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错误必然带来恶果,看通胀必须看清“八大需求约束”

认知错误必然带来恶果,看通胀必须看清“八大需求约束”

最近,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上涨,从而导致人们对于全球性通胀的担忧。这当然有一定道理,毕竟美联储加欧洲、日本过去12年连续执行超级宽松货币政策,按照货币学原理,这早晚有一天引发超级规模的物价飞涨(或俗称通货膨胀)。会不会这样?中国国内的经济官员和学者几乎100%确信一定如此。但为什么货币学的老前辈们、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家却持有截然相反的看法,而且在行动上毫无转向的意愿?他们傻?他们不懂这样做的后果?

其实,我们必须理清一个常识:货币发行和物价上涨之间,实际隔着一道河:需求。就是说,大规模发行货币必须有效激发市场总需求,或说“引发市场强大的购买力”,这时货币增长才会转化为物价的上升。事实如此,为什么2008年之后发达国家央行释放那么多基础货币却不仅没有发生通胀,反而世界一直在通缩中挣扎?道理就是:货币发行并未有效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这一现象甚至引发学界会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怀疑;那现在为什么市场会出现通胀担忧?因为疫情有望得到控制,被疫情压抑的需求有可能快速释放。

但为什么美联储为首的发达国家依然对通胀无动于衷?甚至将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幅上涨归因为经济修复?难道经济修复、需求增加不是通胀的根本拉动因素?所以按照常识,要看清通胀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看清需求问题,那现在全球性的需求到底是怎样一个状况?认真但并不完全地梳理之后我们发现:全球需求至少存在以下“八大约束”:

第一,全球主要经济体全部债台高筑。国际金融协会(IIF)预计,2020年底,全球债务将达277万亿元,相当于全球GDP的365%。其中,美国债务总额将达80万亿美元,债务率400%;欧元区债务率385%左右,中国债务率335%。问题是:全球债务是否还有进一步大幅增加的可能性?如果无以复加,那高企的债务明显将成全球经济增长的第一大约束条件,因为高企的债务率必定严厉压制总需求,需求无法有效增长,经济增长的动力何在?


认知错误必然带来恶果,看通胀必须看清“八大需求约束”

第二,全球性产能过剩、消费需求不足。过去40年,全球化和互联网发展,使世界经济已经形成“相互依赖的三角形关系”:新兴市场国家担负全球消费品制造,资源富足的国家提供原材料和能源,而发达国家负责消费。事实是,2008年之前,发达国家的极度消费已经把制造业国家的产能推高到极致程度,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发达国家的消费能力断崖式跌落,全球性有效需求不足,发展中国家产能过剩成为必然。尤其是应对金融危机,使各国债务急速增长,包括私人消费债务在内的全球债务急剧膨胀。但是,债务增长毕竟存在上限约束,一旦达到一定的边际,债务增长将越发艰难,这必定严重地抑制总需求,并导致所有工业品产能更加过剩。

从另一个角度看,全球最喜欢借钱消费的美国人,金融危机之后,其储蓄率从0%附近上升到2019年底的8%附近,而疫情导致的“不良经济前景+消费场所限制”,更使美国人的储蓄率在2020年12底快速攀升至13.7%,创下1975年以来的最高值。如此消费状态势必进一步加剧发展中国家产能过剩。

第三,贫富分化日趋严重。当发达国家陷入发展低潮之时,依赖发达国家债务度日的贫穷国家,其偿债压力越来越大,严重限制其发展空间,并导致国际间贫富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内部贫富分化的矛盾越发明显,社会冲突频发爆发。尤其是疫情暴发之后,发达国家内部矛盾犹如干柴烈火,稍有星星之火则成燎原之势。美国、欧洲无不受此困扰,从而大大增加了社会治理成本。

第四,创新成本高不可攀。整个世界都在培育“以科技为先导的新需求”,但高科技投资动辄成千上万亿的巨额资本需求,以及与之相伴的投资巨大风险都严重制约着科技进步速度,制约着科技成果转化为需求能力。同时,基于畸高投入所形成的科技产品,要想真实转化为市场需求,必须考虑到普通公众的消费能力,但如何才能形成价格吸引力?必须投入巨额市场成本,为新品迅速打开一个巨大的市场,否则根本无法平衡投入和产出。比如,一枚高端芯片商用必须要求足够的客户“快速提供”足够的需求,而短时间内形成数以亿计庞大用量,否则就可能发生难以承受的巨额亏损,不仅限制芯片进一步的研发能力,甚至可能快速把厂商推向生死边缘。


认知错误必然带来恶果,看通胀必须看清“八大需求约束”

