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项目销售违规:新城控股的销售失速和拿地焦虑

旗下项目销售违规:新城控股的销售失速和拿地焦虑

今年以来,各家房企都把冲销量定为主要任务之一。

在此背景下,房企的销售额也是节节冲高。

最新资料显示,1-7月,千亿规模以上的超级房企已经达到了23家,销售额增长率均值超过30%。

这其中,自然也有房企“拖后腿”。

比如新城控股,1-7月其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1345.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3.57%。

由此可以看出,新城控股在销售方面还需加把劲。

不过,最新消息显示,新城控股旗下某北京子公司的大兴区鸿熙华庭嘉苑项目,在销售过程中存在多种违规问题,已被责令立即整改,并被要求立即暂停网上签约。

旗下项目销售违规:新城控股的销售失速和拿地焦虑

旗下项目因销售违规被罚,或许从中可以窥见新城控股窘迫:销售失速和拿地焦虑。



销售失速,今年达标有难度


新城控股,绝对称得上近几年来房地产行业的黑马。

2015年,新城控股在上交所A股上市,彼时其全年销售额也不过300亿元,在克尔瑞的房企销售排行榜中位列第21位。

2016年,新城控股的销售额突破650亿元,同比增长了一倍,行业排名也上升至第15位。

2017年,新城控股的全年合同销售金额达1264.72亿元,同比增长94.39%,一举突破千亿大关。

到了2018年,新城控股继续上演销售“奇迹”,报告期内其合同销售额达2210.98亿,同比增长74.82%,增速位列2018年房企TOP10第一名。
从千亿规模跨越式突破两千亿,新城控股仅仅用了一年,技惊四座。

2015年-2018年,短短4年时间,新城控股的销售额增长7倍有余!
也正是在2018年,新城控股在房企销售排行榜中攀升至第8位,超越了世茂集团、华润置地、招商蛇口等老对手。

正当市场翘首以盼新城控股的下一个疯狂时,2019年,时任新城控股董事长的王振华因猥亵儿童被抓。

旗下项目销售违规:新城控股的销售失速和拿地焦虑

面对如此难堪的黑天鹅事件,新城控股方面迅速做出切割。当年,新城控股的业绩似乎也并未受到明显影响,但变化却已悄然发生。

进入2020年,新城控股全年实现合约销售金额2509.63亿元,不升反降。在克尔瑞的房企销售排行榜中,新城控股不仅跌出前10,还下滑到了第17位。

在今年3月29日的线上业绩会上,新城控股将2021年的销售目标定为2600亿元,较2020年达成的2509.63亿元合约销售额,增速仅为3.6%

这个销售目标着实不高。可是,即便如此,从现阶段来看,新城控股今年的销售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数据显示,今年1-7月,新城控股实现合约销售金额1345.7亿元,在房企销售排行榜中位列第16名,较上年同期排名的第14名,下降了2个名次。

如果按今年2600亿元的销售目标计算,前7个月,新城控股仅完成年目标的51.75%,后续销售任务还是很重了。

或许在销售失速的背景下,新城控股力图加大销售力度来扭转局面。结果,造成旗下项目出现了销售违规的事件。



破解拿地焦虑,销售最为关键


新城控股之所以要冲销量,一是要完成目标要求,还有一个,是要为下半年拿地做准备。

这个很好理解,毕竟有销量、有回款了,就有钱买地了。

不过,房企玩的都是高杠杆。即使手头现金不够,为了冲规模,就是借钱也要买地。

但是,如今的情况变了。

据消息称,被纳入“三道红线”试点的几十家重点房企,已被监管部门要求买地金额不得超年度销售额40%。

简单来说,就是房企拿地多少,直接跟其销售额挂钩了。销售额不行,就是手头现金再多、借钱的门路再多,也不好使了。

在这一背景下,据中指研究院房企拿地统计数据显示,新城控股1-7月拿地面积914.0万平米,同比减少33.4%。

虽然从数据上来看,新城控股拿地节奏有所放缓。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显示,新城控股今年前5月拿地花费324亿元,排名11;拿地面积628万平米,拿地成本5159元/平米。

而去年同期,也就是2020年1-5月,新城控股的拿地金额仅262亿元,排名第13;拿地面积667万平米,拿地成本3928元/平米。

此外,今年1-5月,新城控股不乏高溢价拿地的例子。

资料显示,3月12日,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以挂牌方式成功出让一宗商住用地。经过100轮竞价,由新城控股旗下某子公司以4.8亿元竞得,楼面价15784元/㎡,溢价率达37.14%。

5月21日,新城控股通过公开竞拍的方式,以8.2265亿元竞得咸阳兴平的两宗土地,楼面地价2839元/㎡,溢价率更是高达173.6%。

这足以证实,今年1-5月,新城控股的拿地节奏并没有放缓。

也就是说,1-7月新城控股拿地面积同比减少33.4%,或许是不得已为之。

数据显示,1-7月新城控股的拿地金额为376亿元。另外,其今年前7个月权益销售额为983亿元。由此计算可得,新城控股的拿地销售比(投销比)为38.3%,将将低于40%的红线。

这还是在新城控股6、7月“克制”拿地的基础上取得的效果。

所以说,如果新城控股下半年想积极拿地、不受40%红线的束缚,唯一的手段,就是冲销量。

只不过,提高销售额固然重要,但是,新城控股旗下项目销售违规的现象并不可取。

不要投机不成,反而影响了新城控股的全年销售进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克尔   新城   旗下   项目   楼面   溢价   销量   红线   合约   销售额   焦虑   金额   面积   目标   合同   数据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