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想转换职业方向,还有可能吗,专家,任何时候起步都不晚

你是否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感觉到厌倦,希望可以接触一些新的领域,可是又担心自己起步太晚,感觉职业生涯卡在一个位置,不懂该继续前进,还是转换跑道,如果你有这样的问题,或许今天介绍的这本书,能带给你一些想法。

今天要分享的这本书叫作《跨能致胜》,作者David Epstein《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他是新闻学硕士,曾担任著名杂志的采访记者资深写手我很认同这本书的观念,他鼓励读者不要害怕去尝试新事物,在如今科技发展剧烈的时代,比起在单一的领域发展,广泛的接触不同的知识,会让你的未来更有优势。


40岁想转换职业方向,还有可能吗,专家,任何时候起步都不晚


Tiger Woods的故事

书的开头介绍了高尔夫球世界冠军Tiger Woods的成长过程。Tiger Woods从小就接触高尔夫球,他的父母在他两岁的时候就让他接触推杆,从那时候起练习高尔夫球。就成为了他的日常活动,从童年时期、到中学、上大学、再到职业生涯,高尔夫球一直伴随着他的整个人生,一路到他夺下了高尔夫球界的顶点,被公认位史上最成功的高尔夫球手之一。这样的过程很符合我们一贯印象中对于成功该有的印象。

有个著名的说法,叫做一万小时法则。意思是指任何人,只要在一个领域里面待得够久,练习的时间超过1万个小时。就会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根据这个理论,很多人都认为成功人士必须从很早就开始培养的。想要成功就必须赢在起跑点上,专心选择一门专业领域,不要三心两意。越早开始越好。这就是一般传统对于成功的认知。


40岁想转换职业方向,还有可能吗,专家,任何时候起步都不晚


然而本书的作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做了大量的访问和调查,发现到其实许多成功人士。并不是从小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的。反而他们绕了许多远路,做了大量的尝试。最终才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达到卓越的成就。

网球世界冠军Roger Federer就是其中一位,Roger的母亲是一位网球选手。但她并没有强迫孩子从小就练习网球,反而任由他去尝试自己喜欢的运动。中间他尝试了壁球、滑雪、拳击、滑板、篮球以及游泳等等。

一直到他十多岁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热爱网球。然后才专心一致的练习,Roger Federer总共赢过20座大满贯冠军

还曾经连续拿下237周世界排名第一。这些纪录都是。男子网球界里面的最高纪录。他认为正正是早期大量接触各种运动,才锻炼出他身体的协调性和运动能力。这些能力都带给了他独有的优势。

另一个例子NBA的传奇球员Steve Nash,他是一个身材普通的加拿大人。在十三岁前没有接触过篮球,仅仅只是接受过足球和冰球的练习。当时他热爱的是象棋,后来上了高中之后才开始喜欢上篮球,迟入门并没有拖慢他进步的速度。反而靠着对篮球的热爱。成功打入NBA。还连续两届拿到最有价值球员。他在高峰时期被选为拥有最佳传球能力以及拥有最高篮球智商的球员。

我自己也非常喜欢这位球员

这本书还列举了许多成功名人的故事,包括JK罗琳和传奇画家梵谷,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呀,他们都是在兜兜转转的尝试过程中找到人生的道路


40岁想转换职业方向,还有可能吗,专家,任何时候起步都不晚


来自哈佛大学一位研究大脑意识的教授 Todd Rose,也针对这个主题做过研究,他访问了各个领域的成功名人。当中包括调酒大师、动物训练师、钢琴调音师、建筑师、工程师等等。他原本以为这些成功名人都是很早开始就决定好自己现在的职业的。但访问下来才发现大多数的人都在早期不断的切换跑道。最后才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职业

他们并没有在一开始就找到人生方向,反而是在大量的尝试。他们都比其他人更晚起步,却反而造就了他们最终的成功。作者对此说出了一个重点,那就是Sampling Period - 抽样阶段,也就是探索期人们在前期需要经过大量的尝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匹配自己的工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如果要在一个专业领域里面成为顶尖高手,的确要专心一致的努力和投入,但前提是那份工作必须能够引起你的热情。符合你的个人特质。你才会督促自己不断的进步

