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文新:如此“调节利率”可持续吗?

钮文新:如此“调节利率”可持续吗?

2021年6月1日的消息称,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央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刘国强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优化存款利率自律管理方案和《关于加强公开信息发布管理的自律倡议》,讨论了境内美元贷款基准利率转换推荐协议文本。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认为,当前利率定价秩序总体稳定。近年来,人民银行深入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推动实际贷款利率明显降低,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同时会议强调,要持续发挥利率自律机制重要作用,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要优化存款利率监管,加强存款利率自律管理,引导金融机构自主合理定价。根据加强公开信息发布管理的自律倡议,督促金融机构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稳定市场预期。按照人民银行相关要求,督促各类放贷主体抓紧明示贷款年化利率。

以上表述不免带给人们这样的印象:在为实体经济让利,或压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过程中,银行贷款利率受到了较为严厉的约束,但银行存款利率哪?需要看到的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银行存款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中小银行,存款来源极其有限,而不得不更多依赖向大银行进行同业拆借。


钮文新:如此“调节利率”可持续吗?

对银行而言,各种特殊经济状况要求银行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但稳定而安全的存款来源却不断减少。实际情况是,所有商业银行都在依赖新增贷款去创造存款,并依赖短期拆借维系流动性安全。如此金融运行,实际是“10个瓶子9个盖儿、10个瓶子8个盖儿、10个瓶子7个盖儿、……”的运行过程,这是金融运转速度不断加快,金融杠杆不断提高,金融风险不断加大的过程,是中国金融不断走向短期化——脱实向虚的过程。

近年来,尽管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不断提速,但美元霸权的实际存在,中国作为“弱势货币”国家的地位并未发生、也不可能发生彻底转变。在此背景下,中国金融绝无条件像美国那样“依靠全球资本”运行,而使得我们的“基础金融资源”必须依靠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剩余——储蓄存款。或许还会有些企业的经营剩余,但鉴于99.99%的企业资金流动性均存在不同程度压力,所以这部分剩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问题来了。既然老百姓的储蓄是中国最为基本的金融资源,那我们就该全力以赴地稳定储蓄、保护储蓄,并使之发挥更为有效的经济价值。但很遗憾,从2010年开始的各色金融乱象,实际都是奔着老百姓这点储蓄存款去的。不只是房地产贷款、消费贷款,还有大量P2P、网贷、小贷等形形色色的高利贷市场争夺这点储蓄,严重冲击“规范但低利”的正规金融体系,以致银行吸存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


钮文新:如此“调节利率”可持续吗?


没有存款哪来贷款?按理说,经济要增长、M2必须相应增长,而支撑M2增长的基础货币也必须有所增长。但事实是,从2014年至今,中国基础货币近乎“零增长”。这就是说,中国这些年来的M2增长,完全依赖“货币乘数”的不断上涨——从2012年3.6倍涨至现在超过7倍、依赖货币流转速度不断提高在支撑,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商业银行必须要做“无米之炊”?通过“无中生有的贷款,创造无中生有的存款”,然后不断地循环下去。

对银行而言,结果是什么?银行能够容忍贷款期限越来越短,脱离实体经济更多需要中长期贷款的要求;如果央行采用“行政命令”迫使银行发放中长期贷款,那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将大幅提高。这个风险反映在银行间同业市场上就是:货币市场的日均交易量几乎直线上升,暴涨。它意味着中国金融短期流动性依赖极其严重、意味着银行不得不每天融入巨额短期流动性,以维系银行的流动性安全、保持经营运转。

问题是,这样的金融适合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需求吗?这样的金融不是在不断推升系统性风险吗?这样的金融能够符合中国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吗?从近年金融调控的实际情况看,关键时刻增加贷款也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也罢,更多是靠“开会+要求”,而货币政策几乎没用力。比如,央行承认在疫情期间并未实施宽松货币政策,而只是采用一些“特殊时期的短期手段”,且疫后很快就收回了。

但这样的做法对吗?客观地说,央行的“特殊政策”可以很快收回,但银行放出去的贷款绝无可能很快收回。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特殊时期,银行大幅增加贷款投放,但那都是短期贷款。短期贷款是不是可以“说收回就能实现收回”?不可能。因为疫情期间,企业为维系稳定,必须用这些贷款发工资,疫后还要用这些贷款启动企业运转,至少要坚持一到两个“产销周期”,企业现金流才可能足够还贷,才有还款能力。如果企业运转尚未形成足够的现金流,银行收回企业贷款,那企业就破产了。

正因如此,去年至今,我们看到中央政府多次提出要求:银行不要抽贷、断贷,甚至还要续贷,以保护市场主体。但是,包括降低贷款和存款利率、确保“实体经济拥有足够的流动性”等这些金融事务,是否只靠“行政干预或加强自律”去实现,而货币政策可以置身事外、稳如泰山?这是市场化改革的结果?很多问题,恐怕亟需认真研究、重新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利率   商业银行   央行   可持续   流动性   中国   存款   实体   中国金融   货币   贷款   稳定   银行   金融   经济   财经   企业   文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