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末代巡抚陆钟琦父子死之谜:到任仅23天就惨遭灭门

山西末代巡抚陆钟琦父子死之谜:到任仅23天就惨遭灭门

图 陆钟琦

关于清朝最后一任山西巡抚陆钟琦的死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革命刀下新旧社会交替的替死鬼,有人说他是革命者自证革命严肃性的劫数,还有人说他完全可以不用死。说法众多,似乎内情丰富。

山西末代巡抚陆钟琦父子死之谜:到任仅23天就惨遭灭门

图 清朝末年

载沣之师,山西巡抚

陆钟琦是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生人,祖籍浙江萧山,字申甫。

出生在清朝末期的陆钟琦赶上了科举考试的末班车。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士,那年他也才四十一岁,可见陆钟琦也是有些才华在身上的。之后,陆钟琦做过溥仪父亲载沣的老师。

在清朝末年那样一个混乱的时代里,像陆钟琦这样的人升官并不是一件难事。

一九一一年,六十三岁的陆钟琦从江苏布政使升任山西巡抚。

山西末代巡抚陆钟琦父子死之谜:到任仅23天就惨遭灭门

图 载沣

巡抚是一个地方的军政大臣,掌握着该地的军政事物,相当于现在一个省的省长或者省委书记这种级别的官职。

封建社会里,读书人读孔孟之书,为的就是居庙堂之位。官位做到巡抚,放在过往历朝历代都算是成功了。

可惜,陆钟琦做官的时候是在清朝末年,清朝政府已经摇摇欲坠,随时都可能面临崩塌。

一九一一年十月六日,陆钟琦走马上任,抵达山西太原。这位清朝最后一位山西巡抚,不知道在山西太原等待他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意想不到的灭门之灾。

山西末代巡抚陆钟琦父子死之谜:到任仅23天就惨遭灭门

时代终结,三晋换面

辛亥革命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它在中国的大地上浩浩荡荡地发生过,就像是一声怒吼,喝退了腐朽落后的封建王朝。

自从武昌起义之后,仅仅半个月的时间革命的浪潮就已经席卷山西。

太原作为山西的中心最先爆发,不管是社会上的帮会,晋商还是学生纷纷揭竿而起,投身于革命的浪潮。

山西末代巡抚陆钟琦父子死之谜:到任仅23天就惨遭灭门

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动了起来,受够了封建王朝的压迫,清朝政府的腐朽无能,所有人都团结在一起。

一九一一年十月二十九日的凌晨,太原城里响起了刺耳的枪声,山西的起义正式打响。

枪声不绝一直从天黑响到了天亮,太原陷入了新旧交互,改头换面的时刻。

山西末代巡抚陆钟琦父子死之谜:到任仅23天就惨遭灭门

当晚,革命新军就夺取了太原的政权,阎锡山被推选出来,担任山西军政府都督。

推翻清政府的太原城内一片新气象,革命新军,社会帮派,大学城内,一副改头换面的气象。这时候的太原,从大局上来说还算稳定,但是在看不见的地方依然暗流涌动。

虽然推选出了阎锡山担任山西军政都督,但是他并没有让所有人信服。

山西末代巡抚陆钟琦父子死之谜:到任仅23天就惨遭灭门

图 阎锡山

军队方面,除了革命新军之外,以晋南李鸣凤为代表的民军依然势力强大,阎锡山拥有一个名头,却没有实际掌权。

政府方面,新旧交替之时,涌现出大量的人参加革命,这其中有真心实意追随革命的人,也有在其中观察社会风向变化、滥竽充数的墙头草。

新政府内的人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党派,不同阶层,实在无法做到齐心协力,和衷共济。

新政府无法做到团结统一,袁世凯一方又虎视眈眈。

山西末代巡抚陆钟琦父子死之谜:到任仅23天就惨遭灭门

图 袁世凯

针对这样的局面,孙中山对国民党华北地区负责人张继说:“内部先统一,然后同心努力革命,现在既然公认阎锡山为都督,就应该支持他,倘若内部在发生事故,岂不是给袁氏可乘之机。”

