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都认为读书是人生的唯一出路,那么社会的内卷就不可避免

中国人理想中的成功模版是:上名牌小学,名牌中学,名牌大学,高薪工作,结婚生子……


在这种普世价值的熏陶下,在很多中国人看来,读书只不过是为了拿到一张门票,而学习是为了赚大钱,成功就是高学历、年薪百万、迎娶白富美。


且不说这种追名逐利的价值观是对是错,只要知道当社会上的大部分人都对同一个“成功路径”深信不疑的时候,最后的结果必然就是极度“内卷”,少部分人如愿以偿,大多数人成为loser,这就是命中注定的结局。


只要都认为读书是人生的唯一出路,那么社会的内卷就不可避免

总得来说,造成中国社会内卷的主要原因有二:


1. 教育层面,现代教育无法平衡效率和效益


2. 社会层面,过大的生存压力使人趋于保守


首先,我们必须客观认识到,应试教育也好,素质教育也罢,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都无法在教育的效率和效益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


就以我国的应试教育为例,其本质是普鲁士和苏联教育体制的混合体,根本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的提高国民教育水平,从而让国家快速完成工业化,因此从顶层设计上来说,应试教育必然要牺牲个人的效益/利益——天赋,兴趣,人格,这些东西只能为“集体公平”让步。


只要都认为读书是人生的唯一出路,那么社会的内卷就不可避免

这也就是为什么,应试教育总是在强调”做题”、“填鸭”、“分数人格化”、“唯结果论”。答案就是为了追求效率和相对公平,整个系统只能这么运作,成绩好的人判定为“优秀”、“合格”,继续往上输送;成绩不好的只能是“差劲”、“不合格”,然后忍痛淘汰掉。


所以,教育层面的内卷其实就是一种资源的错误配置。太多人渴望成为“优秀”、继续“优秀”,却很少有人考虑:


这种同质化竞争的“优秀”,意义到底何在?如果说自己的天赋并不在读书上,那这是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资源浪费呢?至少在很多领域,比如音乐、体育、艺术方面,很多人的成功都和读书没太大关系,相反天赋、热爱、运气才是决定性的因素。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本可以成为中国的迈克尔杰克逊、中国的梅西、中国的毕加索,结果却在读书内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不但是对个人才华的严重浪费,更是整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重大损失。说穿了,读书不应该、也绝不可能成为每个人的唯一出路。


老实说,这样的道理并不复杂,但为啥很多人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去读书呢?


除了受科举思维的影响外,主要是因为:中国社会的生存压力很大。 这就好比,在经济下行人人自危的时候,人们的决策会趋于理性和保守,这时大家的冲动性消费会大大减少。


只要都认为读书是人生的唯一出路,那么社会的内卷就不可避免

目前来看,社会各阶层的头上都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上层面临被清算的风险,中产因为房子、教育、医疗寝食难安,底层则苦于翻身机会渺茫。


在这种稍有不慎就阶层跌落的环境中,人们不得不小心谨慎,尽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深思熟虑后读书可以说是风险最低但同时回报最高的投资之一了。


对比欧美发达国家,普遍人对做人上人的渴望远没有中国人那么强烈。


不是因为人家甘愿躺平,而是因为欧美发达国家社会福利好,房价收入比小,物价低,所以底层人民和中产阶级的生活质量都不差,哪怕是去做洗车、沃尔玛售货员、打零工这样的低薪工作,收入照样能保证一个人衣食无忧的生活,无非是房子小点、车子破点,下限却比同阶层的中国人高多了。


我以前大学有一个关系不错的美国球友,人很聪明成绩也很好,他大三时休学去赌场玩了两年,回来后还总跟我念叨:以后毕了业就回Las Vegas,天天玩老虎机。


说真的,留学生里也有喜欢赌博的、爱蹦迪的、到处旅游的,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些只是消遣而已,以后混饭吃还得老老实实的实习、工作、接家里的矿,像我朋友那样豁达到对前途完全无所谓的人,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有人可能会说,扯了这么多有的没的,普通人到底如何才能避开内卷啊?


在这里我提供两个建议。


第一,做不一样的事情。


内卷的本质,在于人们的价值观高度相似,导致某一个赛道上的竞争过于激烈。


因此,我们要做的不是盲目跟风,而是应该另辟蹊径,先找到一个不为人知的细分领域,然后在这个领域内深耕细作,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如此才有可能闷声发大财。


历史上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


从80年代投机倒把的,到90年代下海的,再到后来21世纪炒房的、炒股的、互联网创业的、玩比特币、搞知识变现的,大量的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终都赚得盆满钵满,虽然我不鼓励大家盲目冒险,但这其中的规律已经非常明显——


只有稀缺,从能产生价值。


尤其是在今天这个时代,实体和工业的增长进一步放缓,下一个十年的商业只会更加紧密的围绕“需求侧”而展开,无论是现实的还是虚拟的,只要能满足某一细分人群的特定需求,就一定可以产生或大或小的价值。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和勇于创新的精神,那些只懂得跟在别人屁股后头走的人,是不可能洞悉未来的发展方向的。


第二,保持多样的价值观。


想要远离内卷,普通人当务之急先做到两件事:


1. 知道自己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2. 保持多元的开放的价值观


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辈子的追求是什么,对很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只要都认为读书是人生的唯一出路,那么社会的内卷就不可避免

举个例子就是,同样都是读一个大学,进一个公司,为什么人和人的差距却越来越大?


主要是自我认知上的差距。你看有的人,他做什么事情都雷厉风行,表面上看是他行动力强,实际上却是因为他了解自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所以他做事格外有动力——


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为什么不全力以赴地做呢?


抱有这种认知的人,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成长速度自然会远远甩开同龄人一截。


有趣的是,通常你会发现,认知水平越高的人,他们价值观的多样性也越丰富。


就比如在对“世俗意义成功”的定义上,聪明人会深刻意识到,社会意义上的“成功”其实是非常多元的:


当歌手是成功,当教授也是成功;开上市公司是成功,去NBA打球也是成功;进阿里写代码是成功,公众号有几十万粉也是成功……


所以,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的价值观丰富的人,根本不可能变成做题家,更不可能陷入内卷。


因为,在聪明人看待世界的眼光里,只存在主观上的“适不适合做”和“能不能做”,而没有什么客观的“必须做”和“只能做”。


只要都认为读书是人生的唯一出路,那么社会的内卷就不可避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普鲁士   达摩   社会   不可避免   认知   价值观   天赋   出路   层面   效益   效率   事情   中国人   风险   优秀   价值   人生   财经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