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叛逆的孩子需要的不是教育,而是沟通,父母该如何与孩子沟通?

这方面的问题我写过不少回答,现在做一个梳理和归纳,总结成家长与青春期沟通“十不要”和“十要”,希望对大家有启发和帮助。

十不要

1.不要限制强迫

哪里有限制,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围堵,哪里就有崩塌。青春期的孩子渴求独立,渴求自由,渴求摆脱父母的捆绑和束缚,渴求有自己的独立空间,渴求得到别人尊重。这时候,就不能够有过多的限制,限制越多,管得越紧,问题越糟糕,最好的方法就是疏导、引导、开导和帮助。

2.不要随便比较

切不可开口闭口就是,“你看张三某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你再看看你,连人家一半都不如.....等等”之类的话。这种话说多了,孩子即便嘴上不顶撞你,也会在心里想,“你觉得谁谁谁好,让他做你的孩子吧,我就是扶不上墙的烂泥巴,那就让我自生自灭吧!”

3.不要急躁发火

千万不要和孩子随便发火,说不到三句话就大发雷霆,火冒三丈,孩子刚说半句话就武断叫停,“你给老子闭嘴!少说你那没用的,先给老子把学习搞上去再说......”或者,一听说孩子又犯错了,也不弄清楚原由,劈头盖脸,“你就不能让老子省点心啊?你咋总给老子惹事?我咋生你这么个东西?”这些话就像毒针一样会刺进孩子的心灵,加深他们的叛逆,以及和家长之间的对峙。

4.不要唠叨没完

孩子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周末回家时间本来就短,但回家后家长唠唠叨叨没完没了,“你得学点好啊,千万不敢再混下去了!咱们家把希望都寄在你身上了,你将来没出息对得起谁啊?你能不能让我们少操点心呀?你能不能把你自己的事情做好?......”孩子本来还兴致勃勃回家,结果回家后得到的不是家庭的和谐、温暖,而是没完没了的教训。家长这样做,只能把孩子越逼越远,孩子甚至都不想回家,因为家中没有快乐和温暖。

5.不要讨好承诺

千万不能为了讨好孩子,而做一些没价值的承诺,“你只要成绩有进步,我就给你买平板电脑,给你买一部手机,给你买......”这样的承诺不是教育,而是交易。这不但改变不了孩子,反而会把孩子越推越远。

6.不要僵硬说教

与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相处,更多的要交流、沟通、关怀、尊重和关注,千万不要单方面的老给他灌输大道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的努力就是为了将来的幸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等等”这些话孩子在学校听,回家还听,听来听去都是老一套,不烦也会烦。其实,没有任何效果。还不如换个开心的话题,父母与孩子之间轻松的交谈。

7.不要老提学习

建议家长不要开口闭口就是学习,似乎除了学习再也没有什么话题了。如果只谈学习,孩子会很厌烦,也不愿意和你多谈,你们很有可能谈不下去。你只要一提学习,孩子的情绪马上就不对了,或者干脆躲着你。你可以与他谈其他话题,比如说孩子的爱好,他的一些朋友,他的愿望等等。


8.不要没完诉苦

不要老在孩子跟前说,“为了你我真是把心得都操碎了,为了你我付出了所有,你多少都不能体谅体谅父母的苦处?想当年,那么艰苦的岁月我们是如何如何过来的,你咋连这一点学习的苦都吃不了?我对你付出了全部的关怀,把最好吃的、好穿的全部给你,你咋就不理解呢?”这些话说多了,就等于没说。孩子听多了,就等于没听。

9.不要表示失望

千万不能开口闭口就是,“我对你算是彻底失望了!你连一点希望都让我看不到!我对你失望透顶了!你真是个败家子!我这辈活得真失败!”这些话会让孩子破罐子破摔,彻底灰心丧气,失去斗志。

10.不要冷战对峙

家庭冷战比什么都可怕。孩子回家,你不问,不管,不说,爱咋地咋地。吃饭你不叫,睡觉你不催,随便孩子怎么样你都懒得理。父母之间不说话,父母和孩子之间也不说话,这样的冷战只能升级叛逆,对孩子,对家长,一点都不好。

“十要”

1.要换位思考

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想一想他是怎么想的,他最需要什么?切不可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他,因为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2.要关注交友

多了解孩子都和什么样的人常在一起,他们在一起都做些什么?这些朋友都是什么样的孩子。从了解中掌握更多孩子的信息。只有掌握更多信息,才能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

