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小米生态链公司完成5000万美元融资,其策略打法值得我们学习

近日,小米生态链企业「顺造科技」完成5000万美元B轮融资,此轮资金将用于新技术开拓研发、核心产品迭代创新等。

随着新消费风口崛起,以扫地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硬件产品成为人们提升生活幸福指数的一种重要工具。老牌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初创企业出其不意,智能硬件市场战局未朗。

如何能让企业持续进化,我们认为以下三点很重要:

以下是具体内容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这家小米生态链公司完成5000万美元融资,其策略打法值得我们学习

01、交互动效设计的效果,决定你与用户关系的深浅

交互动效就是用户在初步接触、使用、反馈产品的一系列过程,交互动效设计的好坏,决定了用户的离开还是留下。

特别是像顺造科技吸尘器和洗地机等的日常生活用具,用户对其功能体验、设计制造更为“挑剔”,一不留神,你的产品就可能被“束之高阁”了。

谷仓认为,一些小地方的改变&注意,对于智能设备产品体验可能都是极大的提升。这些改变&注意事项如下:

1.流畅的操控感

流畅的操控感指的是通过产品大小、位置和透明度的变化,使界面与界面之间、界面上元素的出现和消失都有关联,让用户和产品的交互过程更流畅,体验更好。

以Nest温控器控制界面为例。Nest温控器从时钟转变到温控调节界面的过程中,时针的指针向圆心收缩,周围的时间刻度生长并一起向中心收缩。

这家小米生态链公司完成5000万美元融资,其策略打法值得我们学习

指针收缩动效对应温控调节界面温度值的显现,时间刻度的生长收缩动效对应温度刻度的显现。

元素之间进行有关联的变化,操控的过程中会很流畅、丝滑。

另一个案例是Nest智能锁。通常用户在使用智能门锁过程中,输入密码或指纹后,设备执行过程中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加入动效,动效运行时间与设备实际执行时间一致,用户会觉得很顺畅。

也可以让动效的运行时间小于设备的执行时间,用户会感觉操控反应更快。

Nest智能门锁,用户输入密码后至打开锁的这段时间内,数字依次向下消失,锁icon逐渐出现并且打开,有一种柔缓的感觉,增强了用户使用体验。

这家小米生态链公司完成5000万美元融资,其策略打法值得我们学习

2.直观明确,降低用户学习成本

通过动效能够帮助用户使用功能,对功能的方向、位置、路径等进行暗示和指导,方便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操作产品的一些功能。

以Nest温控器安装界面为例,大多数智能设备买回家以后,需要用户自己安装,有的甚至牵扯线路问题等。

这家小米生态链公司完成5000万美元融资,其策略打法值得我们学习

Nest温控器安装界面采用与实物一致的模型元素,让用户有参照依据。

通过零部件的运动告诉用户安装顺序,通过放大细节,告诉用户应该选哪一个部件及如何连接。

好的操作引导动效可以让用户有更好的参与感、成就感,还可以降低公司的人力安装成本、客服成本。

3.提升用户掌控感,让用户心中有数

这种掌控感不仅仅表现在对用户的操作有了反应,有了显示,更重要的一种方式是让用户知道当前产品运行的状态,是正在等待还是正在加载,还是正在下载或变化。

这种状态告知是增强用户操纵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以LG智能洗衣机为例,当用户往洗衣机里加入衣物后,出现量杯倒入洗衣液的动画,告知用户当前洗衣机正在进行哪一个环节。

这家小米生态链公司完成5000万美元融资,其策略打法值得我们学习

在这里加入动效的意义,首先,一般洗衣机没有屏幕,有的话也是显示当前的功能选项。LG这款洗衣机定位高端,通过融入动效,打造差异化,提升使用体验,加深了用户对LG品牌的印象。

02、智能硬件的互联网思维,绑定用户关系的利器

良好的交互动效设计是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是产品打造的核心,贯穿产品打造的始终。在智能硬件产品打造过程中,同样重要的还有互联网思维。

不同于传统硬件产品,以顺造科技吸尘器和洗地机为代表的智能硬件产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必须掌握互联网思维。

1.用户思维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思维,这也是所有互联网企业做产品或服务时都会提到的一个词:用户体验。

在传统商业模式里,大多是企业生产什么,用户用什么,以至于产品滞销,企业都不知道什么原因。

在互联网商业模式里,从用户体验出发成为高效的经营准则。用户需要什么,企业生产什么,以小米和拼多多为代表,产品/企业的经营效率大大提升。

“增进用户的参与感,以消费者为中心”已经成为现在硬件产品都关注的核心话题。但在实际业务中,真正将其落实却面临着很多挑战。

首先品牌商和终端消费者的实际触点数量有限,难以系统地展开直接、有效的沟通;

其次,消费者圈层化进一步加深,“千人千面”的消费者需求也使得理解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困难。

对于大多数品牌商来说“以消费者为中心”更多是理想和目标,对实际业务的指导还相对有限。

所以,企业要发挥自主能动性,主动与用户建立联系,重视品牌官网和企业自媒体的作用。基于网站和自媒,将消费者的信息系统整合,形成强大的数字化能力,确保能够与消费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2.粉丝

在建立牢固的用户思维的基础上,积累忠诚的粉丝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粉丝是最牢固的用户与品牌拥护者,这一点不仅在互联网产品上体现,也越来越多出现在新消费品牌和硬件产品上。

新茶饮品牌“茶颜悦色”今年4月深圳快闪店开业时,出现排队6小时,一杯代购奶茶最高单价达500元的盛况。

苹果公司首款5G手机iPhone 12发布,预售不到24小时,几大电商平台均显示无货。

有了粉丝,任何硬件产品都会有那么一点互联网色彩。

新零售浪潮下,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和充满挑战的品类创新,硬件公司如何重振品牌活力,充分发挥品牌潜能?

