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消费正在掏空年轻人的钱包,央行已出手:即刻停止

说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是无法避开的美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都是老祖宗为我们后世人留下来的警醒之言。联合国将每年的10月31日定为“世界勤俭日”,就是为了提醒各个国家的人们,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我们不能忘记也不能失去勤俭节约这样的美德。

提前消费正在掏空年轻人的钱包,央行已出手:即刻停止

就像这次疫情席卷全球,各个国家的经济都受到了影响,但是对于我国来说在疫情中迅速恢复了经济活力,其中除了政府做出的极大努力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人有存钱的习惯,国民手中有充足的“资本”,便可以给我们的市场快速注入新的活力。但是对于90后,00后的年轻人们来说,勤俭节约已经丢失了。

一、提前消费的年轻人

近年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稳定进步,又加上九零后零零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所以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从出生开始生活环境便十分优渥,并没有像爷爷奶奶或者父母那一辈一样经历过艰难的日子,体会过物资匮乏的年代。

很多家庭还会将孩子视为“掌中宝”,含嘴里怕化了,捧手上怕摔了。生怕自己的孩子受到一丁点的委屈,可以说从小到大的的物质生活都没有被亏待过。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当这批年轻人步入社会需要自己赚钱养活自己的时候。很多人在生活中尤其是消费习惯上便没有了很好的规划和节制,在他们的认知里面,消费能力的高地与收入的多少存款的多少并没有太大关系。

提前消费正在掏空年轻人的钱包,央行已出手:即刻停止

当下又是一个信息流通速度十分迅速的大数据时代,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年轻人对于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因为网络上面信息良莠不齐,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变得不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生活差,于是随之而来的就是攀比心理。

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年轻人们的消费习惯与老一辈人大不相同,奉行“享乐”的理念。然而年轻人初入社会的收入以及存款又无法支撑这样的消费习惯,找父母亲戚朋友借又会觉得抹不开面子。这个时候诸如“白条”、“花呗”、“借呗”、“网贷平台”以及信用卡便成为了年轻人的首要选择。

比如说,新出了一款手机,但是自己的存款以及月收入并不能支撑自己一次性付款,就会有一部分年轻人选择透支自己之后的工资去网络平台贷款,过上提前消费的生活。长此以往,想买一双鞋的时候想买一款包的时候,想买一个首饰的时候,都会想到去借贷平台借款。

提前消费正在掏空年轻人的钱包,央行已出手:即刻停止

其实追求更好的生活并没有错,每个人都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但是如果是依靠着透支自己以后的收入,去超前消费过着别人眼里的“精致”。那么就会显得有些偷安旦夕了,长远来看并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

二、提前消费的大漩涡

在2020年的6月9日,央行公布的第一季度支付体系支行总体情况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第一季度末,全国的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7.49亿张,环比增长0.32%。全国人均持有信用卡以及借贷合一卡为0.35张,而银行卡的授信总额度是17.57万亿元,环比增长了1.17%,卡的均授信额度是2.35万元。

从这组数据便可以看出来,我国的信用卡用户群体十分庞大,可以说从这组数据来看,除去老年人以及儿童,几乎是人人都持有信用卡,甚至会出现一个人拥有多张信用卡的情况。如此庞大的借贷群体,如此多的年轻人提前消费,难道提前消费真的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潇洒”么?

提前消费正在掏空年轻人的钱包,央行已出手:即刻停止

实则不然,习惯了高消费的生活享受着自己打造的“小资”状态,收入满足不了需求,又因为习惯了“借贷日子”迷信提前消费带来的快乐。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一大批的年轻人不再想办法如何去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而是乐于维持借贷带来的“高品质”生活。

最终这些年轻人会面临着两个情况,首先就是收入等于消费,基本就成为了“月光族”,每个月发工资的时候就要还贷,一分不剩。其次就是收入小于消费,每个月发下来的工资还不够给网贷平台还贷款。于是又去别的平台借贷用来还款,就这样像是滚雪球一样越借越多,成为了“月欠族”。导致自己的生活负债累累,陷入了债务的漩涡无法脱身。

早在2018年的时候,蚂蚁金服就发布了一组数据,18—34岁的年轻人平均每月储蓄存款仅1339元。在2019年的时候,汇丰银行也发布了一组调查数据,在调查报告中显示,我国90后群体的人均负债率已达12.79万元。

提前消费正在掏空年轻人的钱包,央行已出手:即刻停止

也是在2019年的时候,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国民信用卡逾期率为0.98%。仅仅是未偿还信用卡金额就高达919.16亿元。

而在2010年的时候,未还款信用卡金额只有76.86亿,短短十年的时间就增长了10倍。这是十分可怕的增长速度,同时也说明了年轻人的提前消费是多么的可怕。

在前文中也提到,年轻人痴迷于提前消费是因为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部分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扭曲。那么提前消费这个巨大的漩涡只是因为年轻人的观念问题么?

