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银行存款28亿案,主角华业石化,到底是不是国企孙公司?

银行金融圈又炸圈了。这几天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在风口浪尖之上,两家开户企业的33亿企业存款,直接被做了担保抵押了,为一家神秘的华业石化公司做了贷款担保。现在这家华业石化也开始不还款,导致这两家企业已经被银行强行划扣了4.5亿。这两家企业同华业石化没有任何关联,也不认识,那么这件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呢?


从工商注册信息来看,这一单离奇事件的主角华业石化,好像上级公司是一家国企,国企公司是中国石油。也就是说从工商注册信息来看,它是央企中国石油的子孙公司。但是实际是这样的吗?中国石油已经发出澄清公告,自己从来没有注册过这一类的公司,也从来没有做过股东。

也就是说,中石油“被认祖宗”了?在一般情况下设立一家公司,股东肯定是投资者,不可能让一个外人去做自己的股东。但是对于骗子公司来说,可不这么想。因为拉上一家央企或者是国企作为自己的股东,那么将是自己未来骗局成功的第1步。这可能是未来企业各类骗局中的一种新方式,国企或者央企每年都应该查一查,是不是被骗子利用,不知不觉中“喜当爹”。

那么国企的营业执照和公章,对于骗子来说就是伪造,而工商注册方面不会核查股东身份,因为按照一般的惯例,谁会伪造一个母公司啊,谁会给自己请来一个“爹”啊。有可能渤海银行罗生门事件中,有可能就是碰到这么一个惊天大骗局。

骗子利用了我们工商注册中的一个“漏洞”,先设立一家自己控制的壳公司,再伪造一套央企的营业执照以及公章,就可以变更成为自己公司的大股东。但是收款账户以及这家公司的所有控制权利都还是在骗子手中,所谓的母公司也不知道,例如此案中,中石油就可能成为了疑似融资壳公司华业石化的母公司。
华业石化将自己伪装成中国石油的子孙公司,找寻渤海银行寻求贷款,不知怎么样,最终那两家企业的企业存款变成了他们瞄准的目标,先将电子存款转化成纸质存单。最后又变成了华业石化申请渤海银行贷款的质押物。想想这个涉嫌骗取贷款的过程,是不是非常巧妙?
估计不少国企“喜当爹”的事情还不少。但是这不是银行摆脱自己责任的理由。银行作为客户存款的保管者,有着第一负责人的角色。而且作为专业的银行风控人员来说,他们是能发现其中的问题的。因为按照流程,他们需要实地走访办公场所,访谈公司的控股股东,查看相关文件等等。

如果银行将风控审查工作做到实处,尽职尽责,那也许这一场让渤海银行“颜面尽失”、“信用扫地”的罗生门事件也就不会发生了。所以其中包含着哪些不为人所知的隐秘事情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渤海   国企   石化   公司   公章   子孙   骗局   营业执照   母公司   骗子   存款   股东   也就是说   主角   银行   财经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