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是毁了教育还是救了教育?

衡水中学的模式是简单的,就是用军事化的管理手段,尽可能的给孩子提分。因为只有成绩提高了,才能够符合大学录取的最重要的标准。

虽然大学招生还有一些别的标准,但是看一看那些提前批看看强基计划,看看综合评价招生,哪一种模式能够离开分数?

因此这个问题本身,应该上升到整个国家的教育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大学的招生录取制度也就是高考制度。似乎应该问高考是毁了教育还是救了教育。

单独挑出衡水中学来问这个问题,其实是不公平的。衡水中学只不过将提分这件事情做到了相对极致。试问一下,哪一所高中没有在把最主要的精力和资源放到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上呢?

像衡水中学这样的,能够使很大一部分需要提高考试分数的同学和家庭,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农村子弟,高考分数成为他们能够拼的唯一的相对公正的一个战场,衡水中学给了他们一个很好的机会,能够帮助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提高他们想要的分数,以改变他们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讲,衡水中学就是他们的救命稻草,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拼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因此轰轰烈烈的招生现象,正好说明衡水中学存在的价值。很多学生如果没有经过这样的训练,考不上大学,可能他们的命运就会完全不一样。这是不是救了他们呢?

高考无论怎样改,都只能走相对公平公正的道路。全国上千万考生,各地之间城乡之间差别又如此巨大,能通过高考给那些努力的人,合适的机会,今是相当不容易。这是不是救了绝大多数人呢?

当然说这样的模式毁了教育,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使得他们在军事化的管理之下变成学习机器,什么个人兴趣爱好,在升学提分面前都靠边站了。对于这一点,很难有一个科学正确的研判。一个人的批判精神,创新精神,个性,兴趣爱好等等,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东西,在努力跨进大学的门槛之后,在大学的环境里,在大学导师和大咖教授的引导下,还有大量的机会进行训练。自己也可以在大学里培养自己某一个方面的长期的稳定的兴趣爱好。因此说衡水这样的模式只是暂时的关闭的孩子心灵上的某些窗户,而为他们打开的是通向高等教育的大门。进了大学这个万花筒,他们依然可以以自己的方式绽放。因此说衡水模式毁了教育,如果说是毁了孩子的个性化发展,这也是值得商榷的。

总之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如果没有价值,学生和家长不认,就不会存在这样的近乎疯狂的模式了。




从应试水平的角度来说,衡水中学是非常成功,基本可以作为中国应试教育的标杆。从高考的成绩来看的话,衡中学无疑是成功的,他让很多普通的孩子拥有了考入理想大学,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但是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孩子,他们未来发展会如何,还是需要更长时间地观察,才能最终得出结论。

我们可以先从衡水中学的模式和特点,以及他们对于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影响,来谈谈这种教育模式。衡水中学成功之后,很多学校都在模仿,就以我们当地的一家民办高中为例来探讨一下。这所中学刚成立的时候默默无闻,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因为其远超当地公立学校的升学率,成了当地最炙手可热的学校,甚至达到了一位难求的地步,很多想要去这里上学的学生都需要交纳10万元的助学金。这所学校的模式总结起来就是:填鸭式教育模式,通过大量刷题,大量的考试训练,不管学生是否能理解,只求能在考试中答对题,得高分;生活方面实行军事化管理,比如,吃饭时间、作息时间、宿舍整理的标准都是固定好的,把学生所有碎片的时间集中起来,牺牲掉学生的娱乐和运动时间用于学习。说的直白一点,在这里学生们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想,你只需要按照学校制定好的流程,一步一步的去做,去完成就可以了。

这样的模式产生了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当这所学校的初中毕业生去到了其他的公立学校之后,离开了这种教学模式之后,他们的学习成绩开始直线的下滑。因为他们已经不习惯了自己主动学习,也不知道该如何自己去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所以他们变得不知所措。甚至有一些这所学校的学生因为这种高压高强度的学习,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最后不得不退学。

