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美国有可能被迫降低关税,这次谁会笑到最后

现在这个世界,美国是越来越搞不懂了,美国一直不讲究啥下限,这大家都知道,但世界好像也不按套路出牌了,这有点出乎美国的预料。从2018年开始,美国制造贸易摩擦,关税越加越高,美国的算盘是什么呢?

按照当时的总统特朗普的设想,要想富先修路,先把美国的基建搞好一点,然后再减一减税,这样万事俱备,只差提高关税,就可以招商引资了。美国把招商引资叫制造业回流,但意思都是一个意思。

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美国有可能被迫降低关税,这次谁会笑到最后

一开始吧制造业回流就不太理想,后来我们这里疫情先爆发了,这个时候美国有的人喜出望外,觉得这是制造业回流的好时机来了,然而一年之后,制造业不仅没有回流美国,反倒向中国在回流,美国是万万没想到,病毒来时他还好好的,现在回不去了。

世界的发展不仅如此事与愿违,下一步,美国很有可能还会不得不结束贸易纷争,重新降低关税,这是为什么呢?

产业链继续在向中国集中

原本要是没有疫情,美国搞的产业链转移应该多多少少会起点作用,哪怕是连哄带骗,肯定还是会有一部分去东南亚,去印度那边,毕竟他们人工成本确实低,这本来也是一个已经在发生的事,也许美国一开始想的是疫情会加速这种转移,谁知道现在连转移出去的可能都要回流中国。

原因一点都不复杂,就是我们疫情控制的好,不影响生产。你想想原先转移出去的,都是以人工成本低的产业为主,这些产业有一个特点,叫劳动密集型产业,一般就是很多人在一起干活,但是病毒也喜欢这种环境,人挤人的,传播就快。

所以这就带来个大问题,就是一旦有一个感染,全厂立马有毒共享,这样就没法生产,所以疫情控制不到位,你哪怕人工再便宜,这事也没法干。之前就有媒体报道这个事,很多纺织业的订单,从印度回流中国:

早在去年10月,印度出现第二波疫情的苗头,就有不少纺织订单转向中国。河北某纺织工厂就表示,2020年9月开始,该公司在互联网平台上的海外订单迅速增加,主要是来自印度市场,仅一个月毛巾的订单就达到200万条,相当于去年同期的2倍;浙江金华某民营企业更是接到来自国际品牌ZARA几十万条桌布的出口大单,而这笔订单原本是由印企承接生产的。

这些零零总总的看不出啥来,但是汇聚到一起就是宏观上的规模效应了:

今年一季度,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651亿美元(约42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其中,纺织品出口318.1亿美元(约合20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3%;服装出口333亿美元(约合21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7%。

印度嘛,搞成这样算是大家意料之中的事,但是现在的形势变化,我觉得美国要紧张起来了,要是还屯疫苗见死不救,产业转移这个事,怕是要前功尽弃不说,吃回去的可能都得吐出来。

如果说世界范围内的第一波疫情的大爆发,可能是在欧美,那第二波爆发,可能就是在亚洲。印度就不用说了,已经躺好了,我们看下东南亚过去的模范生,像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这都是之前疫情控制还行的地方,现在也都炸了。

下面这个是马来西亚的每日新增,这几天每天新增都是7、8千,这数量跟印度是不能比,但是马来西亚人口也才3200万,实际这数量已经很吓人了,相当于放大10倍的话,人口跟美国一样多,那每天新增就是7、8万的规模,而美国现在每日新增已经降到了2万左右。

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美国有可能被迫降低关税,这次谁会笑到最后

泰国现在也是,每天新增3000左右,泰国去年一年加起来可能都没现在一天的多,而几个传说中控制非常好的,日本,越南,台湾省,现在都在裸奔。究其原因呢,可能还是几个突变型号太猛了,要是欧美没有大规模打疫苗,这一波大爆发的应该还是是他们,但是人家底子厚先研发出疫苗给自己打上了,而这些亚洲国家接种比例都很低,所以这一波他们爆了。