3.要耐心倾听

千万不能家长一言堂了,你不愿意听孩子讲,孩子即便有什么心里话也不愿意向你说,有什么心事能写日记也不愿意告诉你。家长要放下架子,放平心态,静下心来,多耐心、诚心、静心的听听孩子的想法。不管他有什么想法,不管他说的不对不对,都要耐心的听。只有听了,才知道孩子到底想什么。

4.要舍得赞美

以往对孩子你可能做得最多的是埋怨、责怪、训斥,现在得改改。孩子只要有做的好的地方要及时的肯定,及时的赞美,肯定与赞美不仅仅能给孩子自信、自尊,也能和谐亲子关系。

5.要信任尊重

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更渴望得到家长的尊重,希望家长不要把他们看得那么的紧,希望家长能多给它们一点自由,给他们一个空间,希望家长尊重他们的想法,支持他们的想法。尊重是沟通的基础,只有家长尊重孩子,孩子才愿意打开自己和你交流,教育才会有效。

6.要亲近和谐

孩子进入青春期,生理心理都发生变化,青春期本身就自带烦恼,再加上学业压力,老师、父母的管教,交友的不愉快等等,烦恼会莫名其妙的增加。很多孩子不会主动找父母诉说,他们会选择把自己包裹起来。如果父母不能主动亲近孩子,走进孩子心里,不能主动的做孩子的知心人,不能主动的去和他们谈这些知心话,孩子只能带着这些问题把叛逆表现在其他方面。

7.要平等相待

以前可能是你说他听,你要求,他去做。但现在他们渴望摆脱这种束缚,渴望自己能与父母平等对话。这时候,家长要学会转换角色,以前孩子听你的,现在他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对事物的判断和分析,再也不是那个完全听你话的懵懂小屁孩了。家长得转化过来,接受他的这种转变,面对他的这种转变,与他们平等相处,平等对话。

8.要兑现承诺

不只是要求孩子做到这,做到那,家长也要在孩子面前给自己提点要求,做一些承诺,比如父亲,“儿子,老爸和你一起努力,你努力改变自己的学习,我从今天开始戒烟,咱们都是男人说到做到如何?”母亲,“儿子,妈妈和你一起努力,你搞你的学习,妈妈也对自己严格要求,这一年一件新衣服都不添置,咱们一起努力如何?”说到就要做到,一定要兑现承诺。

9.要以身示范

要求孩子改变,自己得先改变。要求孩子做到,自己首先做到。勤奋努力不只是孩子的事情,家长也要勤奋。家长要做到,在家中不玩手机,不看电视,不发脾气,不做不利于孩子学习的事情。

10.要自我改造

每个孩子都有青春期,而青春期叛逆很严重的孩子,大多都因小时候家庭教育方式不正确,家庭环境没有营造好,要么过于溺爱,要么过于放纵,要么缺乏关注,要么缺少关爱,要么祖辈带孩子,要么亲子交流太少,总之,家长先改造自己,才更有利于改造孩子。


赵广宇教育漫谈,与您分享教育中的点点滴滴!




简单而有效的沟通方法,三点需要注意:接纳性语言;将“你-信息”变成“我-信息”,摒弃“输赢”思维。这三点很重要,可能有点长,请答应我,认真的看下去,行吗?( ̄m ̄)


一.如何听,孩子才会说:接纳性语言

什么才是接纳性语言?

我们来举个例子:

当你的孩子和你说,他将要成为主要负责人,为班里的某个孩子举办一个盛大的派对。这个时候,你和积极的向他提建议,气球鲜花等等。可是你的孩子却拒绝了你的建议,并且闷闷不乐的走了。而你也觉得十分的沮丧。

当你的孩子哭着对你说,他养的小仓鼠死掉了,你摸着他的头说:“没关系,妈妈再给你买一只。”

以上的语言只会让你和孩子的关系越变越远,孩子想和你说的话,你并没有真正的在听,到最后却怪孩子不愿意和你说话。

我们在听孩子的说话时,会有12种反应:

1.命令、指挥、控制

2.警告、训诫、威胁

3.规劝、说教、布道

4.建议、给出解决方案或者意见

5.说服、教育、进行逻辑辩论

6.评论、批评、表示不赞同、责备

7.赞扬、表示赞同

8.归类、嘲笑、羞辱

9.解释、分析、诊断

10.安慰、表示同情、安抚、支持

11.调查、质问、审问

12.回避、分散注意力、开玩笑、转移话题

刚刚举的第一例子,反馈属于建议,建议之前你先否定了孩子,你传达的语言是:你做不好的。你还不具备举办晚会的能力。因此让我来帮你吧。我比你有经验。

第二个例子:孩子并不需要建议,她只是想告诉你,他很悲伤。他需要的是理解。

因此,什么是接纳性语言呢?重点在于先表达共情,并正确解码孩子的信息,相信他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霍思燕曾经在一个亲子类节目里做了很好的示范:

