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核心运营主体——沈哈红运的创新“三重奏”

近年来,辽宁沈哈红运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哈红运”)在业界大名远扬,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作为营口“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核心运营主体,沈哈红运可以说使命在肩任务重;二是其在多式联运领域的业务创新堪称创举,引起了重大反响,甚至已被国家相关部委定义为“沈哈红运模式”,并倡导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复制。

2019年,沈哈红运经三年示范实践并验收合格,荣膺全国首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称号,同年9月,以营口港海铁联运基础设施建设和业务运营成果为主核的“营口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根据分工,沈哈红运是营口枢纽基础设施和平台类项目的核心运营主体,联合多家企业对枢纽进行统筹合作运营。

应该说,沈哈红运的创新是从其诞生时就刻进骨子里的基因,从机制创新到理念创新,再到业务创新,因此可喻为创新“三重奏”。

营口“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核心运营主体——沈哈红运的创新“三重奏”

(沈哈红运副总经理 丁洪江)

机制创新:“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

2020年,营口港海铁联运量完成101.2万TEU,同比增长26.2%,首次突破100万箱大关,创造全国沿海港口单一港区内贸海铁联运总量排名第一,占本港集装箱吞吐量的比例提高到17.9%,继续蝉联全国第一,在东北地区的市场份额稳定在2/3 。其中,沈哈红运作为营口港多式联运经营主体完成80.6 万TEU。成立七年来,沈哈红运已累计完成多式联运407.4万TEU,年均增长11.6%。

作为一家“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沈哈红运共有4 家股东,依次由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公司占比21.1%,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占比20%,营口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占比19.4%,三家国企总占比为60.5%。另有民营企业辽宁红运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占比39.5%。

7月5日,沈哈红运副总经理丁洪江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专访时坦陈,这样的合资模式和机制创新,至少能为沈哈红运的发展带来三重利好。

一是拥有资源整合优势。沈哈红运的四方股东分别把各自的港口、铁路、公路、场站、海运等多式联运必不可少的关键物流资源提供给沈哈红运,将沈哈红运作为多式联运经营主体和业务操作平台。丁洪江表示,“这种资源整合是以资本为纽带的整合,具有较强的安全性、长期性、稳定性。”

二是拥有全程议价和帮助客户降低物流成本的优势。由于沈哈红运在多式联运的各个环节均已打通,在客户提出目标价格时,沈哈红运在使用股东各环节的资源时,可运用自身优势,能够按照市场化原则拿到更低的价格。目前,我国不少多式联运企业对全程价格采用的是铁路段的运输价格、海运段的运输价格、场站的中转费用等相加,得到最终价格。客户要想压低价格,需要和各个环节进行协商,而环节多了价格自然就难降下来。

三是股权设计具有民主性,使公司更自主,更灵活,更高效,能创新。沈哈红运4 家股东的股权最低19.4%,最高39.5%,股东表决权是同股同权。根据公司各股东的股份占比,以及《公司章程》规定,任何一家股东提出的工作要求或意见,都必须经过其他一定数量表决权的股东同意,方可交沈哈红运执行;沈哈红运提出的经营与投资计划,同样也必须通过全体股东大会或董事会集体表决后才能实施。“这种决策机制使沈哈红运在经营活动中,不受任何一家股东的条条框框的限制,提高了企业经营自主性、灵活性和工作效率,具备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丁洪江透露。

坚持“枢纽+ 通道+网络”发展理念

沈哈红运坚持“枢纽+通道+网络”的物流发展理念,以资本为纽带整合港口、铁路、海运等物流资源要素,以辽宁港口特别是营口港为物流中转枢纽,以铁路、海运为物流运输通道,围绕集装箱和大宗散货运输市场,构建两大自营实体物流服务体系。旨在通过自主建好建强企业层面的微观物流网络,对接国家顶层设计的“通道+枢纽+网络”宏观物流网络,发挥自身营口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核心运营主体的重要支撑作用。