第五,中美关系日益复杂多变,各国民粹主义抬头。中美关系作为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已经被美国单方面严重破坏。在美国封锁中国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其它国家极难在中美之间做出选择,但又被美国逼迫选择,这势必导致全球经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并为全球经济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更为严重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民粹主义抬头,这使得高科技进步“必须全球组合实现”的根基受到严重威胁。如第四所述,当代高科技的进步,必须依托巨大规模的资本和市场,这是基本特点和规律。事实证明,但凡高科技产品必须全球合作,各有所长地倾国力实现某个方面巨大投资,然后各国技术能力组合在一起形成产品,然后是各国市场组合一体形成足够大的需求,这才有可能构成和支撑这个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而单一国家或企业试图通吃整个产业链几乎没有可能。但很不幸,这样一个全球化的科技格局正在遭受民粹主义的严重破坏,从而严重弱化了科技进步的能力,弱化了新需求释放的能量。

第六,新冠病毒泛滥成灾的后果不可能短期消除。截至2021年1月底,全球已有超过1亿人感染,200多万人病亡。尽管疫苗已经开始接种,但未来病毒变异情况会如何发展?整个世界还会因为疫情构成多大范围、多长时间、多大程度上的经济滞涩、失业增加、债务扩张?这又是全球经济的重大的不确定,但可以肯定:(1)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的所有恶果,都在疫情中不断发酵;(2)疫情对国际政治、经济、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不可低估,甚至可能会如基辛格所说:彻底改变世界格局。

第七,疫情加剧全球实业资本、股权资本争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主要经济体全部转向“再工业化”过程,纷纷出台极致性货币政策全力激发股市,并以此展开空前的实业资本、股权资本和科技资本争夺,并以此全面激发国家经济的创新能力,抢占未来科技高地和智能化先机。但是,在疫情阻断全球一般性商品供应链、产业链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实际已经开始考虑那些曾经“不被重视”的商品生产,实际也关乎国家经济安全,必须将其尽可能拉回国内。去年底,世界银行发布一份报告指出,新冠疫情使各国政府和跨国公司开始更加注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因素。如此状况,势必加剧全球实业资本、股权资本和科技资本的争夺。


认知错误必然带来恶果,看通胀必须看清“八大需求约束”


第八,寡头垄断集团的经济控制力、政治影响力进一步强化。发达国家最新的研究表明:(1)寡头垄断集团已经变成当代政治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对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构成重大影响;(2)现在和未来,商品价格只在很小的市场领域由供求关系决定,而在更大范围内,则由垄断集团控制。

事实上,寡头为从“货币、财政——双重扩张政策”中获得更大利益。比较典型的例证是:金融和石油巨头长期刻意维系石油价格“在一定区间波动”,就算出现异乎寻常的大涨大跌,也是极短时间的变化。尤其是石油价格似乎已经摆脱了美元升值贬值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石油价格与美元指数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经常“严重偏离”。当然,除供求变化因素之外,决定石油价格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各国致力于新型绿色能源建设的趋势,以及个别时点上金融大鳄借题发挥的操纵性炒作。如此等等做法,恐怕都与利益集团更希望货币政策长期维系宽松密切相关。

其实,我们还可以找出许多严重制约全球需求的因素。比如,中东日益严重、日趋激烈的地区冲突;英国“脱欧”,以及欧洲大陆日益严峻的难民问题;等等。但以上“八大需求约束”已经足够了。

第一,它必然导致全球经济增长长期低迷,就算疫情结束会带来大幅反弹,但增长的可持续性也值得严重怀疑;第二,当救助款项退出,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消费能力是否可以持续性增长?全球消费价格(CPI)是否会因生产恢复到疫前而大幅上涨?我们说,如果经济增长和全球总需求无法有效“超越疫前状况”,那疫前一直持续的“通缩状况”是否应该继续?这些其实都是未定之天。

总之,鉴于“八大需求约束”的长期性,全球总需求严重不足的情况不可能因为疫前结束而立即转变,更不可能短期内消失。而被延续的、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其根本目的也绝不是为了挺高CPI或拉动就业,而更该将其视为拉高股市,争夺全球实业资本、股权资本和科技资本。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个错误观念长期误导中国:宽松货币只许信贷扩张,不许股市走高,因为股市走高会引发“泡沫”。我们说,这个观点错得离谱儿。因为,这样的观点只知“股市泡沫”,不知“债务泡沫”,更不知“债务泡沫”危害更大。

实际上,信贷扩张如果股市上涨——股权资本加厚的配合,则企业债务增长将长期得不到股权资本的平衡,如此必然导致的结果是:第一,债务杠杆过高,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会失去增长动力;第二,国家经济时时受到债务危机威胁,应对特殊情况的能力不断弱化;第三,作为创新主体,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和能力都会被同时削弱。很遗憾,上述三大问题恰恰是困扰中国经济的现实存在,而过去乃至今天,上述错误观念还在不断发酵,这难道不是最为严重的经济问题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通胀   需求   恶果   美国   疫情   债务   发达国家   货币政策   股权   认知   货币   资本   错误   能力   国家   经济   全球   财经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