嗯哼踩到了自己扔的玩具,脚被戳破了,疼的大哭起来。霍思燕第一时间将嗯哼抱起来,说“你很疼,是吗?”并且用玩具戳了一下自己的脚,说“妈妈也觉得很疼”,当嗯哼的情绪变稳定后,霍思燕问,你为什么踩到玩具,是不是因为你乱扔了。嗯哼点了点头,霍思燕随后说,那你以后别乱扔了,好吗?嗯哼点了点头。

首先霍思燕做到了共情,感受了孩子的感受,在共情后,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并且解决了问题。

在说接纳性的语言时,要注意3个误区:

1.不要鹦鹉学舌。比如:孩子:好疼。家长:你真的很疼。

2.不要在接纳的过程中,忍不住指导孩子该怎样做。

3.没有真正的共情。

二.如何说,孩子才肯听:我-信息

先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设想这样的两个场景:

场景一:你工作了一天,特别累,回到家只想躺在沙发上好好休息一下,但是,你的5岁的孩子想要你陪他玩,并且不断拽你的胳膊大腿,用手盖住你的手机。

场景二:你的孩子的头发已经三个月没剪了,你的邻居提醒你要好好管一下孩子,你说了好多遍,但是他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减少回家的时间,以免和你发生争执。

面对这样的和孩子之间的冲突。你可能会与他发生这样的对话:

回答一:

场景一:你怎么这么不懂事?爸爸和妈妈都累死了,你难道不能让我安静一会儿吗?!

场景二:你看看你成了什么样子?街上的小痞子才会把头发留成这样,快剪掉!

回答二:

场景一:孩子,爸爸今天非常累,实在没有办法陪你玩,如果现在爸爸陪你玩,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的话,明天上班就没有办法完成工作,那么上司会批评爸爸,爸爸会非常伤心的。

场景二:今天爸爸被邻居嘲笑了,他们说我不会管教小孩,你的发型乱糟糟的,下次小区的邻里交流会,他们大概不太愿意请我和你妈妈去了。

两组回答的编码信息是完全不一样的,第一组对话是“你-信息”,第二组对话是“我-信息”。

什么是“你-信息”?很简单,就是对话中,包含着“你”为开头的信息。包括:

  • 你停止那样做。
  • 你不该那样做。
  • 你难道不能?
  • 你的行为太幼稚了!
  • ...

与之相对,“我-信息”就是坦诚的告诉孩子,你此时的行为给父母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包含要素为“行为+感受+影响”。

场景一的父母所说的话,会让孩子非常困惑,你传达的意思,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并且传达了一个非常负面的评价,孩子是不懂事的,不体谅大人的。

在传达“我-信息”的时候,要注意三点:

1.描述行为的时候不要评价。

不带指责的行为描述:你今天去同学家玩,说好要6点之前回来,但是你超过时间了...

评价式的行为描述:你怎么不守信用呢?说好的6点,结果都超过10点了

2.一定要完成“行为+感受+影响”三个要素的完整表达。只有描述影响后,才能给孩子改变行为的导向。

三.解决亲子冲突:摒弃“输赢”思维

我们在进行亲子教育或者亲子关系的处理时,很容易把一个问题的处理变成了“输赢”式的战争。

比如说孩子想要买一个手机,你觉得会影响成绩,于是你拖走了在柜台前撒泼的孩子:你赢了,孩子输了。

再比如,你让孩子添上一件毛衣,孩子不想穿,清早吵了30分钟后,你怕耽误了孩子上学,于是妥协,孩子还是没有穿毛衣:你输了,孩子赢了。

“输赢”思维很容易造成亲子矛盾,甚至升级冲突,损害亲子关系。摒弃“输赢”思维的本质,就是要以问题的解决为终极目的,达到求同存异的效果。

以穿毛衣为例,父母让孩子穿毛衣的目的是天气降温,让孩子保暖。而孩子觉得毛衣太丑,不符合青年人的审美标准。经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发现毛衣并不是问题的核心。我们可以采取折中的方案。

“你为什么不想穿毛衣?”

“我觉得毛衣太丑了,我穿了同学会笑话我”

“可是你不穿毛衣,你就会感冒,妈妈肯定会难受,随后带你去看医生,这样我可能会损失一个大客户。我只是想让你保暖。怎么办呢?”

