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的和造电池的谁主沉浮

造车的和造电池的谁主沉浮

国产的电动汽车 (图片来自网络)

电动汽车的整车生产厂商们纷纷开始筹划自主生产电动汽车电池,顿时让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生产厂商们惶惶不可终日,因为不小心自己就可能被砸掉了饭碗。勾起车企们直接生产电池的念头的原因是, 当前的电池市场呈现供需紧张的态势,只要电池厂商打一个喷嚏,所有的整车企业都要感冒。整车企业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窝囊气,于是车企们要誓死要夺回这一优势,掌握市场的主导权。


造车的和造电池的谁主沉浮

大众的电动汽车 (图片来自网络)

3月15日,大众汽车发布了一个“自供宣言”,它将自行生产壳型电池(Unified cell),以替代此前使用的包型电池,并计划在2030年之前实现本公司电动汽车电池的80%的自给率。无独有偶,特斯拉也曾在去年表示,将在3~4年内自行生产电池。据悉,最近现代汽车也在强化本公司的电池研发机构,对于自主生产电池进行评估。 日本丰田正在开发全固态电池,力争在2025年实现商业化。

其实,“价格”才是最核心的问题。目前,一辆电动汽车整车,电池的价格占据了车价的40%以上。电动汽车的生产企业只有想方设法把电池的价格降下来,才能在与燃油汽车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才能挤压其它的整车生产企业。


造车的和造电池的谁主沉浮

特斯拉的电动汽车Model 3 (图片来自网络)

另外,自己生产电池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给电池生产企业施压,给它们画一条供货单价的“红线”,令其‘有口难辩’。德国大众集团的零配件CEO托马斯·施莫尔就曾表示,‘我们的目标就是降低电池的费用和复杂性。这样一来,电动汽车将变得更便宜,我们也可以通过驱动器技术支配市场’。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车企希望尽量降低对于电池企业的依赖度。根据SNE Research调查的数据显示,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爆发式扩大,对于电池的需求到2025年也将暴增至1254 GWh,而届时的供给量仅为1163 GWh。因为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如果出现‘洛阳纸贵’的情况,作为下游企业的电池供应商的“特殊地位”,必然会令车企的CEO们彻夜难眠。


造车的和造电池的谁主沉浮

韩国SK创新生产的“包型”电池 (图片来自网络)

大众汽车最近在美国的市场上就亲身经历了这个现实。原本大众汽车敲定由韩国的SK创新为自己在美国生产的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电池,而且SK创新也已经开始在美国的乔治亚州投资建厂。但是由于SK创新在和韩国LG能源的‘狗撕猫咬’的诉讼中败诉,被美国的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封杀,使得大众汽车‘躺枪’,电池供应出现问题。

随着整车企业陆续开始“自力更生”,电池行业的主导权势必会朝着车企逐步倾斜。而电池生产企业们将会失去‘往日的辉煌’,日渐沦为单纯的零部件生产商。业界人士认为,在不久的将来,汽车业界就将突破电池产业的壁垒,把电池生产企业推下‘神坛’。

造车的和造电池的谁主沉浮

”壳型电池“ (图片来自网络)

但是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当前,车企和电池生产企业在电池的生产技术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没有7年以上的时间,车企们想自己生产电池还只是一个“梦”。德国宝马的零部件CEO奥利弗·奇普塞就是一个‘悲观’的人。他认为只要电池生产企业能够提供充足的电池供应,车企没必要自己生产电池。

这些人的论调是,电池行业的过度担忧是‘庸人自扰’。电池企业当前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尽快提高电池的制造技术,与整车企业拉开距离。他们指出,制造电池并不能单纯地图便宜,在性能上要尽可能地提高行驶距离;还要有防止火灾的安全性。在这个基础上,电池行业绝对有资格与整车行业决一雌雄。

造车的和造电池的谁主沉浮

搭载在宝马电动汽车上的国产电池包 (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乔治亚州   特斯拉   电池   宝马   德国   大众   韩国   整车   大众汽车   电动汽车   行业   财经   市场   图片   企业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