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这只ETF,一起掘金港股的“新兴科技浪潮”

2021年,投资圈刮起了“最炫港股风”!

年初至今,南向资金“挥师南下”的壮举直接让港股市场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后来,伴随着“爷青回”的B站强势回归港股,港股市场在无数内地人的心中更是有了特殊意义。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6日,南向资金净流入3873亿人民币,超过了去年全年的65%,要知道,去年全年,南向资金净流入也才5967亿人民币,而现在,仅仅才5月底。

跟着这只ETF,一起掘金港股的“新兴科技浪潮”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5.26

对于港股的印象,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AH股比价中的“价值洼地”、可能是优质的香港本地股、可能是国内金融龙头。但是现在,“科技”这个标签在港股的身上越发明显了。这么说吧,想要投资中国的新兴科技企业,那么港股就是你绕不开的选择!

这话何出此言?

多因素加持,港股成为科技投资主战场!

首先,科技行业成为南下资金首选。天风证券的海外周报显示,截至今年4月30日,港股通总持仓市值约26681亿港元,其中:

资讯科技业超越金融业跃居第一,持仓市值7418亿港元,占比27.8%;第二为金融业,持仓市值6899亿港元,占比25.86%;第三为非必需性消费,持仓市值3273亿港元,占比12.27%。通过南下资金的持仓数据,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现在的南下资金已将科技行业作为布局港股的第一选择。

其次,中国“新经济”核心资产在港股汇聚。为什么前面说想要投资中国新兴科技企业,就绕不开港股?因为现在的港股市场包含了很多稀缺的以新兴科技为主的“新经济”核心资产。2018年,港交所为了鼓励科技创新型公司来港上市,修改了主板上市规则,由此吸引了众多以新兴科技为主的“新经济”龙头的上市,以大家熟悉的“BATJ”为例,这些头部的互联网科技公司纷纷选择在港股上市或二次上市。

另外,近年来港股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变,以通信、医疗器械、生物科技、电子、半导体、新能源行业为主的“新经济”行业的龙头市值占比持续提升,或许它们的市值不是很大,但是它们在中国“新经济”核心资产中的地位很高,科技含量在行业内也是处于领先状态,如果说投资了这些企业,那么大概率抓住了投资中国“新经济”这条主线。

第三,公募基金配置港股持仓逐渐增加。一直以来,公募基金都将A股视为主战场,但是A股的科技企业比较稀缺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尤其是科技互联网企业。所以,自从2020年以来,公募基金开始越来越重视港股,这一点从下面一组数据就能看出来:

根据公募基金四季报披露的信息,截至2020年底,全市场有1095只可投资港股的基金,其中港股的持仓市值规模是3447亿人民币(不含QDII基金),占可比口径的基金总规模的15.8%(2020年底为2.19万亿人民币),占港股通南下投资持股总市值的16.4%(2020年底为2.1万亿人民币)

这两组数据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无论是在整体规模中的占比还是在港股通南下投资中的占比,公募基金都已经成对港股市场青睐有加,而且成为了投资港股的主力军。

跟着这只ETF,一起掘金港股的“新兴科技浪潮”

数据来源:中金公司,wind;截至2020.12.31

第四,港股仍是AH股比价中的“价值洼地”。港股素来以低估值闻名世界股市,就目前来看,这一情况并没有改变,现在港股的PE为13.63倍,跟世界主流指数相比仍然很低;此外,从恒生AH股溢价指数来看,目前的溢价为137.75,这个数字其实是比较高的,如果叠加估值来看,目前相同标的港股拥有更低的估值和更高的投资性价比。

跟着这只ETF,一起掘金港股的“新兴科技浪潮”

跟着这只ETF,一起掘金港股的“新兴科技浪潮”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5.26

通过上面的阐述,相信大家也能明白为什么现在无论是聪明资金还是公募基金都对港股的科技板块青睐有加、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可港股科技的投资机会,因为毕竟投资价值在那摆着呢,说不心动那是骗人的!

港股科技代表指数: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即使是公募基金和南向资金,在青睐港股科技板块的同时也是分散投资,尤其是对于科技创新为主的“新经济”行业进行分散布局,我认为投资者也理应这样做。

那么问题来了,普通投资者如何才能做到对港股科技或者以科技为主的“新经济”行业进行分散投资呢?