“那我可以穿那件风衣吗?”

“可以。”

以上面的对话为例,这样,你既达到了让孩子保暖的目的,孩子也达到了取悦自己审美的目的。记住:让孩子提出几个备选方案,并且从中选择。




青春期是孩子叛逆期,但同时也是孩子走向独立走向成长成熟的关键区,怎样和叛逆期的孩子沟通好呢?

晓晓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该子懂得并感受到你对他或她的最深沉的爱,这种爱不是没完没了的唠叨,而是身体力行的潜移默化的引导。

一 少说。无论何事,说出建议,点到为止,让孩子感受到你的信任和尊重,让孩子感受到你相信他会处理好发生的事。

二 商量。有事多与孩子商量,包括家中的大事小事,让孩子感受到他已长大,是家中平等的一成员,而不是附属品,尽可能的尊重他的意见。

三 用心。 爱是有心的。用心的爱是能感受到的,有爱是一个孩子成长路上不畏将来不惧风险的最大底气,最强底牌!有了爱,青春无叛逆,只要你用对了爱的方式!

祝福所有青春期的孩子不惧成长,不畏将来,拥有爱的底牌!







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你会发现,他似乎变得不愿意和家长、老师交流了,面对批评,要么沉默不语,要么左耳进右耳出,视批评自己的家长或老师为敌人;他也变得特别在意自己的形象,经常花很长时间打扮自己,而且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他的朋友们;甚至有的时候,他很容易自我中心,做事几乎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这是因为,青春期随着生理上的变化,心理上也开始发生变化

1.思维上的变化

青春期的孩子,思维在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上有了明显的发展,逻辑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这时的他们,不再对他人言听计从,对他人的观点不轻易相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喜欢标新立异。极力想表现出自己成熟的一面,但由于生活阅历不足,经验受限,加上容易被情绪带偏,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常常有失偏颇、不够客观,甚至有点偏激。

2.自我意识增强

这个时期的孩子对于“自我”的体验前所未有的增强,他们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关注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他们有时候会显得很自恋,有时候又会夸大自己的缺陷,因为自己不够完美而沮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接触面的日益广泛,他们越来越渴望独立,情感上不再依赖父母,一方面极力想获得成年人的认可与尊重,摆脱成年人而独立;另一方面又渴望得到因为经济不能独立、社会经验不足而对成年人带有依赖。

3.情感变化非常显著,感情丰富却又情绪不稳定

这个时期,他们的感情丰富,活泼,富有朝气,此时他们已经开始感受许多细腻复杂的感情,但自控能力比较差,因而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带有冲动性,不善克制自己。

4.群体观念密切,自我认同感强烈

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而言,与同龄人之间的关系,是他们十分在意的。由于强烈的自我独立意识,他们在与成年人疏远的同时,又强烈渴望与同龄人的融入与认同。他们在言行、爱好、衣着等方面相互影响,互相倾诉,彼此之间有一种莫名的安全感。

5.性意识的萌芽与性别角色的认同和深化

在青春期,人的生殖系统迅速发育,青少年对自己的身体变化感到神秘又好奇,对与异性的交往日渐兴趣。他们既关注异性,渴望得到异性的青睐,又表现出矜持、冷漠。本质上,无论男孩女孩,都非常在意自己是否能够被他人接受和欣赏。

此时的青少年,成年人该如何对之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教育

1.用一种平等相处的方式成为孩子的朋友,而不是命令

此时的他们,很想表现出自己已经长大了,因而在言行举止上会刻意显示出一种“成人”样式,渴望别人把他们当“大人”。但由于知识、经验等的局限性,他们在思想上又容易自大、盲目自信,有时候会作出一些傻事。这个时候,父母不要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和孩子交流,而是以一种朋友般的身份去接触孩子,否则孩子很容易产生畏惧或逆反心理,不敢或不愿意与父母交流,从而阻断了亲子沟通。

2.多倾听,少说话

这个时期的孩子,渴望与人平等交往,尤其是父母,但在施政上又找不到对象,因为既渴望被了解又害怕被了解。作为家长,生活经验比子女丰富是必然的,想教育好孩子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青春期的孩子更渴望的是有人理解。因此,父母在这个阶段,多倾听孩子,是一种了解孩子、接近孩子的最佳途径。通过倾听,孩子的情绪得到了宣泄,感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和重视,就会越发信赖父母,愿意接受父母的意见。

