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为什么不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相结合而产生,一旦结合即不可分享。由于红细胞的寿命是120天,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近三个以来血糖的平均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是小于6.5%,简单地说就是红细胞中总数中的6.5%与血糖发生了结合,由于红细胞每天都有部分更新换代,血糖也在不断变化中,因此它只能大致反映血糖波动的区别,比如糖化血红蛋白6%时,日常血糖可能处于5.5-8.5mmol/L之间;7%对应的血糖大致是6.8-10.3mmol/L;8%对应的血糖是8.1-12.1mmol/L等。

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非常明确,即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及)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所以糖化血红蛋白只能大致反映血糖有升高,但升高到了多少反映不出准确的数值,理论上是糖化血红蛋白越高,糖尿病的可能性越大。

加之在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上,采用的方法不同,结果可能会有差异,因此我国目前还没有将糖化血红蛋白直接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却可为糖尿病的发生做出提示,尤其是当糖化血红蛋白大于6.5%时,就进一步进行糖耐量试验及时排除或诊断糖尿病。

目前,我国实行血糖分级管理,标准是:

  • 正常血糖:空腹血糖3.9-6.1mmol/L及餐后2小时血糖4.4-7.8mmol/L
  • 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6.1-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
  • 糖尿病: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几经变更,自1997年确定为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餐后或者随机血糖超过11.1mmol/L,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尿糖不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

这些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医生和患者的认可。但是糖化血红蛋白近10年来它的地位却一直没有被确认。

上海糖尿病研究所贾伟平教授致力于确认糖尿病的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的切入点研究,可是很多年过去了,这个标准也没有被写入最新版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说明糖化血红蛋白还没有被广大临床工作者所接受,虽然国外作为标准已经很多年,但是显然不太符合我国的国情。

原因考虑为,我国国民饮食习惯,餐后血糖较高,血糖波动幅度较大,反复的高低血糖交替出现也会出现糖化血红蛋白为正常值,导致漏诊。

血糖测定简单易行,价格低廉,而糖化血红蛋白费用高,各个实验室的质控标准不一样,也给糖化血红蛋白作为诊断标准带来了障碍。

目前糖化血红蛋白被作为糖尿病控制的金标准在临床上被使用。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过去三个月血糖控制情况,反应平均血糖。

正常范围一般在4-6%,不同检测试剂方法,正常范围略有差别。糖化低说明平均血糖低,糖化高说明近期平均血糖高。

因为我国各个医院检测试剂不一,我国未将它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

美国检测有统一标准,已经把糖化大于6.5%作为诊断指标,但是必须在糖耐量试验前提下,糖化辅助诊断。

糖化血红蛋白低就说明血糖好吗?是越低越好吗?

当然不是!

简单讲,3和7的平均数是5,但是如果加一个血糖单位变成血糖值,那就是低血糖了,是低血糖把平均血糖拉低了。

糖化血红蛋白也是一个道理,当低血糖较多时,糖化血红蛋白也偏低,有时会造成误导,以为血糖很好。

所以,光看糖化血红蛋白是不够的,糖化能作为指血糖的补充,但不能替代。

需要规律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必要时测睡前,夜间血糖,一方面看哪些时候血糖高,更要看看有没有低血糖存在。

一般糖尿病前期,新发糖尿病,2型糖尿病早期,妊娠期糖尿病都能通过好的控糖方法让糖化达标,在4%-6%之间。

对于年龄大,糖龄长的2型和1型糖友要根据自身情况,听取专科医生建议,设定适合自己的糖化目标。

想了解更多关于糖尿病的实用干货

想读到医生原创的糖尿病教育文章

请关注在线指导控糖先行者——微糖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近2-3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为了评估其血糖的水平,医生在患者复诊或是初诊的时候都会让去测这个,但是根据我国糖尿病的指南,它并不是诊断的标准,因为它受检测技术仪器等的影响,标准不统一,所以并不是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同时它是葡萄糖和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如果是贫血,血红蛋白偏低的人,这个指标也会偏低




其实糖化血红蛋白是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早在2009年,美国糖尿病学会、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国际糖尿病联盟和国际临床化学家联合会共同推荐将糖化血红蛋白用于糖尿病诊断。而且在2010 年后,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世界卫生组织(WHO)先后批准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

在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也建议在条件具备的国家和地区采用这个诊断糖尿病。并且美国糖尿病协会(ADA)2012年糖尿病指南中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其中提到糖化血红蛋白的值应当是≥6.5%。

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具有什么优点?

