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抓住下一个20年的机会点?

对于未来是什么,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的答复,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在大的不确定面前保持理性,而非盲从。

本文将从以下两个观点,具体讨论

怎么抓住下一个20年的机会点?

01

增速放缓不可怕

可怕的是没有信心

很多人都在说未来三五年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但我不这么看。

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的经济数据。到目前为止,外贸的比例只占到了GDP的18%左右,而且美国的比例又是18%里面很小的一部分,所以中美贸易战实质上对我们的经济没什么伤筋动骨的影响。

除了美国,南美洲、非洲、欧洲等大把的机会。而且中国也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一个国家就相当于欧盟所有国家的人口体谅,所以我一直不明白大家慌什么。

在仔细分析些具体情况后,我发现是预期发生了问题,也就是信心受影响了。

未来几年可能会有挑战,很多人可能该花的钱不花了,包括投资人的钱。其实我和很多投资人接触后,他们都和我说:目前的策略就是能慢点投的就慢点投,有时候还故意磨洋工,企业几个人和你谈好之后,本来可以两个月交给你的,可能现在六个月都不给你。能慢点给就慢点给,能不投就不投,宁可自己把钱趴在账上,在心态上就会有影响。

实际上,我觉得中美贸易战实质性的影响其实很小,但是对整个心理的一种影响确特别大。所以我是建议大家能拿融资的、有人愿意投的,哪怕估值低一点,也要拿到融资。大家的信心已经受到了动摇,这个问题就很严重。

02

面对未来

如何做适应和进化

一、重新认知技术

什么是智能硬件?

以前,大家对于智能硬件的认知可能过于简化,以为智能硬件就是传统家电跟wifi遥控的结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我们以小米生态链企业做智能硬件为例,复盘下。

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发展到今天,它不仅仅是空气净化器,它有加湿器、电风扇、取暖器、空调,所以整个智米产品的布局就从单个产品变成一系列产品,而且这些产品之间可以互联互通。

不是说每个产品都需要所有的传感器,温度,湿度。不用这样。

空调开了,空调发现湿度不行,太干了,它直接命令加湿器加湿。有了这个以后,它会积累很多数据,根据数据反馈的产品定义和布局,它商品的销售量非常大,这是一个终极状态。

有了这些环境数据,甚至像小米,我们还有带手环的人体的数据。有了环境数据和人体数据,我们要通过数据分析无感的全自动智能,现在还做不到这一步。因为我们有时候要联调,我们的手环,我要入睡,台灯就接收到我已经睡了,然后我的灯就关掉了,再一个动作还要用手工来配置,还比较麻烦。未来我们通过数据分析,包括环境数据和人体数据。

大家注意这个词:无感的全自动智能,这是我们目前能想到的这些技术的影响,无感的全自动智能。就是说它不是要你自己还手工去配置,你进去以后它自动就配置好,无感的。

未来的手机,你看苹果在做什么事情?

一开始我们的智能手机把所有功能集成在一起,现在又给它分开,苹果做耳机,做其他配件,就为了是无感,未来我们大概可以看到无感的一种这样的智能体会。

以智米为例,我们把它再抽象一下。至少在小米做智能硬件的一个路径是它的第一步是把产品做到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然后是完善布局。

完善布局是为了场景化打包方案,智米解决的是环境舒适度的解决方案。

未来阳台、厨房、卫生,每个空间的一个场景,场景化,这是未来的主题,而不是单机。所以一定要有适当的产品布局,产品布局的目的是为了场景化,打包的一个智能方案。这个场景化有可能是环境的舒适度,有可能是一个除法,也可能是一个安全防护,安防又是一个产品,每个产品不是单品,是一系列的智能硬件的整合。最后有了大数据积累以后,大数据AI赋能使得这些商品更加智能化,这种智能化是无感的。

所以我们也做了一些梳理,这次整个小米生态链的会上面也做了一个复盘,对智能硬件的一个理解,这是技术端。但是大家注意,反正这几个技术你要注意它对你的业务的影响。

二、重新认知年轻人

九五后是消费的主力军。九五后有一个特点,一代人花两代人的钱。他自己赚的不多,他能花的钱多。七零后八零后,喝豆浆,喝茶叶,拿一保温杯泡枸杞,喜欢吃红烧肉解馋。而九五后早晨起来是喝牛奶、吃牛排。这个对比,意味着用户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在九五后与七零八零后相比,他还有一些更底层的一些心态、心理上面的一种差异,像七零八零后很愿意做螺丝钉的,我们到哪里都要搬责任、抗事情,领导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九五后更讲究自我价值,一言不合,然后就走人。