3.借助学校力量和社会资源

这个时期,青少年十分渴望得到同龄的认同,因而很爱表现,尤其在异性面前。同时,他们会有自己的朋友圈子,家长有时候可以通过子女的朋友,对子女进行旁敲侧击的了解,当然,前提是搞好关系。

另一方面,有的青少年会自己崇拜的老师,或者愿意对之敞开心扉的老师,或者其他成年人(比如亲戚),家长可以从这些人身上对自己的子女多了解,可以通过这些人帮忙引导子女。

4.给予充分的个人空间,让他们适当接触社会,学会承担责任

青春期的孩子内心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且相互冲突。一方面他们因为渴望独立,不愿意父母过多的照顾和干预,否则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对一些是非曲直,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对一些传统或权威性理论,容易持一刀切的态度。但因为社会、生活经验不足,经济不能独立,又经常碰壁,不得不从父母或其他成年人身上找答案。此时的父母可给予子女充分的私人空间,选择以一种顾问或支持者的角色出现。并让孩子有机会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学会承担责任。如果此时父母过分介入子女的空间,可能会让子女觉得窒息,与父母渐渐疏远。

5.多关心,让他们产生安全感,不要过度施压,以免他们失去与父母的亲密性,离父母越来越远

青春期的孩子在独立意识出现的同时,自觉性也逐渐增加,但是同时又带有一定的冲动性,主观上希望自己能随时随地的自觉遵守规则,客观上又难以控制自己的情感,容易冲动。作为家长,平常多一些关心,偶尔试探性问问孩子今天的心情,有没有什么新鲜事或可以分享的事,而不是只看成绩,孩子才会对这个家产生浓厚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当然,这些都只是建议,具体情况,还是要因人而异的。青春期的孩子并不是需要教育,而是要巧妙的教育。从本质上来说,良好的沟通就是一种教育方式。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


这里是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如果我的回答对您和您的朋友有帮助,请转发给他们。谢谢!




我的孩子刚刚从叛逆期走出来,尽管我是早有思想准备,但在他八年级这一年,我还是时不时被他气得控制不住脾气。反思一下,没有一次发脾气取得积极效果的。帮助我们的是一些做法:用平等沟通代替说教批评,用耐心等待代替急躁驱使,用迂回婉转代替简单粗暴,用爱与包容代替恼怒与苛责;还有几本好书,当我发现自己的教育无力面对叛逆期的困难时,就用几本好书去陪伴孩子,效果也很好。走出来不容易,这是我孩子共同的成长经历。




青春期孩子叛逆这种情况,处理不好可能导致终生的遗憾!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我相信这几乎是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身上,都会发生的情况。

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有的父母能处理的游刃有余,父母与孩子间能亲切友好的、愉悦的度过这段时期

而有的父母却在这段时间里,与孩子之间关系逐渐变得淡漠,产生了深深的隔阂。更有甚者,孩子甚至以种种极端的方式来对抗父母的管教。

就在今年上半年几个月的时间里,我们科室就抢救过好几个自杀的孩子,其中就不乏与父母对抗然后吞药自杀的情况。

所以,针对孩子青春期叛逆这种情况,事情可大可小,亲子关系淡漠还是小事,最怕就是给自己造成一辈子的痛苦,每一个父母都应当重视!

那么,在青春期这段特殊时期里,父母应该如何,才能与孩子形成愉悦、合理、有效的沟通呢?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有哪些表现?

1、第一大表现——对抗父母

他们嫌弃父母的唠叨,表现得非常没有耐心,父母说得越多他们就越反抗!甚至还频繁和父母顶嘴,说他一句他能顶你10句。

2、第二大表现——爱唱反调

他们喜欢和父母或老师唱反调,要他做的事情他偏不做好,不要他做的事他偏做,他们会不断的挑战父母或老师的权威,不断触碰并跨越父母及老师的底线。

3、第三大表现——与父母关系淡漠

他们对父母的管教感到厌恶反感,对父母爱答不理,从情感上冷漠,从行为上违拗,和父母关系冷淡,甚至父母的眼泪都无法令他动情。

4、第四大表现——爱评判

他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知,开始评判学校的规章制度,评判老师的教学方式和行为,评判父母的管教方式…然后不认同,继而抵制。

在这段特殊时期里,怎样才能成为“与孩子亲切友好沟通,维持愉悦亲子关系”的这种父母呢?

