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画家吴历用画笔描绘战国历史

纵观历史人们皆有若干评论,历史考证也仅仅是在文献中揣测而依据史记来评说而已。观点不一,从文人墨客的作品中,也可品评一二。战国风云乃中国史中比较混乱的年代,那些不为我们所知的,在艺术作品中如能细细品味,似乎也可揣测出一二,清代画家吴历在他的作品中展示的历史史记又是如何——品历史观名画。

吴历《人物故事图》册

绘者:吴历[清]

尺寸:纵32.3厘米,横21.3厘米(共8开)

材质:绢本,设色

收藏地:北京故宫博物院

《人物故事图》册是清代早期著名画家吴历的作品,共8开,每开都是以《史记》中一则历史故事为题材创作的人物画,并在对页中书写《史记》中相关故事原文。8开内容分别为毛遂自荐(《平原君虞卿列传》)、屈原汨罗江畔赋《离骚》(《屈原贾生列传》)、信陵君夷门访贤(《魏公子列传》)、易水送别图(《刺客列传》)、淳于髡谏齐威王图(《滑稽列传》)、蔺相如完璧归赵图(《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始皇泰山封“五大夫”松图(《秦始皇本纪》)张良博浪沙一击图(《留侯世家》)。

大画家吴历用画笔描绘战国历史

吴历《人物故事图》册之《蔺相如完璧归赵图》

《蔺相如完璧归赵图》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的史实而创作的。图中所描绘的,正是蔺相如与秦王在朝堂上据理力争的场景。殿堂之上,蔺相如手持玉璧立于柱前,眉头紧蹙,似正要将玉璧碰损。秦王在殿堂中间,两位侍臣将秦国地图摊开,秦王正指点着要割让给赵国的城池,以稳定蔺相如的情绪。画作中蔺相如的形象威武不屈,突显了其大义凛然、不辱使命的气节。

《史记》中的战国风云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开始至公元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为止,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分裂动荡时期,同时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其间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他们纵横捭阖,在乱世之中搅弄风云,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故事,将自己的名字长留青史。

战国乱世,七雄登场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长期分裂动乱的时期。周王室进入东周时期就不断衰落,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便不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相继称霸,僭越王权。

各诸侯国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和人口,积极发动战争,以兼并小国实现扩张。而在诸侯国内部,卿大夫在发展生产和兼并战争过程中,不断积蓄实力,成为能与诸侯抗衡的政治力量,他们干预朝政,将国君变成他们操控国家的傀儡。“政出私门”的现象以晋国和齐国表现最为显著。

大画家吴历用画笔描绘战国历史

晋国曾是“春秋五霸”之一,实力强大,但此时国内卿大夫势力对国君的地位构成了严重威胁,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六家卿大夫把持晋国的军政大权,形成“六卿强,公室卑”的局面。六卿相互倾轧,至公元前453年,魏、赵、韩三家联合打败智氏,在六卿政治博弈中笑到了最后,他们三家瓜分了晋国的领土,此即“三家分晋”。

齐国原是周朝初建时分封给姜尚的封国,一直在姜氏的治理下,但到战国时期实力衰退,权柄逐渐落入相国田氏手中。公元前391年,田和驱逐国君齐康公而篡权。公元前386年,周天子被迫正式将其列为诸侯。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田氏仍以“齐”为国号,此为“田氏代齐”。

大画家吴历用画笔描绘战国历史

这两个重要历史事件,宣告了战国时期的七个主角登上历史舞台(田)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其他弱小的国家就只能在七国夹缝中苟延残喘,而七雄争霸还多了一个时代赋予的目标,那就是统一。

●变法浪潮,秦国崛起

为了满足扩张的欲望,七雄力求富国强兵,相继进行变法。公元前445年,魏国魏文侯即位。不久,他任命李悝为相。在魏文侯的支持下,李悝率先在魏国变法,使魏国一跃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魏国对外发动了几场战争检验变法成果,收获颇丰,不仅扩张了领土,还在诸侯中树立了威望。

其他国家见识到魏国变法的良效,纷纷效仿。楚国吴起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特别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则将原本羸弱的秦国推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使秦国一跃成为七雄中的强国。