提前消费正在掏空年轻人的钱包,央行已出手:即刻停止

并不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无良商家为了促进消费,便利用年轻人攀比、享受的心理过度营销,引诱年轻人提前消费。而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借贷平台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冒了出来。

这些借贷机构美名其曰“花今天的钱圆明天的梦”,披着华丽的外衣实质上还是让你去借贷消费。比如阿里的“借呗”、“花呗”,微信的“微粒贷”都是在让你贷款。但是至少这些都是大型企业,贷款都会有保障,包括其中的利息都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提前消费正在掏空年轻人的钱包,央行已出手:即刻停止

而其他的一些网贷平台,我们可以看到计算利息的方式可以说是“花样繁多”。比如说信息上写道“日利率万分之五”,看起来似乎是不多,借款一万元每天就是五元的利息,大体上都在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但是我们仔细计算之后就会发现,这样的利息真的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低么?

如果使用了一整年的话,就意味着年利率高达18.25%,要知道我国银行定期存款一年的利率基本只有2%。而根据国家的规定,民间利率的上限只有15.4%,超过了这个标准,就会被认定为高利贷。

提前消费正在掏空年轻人的钱包,央行已出手:即刻停止

之前举的那个日利率百分之五的例子,明显已经属于高利贷的范畴。但是很多年轻人在借贷的时候并不会考虑这个问题,只是贪图眼前的享受,从此一脚踏入借贷的圈子,陷入了提前消费的圈子。

三、提前消费需要谨慎

也就是在逾期率不断攀升,我国90后年轻人的债务收入比高1850%,相当于平均欠款各大银行以及平台的债务达到12万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陷入借贷危机的情况下,央行多次发出“警告”,善意的提醒我们所有的消费者,需要正确认识信用卡功能,合法合理的使用卡,一定要树立起来健康、科学、理性、适度的消费观念。

提前消费正在掏空年轻人的钱包,央行已出手:即刻停止

央行多次的“警告”,善意的提醒,然而依然有大量的九零后觉得借贷并没有什么,不就是提前花着下个月的钱么?下个月只要换上就可以了。但是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的,当生活中出现需要急需用钱的情况,大量的年轻人突然发现自己早已无钱可用,甚至还欠下了巨额的贷款。

在2019年的第二季度,央行曾发布了一条消息:逾期半年以上的信用卡约已经近839亿人民币,这是何等可怕的数额。并且这样子的负债还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欠越多,直到自己完全没有能力偿还。

提前消费正在掏空年轻人的钱包,央行已出手:即刻停止

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最近几年国家为了规范金融市场,良好的引导年轻人的消费观念,采取了大量的措施。就比如最近一段时间,央行便对外公布了一条公告,在公告之中十分明确地表示,要求所有的接待机构、借贷平台不能够采取任何方式来进行营销。

不能错误的引导年轻消费者,同时还要明确地告知贷款人所需要贷款的真实年利率是多少。且在双方签订借贷合同书的时候,也要明确标注出来日利率和月利率分别是多少。

在发布的这条公告里还说明了,借贷机构在发布借贷信息的时候,日利率、月利率的标识一定不能比年利率的标识更加明显。在这条公告里,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央行的行为就是为了用户的利益而做出了考虑,就是为了用户不要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支付了高额的利息,让自己陷入了借贷的漩涡。

提前消费正在掏空年轻人的钱包,央行已出手:即刻停止

结语

很多的家庭就因为陷入借贷负债危机而支离破碎,“超前消费”以及“透支借贷”成为了主要原因。本就上涨缓慢的工资因为与日俱增的支出而无法支撑,众多的年轻人因为享受眼下的“精致”而导致自己的未来变得灰暗。当然并不是说不能贷款,而是要在考虑自身条件的情况下谨慎贷款。

在此笔者呼吁年轻人们不要忘记“勤俭节约”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要知晓,想要更好的生活就要不断提升自我,这才是长久之计。我们正处于时代飞跃的大风口,积累知识增长能力才能够更好的把握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央行   年轻人   勤俭节约   漩涡   利息   利率   信用卡   存款   出手   钱包   贷款   收入   情况   我国   年轻   数据   财经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