12日(2270~1974)(六个月,-11%)




若是平和舒缓心情坦然,如何会有激烈纠结和荡漾过激的情欲抑扬顿挫?所以大涨大跌必然是情绪激动,不能自持之跌宕起伏的了……恶性循环推波助澜?只是不知道哪里来的愤愤不平罢了




大盘总是暴涨暴跌的目的就是让散户追涨杀跌,最终让散户亏损离场!

为什么这样说?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政策影响

A户市场是一个政策性影响很大的股市。

A股大部分情况都是震荡行情,一旦出现政策性利好,立马就会一根直线上涨也就是所谓的暴涨,相关的股票瞬间涨停。

尤其是大政策方面利好,券商都是瞬间拉升,导致大盘暴涨,而散户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指数和个股都大涨了。

相反的,一旦股市上涨过多,就会出现政策性打压,比如今年七月份,又是大资金减持,又是社保减持等,明显就是给市场降温,很快就出现暴跌了。散户还是来不及反应,就被套住了,好多人割肉离场。

没有政策就是震荡行情,有利好就暴涨有利空就暴跌。

二.人为操控

每当市场整理的时候,总会出现暴涨暴跌,明显都是认为控制的,尤其是券商!

券商对大盘的影响太大了,大多数时候,大盘都是看券商脸色了,券商想让大盘上涨,就暴力拉升,想让大盘暴跌,券商就暴力砸盘。

最近经常出现券商在盘中,暴涨暴跌控制大盘上涨或者下跌。

暴涨导致散户发现到进场,个股已经上涨了,散户都是追高进来。暴跌的时候,瞬间跌停,散户来不及卖出。

三.利益

暴涨暴跌的目的都是为了散户,让散户追涨杀跌,最终把散户套牢,想要离场,就得割肉。

不管是社保,还是券商,还是上市公司股东,还是基金等,来到股市的目的都为了赚钱,没人愿意送钱吧?

那么他们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等,所有的优势,而散户没有任何优势,在股市就是待宰的羔羊。

所以,每一次暴涨暴跌之后,都是一地鸡毛!

总之,大盘暴涨暴跌都是要将散户收割,都是为了利益,为了赚钱,尤其是A股,不是慈善机构!大家觉得呢?




这说明了。我国a股体制有问题。

首先,中国的a股是一个不完全的交易市场。做过a股的都知道。我国的a股是不能做空的。在国外一个完全的交易市场既可以做多又可以做空。不过现在情况有所改变。大资金和大机构可以通过股指期货进行过户。怎么说呢?这样更有利于大资金。在中国a股进行操作。普通散户。由于信息资金等方面受到制约很难全面的看清楚了解市场的真正面目。

其次。利益关系。我们的a股。现在来说还是一个很不成熟的市场。在a股里。大资金大机构违法乱纪的事情很多。由于我国的a股。现在是不完全的市场。很多大资金大机构都利用了这一点,对散户进行收割。

最后就是我国的某些经济体制或领域出了问题。需要资金。那么资金哪里来?只有从股市里抽取。因为国家金融机构在某些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利用大幅涨跌,来套取。大量的资金用于某一方面的建设。

所以啊。咱普通人。最好不要玩短线。中国股市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股市。只要你不加杠杆。不胡作非为。在手里一直拿着。亏损的可能性很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跌停   大盘   熊市   散户   涨跌   券商   资本市场   牛市   中国   股民   投资者   股市   资金   政策   财经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