这种模式的存在,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素质教育国家已经提出来很久了,但是国家普及高等教育时间还很短,而现在这几届学生的家长,都是基本上没有上过大学的,有的即便上过大学,他们也没有时间、精力、能力去研究怎么教育孩子。但是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却有迫切的需求,因为他们希望孩子能够考上一个更加理想的大学,能够改变自己命运,改变家庭的命运。衡水模式正好解决了这些家长的问题,家长们只需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其他的事情家长都不需要再去操心了。而且只要孩子能够在这种模式下坚持下来,基本上都可以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

我认为我们现在去讨论这种模式是好是坏还有点太早了,这需要时间去检验,也许随着时间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更好的模式就会产生了,那么这种模式自然会被取代。但就目前来说,衡水模式是众多家庭不错的选择。








衡水中学是毁了教育还是救了教育?目前无法下定论,我想说的是“存在即合理”

衡水中学:

始建于1951年,是河北衡水市人民政府直属的三所重点高中之一。

1962年,河北省教育厅确定学校为全省十所重点中学之一。

1998年,被河北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

1999年4月23日,学校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诱思探究教学深化探索重点实验研究基地。

2014年11月,学校占地230亩,有8000名在校生,600名教职工,其中国务院特贴专家2人、国家级荣誉获得者17人、特级教师13人。

2017年4月17日,《中国学科竞赛500强中学排行榜》发布,河北衡水中学位列全国第一名。

……

高考成绩:

2014年高考,学校一本上线率86.6%,二本上线率99.3%,其中9人进入河北省文科前10名,6人进入河北省理科前10名。学校104名同学被清华、北大录取。

2015年高考,学校本一上线率88.6%,全省第一;本二上线率98.97%。数学理科满分61人,全省共95人;数学文科满分6人,全省共8人。119名同学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2016年高考,河北省文理状元河北衡水中学包揽。省文科、理科前10,衡中各占9名。

……

从以上数据来说,衡水中学对中国的教育贡献功不可没。在目前的社会教育观念和制度安排下,衡水中学的办学模式无疑是成功的,它符合利益相关者的选择。

所以,全国很多初中生家长都想把孩子送到衡中读高中,甚至有些家长到衡水买房落户,有些家长直接让孩子在衡水上初中,为的就是顺利进入衡水高中。

冷静下来想想,衡中的教育模式值得深思,以半军事化管理、绩效量化等现代公司管理手段为特点的“衡中模式”在国内迅速传播并被争相仿效,也让学生早起,跑操、喊口号。但至今没有效仿成功。那么就会造成教育的不公平,尤其是河北高考生,因为每个省的高考生名额有限,河北的名额几乎都给了衡中(衡中学生分数高),无疑让其他学校学生失去了机会。从这点上来说,衡中教育弊大于利。


你认为,衡中教育模式好还是不好?这种模式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欢迎留言探讨!


如果觉的不错,请加关注、点赞哦!




衡水中学是全国高中阶段的清华北大,他严谨的管理,头悬梁锥刺股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帮样,也是磨砺高端人才的摇篮。




衡水中学我们先不谈是毁了教育还是救了教育。从表面上看每年确实为“名校“提供了大量成绩优秀的生源,这不可否认。但是中国高等学府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什么?这倒是需要必须先弄清的问题。弄清这个问题,中国的教育才会有前进的正确方向。我们就用一个极简单的人人一看就懂的方法检测一下,就让人一目了然。可以统计一下目前在中国的航空航天、高科技领域、尖端科研人才的队伍里,曾从衡水中学校园走出的学子有多少?曾从国内“顶级名校"中培养出的人才占多大比例?我们又为世界上反华敌对势力的国家培养出了多少精英?把这几个问题都搞明白了,尤其是那些该搞明白的人们头脑里真的有数了,中国教育改革的大方向也就会十分清楚了!!




我老家衡水的,我侄女前年从衡二毕业,他们的校长是原衡中副校,孩子学习很刻苦,大学参加学生会,为人不世故(您可以说没情商),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您可以说特立独行),遵守规则(您可以说死板),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自律,有规划不是一种素质的表现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效能是滞后的。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对于小孩子可以以兴趣引导,高中有自主意识就别谈什么快乐学习了,步入社会您是快乐工作可能性较大还是尽责的可能性大一些?