另外七零六零后的消费,还是随大流的消费为主,别人穿耐克,我穿耐克,别人穿阿迪我也穿阿迪,但九五现在要的是,在毒的APP上买专用的鞋,它是一个官方的小社群、小的兴趣,它是一个大一统的市场状态,就分解为很多基于某种兴趣的一种小组。

所以大家一定要关注,要持续关注,持续关注这种新的代季迭代,要了解新生代的消费者,有时就要出去仔细去跟这些人聊,进入他的生活场景,最好抓九五后来干项目。所以,用户的一种变化,对商品的需求和品牌都会产生变化。

三、重新认知竞争

我们经常讲的一个词叫「阶层固化」,就是穷则愈穷,富则愈富。

在企业里竞争也是一样,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强的企业越来越吸引人才、资金、资源,她的能力就很强。所以,以后像互联网领域已经很习惯了,只有第一名才能活下来。慢慢的在实体经济领域,也会出现向头部集中这样的一种趋势,这是一个很残酷的现实。

尤其像通用型产品,以后很少有每个品类有很多家,最多两家三家品牌,如果你要在五名开外就会很惨,在实体经济领域,慢慢的也会产生跟互联网类似的叫资源迅速向头部集中的情况。

未来的企业竞争很清楚,城市竞争也很清楚,尤其高铁移动,很多小地方的人因为高铁来了特别高兴,地区经济有盼头了,错,高铁是个拐点,吸走了人才,所以未来的城市也会像日本一样,大城市东京、大阪越来越厉害,其它小地方全部是老人,特别冷清,马太效应的现象会很明显。

在整个品牌竞争领域,比如新能源汽车领域,在未来,比如30万以上的市场让寡头给占了,10万以下,5万以下可能只会留下一两家,别的就很难混。未来像汽车这种领域,它市场比较大的情况下,它可能马太效应会集中在价格段里边产生,每个价格都要产生第一名的,第一名混得很好,其它都喝西北风。

四、重新认知文化

在有了钱之后,人肯定是从一个物质的需求转向文化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小米集团联合创始人刘德说:未来的20年,是有文化的工程师的20年。他认为之前的20年是工程师站起来的20年,你像搜狐、百度这些都是技术人员很多。现在需要在工程师面前加一个定语,即「有文化的工程师」,要赚钱,光有技术还不够,还要有文化和精神。

有一张图片,乔布斯站在技术和人文的十字路口,一边是技术,一边是人文,乔布斯一直强调,要融合不要光讲技术,乔布斯苹果跟其他技术公司不太一样,他有很强的美学、人文的一种属性,他把它跟技术结合起来,就很牛逼。

所以未来在中国很多领域,出现有世界影响力的大消费品牌,是国家崛起的必然。苏峻博士(小米空气净化器负责人)也这么说,他认为我们国家缺少跟三星和索尼、松下这些大的国际品牌相媲美的品牌,他认为目前还没有,所以预测,说出现有世界影响力的大的消费品品牌,是国家崛起必然,这也是一个机会。

五、重新认知品牌

6月底,我去了趟美国,发现我对商业、品牌的理解也加深了一层。原来我很简单地认为,品牌就是定位,定位就是一词占领大脑,我们在刻意强调一个完整的品牌。

这次新的理解理解是,一个品牌要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有自己的故事、规则、活动,还要有自己多触点的布局,一个用户有多触点,不光是产品的一个触点,你有网站、抖音、线下店,让用户体验,多触点的全感官的一些外在诚信。

所以,我到美国去看,人家买丽莎塑料凉鞋,一定要标榜自己是一个非动物皮毛制品,这就是他的一个价值观。

商业也讲究文理,我们以前都叫文科生,理科生。就是你要分班了,文科生、理科生、艺术生或者体育生。到了2021年可能就变了,以后文理科就没有了,这是对的,做生意太理工男也是有问题的,一定要有人文关怀,要有这些价值观思想,其实这对我们大家的素质上、素养上提出了非常大的一个挑战。

这是刚才讲的我们要关注的,我们从技术上的5G、AI、IOT,然后是说整个市场端的马太效应,还有用户的九五后新用户崛起,文化端,这些方面大家要予以关注,因为这可能是未来五年时间的一个走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三星   马太   触点   小米   认知   布局   场景   领域   未来   硬件   机会   智能   品牌   数据   财经   产品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