跟传统糖尿病诊断指标相比,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以不受血糖波动影响,因为它只反映过去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不受当下的时间影响,就是说患者无需空腹或特定时间采血。

同时也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糖尿病血糖监测金标准,可更准确地反映关于糖尿病的存在和严重程度的信息,对于糖尿病的筛查、诊断、监测及预估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风险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目前中国并未将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执行呢?

目前,我国糖尿病的诊断依据是血糖和临床症状,只要符合以下条件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①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 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

②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 11.1 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③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11.1mmol/L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我国目前只以上述的诊断标准来诊断糖尿病,而不以糖化血红蛋白来诊断糖尿病,主要是有以下两点原因:

1、我国缺乏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的标准化:

我国对于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特别是在各个医院检测糖化蛋白的方法都有所不同,这就没有一个标准,或者说标准不一致,而且国内不好统一。

而国际上用糖化血红蛋白诊断就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我国对这个国际标准也不好统一。但是测血糖的方式在我国却基本一致,所以糖尿病要确诊还是要做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两个检查,不用糖化血红蛋白诊断。

2、糖化血红蛋白易受一些因素影响: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容易受检测方法、有无贫血和血红蛋白异常疾病、红细胞衰亡时间、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糖化血红蛋白是反应2~3个月的血糖控制水平,它不能反映瞬时血糖水平波动情况,也不能确定是否发生过低血糖。因此,就目前来说,在我国尚不推荐采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诊断糖尿病。

题后话 所以说,就目前来说,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将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是鉴于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现在只用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来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当然,随着我国加速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标准化,相信总会有一天是会跟国际接轨的,糖化血红蛋白有可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纯属手打,实属不易,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点个关注呗,如有疑问可在下方留言……




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的结合产物,由于血红蛋白的平均寿命长达 120天,且糖化血红蛋白的生成速度与2-3个月内血糖浓度成正比,因此,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准确反映过去2-3个月内的血糖控制情况,即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平均水平,不仅有助于糖尿病诊断,而且方便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目前临床上常采用糖化血红蛋白占总血红蛋白的百分比来表示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不受一过性血糖波动的影响,生物学变异小,稳定性强,可任意时间采血,可有效评估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在这里还要纠正大家一个误区,很多糖尿病患者觉得糖化血红蛋白每1-2个月到医院检测一次,非常方便,于是停止了每天的手指测血糖,最终导致过早出现了并发症,这里需要强调,虽然糖化血红蛋白是目前临床上监测糖尿病变化的有效指标,但只能反映近2到 3个月血糖的平均值,不能反映每天的血糖波动情况,比如发生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时,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无法及时确诊,很有可能会贻误病情,导致严重后果,因此,糖化血红蛋白不能替代每天的瞬时血糖检测,二者各有侧重,应该有机结合起来。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 (2015年版)和《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7年版)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状况,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参考值在4.0%-6.0%,6.5%可作为诊断糖尿病的参考,暂不推荐在我国将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 第一,糖化血红蛋白存在种族差异有研究发现,中国人群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最佳切点为6.2%-6.4%,有别于国外≥6.5%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化血红蛋白筛查糖尿病的最佳切点尚需进一步确立。
  • 第二,与国外相比,我国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标准化起步相对较晚,质量控制还有待加强,糖化血红蛋白即时检测的精密性和准确性无法满足临床需求。
  • 第三:多种因素可直接影响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如对于溶血性贫血、慢性肾功能衰竭、血容量增加的孕妇、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E等人群,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可能偏低,对于缺铁性贫血、脾切除、高脂血症、酗酒等人群,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可能偏高。