1、与孩子平等交流。

这个时期的孩子们,成人意识正在不断觉醒,所以大人们在与他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放下“家长包袱”,收起居高临下的说教姿态,以“平等交流”为原则

2、与孩子做朋友。

和孩子之间开启“朋友模式”,真正的把孩子当做一个朋友,就像朋友那样去与孩子推心置腹的聊天。这样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别太主观。

在沟通过程中,切勿妄下定语,主观评论。遇到事情客观一点,就事论事,以平和的姿态分析客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供孩子参考和采纳。

4、措辞平和,不激愤。

在沟通过程中,切忌措辞激愤,不能义愤填鹰的训话,更不能骂声不绝。否则孩子的反感情绪会逐渐累积并可能爆发,一旦爆发则可能导致不可预计的后果。

5、通过协商达成目标。

与孩子沟通的目的,就是希望能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如果前面都做得很好,那这一步就相对简单了,让双方都达成一个比较满意的共识,亲切友好的结束这一场沟通对话。

教育孩子,对全人类而言,都是一项重要且高深的学问!而父母则当仁不让的是孩子一生的人生导师!对孩子有着一生的责任!

教育孩子的路任重道远,但对父母来说,把你的孩子教育成功,一定是你人人生中最重要的成功,胜过一切!

育儿不易,且行且学习!




这个问题让我来回答很合适。我现在目前担任八年级的班主任。很多同学的性格达到了逆反期的高潮。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拒绝与家长或者老师交流。你如果批评就是口头上答应,或者说沉默着不说话。将老师和家长视为自己的敌人。

2、特别在意自己的形象。会花很长的时间去打扮或者是很在意朋友对自己的看法。

3、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做事情不会考虑其他人的感受。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建议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弄清楚他拒绝交流的原因。这个原因常常是家长跟他交流的时候没有注意方式方法,以至于他觉得家长说话非常啰嗦,非常烦,他就不会去听。除此之外的原因可能是孩子与家长产生的误会。我有一个学生,她与自己的家长之间因为买衣服的事产生了很深的误会。如果因为上面这些原因还是把您是视做了他的敌人。那么后面的工作就非常难做了。

2、要掌握交流的技巧。

技巧一,交流的时候,让孩子多说自己少说。最好是比孩子说的话少。

技巧二。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气,语态,多鼓励,少批评。这个时候的孩子逆反心理非常严重。如果说让他感觉到你在批评他。有可能听完第一句话以后你后面说的什么他都不会再听了。



3、善于借助学校的力量。上面已经说过,这个时候的孩子,可能老师的话或者说他朋友的话,他更听得进去一些,所以说家长的想法可以和老师进行交流。老师自己或者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来引导这个学生。

这些经验都是通过自己与八年级学生的相处以及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得到的,只能仅供参考,每个孩子问题不一样,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可以私信我,我们共同交流,解决问题。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叛逆期,与父母顶撞、冲突的事情时有发生。如何帮助孩子走过这段岁月、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呢?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沟通要从心开始,唯有理解,才是打开别人心锁的钥匙,与孩子的相处亦如此。

1、理解尊重孩子。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自我意识比较强的时期,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这时候父母如果总是居高临下,一副威严的面孔,孩子只会离你越来越远。另外,不要偷看孩子的日记,偷听孩子的电话。

2、信任孩子,给孩子独立的空间。青春期的孩子可以独立处理问题了,也有自己的朋友圈了,父母不要向小时候那样总是包办,给孩子一点自由的空间。

3、不要把自己的梦想压在孩子的身上。有的父母对于自己未实现的梦想耿耿于怀,于是就希望孩子能替自己实现,给孩子很大的压力,或者让孩子学习一些他(她)不喜欢的特长,这都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4、不要老拿别人家的孩子比。人都是有自尊心的,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敏感,对于这种比较心里是比较厌烦的。

5、不要往孩子身上撒气。在社会中工作、生活,总会有一些不顺心的事,切记不要拿孩子当出气筒。

6、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当孩子跟父母交流时,哪怕父母心里很生气,也不要立马表现出来,大骂孩子,这样孩子一会有事情就不会再跟父母说了。对于一些不太好的事情,可以慢慢引导。

7、让孩子感受到爱。在有爱的环境中,孩子更愿意跟父母分享。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需要的首先不是沟通,是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是理解,懂得和尊重。具备了这些基础,你们就可以沟通了。如果不具备这些基础,你们是无法共同的。

所以想要跟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先去做前面这几件事儿吧。前面这几件事做好了,孩子自然而然就会跟你沟通。