衡中的教育模式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比对京沪津来说,对三无学生来说却是较优解。

我最近在读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文字下乡,似乎小地方的人素质是低的,就如文中所述,一个农民进城,后面传来喇叭声,他是东躲也不是,西避也不是,司机拉住车闸,啐了一口“笨蛋”;城里人下乡不识五谷,是不是农民也该啐他一口“笨蛋”。

如果,一个人只能围着自己的院前院后转,哪有什么素质可言。衡中教育至少给了努力的人一个机会,见世面的机会,也许下一代,也许下下一代,定居于国都,或是省城,这时可以说,老子也可以谈素质教育了。




提起衡水中学似乎永远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大加褒扬者有之,极力贬斥者亦有之。作为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我对衡水中学的做法是持肯定态度的。

曾与同事们谈起过这个话题,我说:别看有人说衡水中学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什么高考加工厂啦,高考集中营啦,高分低能啦,泯灭个性啦……要是衡水中学搬到他们那儿去的话,估计他们准会让自己子女去上学,还唯恐人家不要呢!

衡水中学历年高考都能取得骄人的成绩肯定是有原因的,各种励志口号、整齐划一的跑操方阵、紧凑的作息安排……这些都是表象;其内涵是科学合理、详细高效的教学安排和学习规划。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发挥到极致,不留遗憾,这样做何错之有?通过日常的励志教育和严谨科学的教学管理,让学生养成追求卓越、追求极致、永不服输的精神有何不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哪一行业不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而从衡中走出来的学子早已视其为常态,他们不会皱眉、更不会退缩。毫不夸张地说在衡中养成的这种不惧挑战、力争上游的精气神,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去年一篇报道引人注目,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资深记者爱德华•休姆斯卧底加州著名的惠特尼公立高中,亲身体验师生们的生活,揭开了美国精英教育的真相。学子们为了修满学分,获得申请名校的资格,不得不大量读书、查阅资料、参加活动,每天睡眠时间只有四五个小时,困倦了靠灌咖啡提神。比起衡中的学生来,他们一点儿也不轻松,有过之而无不及。西方宣传的所谓快乐教育纯是忽悠底层老百姓的,目的就是让他们的子弟在竞争中永远处于劣势,无法实现阶层的跨越。由此看来,中国的古语“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所宣示的道理古今中外是一样的。

别的行业贬低衡中的我不好评论,教育口上贬低衡中的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羡慕嫉妒恨!




任何教育都有利弊。

儿子中考后,衡水某中学给家打来电话,邀请他去那边读书,他坚决不去,跟我说:“衡水就像监狱一样,我不去。”

不去就不去,我一向尊重孩子的选择,就这样,他进入我市重点高中读书。

高二时,他被选中去省城参加全国中学生生物联赛,亲眼目睹了衡水中学同龄人的坚韧不拔和刻苦精神,深受触动,回来后写了一篇《参加生物联赛后有感》。

儿子在文章最后写道:“…我们不可以否认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我们也要勤奋,也要刻苦,也要踏实。我们不要做井底之蛙,我们要把眼光放开,`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们不能沾沾自喜。我们要老老实实承认这个事实:的确有很多人比我们强。而我们要做的,是与自己战斗,战胜自己的弱点,看到强的不自卑,看到弱的不骄傲,只是在与自己战斗,扼住命运的咽喉。”

能看出很受刺激[捂脸]

由最初抵触到无比佩服[捂脸]

所以说,任何教育都有利弊,评价其优劣也不应以“救赎”或是“毁灭”这样极端词汇形容。

教育应讲究“因材施教”,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拙见、见笑,多批评指正[祈祷]




河北衡水中学是一所闻名国内基础教育界的名牌学校。它的出名和闻名均是由于具有一般中学无法比拟的超高北清升学率。近期北大清华公示今年保送生名单,衡水中学榜上有名,可见,确实是一所在升学大战中功绩显赫的很牛中学。