沈哈红运已经形成了以营口港为核心枢纽,贯通南北、连接铁海的多式联运网络布局,集装箱班列覆盖东北全境,海运班轮航线覆盖沿海沿江主要港口。”丁洪江告诉记者,目前,沈哈红运在营口市鲅鱼圈港内经营一座大型集装箱场站;向北常态化运营130多条集装箱铁路班列,覆盖东北全境,自营8个内陆班列场站,设立30多个市场营销网点,整合500台社会车辆服务“最初、最后一公里”;向南依托港口繁密的班轮航线辐射沿海沿江。广泛建立多式联运通道和服务网络,班轮班列无缝对接。

为使沈哈红运的多式联运资源更多、网络更牢固,沈哈红运采用股权投资合作等方式。七年来,沈哈红运先后与中远海运、上海中谷、中铁铁龙、中交协、福州港、锦州港等开展合资合作,共同组建了中粮铁运物流公司、沈哈红运锦州公司、沈哈龙晟供应链公司、福建福营多联公司、中交协永泰北京公司、沈哈红谷物流公司等6家合资公司,沈哈红运盘锦公司1家全资子公司和沈哈红运义县分公司。在丁洪江看来,通过股权投资共同组建各具差异化优势的物流公司,按照规模集团化的目标来发展“沈哈红运模式”,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业务创新:形成“四轮驱动”新发展架构

沈哈红运“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公司发展架构,要形成“多式联运+ 大宗散货物流+ 对外股权投资+ 供应链”的“四轮驱动”新发展架构。多式联运是沈哈红运的核心竞争力。今年4月,沈哈红运在业界首创性使用40英尺硬开顶半高箱,在“东北内陆-华南沿海”之间开展全程多式联运业务,且这一箱型主要运用于钢材等的运输。“主流市场上的集装箱分为两种,40英尺与20英尺,通常为大箱装轻货,小箱装重货,但在钢铁运输上这两种箱型都不符合实际。”对于这一装备创新,丁洪江解释说,沈哈红运使用这种40英尺半高箱开展钢材货类的公、铁、海联运业务,对促进多式联运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他预计,“十四五”期间,沈哈红运的港前场站和内陆场站将新增4~6个、营口港班列线路加密至145条、多式联运覆盖辽宁港口群、在南方港口增加若干物流节点等。

大宗散货物流已成为沈哈红运的营收大头之一。丁洪江认为,国家关于国内钢铁行业发展政策与调整变化趋势、东北钢铁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辽宁港口目前散矿接卸与仓储能力、综合疏港条件与能力等,决定了该领域的发展潜力和增量。他透露,在这一市场沈哈红运将继续创新并扩大供应链规模;提高“最后一公里”公路配送服务实施“总对总”合作战略,物流总包、全程物流;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等等。

目前,对外股权投资收益已占到沈哈红运成立以来7年净利润总和的30%左右。丁洪江透露,在“十四五”期间,沈哈红运将继续开展股权投资合作,预计将发展至10家合资公司,将沈哈红运的网络再进一步扩展,让物流资源互联成网、物流服务互联成网。

作为新增业务,供应链将成为沈哈红运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沈哈红运将利用自有资金为客户提供采购或销售供应链服务,提供装卸、运输、仓储服务。集中使用资金,优先围绕冶金、粮食两大产业开展供应链业务。在资金、市场环境合适前提下,逐步进入水泥、熟料、矿建等产业。同时,沈哈红运将依托智慧服务平台功能及其金融属性和安全保障,吸引银、企在线交易结算;提供物流服务和质押监管,赋能智慧平台为供应链平台,打造供应链生态圈。

我们的发展理念是坚持‘枢纽+通道+网络’,发展模式是‘经营多元化、运营网络化、规模集团化、产业数字化’,新发展架构是四轮驱动。”谈及沈哈红运的发展前景,丁洪江如此总结并表现出信心十足,“我们的企业愿景是致力成为中国一流多式联运企业和行业知名供应链服务商。”(本文刊载于《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2021年第14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营口   红运   枢纽   港口   物流   场站   国家   辽宁   重奏   海运   集装箱   股东   主体   核心   业务   价格   财经   网络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