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美国都走到了十字路口,新国运之战已打响,谁会最后胜出?

1991年12月25日,正是西方的圣诞节,这一天苏联最后一任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第二天,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了苏联历史上的最后一次会议,并在会议上宣布,苏联停止存在,由此当代史上曾经最大的国家,苏联,正式解体。

而随着苏联的解体,世界原先的两强争霸格局彻底改变,美国独大的霸权由此开始逐步建立起来,算下来到今年,恰好已经三十年了。我们老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很多时候差不多也是一个轮回的转折点,美国从一家独大到盛极而衰,也是三十年。

我们和美国都走到了十字路口,新国运之战已打响,谁会最后胜出?

那么如何确定美国已经过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呢?我们从金融的角度来说,其实美国的影响力巅峰应该是2001年,也就是世纪之交的那个转折点上,随着2001年的911事件发生,把美国拖入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泥潭,其实美国已经进入由盛及衰的转折期。

那这个转折期什么时候结束?什么时候开始转入彻底的衰退?这种历史大势的关键变化,往往也需要历史性的标志事件进行标记,我认为在未来的两三年内,很可能就是这个标志性事件发生的关键时间节点

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因为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美国不仅仅是自己,也把他心中最大的对手,以及整个世界,都带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量变正在积累,下一步,就是质变。

中美的十字路口

上面我们是从历史的宏观趋势角度,在给当下的历史定位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实际上在这样一个判断背后,有诸多的细节,也正是因为这些细节的相互印证,我才能在纷繁的线索中,找到一条主线,而这条主线,我们就是围绕资本运作的核心,也就是金融政策的变化,这个窗口,去看美国这个资本主义帝国的背后动向。

我近期写的几篇文章,其实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在说这件事,前几天我在文章《美国放水初步结束,金融战准备进入全新阶段,警惕中东爆发新冲突》中,写下了一个重大的预判,那就是美国的金融放水政策,将阶段性结束。这个判断看起来简单,但是在现在这种背景下,美国还在不停暗示要进一步放水的情况下,做出一个截然相反的判断,是需要一点勇气的。

接下来我会重点用一些数据和事实,来进行分析,为什么现在是一个中美的十字路口,只有把这个事说清楚了,对于未来的选择,中美各自的优劣将会决定怎样的未来,才能看得更清楚,才会打心眼里相信我的判断,所以这一部分我会尽量通俗解释一下,大家看了自然也就从根本上明白了。

现在随着一些数据的公布,来自主流的声音也开始出现,大家都发现了这个事实,那就是美国放水已经放不下去了,美国的金融政策面临新的选择。是什么样的数据和事实呢?

在说这个数据和事实之前,我先介绍一下三个常用的经济概念。通常来说就跟我们生病了去医院,首先就是抽血化验一样,血象有很多指标,就是来判断我们的健康状况的。而对经济情况的判断也有一些指标,其中最常见的就是CPI、失业率,和PPI。

我们和美国都走到了十字路口,新国运之战已打响,谁会最后胜出?

CPI是常说的通胀数据,也就是衡量日常消费物价上涨情况的一个指标,这个指标上涨,一般意味着经济消费需求好,但是也不能太高,太高了意味着经济过热。同时也要配合看另外一个指标,在美国看失业率一般就是看新增非农就业数据,这个数据好,意味着失业人口少,经济复苏情况好。

所以当新增非农就业数据好,通胀数据不高不低,这是经济上最理想的一种状况,叫温和通胀。与之对应的,还有一种最差的情况,就是新增非农就业数据很差,但是通胀数据却很高,这叫滞胀。什么意思呢?就业数据不好,说明经济复苏并不好,但是同时通胀数据却很高,这说明有很多钱没去推动经济,而是专去推升物价了。

这个时候不管对哪个国家来说都很危险,因为这说明了一个问题,经济不好不是因为缺钱,或者反过来说,放水印钱已经不能再推动经济复苏了,再放水下去,就是恶性通胀。我们看历史都知道,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恶性通胀,往往都是帝国崩溃的前兆

而现在,美国虽然还没到那个地步,但是已经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了,你理解了这个,也就理解了我说的,美国的放水已经阶段结束,金融政策要做出新的选择,这背后的深意了,美国如果再往前一点点,我们期待的那个标志性事件可能就不可避免了。

首先我们来看看,前天美国公布的4月份CPI数据,

美国4月未季调CPI年率录得4.20%,大幅高于预期值3.6%。CPI月率增长0.8%,预期值为0.2%。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核心CPI较2020年同期增长3%,环比增长0.9%,预期值分别为2.3%和0.3%。

这个数据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因为之前3月份的数据已经在大幅升高,但是大家都觉得是短期情况,不足为虑,然后等4月数据出来,才开始担心狼来了,但是不仅仅是狼来了,而且枪还没了,怎么回事呢?

