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书单!投资、心理、成长、思维......


假期书单!投资、心理、成长、思维......

来源 | 小丫投资笔记

5月。

住在一个非常大的老小区,老小区除了楼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老树多,生态环境特好,清晨5点半,各种鸟儿开始撒欢地叫,叽叽喳喳,咕咕唧唧。

假期书单!投资、心理、成长、思维......

另一个特点就是烟火气息浓,大清早楼下卖包子馒头油条豆浆的,还有卖时令蔬菜水果的已经摆成一排,看得你每样都想买点儿带回家。

假期书单!投资、心理、成长、思维......

一个月以前,楼下的菜市场还是一副冷冷清清的光景。

终于,生活恢复正常了,真好。

今天周五,原本是要和大家聊聊基金的,但转念一想,小长假的第一天,5月初始,还是先做点无为之事。

想起很久没有和大家聊书,昨天也有读者问我有没有基金方面的书可推荐的,索性从架子上挑了几本不同领域的书,大家假期如果没有什么计划,可以挑一两本看看。

假期书单!投资、心理、成长、思维......

1.投资类

《共同基金常识》约翰.博格 著

《指数基金投资.从入门到精通》 老罗 著

《定投十年财务自由》银行螺丝钉 著

《低风险投资之路》徐大为 刘颖 著

选的都是基础类的,可能有些小伙伴已经读过了。

投资中最重要甚至是在不同领域中应对各种复杂事物时更重要的事情,就是看清事物本质,也就是核心的运作逻辑。

这当然很难,我们可能需要通过很多年的刻意练习才能训练出一套这样的思维方式。但最底层的东西,一定是得先把自己的知识基础夯实——懂常识。

懂常识,不是你又学习了多少条“知识”,而是你知道一些最常见的现象,还明白其背后蕴含的规律、逻辑,面对问题时能够摆脱习惯、直觉的控制,做出恰如其分的反应。

所以如果要推荐基金的书,我更推荐的是指数基金教父约翰博.格先生的《共同基金常识》。

这本书堪称投资界的经典必读书,博格先生将其一生在投资领域中沉淀的精华悉数呈现,用大量翔实的数据和事实诠释了简单和常识必然会胜过代价高昂且复杂的投资方法;低成本和广泛分散化的投资组合,仍然是以最低的成本和风险实现财富累计的最优选择。

而如果你想快速了解指数基金定投的知识,老罗和银行螺丝钉的书选择一本看一看就行了。

对低风险偏好的读者来说,这本《低风险投资之路》可以了解到一些固收产品、债券投资、可转债套利等方面的知识,不过因为这本书是14年出版的,16年第2版,所以有些知识跟不上如今的投资市场,操作层面的指导也不多,书的评分不高。但读这本书有一个启发是:只要你愿意花心思,踏实去做,低风险投资者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每年获取稳健收益。

2.心理类

《了不起的我》陈海贤 著

《心流》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著

前段时间写的两篇文章《动起来,赚钱去》和《为什么有钱捡,还嫌烦》其实就包含了从《了不起的我》一书中所学的知识,喜欢这两篇文章的人,一定会喜欢这本书。

我在读的时候做了蛮多记录,很多生活、工作、学习、行为、思维、关系中你所看到的或者面临的瓶颈、困惑,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线索。这不是一本打鸡血、灌鸡汤、给你一个“奶头乐”的书,而是提供一系列改变和发展的实用工具,帮你找到突破口。作者是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有13年的心理咨询经验,因而书中提供了大量我们“似曾经历”过的真实案例。

另外一本《心流》,特别多人推荐过,我们公司有不少同事也读过这本书。

何谓“心流”?

在心理学上是指在做某些事情时,进入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甚至没有察觉时间的流逝。由此带来的,是事情完成之后的满足感和能量感。

偶尔,我们应该有体会到这种“心流”状态。

这和之前分享给大家的《正念的奇迹》这本书中提到的“正念”类似。

正念其实就是:

“你正在做什么,什么就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心流》一书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人际关系等方面阐述了如何进入心流状态,可以视作一本提升幸福感和效率的行动指南,从1990年出版以来,影响全球读者无数。作者是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一直致力于幸福和创造力的研究。

