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民窟里走出的亿万富翁,死后享受国葬,他凭什么?

贫民窟里走出的亿万富翁,死后享受国葬,他凭什么?

他坐拥万亿身价,被称为香港地产大王。一生爱国,曾打破外国封锁帮助祖国,还为中国体育事业奔走20余载,不仅助力新中国登上国际体育舞台,还大力推动中国申奥。他死后享国葬待遇,灵柩覆盖着国旗。他就是香港顶级富豪——霍英东。

尖子生辍学卖苦力,却频频被炒鱿鱼

1923年,霍英东出生在香港一条小船上,家里共有5个孩子,他排行老三。这条小船就是他们一家7口的家,白天他们在在船上摆炉做饭,晚上就挤在船舱里睡觉,日子过得十分艰苦,6岁以前,霍英东从没穿过鞋。

7岁那年,一场台风吞噬了小船,还夺走了船上两个哥哥年幼的生命。身患重病的父亲得知两个儿子遇难的消息后,深受打击,病情恶化,不久后也撒手人寰。

母亲强打起精神,带着三个孩子,举家搬迁到香港湾仔的贫民窟,这间住着50多人的屋子,仅有20平米。几张三层的床把屋子挤得满满当当,床之间还摆了一些帆布床。由于居住环境过于恶劣,贫民窟里有半数人患上了肺痨,一到夜深人静,咳嗽声此起彼伏。

要想走出贫民窟,读书是唯一的出路。霍英东在学习上十分努力,当时有一个小学可以免费就读,入学之前需要进行选拔考试,霍英东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入学。13岁时,霍英东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当地重点学校——皇仁中学。霍英东的成绩一直很好,读的是A班,也就是尖子班,后来他自己说,那时读书十分专心,不甘落后,偶尔成绩落在第三名以下,自己便觉脸红。

18岁时,霍英东备考大学之际,香港沦陷,学校被日军侵占,霍英东被迫辍学,开始以出卖苦力谋生。他铲过煤,打过铁,在轮船上烧过锅炉,在机场当过苦力。长期的营养不良导致霍英东又瘦又小,体力跟不上,没干几天就均被炒了鱿鱼。

为了解决温饱问题,霍英东和亲戚朋友们一起凑钱,合伙开了家小杂货店,霍英东作为唯一的文化人,能写会算,开始打理杂货铺。杂货铺被他经营得有声有色,家庭条件也随之改善。

借100元竞拍,竟成香港商界富豪

抗战结束后,清理出了很多物资,由政府主持进行公开拍卖。而这些拍卖信息,都会提前刊登在一份叫《宪报》的英文报纸上。当时很多人看不懂英文报纸,但霍英东看得懂。他看中了一批船舶机器,揣着借来的100元,出价1.8万港币,转手以4万元的价格卖出去,赚了2.2万。而当时一个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一两百元。

尝到甜头后,霍英东经常利用中英文信息的不对称,赚取差价。就这样,攒下了第一桶金。

后来,香港明报记者采访霍英东,问他起步阶段主要依靠什么?

霍英东说:“英文学得好”。

有了钱后,霍英东又买船,继续做海上驳运。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因为中国志愿军抗美援朝,美国宣布制裁中国,对华进行全面禁运。“凡是一个士兵可以利用的东西不许运往共产党中国。”美国商务部的官员这样说道。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生存,一些商人突破封锁,往内地偷运物资,霍英东是这些人中崛起最快的。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据说每次为他装货,需要100多个装卸工,400多个工人和船员,此外还有10艘侦察艇、20多个专门从事探路的探子。

不过当时与内地通商风险极大,霍英东曾说:“100个人只有一个能真正成功。”

虽然霍英东很快崛起,成为香港商界新贵,但为此也上了港英政府的黑名单,后来被处处打压。

贫民窟里走出的亿万富翁,死后享受国葬,他凭什么?

