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界建立自律体系时机成熟

本文转自作者 | 肖经栋

国际教育界建立自律体系时机成熟

目前这个阶段,国际教育界亟需加强互动和交流,建立标准规范行业发展,消弭不理性和不规范的竞争行为,给行业赋能,给家长、学生信心。


前几年实地调研全国各地国际学校时,经常会有国际学校的领导向我们建议,考虑到宜校实地调研了全国近500所国际学校、国际部,对各地学校熟悉,是否可以采用类似国际教育联盟形式,推进业内互动和交流。我们当时考虑到,宜校对国际学校调研还远远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对国际教育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加深,并不具备组建类似国际教育联盟的基础和条件。也就是说何德何能,岂敢负此重任。


一直到今年9月份,宜校在成立6年后才首次设立一个全国国际学校升学指导微信群。宜校会定期邀请在升学指导上成绩突出、工作有特色的嘉宾进行分享,短短两个月时间,聚集了全国200多所国际学校300多位升学指导老师。升学指导群受到欢迎,并非说明宜校有多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而是在于中国国际教育界十分需要专业、精准的业内互动交流。宜校每年会访谈近千拿到世界名校offer的学生,所以较为清楚全国各地国际学校的申请情况,从中挖掘并邀请合适的嘉宾进行分享,给国际学校升学指导老师们的工作提供参考,这些引起了业内的关注并积极参与。无独有偶,从去年以来,不少国际学校领导找到宜校,希望能够引荐一些优秀学校进行互动交流。大家所关注的学校主要有申请成绩国内遥遥领先的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新锐的上海七宝德怀特高级中学,在竞赛上表现突出的深圳新哲书院等等。近几年尤其是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国际教育出现了非常多的新情况以及涌现出很多新的问题。在这种状况下,国际教育界更加需要抱团取暖,相互学习和支持。

不过,比较吊诡的是,亟需业内互动交流的国际教育界却很难实现这点。宜校调研了全国31个省市区的国际教育状况,发现只有个别城市的国际教育界,因当地有国际教育界公认的领袖人物,在他的号召下,当地的国际学校能够团结在一起,相互支持。大部分区域国际学校因招生、师资等方面存在竞争,相互关系并不那么和谐。国内高考招生是按照省市区来划分指标,省市区内学校相互之间的竞争很激烈,但省市区之外的学校却没有竞争关系,因此出现了很多类似师大附中联盟的组织,跨区域学习很普遍。国际教育是全国性甚至是全世界的竞争,国际学校相互之间在申请大学上都是竞争关系。而有些名校创始人之间还有各种恩怨情仇,关系错综复杂。在这些背景下,国际学校相互之间的学习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加之国际学校的工作普遍比较繁忙,学校也少有精力去了解和联系相应学校学习考察。

因此,国内目前有上千所具备高中部的国际学校、国际部,具备一定的规模,但整个业界仍然是一盘散沙,并没有形成合力,更谈不上行业自律和力求共同发展。这种状况一方面会影响家长、学生对整个国际教育的信任和信心,另一方面则在申请海外大学时,行业内如何形成有效诚信规范则成为一个难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前面提到的竞争关系、工作忙等,还有国际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很短,还不到20年时间。综合分析下来,我认为最主要的有两个因素,一方面国际学校虽然在大学申请上是一致的,但在实际运营当中相互之间却严重切割。这种切割一是体现在地域性,2003年颁布实施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高中段的国际项目是由各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在教育部备案。而在实际运作中,高中段的国际项目审批权大多是由各省市区的地市教育局所控制。由于各地市教育局对国际教育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同,会在同一个省内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政策导向,进而深刻影响到当地国际学校发展,很典型如江苏省内的苏州与常州。而北京和上海两个地方,国际教育政策也是不同,北京采用了批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制,公立学校国际部占据很强的竞争优势。上海则采用了引进和开设国际课程特色教学方式,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外合作项目,这些政策导致上海民办学校的国际教育发达。另一方面,各个国际学校的性质、课程设置等也不相同,如有公立学校国际部,国际学校,还有大量培训资质的国际学校等等。

在课程设置上,国际学校之间那更是五花八门。由于区域政策不同以及学校之间本身办学模式等差异,国际学校貌似铁板一块,但在放大镜之下却是大相径庭,这些也自然会影响到学校对行业互动交流的兴趣以及需求。不过,原有各自为政的格局现在开始改变。当然,变化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很重要一点是学校意识在改变。一些国际学校校长跟我提到,随着申请形势的复杂化,以及办学时间达10多年后,学校对区域内同行的互动和交流需求越发强烈,因此很希望能够建立城市或者省一级的国际教育联盟,促进业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前面提到,国际学校之间差异甚大,但在大学申请上却是高度一致的。因此,国际教育界内部自发性的互动和交流是发轫于升学指导领域。在清华附中助理校长王实、北京鼎石国际学校升学辅导总监蒋小波等业内热心人士推动下,中国升学指导协会在2017年年底成立,次年举办第一届升学指导大会。经过4年的发展,中国升学指导协会对促进行业交流和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自2009年至2019年,国际教育在中国快速发展,出国留学人数每年攀升,国际学校不断出现。而从2020年开始,国际教育开始陷入低谷,这并不完全是疫情所导致,而是行业发展到了一个转变的节点。当行业陷入到发展低谷,竞争加剧之时,则是行业重整以及练内力的阶段。为此,目前这个阶段,国际教育界亟需加强互动和交流,建立标准规范行业发展,消弭不理性和不规范的竞争行为,给行业赋能,给家长、学生信心,进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国际教育界建立行业自律体系,加强行业互动和交流的时机也已经成熟。经过近20年的发展,各国际学校建立起自己的办学特色,具备相互学习的基础。同时,随着师资的流动和交流,业内出现了一批具有号召力的领头羊。而在大学申请上,常被诟病的诚信问题引起了各国际学校的重视,积累了不少经验值得分享,并可以此建立行业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教育界   省市区   国际   相互之间   上海   北京   中国   时机   国际教育   业内   成熟   体系   竞争   关系   政策   学校   联盟   行业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