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斥资18亿,历时五年终于拿下银隆,“造车梦”又近了一步

最近,许久未在汽车圈发声的董明珠,再度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有消息显示,董明珠斥资18亿一举拿下了心心念念的银隆新能源。

对于格力和银隆的纠葛,还要追溯到2016年。

一直以来,银隆都在与格力划清界限,而五年之后,它终究还是成为了格力的控股子公司。

如今这笔买卖终于落锤,而格力和董明珠的“造车梦”又能否顺利实现呢?

董明珠斥资18亿,历时五年终于拿下银隆,“造车梦”又近了一步

董明珠买下银隆新能源

8月31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通过参与司法拍卖竞得银隆新能源30.47%的股权,公司董事长董明珠与其签订了附生效条件的表决权委托协议,成交价格为18.28亿元。

在交易的同时,董明珠还将其个人持有的银隆新能源1.93亿股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格力电器。

此次交易完成后,格力电器将合计控制银隆新能源5.29亿股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占银隆新能源总股本的47.93%,这意味着银隆新能源正式成为格力电器的控股子公司。

受此消息影响,8月31日午后开盘,格力电器股价直线拉升超3%,而后迅速回落,当日收涨0.24%至41.1元。

要知道,自去年12月以来,格力电器就一直处于下行通道,从66.79元/股的历史高价一路跌至最新价41.66元/股,累计跌幅超37%。

截至9月1日收盘,格力电器涨1.36%,报41.66元/股,总市值为2506亿元。而这,似乎也让市场看到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董明珠斥资18亿,历时五年终于拿下银隆,“造车梦”又近了一步

事实上,早在2016年4月,格力电器就曾试图收购银隆新能源,但最终还是以落败告终。现如今五年已过,格力电器终于将银隆新能源收入麾下,可以说是“再续前缘”,也让董明珠离她的造车梦又近了一步。

只是,董明珠为何执着于银隆新能源?对于收购原因,格力电器在公告中称,收购银隆新能源旨在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和相关产业政策,加速格力电器多元化业务发展。

但实际上,银隆掌握的钛酸锂电池核心技术才是打动格力的关键,通过这一技术,格力就能够快速切入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更重要的是在储能业务上大有作为。

毕竟,相较家电市场的存量竞争,万亿市场的储能业务对于格力来说会更有吸引力。

“造车梦”还能实现吗?

从最初接触到终于拿下控股权,董明珠与银隆新能源这场爱恨纠葛终于告一段落,格力电器也由此进入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两大万亿级新赛道。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较为火热,但身为“综合性新能源产业集团”的银隆新能源却陷入了持续的亏损中。

2020年银隆全年营业收入为43.25亿元,净利润则为-6.88亿元。截至2021年7月31日,银隆总资产281亿元,负债却高达227.3亿元。在今年前7个月,银隆仅实现营收10.6亿元,净利润-7.6亿元。

从数据上看,银隆一直在亏损,并且亏得越来越快,这与大家心中大赚特赚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可以说是背道而驰的。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说新能源汽车火热,其实说的主要是轿车的火热,而非客车的火热,而银隆的业务就是是以新能源客车为主。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 2021年1~7月新能源客车累计销售2.11万辆,同比下降5.3%。再加上今年新能源客车的整体销量还是下滑的,银隆的业绩差自然就在情理之中。

董明珠斥资18亿,历时五年终于拿下银隆,“造车梦”又近了一步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天时、地利似乎都不在董明珠这边,新能源行业迅猛发展的五年已经错过,而且汽车行业对董明珠来说也相对陌生,绝对不如电器行业那么得心应手。

而且,不管怎么说董明珠今年已经67岁了,她还有没有精力推动银隆转型,也要打上问号。

更有趣的是,在格力电器宣布收购的第二天,雷军在个人账号宣布“小米汽车有限公司”的正式成立。

这对“冤家”,又是否会在汽车领域再来一次新的“赌约”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表决权   新能源   纠葛   净利润   子公司   客车   汽车行业   说是   能源   领域   原因   消息   电器   业务   汽车   财经   董明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