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为什么决意变法,根本原因不是为了老百姓


王安石为什么决意变法,根本原因不是为了老百姓

王安石为什么决意变法,最核心的原因不是因为老百姓活的太苦了,而是政府开支过大,亏空连连,国家需要开源节流:最主要是开源,提高国家征收税负的能力。
那么,王安石变法前,北宋政府的财政到底面临着何种危险境地的呢?
第一:军队数量太多,军费开支过大,在王安石变法前的宋英宗时期(公元1063-1067年),北宋拥有军队116万,看似军容浩荡,但大部分是都是政府招安的起义农民和无业流民,毫无战斗力,却要吃掉北宋财政的巨大部分,根据宋英宗时期(公元1063-1067年)的三司使(财政部长)蔡襄统计:军费开支一度占到了国家财政总收入的六分之五(83%)。

另据北宋宰相富弼、名臣陈襄的佐证,北宋军费开支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70-80%,是常态,可谓天下财货皆入军队之口;要知道,即使在现代世界,最强大的全球军事帝国,美国的军费支出才占全国财政的三分之一左右。
当然了,这些钱大多数并没有落到基层士兵手中,而是被军事勋贵集团和上层将领,贪腐掉了。

王安石为什么决意变法,根本原因不是为了老百姓


第二:官员数量太多,行政开支过大,在王安石变法前的宋仁宗时(1050年前后),官员数量高达4.8万,是唐玄宗的三倍还多,但显然宋仁宗时期的全国人口,远不到唐玄宗时期的三倍,可以说,连1.5倍都不到,而北宋的疆域和辖区面积,又不到唐朝的四分之一。但因为北宋皇帝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一职多官,宰相一分为三:中书门下平章事管行政,枢密使管军事,三司使管财政,另设置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制衡中书门下平章事。
最高军事长官更是被拆的稀巴烂:枢密使负责日常军事管理和战略决策(发兵权),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合称三衙,负责指挥权,与枢密使相互防备和制衡。
至于其他官职,宋太祖和宋太宗时期,为了安抚后周遗老重臣以及被解除兵权的武将,多设虚职,以厚禄养着他们。这么多官员,三分之二都是不干事的虚职,榨干百姓的油水,却不创造任何经济价值。


第三:对辽国和西夏国的岁币。
由于北宋对外的苟和,每年需要支付给辽国、西夏国银绢折合铜钱150-200万贯,折合大米2.85亿斤。如果这么多金钱或大米留给老百姓,它不香吗?

王安石为什么决意变法,根本原因不是为了老百姓

澶渊之盟



第四:北宋皇室和贵族,每年在重要节日进行的祭祀活动和宫廷晚会,以及皇帝赏赐给凤子龙孙、皇亲国戚、重臣宿将的大量赏赐,每每挥霍无度,毫无预算,造成巨大财政亏空,称之为冗费。
所以,北宋朝廷到王安石变法时的宋神宗时期,财政已不足以满足军事集团、官僚集团和皇族的挥霍,需要开源节流,但最主要是开源,因为北宋的冗员、冗费、冗军以及岁币,都是赵宋皇帝为了维护皇权而特意设计,是他们的立身之本,谁都不敢触及根本,于是便把焦点对准了北宋地主士绅阶层,和他们抢夺农民、小商人、手工业者的生产总值,于是王安石的官僚革新派和代表地主士绅阶层的司马光守旧派,展开了关乎身家利益的殊死党争。
#王安石的经济治国方略# (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虚职   枢密使   士绅   开源节流   兵权   重臣   军费   宰相   北宋   开支   老百姓   军队   官员   时期   财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