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帮你看懂区块链,看透比特币,看穿ICO!

进入2018,如果说科技圈有什么比人工智能还火的话,那一定是区块链。

这篇文章,帮你看懂区块链,看透比特币,看穿ICO!

比特币牵动多少人的神经

区块链的确是一项颠覆性技术,但是在了解它之前,科Sir认为要承认一个客观现象的存在,那就是人们往往容易对颠覆性新技术的发展存在误判:高估短期影响,低估长期影响

这篇文章,帮你看懂区块链,看透比特币,看穿ICO!

人们对新技术认知的两次飞跃

区块链即是如此。由于对区块链短期前景的高估,比特币和其他代币价格疯涨,动辄日涨跌幅在两位数波动,已经超出了大部分人的认知。殊不知,区块链技术目前尚未出现一个杀手级的应用(不赞同比特币是)。

下面科Sir就发表一点浅见,聊聊区块链技术颠覆性在哪儿、区块链江湖有多混乱、该如何期待未来。

1. 区块链的颠覆性毋庸置疑

一言以蔽之,区块链技术的颠覆性在于,它可以构建一种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也就是说,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跳过银行、不用支付宝,就可以低成本、高效地建立交易双方的信任。

下面的图可以帮助理解建立信任的过程(漫画来自“三折人生”):

这篇文章,帮你看懂区块链,看透比特币,看穿ICO!

在现实社会中,银行充当信用保障(中心)

这篇文章,帮你看懂区块链,看透比特币,看穿ICO!

支付宝也同理

以银行、支付宝等作为信用中介是需要成本的,而我们普通大众就要为这庞大的信用成本买单——这也是为什么金融业是最赚钱的行业、拥有支付宝的蚂蚁金服利润如此惊人。

能不能不用银行等中心机构的信用背书?在区块链技术出现以前,不能。但区块链技术正是为“去中心”而生,区块链技术的核心就是用“一堆个体”来代替“中心”。

请继续看图:

这篇文章,帮你看懂区块链,看透比特币,看穿ICO!

如果直接拿掉“中心”,信任将无人背书

这篇文章,帮你看懂区块链,看透比特币,看穿ICO!

区块链登场,情况就不同了

这篇文章,帮你看懂区块链,看透比特币,看穿ICO!

区块链“创建”了信用

上图中“正义者联盟”就是一个个“节点”或“区块”,block by block,于是就有了链式、可共享的分布式账本。这种“账本”厉害就厉害在“历史记录不能篡改”(或篡改成本非常高,高到需要掌握全网超过51%的算力)。

相比可删改的数据库,不能篡改的数据库意义重大。如果说数据是现代以及未来的智能时代的“新石油”,那么不可篡改的数据就保障了数据的“可燃性”。试想,如果历史数据可以被随便篡改,大数据智能将以什么为基础?

关于区块链的颠覆性,《经济学人》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区块链是“一台创造信任的机器”。从理论上说,区块链技术可以让银行和支付宝不再有存在价值。不过,当前文明发展水平下的“理论上说”跟“理论上说众生平等”没什么区别,都还只是自由主义者的美好向往。

说这段话的意思并不是否认区块链的颠覆性,而是认为,新技术对世界的“接管”尚需时日,新技术产品在为人所用之前尚需仔细打磨。

2. 混乱的区块链炒作“市相”

从席卷全球的勒索病毒“WannaCry”背后的黑客点名只接受比特币作为赎金,到比特币动辄价格暴涨暴跌,区块链的概念在2017年一次又一次地进入大众视野,无不是因为比特币。

要说明的是,比特币代表不了区块链,它只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一个场景。但要说谁引爆了区块链的概念,非比特币莫属。

然而比特币带的这波节奏,恐怕只能用“混乱不堪”来形容。

已经无法用语言形容数字加密货币市场的疯狂——归根结底或许是人性的疯狂——谁能想象,2017年底,一枚比特币的价格曾一度飙升到2万多美元。这个价格是2016年收盘价(972美元)的20多倍。

这是什么概念?2010年,第一笔比特币交易支付成功——佛罗里达州一个名叫Laszlo Hanyecz(拉斯洛·汉耶茨)的伙计用1万比特币买了两个比萨,总价值约25美元。

按照现在的时价来算,1比特币的价值差不多在10万元人民币左右,花1万比特币买两个披萨——不知道这哥们如今疯没疯,不过现在看来,这应当是史上最贵的披萨,没有之一。

换算一下可得,过去7年间,比特币价格竟翻了数百万倍。

而这种情形还病毒式地蔓延到股票市场

刚转过2018年不久,很多上市公司把区块链当成“香饽饽”,从美股到A股,区块链概念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炒作主题。股票沾上“区块链概念”就是一波大涨。

感兴趣可以了解一下:

  • 2018年1月2日,“消失”许久的社交平台人人网宣布将布局区块链,股票暴涨76.3%;

  • 1月9日,老牌公司柯达宣布推出基于区块链的“柯达币”,当天,股价大涨119%;