在这个通胀数据公布前,上周还公布了另一个数据,就是新增非农就业数据:

美国4月非农就业数据出乎市场意料,周五披露的数据显示,当月仅新增就业26.6万,较预期99.8万相距甚远;失业率也有所抬升。

我们和美国都走到了十字路口,新国运之战已打响,谁会最后胜出?

实际上这些数据叠加到一起,说明的是同一个事实,连续两月cpi超预期,是物价在大幅上涨,而新增就业低于预期,是经济复苏完全不行。这两件事加到一起,就是最坏的那种情况:滞胀。所以说美国的放水之路,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

还有人说这是个短期的现象,其实这个也好判断,CPI是消费品物价,它的基础是上游的工业原料的价格决定的,这个时候只要看看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也就是PPI数据,就知道物价会不会很快下来了。

昨天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了PPI的数据,

美国4月整体PPI同比增长 6.2%,创该机构自2010年开始跟踪数据以来的最大涨幅,此前市场预期5.8%。

我们和美国都走到了十字路口,新国运之战已打响,谁会最后胜出?

而推动4月份美国PPI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反映钢铁产品价格的分项指标,这次直接跳涨了18.4%。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又得说回到我们这里了。

我在之前的文章《美国放水酝酿危机,我们三大举措防止收割,一场金融暗战正在展开》中说过,从疫情以来,在金融上我们和美国走的是两条路,美国要放水,我们坚决不放水,这其实是两种道路选择。而我们不放水所要面临的后果,其中之一就是美国放水会大幅推高各种大宗商品的价格,进而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输入型通胀压力。

我们和美国都走到了十字路口,新国运之战已打响,谁会最后胜出?

所以我们的CPI和PPI数据,同样也很高,只是我们的经济早在去年就已经复苏,所以我们的经济基础要好得多,这一点来说,我们和美国的情况比起来就要好一些。

近期,钢材、铁矿石等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主要经济体通胀指标呈现上行态势。大宗商品市场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推升中国4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上涨6.8%,为2017年10月以来最高。中国央行回应称,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阶段性推升我国PPI,但输入性通胀风险总体可控。国常会指出,要跟踪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市场变化,做好市场调节,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

虽然央行的回应是总体可控,但其实这个事已经惊动了高层,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讨论这个事,这也是侧面说明这一次的事态影响,非同一般。因为PPI数据大涨,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大压力,而这种输入型通胀压力也不可能长时间忍受,我们坚决不放水,不可能全由我们来承担全球通胀的后果

所以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大家共同分担,这也是美国PPI数据因为钢铁价格飙升而大涨的原因之一,这样一来,就使大家都来到了一个国运的十字路口。

下一步大家怎么选择?

只能胜利的国运之战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一直在强调一个现在国际社会的基础背景,就是过去在美元体系的主导下,尤其是2008年之后,几乎每个国家都跟着美元开启了一轮又一轮的大放水,这使得每个国家都有一个巨大的资产泡沫。

所以现在大家的两难问题是,一边是只有放水才能维持现在的经济运转,一边是一旦停止放水这个资产泡沫就有可能崩盘。那这种资产泡沫的崩盘还不仅仅是大家各自的问题,而是大家处在一个博弈的位置上,既要防止自己出问题,还要盯着别人以防使坏。

但实际上这种使坏,都是明牌,就是比拼大家各自的定力,大家都这么耗着,就看谁先撑不住,而现在的情况是,只要有一个先出现危机倒下了,那么他就有可能成为其他人度过危机的最后一顿晚餐

问题是谁也不想成为晚餐,美国搞这一招也不是头一回了,哪个国家不知道这一套呢?其实都知道,但是很多事就是这样,你明知道但是你也没有办法,比如恶性通胀,就是一道催命符,一旦恶性通胀来了,你就得回收流动性,就得加息,不然就会有社会危机。但是加息,也会导致崩盘,最后可能也是社会危机,但是有得选吗?