地产大王被政府打压,逐渐退出地产行业

3年后,战争结束,霍英东瞄准了香港新兴行业——房地产。他创立了霍兴业堂置地有限公司,然后开始买大厦,很快,他就相中了利氏家族位于铜锣湾的一座大厦。他便提一大袋现金去买大厦。

利名泽不解地问:“你没有支票?”

“没有。”

利名泽又问:“银行账户呢?”

“也没有。”

利名泽哭笑不得,好心地对他说:“霍生,其实做生意不一定要用现金,甚至不需要用自己的现金,你可以去银行开户,还可以向银行借钱……”

短短几句话,为霍英东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在利名泽的引荐下,霍英东不仅在汇丰银行开了户,还向银行借了150万。雄厚的资金,让霍英东在房地产行业如鱼得水。很快跻身香港顶级富豪名列。

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霍英东为香港地产行业做了三个商业模式创新。

一是分室售房,让普通人也买得起房。

以前香港买房子都是以整幢做单位、一次性付款的,只有富豪才买得起房子,穷人想都别想。

整栋楼的房子买卖都很困难。霍英东先将房子分成单元销售,然后又一鼓作气,将楼房变为分室售卖,这样一下子受到了广大普通人群的关注。降低购房门槛,让更多的人买得起房子,开发商也有流动资金开发楼盘。这种多面共赢的商业模式一经实施,就引发轰动。

据说他在四方街的一百多幢楼,用这个方法开盘第一天就卖出了一百幢。

二是开创的分销售卖楼花。

在楼房开工之前,买家只需要付一小部分定金,就可以定下房产,余款分期交付,等收齐买家的钱,买家就拥有了自己的房产。这个思路就是所谓的“卖楼花”,也就是在果树开花的时候先付定金买“花”,等花结成果实,再付余款,即现在所说的:首付+分期付款。这种售房模式让打工人自愿当起了房奴。

此方法一经公布,大批市民每天来排队买房,有些人甚至专门倒卖预购到的“楼花”,香港楼市陷入疯狂。

三是首创售楼说明书。

为了把楼房更好地推销出去,霍英东把房子的透视图、平面图、朝向、面积以及建筑材料、价格、交楼日期等内容做一份说明,让购房者明明白白的消费。霍英东是地产广告说明书的鼻祖,现在的地产商还在学他这一套。

这在全球地产史上,都属于首创。地产行业的繁荣,让香港经济腾飞,整个城市面貌也开始焕然一新。

霍英东只用了两年,就成了香港十大地产商之一,人生也像开挂了一般。在他纵横香港时期,何鸿燊还在给别人打工,李嘉诚还是个小喽啰。

因为当禁运风波,霍英东受到了港府和英方的打压和排挤,逐渐退出香港地产行业。

70年代,霍英东将大部分心思转向了体育领域。20多年,为国家体育事业奔走,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助力新中国登上国际体育舞台。二是大力推动中国申奥。

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方,那一刻举国欢腾。但7年后的盛况,霍英东却没能看到,2006年10月28日,霍英东在京因病逝世,享年84岁。

他的丧礼,以国葬标准举行,遗体返港期间,他的灵柩覆盖着国旗,由十人扶灵,一代巨匠,就此落幕。

贫民窟里走出的亿万富翁,死后享受国葬,他凭什么?

霍英东说:“我这辈子,从没负过任何人。”

但他的一生,和他所做的贡献,不仅仅是不负人,更值得所有人铭记。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表示,霍英东在国家的经济改革开放过程中贡献宏大,又竭力促进香港的繁荣安定,他的逝世是国家及香港的重大损失。

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何志平亦表示,霍英东十分关注香港体育运动的推广,并全力支持祖国的文教康体事业。何志平说,霍英东为人十分低调谦虚,生活简朴,十分值得尊敬。

新华社发表通告称,霍英东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的爱国人士,香港知名实业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贫民窟里走出的亿万富翁,死后享受国葬,他凭什么?

贫民窟里走出的亿万富翁,死后享受国葬,他凭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国葬   贫民窟   富豪   灵柩   英文   苦力   香港   船上   楼房   中国   房子   成绩   银行   地产   行业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