答案是品牌商应当更加重视自有人群的运营,也就是私域的粉丝用户。

这样做能带来两点好处:

① 口碑营销:小米最初的定位是“为发烧而生”,每周的MIUI都会根据用户的反馈建议进行更新优化,用户不满意,改!用户不喜欢,改!用户想要新功能,加!

让用户成为设计师的策略,最终使小米聚集了大量忠实的粉丝,并形成口碑传播。粉丝人群对于品牌而言价值巨大,能够为品牌提供惊人的爆发力。

② 产品创新:品牌商应当从消费者出发,将品类策略的战略规划,实施落地,以及复盘反馈有机地整合成一个闭环。

同时通过精确的目标客群选择,快速迭代的操作方法,如C2B/C2M的反向定制模式,提升品牌商整体的产品创新与品类发展能力。

03、营销与市场是表面,技术与底蕴才是把握用户的未来

动效与产品打造是企业的基本功,小家电产业目前正处于变革重建期,各类企业在发展的路口摩拳擦掌,已经呈现不同的特点。

顺造科技代表的是小米生态链企业,这类企业的特点是具备技术优势和互联网思维优势,可能存在的缺点是缺乏制造业的底蕴和传统家电厂商存在一点差距。

另一类是传统家电巨头,这类制造业公司的技术功底和相关专利优势明显,发展路径目前还是硬件+线下渠道的形态,但存在互联网思维的缺乏和用户运营思维的短板。

其次是小狗、小熊等的垂直小家电企业,这类企业深谙互联网流量的玩法与当代年轻人的心智,但是在相关专利与核心技术上可能稍逊于两者。

不同基因企业的优缺点同时存在,那么它们这时候各自的产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用MVP(最小可行产品)来形容,而且就当下和未来两阶段的“矛盾”放大开来。

1.目前的产业重点:刚需不够,营销来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主打品质生活的小家电其实不具备刚需属性,很少有人买了“网红早餐机”天天烤面包的,很多用户买了网红家电就是放起来“吃灰”的。

在行业共同的认知里,刚性需求不够的阶段,做好营销才是流量增长的不二法门。

有这样一种说法:营销的最高境界就是把一个原本小众的需求变成刚需,把一个原本平淡的东西赋予内涵、情感乃至信仰。

经典案例就是钻石,先是人为炒作营造钻石稀缺性,然后再赋予其坚贞不渝的内涵,从而与爱情产生关联,最终让交换钻戒成为全世界婚礼的传统。

具体就小家电而言,放大功效,合理的放大是很正常的宣传手段,让用户可以明确感受到产品所带来的体验价值。在这一过程中一是进行了市场教育,二是传播了自身品牌。

此外,要注意小众人群聚合放大势能。生意分大众和小众,企业的价值创造对应可以分为普适价值和极客价值。

普适价值指的是适用于所有人,明确解决用户痛点的一种价值表现;

极客价值指的是针对极客用户,或一部分人群对产品极致追求的产品。

对于非刚需市场,比如小家电,在目标人群确立的基础上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先满足极客价值。

以顺造科技为例,目标人群应该是对生活有品质追求和电子发烧友,先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

2.产业的未来趋势:质量与技术取胜

小家电细分领域较多,每个细分领域的行业标准亟待建立和完善。尤其很多小家电生产技术门槛较低,有的产品甚至不符合国家的3C认证,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同时在售后端,很多小家电产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在维修方面就非常麻烦,因为不具备完善的售后维修服务,使得很多小家电成为一次性用品,用户体验非常不好。

同质化、口碑差是目前小家电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而口碑差的真正原因还是在于技术实力不足。

目前小家电企业齐齐向家庭IOT发力,不同的技术积累和底蕴决定了他们走这条路的难易程度。

传统家电企业虽然核心技术充足,但是家庭IOT和物联网发展上也属于探索阶段,同时大企业面临尾大不掉、转型发展的压力。

顺造科技为代表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在IOT和物联网技术上实力雄厚,在组织管理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在供应链生产环节可能相对薄弱。

对垂直家电企业来说,技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同时新品牌建设,亦是高投入。所以对于垂直家电企业的未来,资金实力是关键。

无处不在的品牌广告,让人误以为“爆品”就是线上、线下不断打广告“堆”出来的。但是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对于硬件产品来说,一定是回归到技术与产品力。

在这个过程中,掌握质量与核心技术的企业方能制胜未来。

参考来源:

《后消费互联网时代,小家电行业的两层衍化路径》

《卖硬件产品的品牌如何应用互联网思维?》

《智能产品深度解析:交互动效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小米   打法   小家电   融资   人群   界面   思维   粉丝   消费者   生态   策略   价值   硬件   智能   品牌   用户   财经   产品   技术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