战国七雄中,秦国国力较诸国来说,依旧有很大差距,且不时受到邻国侵扰。秦孝公即位后,不甘秦国为他国所吞并,决心变法图强。在商鞅的主持下,秦国先后进行两次变法,废除旧制度,实行适合秦国社会发展的新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通过奖励耕战等政策,秦国的面貌焕然一新。更难能可贵的是,虽然秦孝公死后,商鞅因在变法中触及旧贵族的利益,而被处以车裂之刑,但秦国君主仍将商鞅的变法措施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

●荆轲刺秦,壮士悲歌

在这二百余年的纷繁动乱中,许许多多的传奇人物相继登上了战国的大舞台,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撰写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时,对他们的事迹进行了生动描述,使他们以独特的方式名留青史。

大画家吴历用画笔描绘战国历史

吴历《人物故事图》册之《易水送别图》

画家在创作时选取易水送别的场景,易水畔寒烟衰草的环境更烘托了凄凉悲壮的气氛。

《易水送别图》是根据《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的故事创作的。司马迁对那些有任侠精神的刺客们抱有同情和敬意,专门为他们作传。荆轲被列为战国四大刺客之首,他感于燕国太子丹的知遇之恩而刺杀秦王嬴政,最终死于秦国大殿。

秦国崛起后开始逐一吞并六国,先后灭亡了韩国和赵国,兵临易水,将要攻打燕国。此时燕国主政的太子丹想要通过刺杀秦王的方式逼秦王退兵。有人向他推荐了有勇有谋的侠士荆轲。太子丹以上卿之礼对待荆轲,请求他行刺秦王。荆轲感激太子丹的知遇之恩,知其不可而为之,答应刺杀秦王。

为了接近秦王,荆轲提出要燕国假意献出膏腴之地督亢(今河北涿州一带)求和,由荆轲携带督亢地图进献秦王,方可获得刺杀的机会。同时,为了获得秦王信任,荆轲建议太子丹献上樊於期的人头。樊於期是秦将,因得罪秦王而逃至燕国,太子丹收留了他。太子丹不忍心杀害樊於期,荆轲无奈下找到樊於期,对其晓以大义,樊於期拔剑自刎。荆轲便携带督亢的地图和樊於期的首级,踏上了前往秦国行刺的道路。太子丹及其门客都身着白衣白帽,至易水河畔为荆轲送行。同为侠义之士的音乐家高渐离携酒与荆轲对饮,为其击筑,荆轲看着奔流的易水,慨然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大画家吴历用画笔描绘战国历史

荆轲与助手秦舞阳一起谒见秦王,荆轲呈上督亢的地图,随着图卷缓慢展开,一把淬过毒药的匕首露了出来。荆轲拿起匕 首刺向秦王,可惜没有刺中,被秦王侍卫杀死。

古人无论是诗人或画家,这些艺术文人换了一种方式表达对时事的观点,通过诗词歌赋或手下妙笔,展现对刻画笔者刻画出的人物所寄予的情感传递,以便后人从中悟道、读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且评说风云……


大画家吴历用画笔描绘战国历史

【吴历】(1632年—1718年)

清代著名画家。本名启历,号渔山、桃溪居士。因所居有言子墨井,又号墨井道人。江苏常熟人。为“清初六家”之一。幼学画,稍长学琴。早年多与西人牧师、神父往来。1681年,吴历决意随柏应理神父赴罗马觐见教皇,原欲经澳门乘荷兰船赴欧洲,已至澳门,却未能成行,遂留居澳门约5个多月。1682年在澳门加入耶稣会,受洗名为西满·沙勿略,并遵习俗取葡式名雅古纳。常居圣保禄教堂,吟诗作画,有《渔山袖珍册》《白传湓江图卷》《秋山红叶图》等作品面世。此时他的绘画,明显有吸收西方绘画艺术之处。同时还著有《三巴集》,“三巴”即以其居地澳门圣保禄教堂之译音为名,其《澳门杂咏》30首,均与澳门有关,实为早期澳门重要的文学史料。1682年离澳,在江浙一带传教。卒于上海。

#正果书堂# #中国画元素# #吴历##战国# #春秋战国# #国画#




大画家吴历用画笔描绘战国历史

正果书堂传播正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晋国   魏国   国君   秦国   秦王   易水   战国   史记   完璧归赵   澳门   财经   列传   画笔   公元前   刺客   太子   画家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