后来,孙中山来到太原,一再强调团结的事情。孙中山在太原“苦口婆心”的团结演讲起到了作用,太原各界都大为震撼。

一九一二年年底,河东民军解散,山西军政府都督阎锡山开始逐渐掌权。政府内部的各种重要职位也都有同盟会的会员担任,山西这片地方开始慢慢统一起来。

山西末代巡抚陆钟琦父子死之谜:到任仅23天就惨遭灭门

图 孙中山

巡抚布控,其子游说

陆钟琦到太原的第五天,武昌起义就爆发了。此时全国上下革命的热情空前的高涨,革命来之汹涌,势头轰轰烈烈。

革命爆发,有人欢喜有人愁。面对看上去不可阻挡的革命,刚刚上任五天的山西巡抚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在陆钟琦看来,自己的官位刚刚到手,大好前程才刚刚展开,若是革命成功,官位不保不说,就连性命都不一定能保住。

山西末代巡抚陆钟琦父子死之谜:到任仅23天就惨遭灭门

在革命还没在太原爆发之时,陆钟琦开始了他的准备。忧心忡忡的陆钟琦加紧山西省内的排兵布置,他加紧河防布置。

因为,革命新军已经在西安起义成功,陕西的旧政府已经被推翻。陕西与山西之间只有一河之隔,革命新军随时有可能冲入山西,打响起义的第一枪。

陆钟琦加强河防布控,一方面,防止陕西的革命军进入山西。另一方面,河防布控的加紧能够把太原城内受到革命影响的新军,调出太原到河东去堵截陕西起义军可能得东渡。

山西末代巡抚陆钟琦父子死之谜:到任仅23天就惨遭灭门

陆钟琦这样的做法可谓是一箭双雕。只可惜,陆钟琦的意图被阎锡山等新军头目给识破。

陆钟琦有个儿子,名叫陆光熙。在山西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候,来到了父亲身边。陆光熙曾经在日本留学。他和革命新军里的重要人物——阎锡山是陆军士官学校的同学。

特殊的身份,敏感的时机,陆钟琦将儿子陆光熙喊到身边的做法无法不引人关注。

山西末代巡抚陆钟琦父子死之谜:到任仅23天就惨遭灭门

图 陆光熙

“在山西巡抚陆钟琦与武昌起义后,特召其子亮臣,来晋做缓和革命之计。亮臣与我是日本士官学校同学,但属泛泛之交,主张亦不接近,不过他知道我曾参加同盟会,且是铁血丈夫团中人。”

这是阎锡山在台湾《早年回忆录》中写的话,可见阎锡山与陆光熙虽然是同学,但是两人之间的交情不仅不深,甚至有些避之不及的感觉。

山西末代巡抚陆钟琦父子死之谜:到任仅23天就惨遭灭门

图 阎锡山

陆光熙来到陆钟琦身边之后,就立刻与阎锡山见了面。父亲陆钟琦坚决反对革命,但是他不一样。

作为去日本留过学的人,陆光熙看清了当时中国的情况,他在心里清楚,革命已经是一件无法阻挡的事情了。

不久之前,湖南和陕西的起义成功更是让陆光熙看清了这一点,所以他这次来到父亲陆钟琦的身边是想担任一个调节的角色。

山西末代巡抚陆钟琦父子死之谜:到任仅23天就惨遭灭门

陆光熙很清楚,自己的父亲作为一个坚决反对革命的清朝末代官员,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加入革命的,反对革命最后的结果已经很显而易见了。

又不想加入革命浪潮,又想在革命的大形势之下享受和原来差不多的安逸生活,最好的方法就是折中。

山西末代巡抚陆钟琦父子死之谜:到任仅23天就惨遭灭门

陆光熙打算等到革命军打到山西的时候,自己出面,调停中立,争取到一个既不需要两方兵刃相见,又不需要陆钟琦投降的局面。

美其名曰“缓和革命,争取和平。”陆光熙计划得很理想,于是就有了他去找阎锡山谈话的场面。

山西末代巡抚陆钟琦父子死之谜:到任仅23天就惨遭灭门

“我此次来,即为与兄研究进晋省对武昌事件当如何应付,兄有意见,弟对家父尚可转移。”