  • 1月10日,A股区块链概念板块全线飘红,区块链龙头股“易见股份”等10只概念股涨停;

  • 1月16日,因短期涨幅较大而停牌核查的“易见股份”复牌即涨停,5只区块链股吸金逾4亿元;

  • 美国软饮料公司长岛冰茶宣布改名"长区块链"后,股价一度涨约500%;

  • 英国一家投资公司On-linePlc在公司名称中加上了"区块链"三个字,股价单日涨幅高达394%,创其1996年上市以来最高纪录……

  • ……

而随着此后监管部门一声令喝,区块链概念股突然跳水,部分概念股连续跌停——一时间区块链又变成了“烫手山芋”,多家“区块链概念股”纷纷发出公告或表态,撇清与数字加密货币以及区块链的关系。

当下市场之混乱大抵如此。

然而,更大的混乱则来自于不断新增的“发币”(也就是ICO),这也是监管部门最为警惕的。

起初,比特币、莱特币、以太坊等这几个市值较高的数字货币,都是采用工作量证明机制(POW)发行代币的。然而,这种机制需要大量设备投入和消耗巨大电力成本(即以算力支持的)。后来,这种消耗大、效率低的发币方式渐渐引来质疑,成本更低的“权益证明共识机制”(POS)跳上历史舞台。不过,采用POS机制的结果就是使得代币发行太容易(几乎零门槛),且安全性无法保证,导致打着区块链旗号出来圈钱的人越来越多

发行数字加密货币的门槛非常之低,几乎零门槛。不需要多牛的技术、多么雄厚的资本,复制几段代码即可“制作”数字货币;再想个好点的点子,找个外包做个好看的网站,随便发布个《XX白皮书》,就可以上市募资了。显然这势必造成发币市场异常混乱。

据业内人士估计,现在全球流通的加密货币或已经超过1700种(一说超过1800种),并且未见停止增长的迹象。这么多数字货币,光名称就足可让人眼花缭乱。但实际上呢?区块链领域真正的技术人才储备还很有限,能够瞄准实际需求、解决实际问题且有应用场景的区块链寥寥无几

所以,现阶段的区块链市场,泡沫巨大。

业内人士估计,到明年,发币的有90%会跑路的跑路,不见的不见。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邵亦波更是直言:现在买ICO的人98%将会血本无归。

3. 什么样的区块链值得期待

混乱归混乱,毋庸置疑的是,比特币引发了资本方对区块链的投资狂潮,大量资金涌向了交易所、数字货币钱包、数字货币矿场、和区块链应用等领域。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甚至用“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样的字眼,向其被投公司CEO(500人CEO群)阐述跟上区块链革命的重要性。

在资本的加持下,区块链俨然已成为继“人工智能”“共享经济”之后的新风口,而且这风口貌似比去年的共享经济还要强劲。

不过,徐小平自述自己并非盲目跟风区块链,而是“经过长期观察和思考得出的认知”(相信的确如此)。

精明如徐小平,当然了解区块链技术伴随着ICO乱象,也非常了解其中风险。但他认为,“区块链革命确确实实已经到来”,而狂热与泡沫是任何一个新技术浪潮到来时不可避免的。他看好的,是那些“提供了实实在在技术和产品、创造了能够被人类使用价值的人和公司”。因此他呼吁创业者和投资人“在理解和拥抱区块链技术的同时,不忘初心”——初心就是商业的根本,就是真实的价值。

互联网革命的时候,有所谓“水泥加鼠标”的说法,只有鼠标没有水泥(实际价值)的公司,没有一个成功的。现在区块链时代到来,我想提出一个“水泥加链条”的说法。只有“链条”没有“水泥”的公司,也会重蹈互联网泡沫时期那些失败公司的覆辙。

——真格基金 徐小平

4. 最后谈一点比特币

现在讨论比特币,关注的是它具不具备可持续性,还有没有投资价值,甚至,会不会成为未来的法定数字货币。

科Sir是个“经济学盲”,对金融运作、投资手法所知甚少。不过,从比特币的技术属性来分析,科Sir觉得,决定它是否有前途的,是它能不能保持“被信任”:人们信任它,它就仍有价值;如果不再信任它,它就是泡沫、是代码,价值归零。

泡沫在这里是个中性词。说起来,“钻石”就是巨大的泡沫经济,黄金、美元、股市都一度充当过巨大的泡沫。比特币的泡沫什么时候破裂、抑或成为新时代的“黄金”,一切还未有定数。

但就现阶段而言,比特币仍然只是“自由主义者的梦想”,能否在未来成为真正的货币仍然有待长期的历史检验。并且,比特币当前的价值,谁敢说有一半不是靠洗钱、避税、毒品交易、勒索支撑起来的?这种支撑能否长久,且留下一个问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区块   代币   概念股   货币   泡沫   新技术   混乱   机制   成本   概念   价值   数字   颠覆性   财经   技术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