由于其他国家的人,还没学会校正回归这个新技能,所以数据非常难看,而实际情况来看,整个东亚,除了我们以外,几乎全面沦陷。这就带来一个大问题,生产怎么办?全世界的产业链,最集中的地方就是东亚,中上游在日本,中下游在中国和东南亚。

另外一边,欧美疫苗打得快,经济和生活据说是都在恢复,再加上老头子发钱,他们的需求还特别好,而供应这边,现在产业链上上下下这些全部都在水深火热之中,只有我们没啥影响,这就会导致很多订单会继续往我们这里转移。

开工厂的都知道,这机器一停,员工一遣散,下次再搞起来就很麻烦,因为大家都是产业链上的一环,你这一环掉链子了,可能整个产业链就都受影响,所以别小看这些订单回流,他们对美国搞产业链转移的破坏力,可能比想象中的影响更大。

要不咋说可不能小觑印度呢,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就惊动天下所有。这次印度出来的这个突变病毒,各方面优势强不说,关键是耐高温,所以这疫情现在是从冬到夏无缝衔接,而东南亚气候本身就热,去年第一波,他们占了气候热的优势,苟到印度的新品种一出来,彻底破防了。

低端制造业向人工便宜的地方转移,这是个大趋势,今后可能还是会继续,但得等天下太平之后,怎么说也得往后延个两三年吧。但两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关键是美国不一定等得起啊。

通胀可能会迫使美国降低关税

最近人民币升值的话题关注度很高,其实大家都是明眼人,这事跟最近这半年大宗商品涨价有关系,大部分大宗商品定价权在美国手里,但是人民币在我们手里啊,所以美国可以做初一,我们就能做十五。

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美国有可能被迫降低关税,这次谁会笑到最后

大宗涨价对我们来说就是输入型通胀,人民币升值对美国来说也是输入型通胀,这个事就是美国如果想使坏,你就得做好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准备。为什么有这个底气?上面不说了吗,全球的制造业工厂挨个在熄火,订单都转移到咱们这里了,单子都接不过来,这就是最大的底气。

今年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8.4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9.2%,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速达20.5%。东盟、欧盟、美国和日本为中国前四大贸易伙伴,分别进出口1.24万亿元、1.19万亿元、1.08万亿元和5614.2亿元,分别增长26.1%、36.4%、61.3%和20.8%。

有的工厂说人民币再升值那就得亏本了,可你看宏观的数据,肯定也有人数钱都数不过来。而现在的情况是,美国还在加快复苏,东南亚还在继续沉沦,下半年的单子只可能比现在更多,所以小幅升点值,不用太担心

而且这次还有个不一样的地方,现在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已经成了第一大伙伴,这些国家的货币跟人民币必须跟得紧,因为经贸往来比美国还密切,那货币肯定要跟人民币,而不能去跟美元。这个结果就是人民币会带着一些经贸往来密切的小货币一起对美元升值。

这是火上浇油,不管美国跟哪里下单,可能都要面临涨价的问题。当然从一季度的数据看,他最大的进口来源国还是咱们:

今年一季度中国与其双边贸易额扩大至1547.75亿美元,同比增长52.4%。其中,美国向中国出口商品金额约为348.137亿美元,同比增长58.2%;美国从中国进口金额约1199.615亿美元,同比增长50.8%。

这结果就是美国国内的商品也在涨价,而且涨幅也不小,无论是整体CPI还是核心CPI,4月份都涨幅惊人。

其中,美国4月整体CPI同比大涨4.2%,创2008年9月以来新高;4月核心CPI同比大涨3%,创1996年1月以来最大涨幅。

如果通胀数据很高,物价上涨压力大,则预示要么是放水过多,要么是经济过热。而美国之前公布的4月非农就业数据非常不好,这说明实体经济复苏不如预期,而通胀数据大幅飙升,说明不是经济过热,而是放水过多。也就是说美国现在这情况可能是滞涨,复苏不好,通胀起来了。

