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差距太大,网友提出5000元以上的人群不再上涨养老金,行吗

前言:养老金作为很多人群的基本福利,在进入2021年之后又迎来了一次全面的上涨,平均的上涨幅度达到了4.5%,虽然和前两年的涨幅相比稍微低了一些,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涨幅是在经历了疫情心理之后,也就意味着我国的经济水平不仅没有退后,而且还有了不小的发展,所以才能拿出一以前来继续扶持相关的养老福利政策,这对于很多退休职工来说已经是非常好的消息了,也说明国家的有关部门在养老这个问题上的确充分的重视。

不过在养老金不停涨幅的情况之下,也有很多网友产生了质疑,他们认为现在养老金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网上有很多人都宣称自己的养老金每个月都过万,但很多人却发现身边这些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才只有一两千块,这种巨大的差距让他们感觉养老金里面存在很多问题。

养老金差距太大,网友提出5000元以上的人群不再上涨养老金,行吗


因为很多退休人员本身的工资较低,所以他们的养老金和退休工资只能增长100多块钱,但如果本身的工资在6000或7000左右的人,他们的养老金就会上涨200~300元左右,虽然从基本数额上来看大家都差不多,但随着养老金的不断上调,大家之间的差距也就显现出来了。

养老金的原则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搞清楚养老金的基本政策原则,首先要确定的是2020年的养老金上调,在倾斜人群上就逐渐向高龄老人进行靠拢,虽然今年的养老金平均上调幅度不如去年的,但仍然是在向7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相关的调整,而这个岁数的老年人,养老金再上调幅度方面要比平均数高出不少。

养老金差距太大,网友提出5000元以上的人群不再上涨养老金,行吗


相关部门在这方面的考虑非常好,因为高龄老人的退休时间比较早,所以他们的基础工作。是非常低的,再加上老年人会被各种疾病困扰,而且生活水平本身较低,最大的支出就集中在保健和医疗方面,为了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和经济压力,所以每一年的上调和倾斜福利都会尽可能照顾高龄老人。

养老金差距太大,网友提出5000元以上的人群不再上涨养老金,行吗


网友建议不可行

目前社会当中拥有较高养老金的人群里占比比较高的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或者是国企的职工,他们之所以能够拿到高额的养老金,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缴费标准非常高,而且在该单位工作到退休,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公务理论缴费年限,还是缴费档次上,他们都属于最高的一档,所以他们的养老金要比私营企业的职工们多出不少,由于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工作和收入都有很大的不稳定性,甚至有很多人经常出现断缴的情况,所以领取到的养老金数额肯定会有不小的差别。

网友提出超过5000块钱以上的就应该停止增长,那么我国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就彻底被中断了,再也没有人会长久性的缴费,大家只愿意缴满15年领取最低一档养老金,这不仅会让养老政策崩溃,也会使目前的养老金体制彻底崩溃,国家的财政和金融也会不停的补贴到养老金领域当中,导致其他的经济发展出现难关,所以网友的这个建议是行不通的。

养老金差距太大,网友提出5000元以上的人群不再上涨养老金,行吗


特殊人群倾斜

虽然有很多人不符合国企职工或者是事业单位的退休条件,但他们的养老金仍然要比民营企业的职工高出不少,而这部分人之所以能够享受到这样的待遇,主要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人群,而在特殊人群的养老金方面,一定会有不少政策上的倾斜和上调,当年有很多人都愿意去支援边区或者是进行农垦开荒,很多人在支援之后就干脆留在了那里生根,将自己的热血和青春全部奉献在了当地。

政府在考虑到这些人的勤劳付出之后,所以给他们的养老金进行了一部分的调整,并且开放了不少补贴,进行了政策倾斜,在同时满足养老金缴纳年限和档次的情况下,他们会比同党人士领取到更多的养老金。

养老金差距太大,网友提出5000元以上的人群不再上涨养老金,行吗


总结:按照我国目前的情况,养老金的差距绝对不会拉开的特别大,很多地区虽然在养老金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但除了高龄老人来说,大家的差距几乎年年都在缩小,其中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所有人的养老金都能控制在同一水平上,让所有退休人员的生活都能够有充足的保障,但在这个前提之下,一些有特殊贡献的人绝对应该得到特殊的照顾,不然对于这部分人来说,最公平的事反而就变成了最不公平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养老金   差距   网友   块钱   高龄   国企   年限   涨幅   福利   职工   人群   老人   工资   情况   政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