面对突然出现的陆光熙,阎锡山并不准备相信他。

阎锡山说:

“武昌事件的真相我尚不知,黎元洪究竟系为革命而起义抑或别有原因,我也不明白是不是我们现在谈应付武昌事件的话,还有点太早。”

山西末代巡抚陆钟琦父子死之谜:到任仅23天就惨遭灭门

图 阎锡山

陆光熙又说:“我们还可以再观察几天,不过我可以和你说,最后需要家父离开时,我也能设法。”

陆光熙的话看上去充满诚意,但是但是阎锡山并不相信这位公子,他只是笑了笑,说了一句客气十足又模棱两可的话,“这话说到哪里去了,你来我更说不到那样的话了。”

陆光熙和阎锡山的见面最终以两人各怀心事结束。

阎锡山处处警觉,不相信陆光熙说的任何一句话。他觉得,陆光熙的突然来访,完全是想要敷衍住他,为其父亲陆钟琦做掩护,让他完成运枪和开兵两件事。

陆光熙离开之后,阎锡山召集了其他革命党人,与他们共同商量讨论陆光熙来与自己谈话的事情。

山西末代巡抚陆钟琦父子死之谜:到任仅23天就惨遭灭门

图 阎锡山

众人经过商量之后,都觉得陆光熙来找阎锡山谈话绝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

商议求同,而是在给他的父亲陆钟琦做掩护,“顶好也是敷衍出我们,完成运枪开兵的事,然后进关革命形势的发展,如果革命有过半成功的成分,拥戴上他的父亲,联合上大家做一个突变与响应,武昌起义是不会有丝毫实际效用的。”

于是阎锡山与革命党众人没有陆光熙说的话放在心上,依然制定了起义计划。

山西末代巡抚陆钟琦父子死之谜:到任仅23天就惨遭灭门

图 阎锡山

运枪开兵,加速灭亡

就在陆钟琦的儿子陆光熙和阎锡山谈话,想要调停中立,缓和革命的时候,陆钟琦自己做了一个加速自己死亡的事情。

他下令将山西的五千支德国造的新枪中的三千支连带着子弹一起借给河南。与此同时,陆钟琦又加快了调兵的步伐。

陆钟琦这样的举措让阎锡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猜测,陆光熙的劝说全部幻化为泡影。

坚定了自己猜测的阎锡山开始有了紧迫感,他觉得起义山西已经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地步。

山西末代巡抚陆钟琦父子死之谜:到任仅23天就惨遭灭门

陆光熙也在劝说陆钟琦,他希望父亲能够认清局势,不要再固执抵抗。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起义俨然成了定局,无法撼动。陆光熙劝陆钟琦能够和自己一样,等革命军来山西的时候,不要抵抗而是和革命军合作,求取共赢。

陆光熙的一番劝说彻底惹恼了陆钟琦,他对自己精心培养出来的儿子破口大骂:“大事不可为矣!省垣倘不测,吾誓死职。”

陆钟琦这种被封建思想完全浸透的人,誓死要做大清王朝的孝子忠臣,誓死也要报答朝廷,绝不可能违逆朝廷。

山西末代巡抚陆钟琦父子死之谜:到任仅23天就惨遭灭门

起义成功,陆氏灭门

阎锡山固然是没有相信陆光熙说的话,但是陆光熙找他谈话并不是一点作用都没有。

阎锡山等人依然制定了详细的起义计划,确定了具体的起义时间。但是在真正起义之前,阎锡山又告知一、二两标,如果抓住陆钟琦和陆光熙,只是囚禁起来,不要真的伤害到他们。

陆钟琦精心布下的防控很快就被来势汹汹的革命新军给突破了,清朝政府在山西彻底地倒下了。

山西末代巡抚陆钟琦父子死之谜:到任仅23天就惨遭灭门

一九一一年十月二十九日凌晨,革命新军攻占下太原城,按照阎锡山事先吩咐的那样,革命新军并没有为难陆钟琦和陆光熙父子。

阎锡山在巡抚衙门做好准备,他让陆光熙把陆钟琦叫来,说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商量。

陆钟琦不急不缓地从他的居所东花园来到了巡抚衙门的议事厅。阎锡山问:“我等已经准备参加辛亥革命,不知你参不参加?”