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美国的通胀压力就会变得很大,这时候如果加息,那美国的资产泡沫可能就会先崩盘,这是美国万万承受不起的,那咋办呢?这时候特朗普留下的政治遗产就可以发挥作用了,如果把之前加的那25%的关税取消,可以降低物价。

换句话说,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而美国暂时又不想加息的话,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控制通胀,而被迫降低关税,几乎会是必然的选择。就在昨天,自美国总统拜登上台以来,中美谈判代表首次就发展双边贸易问题进行了电话交谈:

5月27日上午,中美双方的贸易代表,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态度,进行了坦诚、务实、建设性的交流。双方认为发展双边贸易非常重要,并就彼此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同意继续保持沟通。

这可能是一个好的开始,如果真到了这一天,不出意外的话,美国的媒体一定会把这说成是美国的双赢,就是美国赢两次,加关税的时候赢一次,降的时候又赢一次,总之美国又赢了。

谁将获得最后的胜利

如果未来斗法真的进行到这一步,那距离美国加息可能也就一步之遥了,这个过程里,有人就担心人民币长期升值,会使我们的出口价格没竞争力,如果这导致产业大范围转移?那岂不是正中了美国的下怀?

其实这就要看升值这个事,到底是个战略问题还是个战术问题。而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中间有个资产泡沫的坎,是谁也绕不过去的。美国的股市,我们的房市,都怕加息收缩货币,所以大家都不想先加息,而要控制通胀,不加息可能又不行。

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美国有可能被迫降低关税,这次谁会笑到最后

所以这个事就体现为,双方都是看哪里越难受就越往哪里打,美国有大宗商品的定价权,我们又是大宗商品最大的买家,所以美国肯定会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因为这压力加的有针对性,而且这还只是前奏,商品之王石油还没上天呢,石油起飞的时候,那更吓人。

反过来我们也会利用产业链和供应链集中的机会,展开反击,可能两年之后,产业链转移的压力会很大,但最关键的不是两年之后,而是这两年怎么过去,这可是最关键的两年,谁能笑到最后,那很多事解决起来就没有后顾之忧,相当于没有贼惦记了,战略空间一打开,想怎么解决就怎么解决,那都不是事

所以我们现在还远没有到可以坐下来松口气的时候,现在趁着东南亚订单转移,我们出口订单火爆,他们议价能力是最脆弱的时候,这其实是个最有利的窗口期,这时候不敢上,后面不管是谁缓过来了,我们都会很被动。

从过往的经历来看,不管美国相不相信自己,反正我是不敢相信他们的,当初也有60万人相信美国能控制好自己,但现在坟头草都已经三寸高了,不要说我幸灾乐祸,我是真心实意为他们感到难过。

最后

这次疫情把很多事情的发展,都加速了,可能原本需要十年慢慢熬的过程,一下就给压缩到了未来三年,量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积累,表面上的体现,就是美国的进攻变得越来越偏激,而且不择手段,但是效果有限。

很多人在去年还以为特朗普下去之后,能换个通情达理的人来打交道,说除了特朗普,不管是谁对我们都是利好,这话现在看来只说对了一半,美国没有因为换人而对我们有任何改善,我们现在的大好形势,全是我们自己争取的,跟谁上来没有半毛钱关系,所以寄希望于这种外部因素,都是极其不靠谱的。

疫情爆发,美国预期落空,加征关税,预期也落空,未来如果被迫取消关税,预期会不会又落空?我看不是世界不按套路出牌,而是美国早早就把大牌全出完了,美国想的是闪电战,毕其功于一役,三招毙命,哪里想到人家是持久战,避实就虚,先让你三招。

现在三招出完,人民币是刚要还手,看看谁会喊疼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美国   关税   人民币   马来西亚   东南亚   通胀   印度   大宗   疫情   产业链   中国   制造业   订单   美元   贸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