我有一个来访者,是一位事业有成的父亲。这位父亲来找我咨询关于他儿子的事儿。他的儿子在中招考试中没有考上他心仪的学校,但是考上了仅次于那个学校的另外一所高中。但他的儿子备受打击,因为他的儿子特别想往那所学校。于是在家里垂头丧气怨天尤人。当时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三个多月了。这位爸爸就非常不屑,他不断的跟孩子说“这算什么事儿,这个小事儿你都三个多月没有出来。你看你爸爸曾经有多大的单子没有接到你爸爸三天就走出来了。你看看你还是男子汉呢,这么没出息。”

结果他儿子就非常生气,还在不断的抱怨。对爸爸就不断的指责和批评他的儿子。想让他的儿子赶快走出来,振奋精神。

后来我就问这个爸爸“在你十几岁的时候遇到挫折也是三天就走出来了吗?”这个爸爸猛然醒悟。原来他几千万的大单没有接到,能两三天就走出来,是他是他在商场上打拼了几十年,然后才慢慢做到的。

于是这位爸爸终于理解和懂得了他的儿子为什么那么难过。他不再指责和评判他的儿子,不再试图让他的儿子三天就走出来。他告诉儿子“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遇到挫折也是这样,会怨天尤人,会很难过伤心。”

这个时候奇迹发生了,他的儿子不再抱怨和指责命运的不公,又恢复了勤奋努力的状态。并且开始不断的向他爸爸请教,因为他爸爸是做外贸的,他儿子开始不断的向爸爸请教外贸英语等等方面的事情。这个爸爸终于可以把他丰富的人生经验交给他的孩子了。

这位爸爸再次来咨询的时候,他告诉我“我现在终于明白了,我的人生经验很多很多很多,但是我不能让我的儿子一定要把这些吃下去。而是我开了一个自助餐馆,儿子进来之后,他想吃哪些就吃哪些。”这就是对孩子的尊重。

所以先去做理解懂得和尊重吧,青春期的孩子特别需要这些。你做到了,你就会发现,你们的沟通就像这位爸爸和他的儿子一样畅通无阻。如果你不能做到理解懂得和尊重,而试图跟青春期的孩子沟通,那我猜一定是你想要说服他。你认为你过的桥比他走的路都多,你吃的盐比他吃的饭都多。你越是这样试图说服你的孩子,他越是跟你对抗。

你可以去尝试,看看有什么奇迹会发生。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我尊重每一位和我观点不同的人,以及你们的每一个观点。

我分享的案例都是我征求了来访者本人同意的。




表弟的青春期里有一个笑话,如今差不多成了家族里教导青春期孩子的标杆,虽然过程略显“残酷”,好在结果还是挺好的。历经千帆后,表弟从内心里越发敬佩小姑父当年的智慧!

表弟的青春期来得不早也不晚,上了初中后,那个叛逆劲儿把小姑气得撞墙,天天给小姑父打电话诉苦。

小姑父工作比较特殊,一年有10个月的时间都在外地上班,所以这10个月的时间里,都是表弟和小姑两个人生活。小姑偶尔会去做一些零工,大部分精力还是放在表弟身上,照顾他的生活和学习。

表弟整个小学期间都是很听话的,作业也不需要小姑操心,虽然成绩不算特别好,在班里也是中等偏上。

情况的转变就发生在上了初中后,表弟的想法一天天的越来越特立独行,小姑根本没办法跟上他的节奏;表弟也不像以前一样听小姑的话了,一旦某件事小姑多唠叨几句,表弟就会不耐烦地阻止,也没把小姑的话听进去。

初一总复习考试后,小姑就让表弟的班主任给请到学校了。

原因是表弟在语文、数学和英语试卷不会的题上全部写了四个字:我不知道!

表弟当时的英语老师是一个刚出来工作不久的小姑娘,听说当时把人家小姑娘给气的,在班主任面前直抹眼泪。

搞得班主任除了要生自己那份气以外,还得安慰好英语老师。

小姑被请到学校后,班主任老师人很好,首先表达了对表弟的认可,说他思维活泛,就是没把那股子聪明劲儿用到学习上。

同时老师也给小姑说,因为孩子现在正处于青春期,三观各方面都还在塑造中,一切都是有可能的,希望小姑能注意对表弟的家庭教育,帮助孩子顺利渡过这段叛逆的时光。

正好放暑假,小姑父也要回来了。小姑父每年暑假都会休假一个月,陪老婆也陪孩子。看着自己儿子把自己老婆气得一天天的没缓和过,小姑父也感觉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于是,他对小姑说:趁着我在家,这个月就由我来辅导孩子吧。小姑简直求之不得,她很快找了一个临时工,每天早上出门,晚上回来。那一刻,上班对小姑来说就是一种解脱,那一个月,也是小姑几年以来过得最舒心的一个月了。