但在现实社会中,许多人明明知道自己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但却不愿意去做出其他的尝试,担心自己起步慢。然后告诉自己现在开始太迟了。没有机会了等等的借口。然而这只是一种自我欺骗的话而已。书中提到了沉没成本的谬论,意思是人们一旦投入了时间和金钱在某件事情上面。就会变得不愿意放弃,不想感到白费,认为只要硬撑下去就会雨过天晴。但事实并不会改变的。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做的工作无法引起你的兴趣,工作得过且过,每天上班就只是想要快点下班,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周末快点到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这种情形下的工作绩效是不会有任何突破的,工作表现也会变得越来越差。这个时候,转换跑道或许才是你最应该做的。关键是别让自己陷入“输在起跑点上”。这个原因上面每个人的发展都不一样,别因为一时的选择错误。就把余生都挥霍在那件事情上面。你随时都可以开始尝试新事物的。不要限制自己在单一的跑道上,许多人都是在尝试的过程中找到人生方向。甚至发展成自己的事业的。

要记住,即使你起步比别人慢,但如果那件事你是真心喜欢。而且会给到你满足感的话,那你就会主动去思考。如何把那件事做得更好。很自然的就会越来愈进步。甚至超越原先跑在前面的人,真的没有必要因为大学念了什么科系。就强迫自己一辈子去从事一项自己不喜欢的职业。并没有任何规定我们的人生一定要沿着起点一条直线的走下去。赢在起跑点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重要。重点是勇敢的拓展自己。

然后在过程中找到自己真正有热情的事物。打造跨领域思维,西方有一个谚语。假如一个人手中只有一把锤子

那他往往就会把一切的事物都看成钉子。意思是指。如果一个人过度专注于单一的知识。就会导致习惯性的把同一种方法去处理所有的问题

过度专业化会造成一个人的思考方式变得狭隘,陷入盲点。看不见其他的可能性。这个时候跳出问题本身的专业框架从其他领域经验中寻求解决方法会更有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也会陷入某种问题,抓破头想了老半天都解决不了。却会被一个外行人的一句话而想通了

因为外行人没有受到专业的框框所束缚。很自然的就会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很多时候知识越是精通的专才,越是容易陷入某种盲点

作者也说到,知识就像一把双刃刀,你可以用知识完成某些任务,但却也可能会蒙蔽你的双眼。让你看不到其他的可能性。世界是多变的,我们都应该把自己的视野扩展。

每接触一个新领域,我们看事情的角度就会变得更广阔一些,除此之外,作者在书中介绍了两种学习环境。分别是和善的学习环境与不和善的学习环境。在和善的学习环境当中,相同的模式会不断的出现。所有结果都是实时回馈的。你可以马上知道你犯了什么错误。然后加以修正,像是高尔夫球和西洋棋击球和下棋的都是照着规则走的。有界定的范围。类似的动作会反复出现,当一个人练习高尔夫球时。要么球打得太远,要么打得不够远

选手都可以一清二楚的知道,只要专心一致的练习,修正错误技术自然就会越来越好。至于【不和善的学习环境】

则完全相反,规则通常是模糊不清的。没有重复的模式。结果也不会实时的出现。像是精神科医师对病患表现的预测

或是老板对于求职者表现的推估等等。

这些领域都涉及到人类的行为很多情况都无法预料的,对于和善的环境领域。我们的确可以不断反复的练习,变得越来愈熟练。然而真实世界的情况往往是复杂的。

我们并不能单靠经验就能解决的。如果只是待在和善的领域,就会缺乏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甚至还会带来适得其反的结果。像是一些消防员。平常都是处理平地房的火灾事故,但如果遇到大楼火灾或是森林大火。那他们可能就会做出糟糕的决定。研究也发现,和善的知识领域非常容易被人工智能给取代。

因为计算机比人类更容易处理那些重复性高的工作,人工智能的崛起,会逐渐改变我们生活上的许多事物,在可预见的未来,许多重复性高或依靠单一领域的工作,会很容易的被取代

但书中也提到,现阶段来说人工智能还是未完善的。他们无法处理不确定性,如果数据出现一些不确定性的变量

那出来的结果就会相差万里。

比起人工智能人类取胜的地方,就是能够处理不确定性的问题。应对突发状况。还有整合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球员   人工智能   不确定性   和善   高尔夫球   跑道   专心   网球   方向   领域   能力   篮球   环境   职业   人生   专家   知识   财经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