现在谁都不想先加息,那就要比拼其他能力了,既要比拼各自的经济实力,也要比国家的治理和控制能力。那谁能最后胜出呢?

谁会最后胜出

我们可以对各自的优劣势做个简单的分析,看看在中美之间,大家在这样一个国运的十字路口,到底是美国再称霸100年,还是中国实现全面复兴。

首先我们来说说美国的优势,毫无疑问美国最核心的优势,就是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这有助于让全世界来分担它的压力,美元可以购买实物,它可以通过发钱来确保供应不出问题,理论上来说,物价虽然上涨,但是他可以发更多的钱来对冲。

其次美国还有两个优势,一个是在能源和粮食上,自身有充足的产能保障;另一个是它还拥有定价权。也就是说美国在能源和粮食这种基础物资上,理论上来说如果它能实现国际国内的价格双轨制,他就可以大肆推高国际价格,同时稳住国内价格,这样大幅推升全球的通胀水平,让其他人先出现恶性通胀,逼着别人先加息。

我们和美国都走到了十字路口,新国运之战已打响,谁会最后胜出?

那美国是不是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呢?很显然也不是,美国的劣势也是很明显的,就在于两个方面,第一是美元放水要受限于美元体系的支持,现在欧盟就已经承受不了,美国不能脱离于美元体系,独自大放水,这正是我之前做出美元放水阶段结束的一个主要依据。

第二个是美国缺乏大量的工业产能。也就是说美国虽然有石油和粮食,但是这不能替代日常消费品,这些东西很大程度上需要我们提供,而这一块的价格就不是美国说了算的,如果像上面分析的,美国初一推高石油和粮食价格,那么十五就轮到消费品价格上涨了。

所以这正是美国在这个过程里最主要的一个软肋,而以目前的疫情形势看,美国千方百计想把制造业产业链转移到印度去,至少是这两三年内还实现不了,但是正是这两三年内,国际形势正处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阶段,所以这是一场跟时间的赛跑。

与美国相对应的,他们的劣势,正好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我们庞大的工业产能,这是我们确保消费品价格稳定的基础。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我们的综合治理和控制能力。

如果说美国要在石油和粮食上,搞价格双轨制,那本身就很难,因为这是他们资本主义市场化天生的短板,即便在特殊时期不能排除他们采取这样的手段,但是他们在这方面的应对能力上,跟我们比,那就是个弟弟,这从疫情期间两边的社会状况,可以看到一个鲜明的对比。

这个对比,就是我们的第二个优势,我们的国家体制和人民的团结性,在特殊时期的应对上,可以完全有把握说,综合治理水平吊打全世界。

而我们的劣势,就是我们在上游的控制力,从石油,粮食,铁矿这些大宗商品上,我们所掌握的资源,与我们的生产能力比起来,还差的很远。这是我们在定价权上,受制于人的地方。

综合来看,大家各有优劣,但是我想,任何一个经历了疫情的正常人,对于未来如果出现重大的国际变化下,谁更有可能胜出,都有自己的一个判断,如果非要找什么证据,不用挖空心思去证明,当下的疫情,本身就是一场预演,孰优孰劣,不用再假设验证。

最后

我一直讲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这是源于我们的发展趋势而来的,不会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果你用过去南怀瑾大师的话说,中国还有200年大运,好日子还长着呢。我虽然不信唯国运论的历史虚无主义说法,但是能看到这几十年来我们是如何一步步走过来的。

自鸦片战争后,我们经历过清朝覆灭,封建王朝彻底结束,又经历过军阀混战,经历过日本侵略,这些事可以说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即便是建国后,经历的朝鲜战争,中苏决裂,这每一件事都比我们今天的要可怕得多。

但上面所说的每一件事,在发生时,我们的实力都从没有像今天这么强大过,你能从这些事件的历史趋势中,看到中国的发展趋势,即便如今世界来到了十字路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相信我们的发展趋势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国运   路口   苏联   中美   通胀   国都   大宗   美国   和美   疫情   中国   物价   情况   金融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