如果你正面临一些发展问题或者人生困惑,又或者对生活略感悲观、缺乏幸福感......只要你想改变,希望拥抱更积极的人生,都可以看看这两本书。

3.成长类

《为何家会伤人》武志红 著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塔拉·韦斯特弗 著

《为何家会伤人》其实也算一本心理自助书,你所面对的种种家庭问题,大多这本书里都有讲到。这本书07年出版至今仍然十分畅销,作者是不少人所熟知的武志红老师。

看书名《为何家会伤人》,有人会误以为许多问题可以归因于“原生家庭”。但在我理解,并不是,无论是读《为何家会伤人》,还是读《原生家庭》、《自私的父母》,其实我只想更深入的理解父母、理解自我,还有个人和家庭之间的关系。理解的过程,其实就是逐渐接纳自我的过程,由此,你才有勇气从和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出来,去追寻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自由与幸福。

前几天听说,我的一个表弟疫情期间在家和舅母闹得很不愉快,甚至差点抑郁。舅母是一个性格强势且有控制欲的人,大小事情都喜欢管,而表弟有些内向寡言。这次争吵中,表弟明确地和舅母控诉:

“你知道我为什么不交女朋友甚至不打算结婚吗?都是因为你!”

“都是因为你”——这几个字太熟悉了,我也曾和我的父亲说过这样的话,甚至内心不止一次这么控诉过。

这几个字的潜台词其实是“如果没有你干涉,我会过得(做得)更好”,在说出这几个字的时候,我们潜意识里已经预想好了“施害者”和“被害者”,“被害者”当然是我们自己,责任则归于“施害者”。

这种控诉和假想当然情有可原,可以短暂地转移压力和责任。但如果一直陷入这种思维模式中,我们很难摆脱一段负面关系的影响,去做出积极的改变。

关于“施害者”和“被害者”假设的心理机制,关于“自我选择”与“自我改变”,在《了不起的我》一书中就有详细的分析。所以我也会把《为何家会伤人》、《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了不起的我》这几本书,推荐给我的表弟。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一直在畅销榜单上,比尔.盖茨也推荐过,这是一本小说。小说有故事和情结,也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但读起来容易的书能让你思考、受益,就很好。

这也是一本寻找自我的书,可以归为作者塔拉的自传。

极端的童年、扭曲的家庭、偏执狂热的父亲、隐忍顺从的母亲、有暴利倾向的哥哥......一个17岁前从未上过学的女孩,几乎与外面的世界完全隔绝,她突然觉醒然后开始逃离,通过自学考取大学,并成为剑桥大学的历史学博士。

与父母决裂、被家人视作“背叛者”,分离之痛让她深夜光着脚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狂奔,但为了找到自己的人生,塔拉用极强的毅力和信念在这条极为艰辛的路上走了下去。

塔拉的家庭背后,有无数人的影子,你的、我的、他(她)的,但很难有人像塔拉这样觉醒,并在觉醒后义无反顾地踏上寻找自我的艰辛之路。

读书确实是个很好的自我成长方式,作为局中人,我们通过“自我顿悟”来觉醒或者局外人的提点来觉醒的机会很少很少,而形形色色的书,由那些已经经历过、努力过、总结过的人所写,我们去读它,或许就被点拨了,觉醒了。

觉知,是改变的前提。

4.思维类

《想点大事》刘晗 著

看这本书,其实一开始是为了涨姿势——因为我确实没有看过和法律相关的书,除了探案小说能和法律沾点边。

今年不知怎的,突然流行起普通人、年轻人看刑法课程来,比如B站上大受欢迎的《罗翔说刑法》,还有得到上的《刑法学100讲》,这是个好现象,多普法、多懂法,年轻人做事说话会更有边界感。

而且我觉得互联网确实让我们受益良多,至少以前只能在大学里听到的名师课程、讲座,现在通过视频网站和知识类APP我们都能看都能学,一定程度上把知识垄断给松了松,还能让真正有专业知识的人通过付费课程获益,活得更为体面,这也是对知识价值的肯定,对知识传授者的尊重。

《想点大事》是一本介绍法律思维的通识读本,所谓通识读本,就是非专业者也能读和学的书,没有复杂、刻板的法律条文和专业术语。

这本书的目的不是让你懂法律,而是了解具有法律智慧的人是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并总结出了普通人也能受用的底层逻辑,比如“规则思维”、“权利思维”、“程序思维”、“终局思维”、“权威思维”、“预期思维”。

总的来说,读这本书可以涨姿势,也能更好的理解事物,方便自己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2020年的首次书单分享,喜欢的话可以收藏,也欢迎大家安利好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约翰   思维   舅母   被害者   书单   表弟   风险投资   伤人   了不起   假期   事情   常识   自我   心理   基金   家庭   法律   知识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