答案是通过指数投资,说到投资港股科技的指数,我认为中证沪港通科技指数值得大家重点关注!

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代码:931573)从港股通范围内选取不超过50只市值较大、研发投入较高且营收增速较好的科技龙头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港股通内科技龙头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该指数以2014年12月31日为基日。

我给这个指数的定位是“港股科技板块的代表性指数”,这个定位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理有据!

第一、行业分布明确,以新兴科技为主,聚焦“新经济”

先来看这个指数的成分股行业分布,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26日,该指数有46只成分股,根据Wind四级行业分类,这些成分股的行业包括了通信、互联网、医疗器械、生物科技、电子、半导体等行业,在涵盖了新兴科技行业的同时,基本上做到了对于“新经济”行业的全覆盖。

跟着这只ETF,一起掘金港股的“新兴科技浪潮”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5.26

第二、成分股均为细分行业龙头,以大市值为主

看完行业分布,再来看该指数的成分股,我列出了该指数的前20大成分股,通过观察发现,这些成分股基本上都是各个细分行业的绝对龙头,比如“互联网龙头”腾讯和美团、“生物医药龙头”药明生物、“通信龙头”小米、“半导体龙头”中芯国际、“电子设备龙头”舜宇光学科技、“医疗器械龙头”微创医疗等等。

此外,观察市值可以发现,该指数的成分股还是以大市值为主,前20大成分股中市值超过1000亿的有16只,其中有2只成分股的市值更是超过了万亿。

跟着这只ETF,一起掘金港股的“新兴科技浪潮”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5.26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相比于同类型的恒生科技指数,该指数对于医药板块的吸纳也是值得关注的,例如前20大成分股中的药明生物、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这些医药细分行业的龙头都是没有被纳入恒生科技指数的成分股中的,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第三、历史业绩亮眼,跑赢同类指数

精准的行业定位和这么多大市值的龙头加持,这个指数在2014年12月31日基日以来走势一直都是比较好的。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26日,该指数自基日以来的累计涨幅为391.76%,年化收益为27.11%,这两项数据均大幅度跑赢了同类指数,即使是被称为“中国纳斯达克”的恒生科技指数,在它面前也显得黯淡无光。

跟着这只ETF,一起掘金港股的“新兴科技浪潮”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5.26

而且,通过对比现在投资港股的同类型指数来看,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尤其是2019年以来,随着互联网电商的利润拐点的到来,在2019年和2020年两个完整年度,该指数的收益都比同类型指数要高。此外,自基日以来1.14的年化夏普比率也比同期相似的指数更优异。

跟着这只ETF,一起掘金港股的“新兴科技浪潮”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5.26

其实现在投资港股的指数也有,哪怕是投资港股科技的指数也不止这一个,但是综合看下来,似乎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优势更明显,更适合投资者。

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蓄势待发

这几年,投资港股的指数基金慢慢多了起来,尤其是今年,无论是港股通、沪港深、还是单纯的投资港股,都有相关的指数基金进入大家的视野,这些指数基金跟踪的指数也是各有不同。但是我发现,市场上并没有跟踪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指数基金,这其实是一个遗憾。

但是现在,这个遗憾被弥补了,5月,多只跟踪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指数基金获批!其中包括景顺长城旗下的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认购代码:513983 证券代码:513980),该基金于近日正式发行。

除了这只新基金跟踪的指数很有看点以外,背后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也是卖点十足。

景顺长城基金在权益领域投资能力突出,同时较早涉足指数领域布局,旗下的指数产品包括宽基类、行业类、Smart Beta 策略类及主题类ETF。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的基金经理是崔俊杰和张晓南,其中崔俊杰是景顺长城ETF投资部的投资总监,有13年基金、证券从业经验,深耕指数投资领域,曾经也管理过港股通相关的基金,可以说是经验丰富的指数“老司机”。(崔俊杰先生于2016 年11月10日至2019年11月20日期间管理鹏华港股通中证香港银行投资指数证券投资基金(LOF))

人类历史上生产力的进步皆来自于科技创新,大国崛起的背后也是科技创新在不断地推动,而现在,以新兴科技为主的“新经济”正在主导中国经济。跟着港股科技的风潮,关注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一起做大国崛起的见证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恒生   南向   长城   科技   港元   市值   浪潮   新经济   龙头   指数   资金   来源   基金   成分股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