小姑父当时带着孩子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整套练习试卷,语文、数学和英语每科30套,要求表弟每天做一套。刚开始表弟是很反抗的,他说太多了,没时间没精力做。

小姑父一点也没退让的意思,反而跟表弟说:没事,不会的题你就写‘我不知道’就行了。

当时惊得表弟一个激灵,还可以这么做!小姑父把话都说到这里了,表弟也没有可以拒绝的理由,就这样接受了小姑父的安排。

小姑父让表弟做了一个表格,贴在表弟做作业的桌子前,一抬头就能看见。表格的上方是几个大字:我不知道;下面依次是语文、数学和英语,小姑父要求表弟每写一个“我不知道”就在相应的科目的后面画一横,并以“正”字代替。

后来,表弟说小姑父的操作让他有点懵,他不知道小姑父心里是怎么想的,他只是隐约感觉其他同学的家长绝不会这样做,而自己的爸爸居然允许自己这样做试卷,当时他心里还是有点小小的得意的,至少自己的行为,爸爸是不反对的。

那一个月里,每天做完三张试卷,其余时间两父子就出去运动,跑步、打篮球、游泳、打羽毛球、登山等一些比较耗体力的运动,刚开始表弟感觉还不错,一天天还挺轻松。

一个星期过去了,那张“我不知道”的表格上的“正”字越来越多,他的运动量也被逐渐加强。比如跑步,从最初的1000米,到现在的3000米,表弟感觉有点吃不消了。他试图向小姑父提出抗议,但是小姑父从未给过他正面的答案,只是督促他只能多不能少。

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每当表弟看到那张“我不知道”的表格时,心里不知从何时起泛起了一丝不忍直视的感觉,突然就有一种感觉——自己什么时候这么差劲了?

每天的运动量还在不断增加,当然小姑父并没有袖手旁观,每一个对表弟的要求,他自己都是完成了的。打羽毛球二个小时,除了中途必要的休息以外,小姑父没偷半分懒,更不允许表弟偷半分懒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表弟除了身体更强壮了以外,那股子男儿气息也更明显了。还有就是那张“我不知道”的表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半个月以后写的“正”字很少了,后面几天竟然一笔也没有。

表弟的青春叛逆期就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渐渐消耗殆尽,在小姑父的强有力陪伴下,表弟也无法再继续张扬了。

面对青春叛逆期的孩子,需要的不是教育,而是沟通,父母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呢?

从表弟所经历的青春期来看,如何让孩子更快更好地走出来,父母的方法很重要:

首先,小姑父并没有对表弟做得不好的地方进行指正和说教,而是接纳。

指正和说教,老师和小姑已经对他进行过无数次了,可是依然没有一点效果,如果小姑父再这样做,不过只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伤害亲子关系罢了。

与其死嗑,不如换一种方式,才能有所收获。

其次,小姑父并没有完全放任表弟的行为。

虽然小姑父接纳了表弟对作业的反抗 ,但是在运动方面,小姑父绝不退让半步。

有些苦只有亲自尝过才知道,别人说的道理也不如自己亲自去试出来的深刻。

最后,小姑父让表弟明白,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无论运动强度有多大,凡是要求表弟完成了,小姑父都陪在一起完成了。这对表弟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鞭策。

内心里那股好胜心和不服输的劲儿完完全全地被激发了出来。

所以,我认为,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最好的沟通就是父母的行动。行动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总能在无形中带给孩子积极的影响。

青春期的孩子,有的是劲儿,有的是活力,他们需要的不是说教,他们需要的是释放、是尝试,在不断地尝试和反复的试错中,找到青春的答案,属于自己的认知。

写在最后:

无叛逆不青春,叛逆也是成长,如果孩子表现出叛逆,父母就接受他的叛逆。

前提条件是不以伤害别人和伤害自己为首要条件,意思就是允许孩子在一定原则范围内叛逆,就像放风筝,给它自由的同时,也要对它有所牵制。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能做的最好的沟通就是行动,堵不如疏的道理父母一定要记在心上,并在行动上做出表率。

大家好,我是@文茵妈妈,爱孩子、爱生活,也爱正在看文字的你[心][心][心]

你的点赞评论和转发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比心][比心][比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青春期   叛逆   父母   孩子   姑父   小姑   表弟   平等   爸爸   家长   独立   事情   老师   心理   时间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