衡水中学是一所在国内教育界最有争议、颇有话题的焦点学校。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严格精细到让人难以置信甚或不能接受的程度。学校惊人的特高升学率及北清率固然与独特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方式不无关系,但被教育界及不少专家学者质疑诟病的是这些优秀学生的来源途径,也就是说有明显的掐尖现象存在。河北省全省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被这所学校几乎垄断。学校的一些理念、教育口号、教育教学的做法,也一直受到教育专家学者的批评。总之,争议不断。

对于“衡水中学是毁了教育还是救了教育”的问题,很有现实意义,也有未来价值。因为,这关系到如何评价一所中学在办学方向、理念、模式、追求等方面的所作所为及对区域教育发展、其他学校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等。

“衡水中学是不是毁了教育”?这个提法及问题似乎有些严重了。评价任何一所学校,科学的、全面的、理智的观点、标准应是坚持一分为二。衡水中学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也是显著的,一些做法也是符合教育政策及学生、家长的现实需求的,精致、严格的教育教学规则及要求,对一些学生来说效果也是明显的。从这一点来说,不能说是“毁了”教育。尽管他们的一些作为有违规之嫌,对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公平竞争产生了一定甚至是比较严重的负面效应,但就整体而言,谈不上“毁”。

“衡水中学是救了教育吗”?这个问题显然是不能成立的。一所怎么厉害的中学,根本谈不上什么“救了”教育。只能说,一所真正优质、优秀的好学校,通过自己的办学行为,贯彻了教育方针,体现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了正确的办学方向,构建了科学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实现了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彰显了社会时代对学校教育的重托及期望。衡水中学的办学及实践怎么能算是“救了”教育呢?

总之,对衡水中学的评价、讨论,也必须是站在时代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高位,用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律、人才培养成长的规律、学校教育应该肩负承担的责任等层面去审视、评判,既要肯定其做得好的地方,更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缺失。教育管理部门也应切实发挥指导、规范、监督的职能,引导学校依法办学,坚持方向,规范行为,突出育人,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举个我亲身处的一个学校来说明,衡水中学是教学的成功,是教育的失败。

我们学校,建校到现在十六七年,用两个时间段来份分前十年和近6-7年两段。

前十年,学校大力搞活动,鼓励全员参与,课余时间教室里的学生全部到室外活动,早上7:30前不能到校……这样的制度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不得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孩子们也张弛有度,大脑灵活。那几年从我校考入县里两所高中,甚至市里的重点高中里的学生,初期不明显,但到高二、高三后劲特足,高考时大多是名列前茅。

近6-7年,局长校长换届,全县学校效仿我们学校(我们学校卡的严)形成风气,早上6:30上早读已经很早了,学校要求教师早到,教师要求学生早到,就这样学生在6:00左右就已经全部到校了,早读也相应的由45分钟活活延长到一个多小时,所以原来第一二节课是黄金课,现在学生的一二节课瞌睡打盹,大脑已疲惫不堪。再有,学校领导工作要求安全第一,下课不准嬉笑打闹,不准高声喧哗,课间十分钟老师要提前几分钟侯课,自然学生也乖乖的进教室,如果遇到上堂课拖几分钟,学生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了。从早上6:00到晚上9:10,初三到晚10点多。学生唯一可稍微有点自由的时间就是吃饭,但吃饭都路上规定不能说话(近半年来疫情所致),一列队行走……这几年高中我认识的老师们跟我聊起学生时,结论就是,这几年的学生跟私立学校(卡的严、题海战术式教学)的学生没什么两样,死奄奄的,没什么气色。甚至划破的学生大有人在。

衡水作为学校,要求升学率没错,抓教学误教育,也不足为奇,毕竟只是站学校的立场。可近几年全国大肆宣扬这种做法,家长们一窝蜂的寻求“卡的严”的学校,不懂教育可以谅解。教育界的“大家”们,老师们,不知道利弊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衡水   中学   河北省   河北   中国   家长   命运   高中   模式   孩子   机会   时间   学校   学生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