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小米生态链公司获融资,这份IP营销方法论清单值得你收藏

近日,小米生态链企业米糖获得了数千万融资。公司早期的业务是针对to B公司做企业类IP开发,代表作品有小米“米兔”、Redmi“大魔王”、新希望乳业“黑小优”。

现在不仅做IP授权,还做了线下零售店与产品孵化。

提起IP,很多人嗤之以鼻。

谷仓分析提炼了关于IP打造与品牌推广的关系,以及如何做品牌化IP,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又一家小米生态链公司获融资,这份IP营销方法论清单值得你收藏

01企业的IP有多种形式

1.企业的IP可以分为产品IP、个人IP和品牌IP。

2.米糖制作出的小米「米兔」和新希望「黑小优」属于品牌IP,基于品牌调性出发,Redmi「大魔王」属于产品IP,从红米产品入手。

3.产品IP化能帮助企业实现产品差异化,因为产品的差异不只是品质,与消费者的连接越特别、越多,产品差异化越明显。

4.原创产品很容易被抄袭,但是引入IP情感连接,使产品内容化后,产品就无法真正被抄袭。

5.IP化产品不一定要更贵,甚至可以更便宜,只要能通过IP化降低营销成本。

6.所以,产品IP不一定要把产品卖贵,更重要的是与用户建立独特的情感链接,通过不一样的口碑,降低营销成本。

7.企业通过个人IP的魅力加持,直接带动产品销售,比如格力的董明珠女士、小米的雷军、特斯拉的马斯克等。

8.企业的个人IP不仅仅是老板,可以是一线销售、技术开发、合作伙伴、顾客,甚至包括地方领导、中央领导。

9.品牌IP化比过去的单一形象更丰富,企业不仅可以打造主品牌IP,还可以打造长期活动IP(如双十一)、以及给形象不断换装,不能像过去一样一个形象用到底。

10.品牌IP化可以分为形象派和场景派。

11.形象派就是名字自带人格化、生物属性的,如天猫、猫眼、飞猪、张君雅小妹妹等。

12.场景派就是自带人性场景属性的,如良品铺子、气味图书馆、无印良品、穷游等。

13.形象派是通过突出IP化形象来成为IP化品牌,场景派是通过营造IP化情境来成为IP化品牌。

14.企业IP化由产品IP、个人IP、品牌IP三部分组成,其中产品IP是底座,品牌IP是中心,而个人IP则是顶层推手。

02品牌IP化如何做

1.米糖在产品与品牌IP化经验丰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基本逃不过以下几点。

2.产品IP与个人IP细分化与个人化比较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品牌IP化有相对统一的方法论。

3.第一,角色定位。品牌IP化角色定位,决定着品牌情感的丰富度,影响后续故事内容创作,好的角色定位让用户一见倾心,一见如故。

4.海尔家电的“海尔兄弟”,是两个穿着裤衩的小男孩,不仅成为海尔的第一标志,科普的《海尔兄弟》动画片家喻户晓,成为优秀品牌的代表。

5.角色定位不到位,会造成角色情感力度不足,圈粉能力受限,影响故事持续创作,影响品牌IP化进程。

6.第二,形象塑造。IP形象直接影响品牌形象,企业或者品牌希望向用户传达的个性特征,可以通过IP形象体现出来,每个人格化的IP形象都可以吸引某个特征的人群。

7.人格化的IP形象更容易被人记住,具备亲近感,更有利于互动。

8.阿里系的“猫”、京东的“狗”、腾讯的“企鹅”等都用了一些呆萌可爱傻的形象吸引粉丝,同时提高了用户好感度。

9.品牌赋予IP形象的人设,承载品牌精神内涵,兼具娱乐性,消除产品与用户的距离感,品牌变得更有温度,更易互动。

10.第三,故事力。好品牌的基础是讲好一个故事,故事穿破圈层,吸引不同阅历背景的人关注同一件事情,品牌IP化的本质就是“讲好一个故事”。

11.IP像一个生命体,需要不停地输出新内容,不停地呈现个性魅力,IP内容的丰富程度影响品牌的活力值。

12.内容是IP的血与肉。

13.要正确理解“故事”的含义,故事不一定是文章、可以是动画、视频、海报、话题制造者、行为艺术、表情包等等。

14.故事是IP角色的承载体,助推器,助力品牌刺破圈层,走进大众。

15.第四,价值观。企业都有要传递的价值观,可以是奋斗、创新、诚信也可以是拼搏,品牌IP化追求的是用户对价值和文化的认同、精神寄托。

16.米糖在2019年推出了自己的IP品牌「懒人便利店」,设计上融入更多年轻人的元素,比如,IP里面的角色没有具体的名字,融入更多年轻人可以接受的价值观。

17.IP角色传递的是精神内核是企业和品牌的价值观,通过形象化输出,占领用户心智,激发用户由产品需要转变为品牌热爱。

18.IP形象的输出要通过价值观感染用户,吾皇的高冷气质、丧文化的崛起、《复仇者联盟》拯救世界的梦想等等。

19.品牌IP经营要“走心”,激发人性的潜意识,这样才能号召更多用户的关注。

03品牌IP化的误区

1.在与米糖这样的公司合作做出品牌IP后,在后续持续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误区要注意规避。

2.品牌IP化没有复杂的方法论,主要在实践。

3.品牌授权不等于品牌IP化。拿到知名品牌的授权,如唐老鸭、米老鼠,要注意联名产品有没有给自己的品牌带来流量和影响力的提升?

4.往往大多数情况,IP授权只是IP的使用权,短期内提高了销量,但对自己的品牌没有大的提升。

5.要明白,超级IP只是短期带货工具,要避免流量转移,花了钱要设法放大自己的品牌价值,切不可为他人做“嫁衣”。

6.品牌IP化不是IP品牌。品牌IP的重点在于内容,品牌IP的推广需要持续不断的内容,做好这一点要紧跟时代的潮流,需要我们多维度的输出内容,保持多样化与创新。

7.品牌一旦失去有价值的内容传播,IP化就会减弱,这也是互联网巨头不断推出大型品牌策划活动的原因之一。

8.品牌植入不等于品牌IP化。真人秀综艺的火热让很多品牌方看到了流量热点,花钱赞助、冠名、植入品牌成为一种趋势。

9.像上面所说,品牌方靠综艺节目、影视剧带来知名度的提升,和销量的上涨,但不代表着品牌IP化取得这样的进展。

10.品牌方在IP合作时产生的巨大流量与话题效应,要及时引到自家品牌身上,提升自身销量与知名度,让IP真正为品牌服务。

参考来源:

《企业IP化操作指南》陈格雷

《品牌≠IP,运营人需要深入认识IP与品牌》7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方法论   海尔   销量   小米   家小   价值观   融资   清单   流量   场景   角色   生态   形象   收藏   品牌   故事   内容   用户   财经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