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拥抱权益大时代 | 财富叶话

辞旧迎新,拥抱权益大时代 | 财富叶话


2020年毫无疑问是一个让人觉得五味杂陈的一年,太多的事情发生在这一年,让人觉得应接不暇。但做为一个金融从业人员,我们必须要聚焦哪些是信号,哪些是噪音;哪些是长期的趋势;哪些是短期的震动。那今年有哪些因素值得我们关注呢?


辞旧迎新,拥抱权益大时代 | 财富叶话

产品的合规性第一


在2020年,金融产品的合规性的重要性是如何强调都不为过的。其实监管一直在坚定地推进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合规性,从2018年初,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里,监管推动资管业务回归本源,在净值化管理,打破刚性兑付,消除多层嵌套、清理通道业务,规范资金池、杜绝期限错配等方面进行规范。


之后,在《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征求意见、《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做好金融资产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和风险处置工作的通知》这些不同时间点,针对不同的资产类别和机构类型的监管举措中,不断推进金融市场的规范性和金融产品的合规性。这些举措极大地鼓励了合规的金融机构的信心和展业力度。


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


在全球央行的集体大放水的大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比较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了应对严峻的疫情和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欧美央行普遍进入了“大放水”的超宽松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2008年的金融危机从未结束,欧美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执行了十二年了。在2020年,显然中国疫情控制得比较好,也没有欧美央行那种宽松货币政策的需求。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0年第5号工作论文《金融结构、经济效率与 M2/GDP 的关系 ——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论文表示,珍惜正常货币政策空间,坚守币值稳定目标,坚持稳健货币政策。


理论上,M2/GDP 不可能无限发散,M2/GDP 保持在合理水平仍具有非常重 要的政策含义。从经济增长阶段和金融发展模式来看,过去由高储蓄支撑的高投资和房地产趋动增长方式对银行信贷需求过盛,而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由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经济将更趋于“轻型”,消费、服务、技术进步的贡献逐步上升,对房地产和投资依赖程度下降,资本市场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中更加重要,信贷需求和货币增速也将明显放缓,再加上近年来我国以加大减税降费为主的财税体制改革深入开展,未来我国 M2/GDP 也将趋向收敛。


这是一个迥异于欧美央行的货币政策,在未来肯定会产生很多结果:如人民币有可能继续对美元走强,如人民币固收产品继续保持比美元欧元更高的收益率。


公私募大发展


2020年,A股呈现结构性牛市格局,在“非标转标”的背景下,公募基金依靠良好的选股能力创下发行新记录。截止12月28日,今年内新成立的公募基金规模达到3.12万亿元刷新历史记录。更令行业震惊的是,权益基金发行规模达到2.001万亿,占比64.15%,第一次实现年度募资超2万亿。在发行业绩推动下,我国公募基金最新净值总规模达到18.75万亿元。


在产品成立方面,今年新成立基金共1444只,较去年全年增加35.08%;发行总规模同比增加120.29%。此外,今年有40只基金发行规模超过100亿,鹏华基金王宗合管理的鹏华匠心精选仅一天募资1371亿创新基金单日认购纪录。


在发行量新高同时,公募基金业绩同样令人满意。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2月25日权益基金整体获得32.85%的收益,主动权益基金的收益率达到34.38%,普通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收益率分别为45.76%和39.45%;55只基金业绩翻倍。农银汇理基金赵诣管理的农银汇理工业4.0、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农银汇理研究精选基金,收益率分别达到163.33%、161.96%、152.42%,处在领先位置。


此外,公募基金的创新工具也在持续推进,如今公募REITs试点进入答辩阶段,已有约20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参与发改委组织的基础设施REITs项目答辩。


公募基金规模与业绩爆发,私募基金同样跨越式发展。截至今年11月末,私募基金总规模达到15.91万亿元,较去年底增加2.17万亿元,首次直逼16万亿元。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46万家,较去年底增加140家;管理基金数量9.47万只,较去年底猛增1.3万只。在高净值客户不断涌向私募市场之际,百亿私募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国内百亿级私募数量为62家,一年时间增长25家。


2020年还是量化行业迅速发展的一年,数据显示量化类私募基金总管理规模超5000亿。年内共计发行量化策略私募产品4692只,同比增幅达到40.06%。


据私募搜搜网统计,今年私募基金收益冠军收益达1373.18%,共有5支基金一年收益超过500%,共计391支私募基金一年收益超过100%,而百亿级私募基金旗下产品平均收益达35.88%。业绩与销量丰收的背后,是多家私募基金管理人为保护客户利益选择“封盘”限规模,这在容量相对有限的CTA策略和市场中性策略中尤为突出。


股权私募的头部效应日渐明显


投中的数据显示,2020年Q3,新成立的VC/PE基金共计1379支,同比缩小12%,而今年上半年新成立基金数量同比缩减38%。新成立基金数量锐减,对应的则是2020年度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销事件已达808件。没人愿意承认自己被淘汰,但确有一批基金越发隐藏的近乎销声匿迹,越来越少人将成立一支基金作为自己的创业方向。


与此相对的是,头部VC/PE机构仍然能完成基金的募集甚至达到超募。鼎晖夹层五期基金募资超过80亿人民币;CMC资本第三期美元基金,募集总额超9.5亿美元;光速中国新基金募资总额5.6亿美元;华盖资本医疗三期基金募集达30.66亿人民币,启明创投第七期美元基金募资11亿美元。


应该说,疫情对投资行业不会引发所谓的洗牌,只是优胜劣汰的催化剂,也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规模小、业绩差、抗风险能力弱的投资机构会加速出清,头部机构投资策略成熟稳定,资金充沛,项目储备丰富,面对疫情的影响腾挪空间较大,而且还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已经不是过去的数量增长机遇,主要是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小机构洗牌,大机构竞速。正如资金在流向头部机构,头部项目的话语权亦在加剧。现在的创业者越来越明白,他可以拿什么钱,不能拿什么钱,哪些钱能给企业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投中数据显示,2020年10月,高瓴资本、深创投等头部机构分外活跃,有的机构平均不到2天投资1个项目,速度可谓惊人。如何更早地发现、抓住投资机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不仅要求投资机构提升自己在核心方向上的专业度与分析能力,也对其在投后管理和投后对项目的增值、赋能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和蔼可亲”的注册制实际上对投资机构的专业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注册制的核心在于信息披露,在于把企业的定价权还给市场,这就对创投机构的价值发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真正懂产业、懂创新、懂资本市场、具备价值发现能力的创投机构才能脱颖而出。


注册制对一级市场估值也产生了一些影响,企业IPO效率加快,但IPO的价格可能进一步下降,更为市场化。上市只是一个起点,企业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是因为二级市场的供给迅速增加,使得企业登上了一个发展新起点。那么对于创投机构,不以IPO为终点,不以IPO数量论英雄,而要更关注企业长期的价值创造,重视已上市公司发展。


2020年即将结尾,回望过去,我们坚守初心,拥抱变化,迎接权益投资的大时代;展望2021,疫情影响将“渐行渐远”,增长与政策将“一进一退”。对于投资来说,简单和不简单的事或许相似: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在不断的市场诘问和自我拷问中,不随波逐流。备好行囊,再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辞旧迎新   央行   疫情   货币政策   头部   收益   业绩   权益   数量   规模   能力   美元   财富   机构   基金   金融   时代   财经   市场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