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项目成功的4个关键机制

保障项目成功的4个关键机制


项目机制的内涵


顾名思义,机制是机构(结构)间的规则、制度,可以让机构间各要素按照既定的模式配合、协作,从而达到统一的目标。从项目管理视角出发,项目管理的核心是目标管理、资源管理、过程管理三个方面。


其中,目标管理是保证项目目标明确、清晰、可度量、可达到,同时有一致的理解,可以拆解为范围(需求)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资源管理是保障项目有足够的资源支撑目标的达成,拆解为成本管理、内外部资源管理及采购管理。过程管理是为了实现目标(上限),最优化完成资源预期(下限)而进行的项目过程管理,包括项目相关方管理、沟通管理及风险管理。


过程管理的核心即为机制管理,通过机制构建、机制推广、机制运行,保障项目人员对项目的目标、资源、进度、风险等有一致的理解,同时能高效协作,达成项目绩效。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构建适合项目的机制,能够极大地提升项目组的凝聚力,提升项目团队成员配合的效率,同时提高项目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各类资源“性价比”。


2.项目机制需要项目经理牵头建设,而且项目内外部事业环境因素都不相同,几乎很难复用已有的成熟经验,需要依据项目实际情况予以裁剪。


3.项目机制是一种最佳实践,是结合当前状态下探索的定制化的管理方式,能够让人、物、目标等有机结合,各方稳定运转。项目经理有必要主动思考并牵头探索,构建适合项目的管理机制,并在组织内推广运行。


项目机制的构建思路


知道了机制的必要性,并且机制还具有独特性、复杂性,不能复用(抄袭),那我们如何构建机制呢?给大家提供几个思路。


1. 关注需求。机制的构建需要建立在“项目管理需求”之上,有管理痛点,就会有需求,有了需求,才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此处的需求并非项目本身的需求,而是为了达成目标、守住资源而开展的项目管理工作相关的需求和痛点。


例如,项目中每天产生大量的问题、风险,如果一个项目经理开展粗放式(就是根本不管)的管理,完全不规定何时、何地、谁来记录问题及风险,以及不规定问题风险的处理流程,有人打电话,有人发邮件,这样的项目根本就会一团混乱,无法达成目标,满意度也会很差。


关注需求和痛点,深入调研项目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是缺少哪方面的规则,再因地制宜,才能有好的效果。


2. 关注反馈。机制的本质是为项目目标服务,项目目标之一是保障项目相关方满意度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因此,构建机制的过程必须要考虑相关方的诉求,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机制的构建充分吸纳了各相关方的意见,充分沟通,避免了理解不一致和不认可的风险;二是为后续机制的推广和运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能确保大家确实是按照机制的要求互相配合开展工作。


3. 关注成本。机制的成本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机制的建设成本,机制是为了项目成功而创造出来的、独属于该项目的管理产物,因此机制的构建、推广、运行、反馈,以及大家利用各类机制来配合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改变了工作路径,都需要适应,还需要有一定的成本,而且这个成本一定存在,甚至是团队按照新的规则和要求重新磨合的机会;二是机制良好运行,也就是遵守机制带来的奖励和不遵守机制带来的惩罚,需要一定的成本才能达成,一般是在管理预算中的经费,或者公司内部的管理机制。


4. 避免重复。虽然机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随着项目特性而调整,但也没必要为了造轮子而造重复的轮子。在构建机制前,可以充分查阅公司内部的管理体系,找到需要管理的项目在体系中的位置,定位到具体能参考的文件,如员工手册、项目管理制度、项目集管理制度等。


再与组织级项目管理人员,如PMO充分交流,还可以向资深项目管理专家请教,去看哪些机制可以直接沿用,哪些相似的机制可以拿来改造。一般来说,如果某项目隶属于某项目集,或者在弱矩阵中隶属于某职能部门,那么默认项目是需要参考上面的机制,再结合实际情况有一些个性化的管理。


必须构建的4个机制


为使项目达成既定目标,资源得以有效利用,项目经理必须主动构建4个机制:组织机制、决策机制、过程管理机制及奖惩机制。


1.组织机制。组织机制描述了项目的组织架构,包含组织角色、核心角色、具体角色,以及各类角色的职责边界。通过充分识别和论证,能够让所有相关方清楚自己在组织中究竟是什么位置,需要完成哪些工作。组织机制是项目管理中,人员各司其职的基础,是工作分解结构的前置必要工作。


组织角色:承担统筹、整体管理的角色,能够跨越各细分小组,整体管理项目的目标、进度、问题、风险等,同时能承担项目中的决策工作。


核心角色:承担某类角色的关键人员、一号位,如项目一号位、产品一号位、研发一号位、业务一号位等,负责承担这类角色的统筹、计划、管理及决策职能。


具体角色:承担某类角色的具体人员,负责该类角色的具体工作执行和反馈,如研发、测试、风险管理、质量管理等。


2.决策机制。决策机制规定了项目产生的诉求(方案、问题、风险)如何让各相关方达成一致的意见。具体的决策规则可以因项目而异,但必须遵循自上而下的项目管理制度,并且让大家达成共识。决策机制要明确决策的类型、决策规则、反馈方式及决策的时效性。


常见的决策机制有以下三种。


逐层升级决策:项目产生的问题、风险由具体人员进行记录并跟踪,先在相关小组内沟通确认,如无法达成共识,再上升到项目组织、职能组织及高层会议组织中。通过逐层升级,获取事物的最终判断。


专家表决决策:项目产生的待决事项,可以通过成立专家小组的方式,指定专家组长或者专家成员举手表决的方式进行决策,如项目验收、项目变更评审等。


第三方机构决策:项目的待决事项,可以邀请第三方机构,通过调查研究并给出专业报告,代表决策成果,如项目质量结果、项目审计结果等。


以上决策方式按需选取,需明确决策类型、规则、反馈方式及时效性。


3.过程管理机制。过程管理机制描述了项目团队成员如何互相协作,以及如何完成任务,即在什么时间点、用什么工具、完成什么要求的工作。


会议机制:项目有哪些会议,什么时间、什么方式开会,需要谁参会,会前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信息同步机制:项目会定期输出哪些信息,通过什么方式同步给大家(即时通信工具、邮件、还是会议)。


项目作业:项目需要定期完成哪些输出物,有什么要求,什么时间点交给谁等。


这些都明确了,大家才能更好地配合,工作也会更高效。


4.奖惩机制。这是4个基础机制中最特别、最必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机制。以上3个机制说的都是具体怎么去做,而这个机制则描述了遵守机制和不遵守机制带来的后果,这样才能让大家有更多的动力,同时也增加了“违规”的成本。


奖励机制:奖励机制有两种,一是跟目标挂钩,目标达成则完成相应的奖励,完不成则奖励打折或者取消;二是跟目标无关,按季度、年度发放一些奖励,激励大家不断进取。好的奖励是能促进激发自驱力的,在保障项目利益、公司利益的前提下,有时候也不能太抠门。


惩罚机制:基于奖励机制,如项目重要性特别强,同时试错成本非常高,那么需要建立相应的惩罚措施。


话说回来,不管是奖励还是惩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项目经理适当为团队成员争取利益,也是项目成功的必备条件。

需要项目管理资料合集的同学可先关注然后私信我哦

保障项目成功的4个关键机制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了解更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机制   项目   项目经理   角色   反馈   成本   规则   需求   风险   目标   过程   关键   组织   方式   财经   工作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