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爱,有钱也是很好的


没有爱,有钱也是很好的

来源 | 小丫投资笔记

我看的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课外书是《三毛全集》,刚读初一的时候老叶给的,特别厚重的一本。这本书对我的影响,追溯起来大概就是——爱、自由、悲悯。

可惜,越长大你越会发现,除了悲悯,爱和自由都太难得了。

周末和姐姐聊到身边一些朋友被催婚或已婚后的生活状况,都不是很如意。我开玩笑说:

“如果你以后找到合意的人结婚了,我没有什么可送你的,但我会多赚点钱,留一笔给你,万一婚姻不幸福,至少还有钱。”

如果我妈听到我这么说,肯定是要骂我的,怎么可以说“婚姻不幸福”这么晦气的话。

我姐当然懂我的意思:

无论结婚不结婚,女孩子都要经济独立,有爱当然很好,如果没有爱,那做个有钱的老姑娘也很好。

没有爱,有钱也是很好的

《爱玛》剧照

婚姻并不是“幸福”的必须条件。

而在一些父母的传统观念中,孩子的婚姻必然是天大的事——不结婚意味着病了无人照顾,老了无人奉养,晚年将过得特别凄惨,可能还要拖累子侄们。

而对不少年轻人来说,情感上的契合才是最重要的——当然要因为爱而结婚。

看陈志武教授的《金融通识课》,里面就有个章节专门讨论过“婚姻是爱情还是避险手段”的问题。

在中国过去的传统社会中,婚姻的内在金融逻辑其实就是“避险手段”。

金融的本质是跨期价值的交换,这种交换的基石是“信任”,现代金融市场有法律和制度,但在古代没有支持跨期交换的信任基础设施。

无论现代人还是古代人,都得面临生老病死的状况,现代人可以使用金融工具比如养老保险来规避风险,而古代人没有,要规避这样的风险就得依靠姻亲和孩子——血缘关系是建立跨期信任的最靠谱办法,其次就是姻亲关系——寻找门户相当的人组建家庭增强抗风险能力,并生儿育女作为防患未然和养老保障的人格化载体。

所以,在古代社会,婚姻的首要问题并不是“爱情”,而是解决一家子人的生存问题,财富、门户成为家中长辈评估婚姻是否合适的硬指标,至于爱情这种个人化的感受,对其他家庭成员未必有价值。

这种传统思想余留,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家庭我们仍然可以见到。但如今的年轻人确实要比古人幸运得多,尤其是女性,也能自己赚取面包,勇敢追求爱情。

只不过要获得爱情,还要爱一辈子,并不容易。

比起爱情,我觉得赚钱更容易,爱情需要两个人,而赚钱一个人也能干,只要你想,只要你愿意努力。

1928年,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

“一个女人想要写作,必须拥有两样东西,钱和属于自己的房间。”

可以理解为,有钱能让女性更独立、更自由。

确实,没有爱,有钱也是很好的,可以做一位富有、有趣、自由的老姑娘。

所以,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总是没错的,单身就是最好的增值期。

愿大家既有爱情又有面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弗吉尼亚   剑桥大学   防患未然   子侄   有钱   姻亲   古代人   现代人   面包   确实   婚姻   传统   自由   金融   爱情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