陆钟琦一听阎锡山问出这样的话,不仅怒从心来,自己身为大清朝廷命官,怎么能够与“逆臣贼子”同流合污,背叛大清呢?陆钟琦整了整自己的衣冠,厉声说道:“我不参加!”

山西末代巡抚陆钟琦父子死之谜:到任仅23天就惨遭灭门

图 阎锡山

站在一旁的陆光熙此时十分焦急,父亲这般厉声拒绝,自己之前一番苦心白费事小,眼下性命都难以保证。万一惹怒了眼前的革命新军,很难不保证他们会开枪杀了父亲。

陆光熙连忙说道:“你们不要开枪,我们可以商量。”

可是,陆钟琦却对儿子的打算视若无睹,他依然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说:“不要,你们照我打罢!”

陆钟琦话音刚落,阎锡山就举起手中的枪。只听见一声枪响,陆钟琦一头倒地,没了气息。最后一任山西巡抚就此消失。

山西末代巡抚陆钟琦父子死之谜:到任仅23天就惨遭灭门

陆光熙见父亲死在枪下,心中悲痛万分。之前做的种种打算全部白费,到头来还是没能够劝住父亲。

陆钟琦和陆光熙父子二人虽然理念不合,但是感情却很深厚。陆光熙见父亲已死,也没了活下去的希望,就对阎锡山说:“把我也打死吧。”

阎锡山虽然对陆光熙一直保持警觉和戒心,但是毕竟同学一场,也不忍心亲手打死陆光熙,就叫身边的士兵开枪。

山西末代巡抚陆钟琦父子死之谜:到任仅23天就惨遭灭门

因为当时局面混乱,又没有录像这样明确的记录,所以关于陆钟琦和陆光熙的死还存在一些小小的争议。

有人说是阎锡山开枪打死了陆钟琦。可是在阎锡山自己的《早年回忆录》中却并没有承认是自己开枪击毙了陆钟琦,而是说是陆钟琦先开的枪,引起了革命军开枪,陆钟琦最后死于混乱之中。

山西末代巡抚陆钟琦父子死之谜:到任仅23天就惨遭灭门

图 阎锡山

“当时因陆巡抚之随侍者有开枪者,遂引起革命军之枪火,陆巡抚与其公子枪乱之中。”

阎锡山虽然和陆钟琦立场不同,却也被陆钟琦最后那一份忠勇孝精神所打动。

“他们与我们的立场虽异,而他们忠勇孝的精神与人格则值得我们敬佩,因立场是各别的,人格是共同的,故我对他们的尸体均礼葬之。”

山西末代巡抚陆钟琦父子死之谜:到任仅23天就惨遭灭门

图 晚清官员

陆钟琦的死不仅仅是因为新旧交替之际他代表的是旧派势力,更重要的是他自己已经被封建社会“忠君事主”的思想完完全全禁锢住了。

一直到陆光熙劝他的时候,他都觉得,朝廷对他有知遇之恩,自己为朝廷献身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因为被封建思想禁锢住了,所以陆钟琦只看到了朝廷对他的知足之恩,完全没有看到清政府的腐朽懦弱,软弱黑暗。

尽管阎锡山觉得陆钟琦这种忠勇的精神可嘉,但是他的死依然不值得可惜,反而是必然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巡抚   山西   同盟会   河防   武昌   武昌起义   太原   革命军   都督   末代   新军   陕西   朝廷   清朝   父子   父亲   事情   财经   钟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