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用以运输氧气的重要成分,而糖尿病人过高的血糖会诱使葡萄糖和血红蛋白结合,生成没有功能的糖化血红蛋白,影响血液的输氧能力。一般糖尿病人如果病情控制不稳,往往血糖的波动范围极大,有时血糖极高,有时血糖又较低,甚至发生低血糖。而糖化血红蛋白则能反映一段时间内病人血糖的总体控制情况。

正常人有时候由于外界原因也会出现血糖控制不好的情况,因为糖化血红蛋白是检测一段时间内的血糖控制情况,不能做为一个判断糖尿病的依据。而血糖确实每天都在检测的,非常的灵活以及灵敏。




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作为血糖控制水平的衡量标准,但是不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主体和糖类缩合而成的类血红蛋白次要成份,其随血糖浓度变化而变化,而且重要的是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持续稳定一段时间。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最近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变化,它不像血糖指标波动较大,如果过去3个月患者血糖平稳,即使当下血糖突然升高到10-2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指数也不会明显升高。相反,如果过去3个月患者血糖控制不好,经常出现高血糖现象,即使这两天随机血糖控制平稳达到正常值,那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也会明显的升高。

所以,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


2.糖化血红蛋白应该控制在什么水平?正常的糖化血红蛋白参考值在4.5-6.0%之间,有些指标放宽到6.5%。因此,如果糖化血红蛋白超过这个范围值就要注意了。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和我国糖尿病指南建议,糖化血红蛋白值应该控制在 6.5%以内。如果超过这个值,糖尿病病人应该加强血糖的控制,非糖尿病病人应该检查血糖水平,排查糖尿病可能。

3.怎么控制糖尿病人的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应该首先寻求糖尿病专科治疗,积极使用药物降糖治疗。目前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问题有几个,一是不监测血糖,二是不规律使用降糖药,三是饮食不忌口。因此很多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进展非常快,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发病率提高,如糖尿病肾病发病率升高,如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及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升高等。


所以建议糖尿病患者购置血糖检测仪随时在家可以监测自身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等发生率,并且定期到医院复诊,定期到内分泌科门诊复查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一般半年左右可以复查一次。更重要的是要控制饮食,高淀粉含量,高糖,高能量的食物要限制,饮食的总量要 限制。



更多健康科普讯息,请关注@杏林锺声

每天分享一点健康小知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目前糖化血红蛋白已经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了。据202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化血红蛋白大于等于6.5mmol/l,已经作为诊断糖尿病里面的一项指标。

在之前没有把糖化血红蛋白作为诊断标准,是因为很多的医疗机构的仪器,质控是不统一的,没有办法达到统一的标准。

美国的糖尿病协会越来越推荐这项指标,所以在去年完成,今年刚刚发布的指南就把糖化血红蛋白放进去了。

这项指标对评估近期的一段时间血糖水平比单纯的点血糖意义更大,能更好的来诊断糖尿病的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增高提示近2-3个月的血糖控制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越高,血糖水平愈高,病情越重。故其可作为糖尿病长期控制的良好观察指标。若平时监测空腹血糖正常,而糖化血红蛋白较高,说明近3个月平均血糖较高,应该有未监测到的高血糖,比如餐后、下午或夜间等。可以筛检糖尿病,HbA1<8%,可排除糖尿病;HbA1>9%,预测糖尿病的准确性为78%,灵敏度为68%,特异性94%;HbA1>10%,预测糖尿病的准确性为89%,灵敏度为48%,特异性99%;但是糖化血红蛋白不是确诊糖尿病的标准,确诊糖尿病还是需要在医院进行糖耐量检查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1

标签:血红蛋白   糖尿病   低血糖   红细胞   并发症   美国   血糖   中国   糖尿病患者   指标   水平   情况   我国   指南   标准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