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美元霸权最后一定走向崩溃?

新冠疫情以来,美元再次肆无忌惮的超发,掠夺全球财富为自己疗伤,而各国却无能为力,躺下被割韭菜。

很多人说:美元霸权在现有的全球体制下就是无敌的,无解的,我们只能任由其予取予求。

不过,以小十看来,美元现在无底线的超发和滥用霸权,其实是在为它自己的最后总崩溃添砖加瓦,今日超发的越猛烈,闹得越欢,来日美元总崩溃的速度和损失程度就越惨烈。

为什么如此说呢?因为美元自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全球货币霸权以来,一直有一个先天癌症无法克服,那就是“特里芬悖论”。

为什么说美元霸权最后一定走向崩溃?

我们知道,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把美元确立为唯一全球货币时,制定了如下原则:①施行金本位,美元和黄金挂钩,规定每盎司黄金可兑换35美元;②美元是唯一全球货币,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保持固定汇率;③其他货币和美元的固定汇率,只有在某货币发行国发生严重的国际收支失衡,才能进行一定范围的调整。

这就带来了二个严重的悖论和难题:第一悖论,随着二战后全球经济和贸易规模的极速增长,对全球货币-美元的需求量也在极速增加,可是地球的黄金储备有限,根本满足不了全球经济&贸易规模几何级增长的需要。

而与黄金挂钩以及需要维持固定兑换比率的美元,为了响应全球经济和贸易规模增长的需要,只能不顾信用的超发(原来有1盎司黄金储备,才敢发行35美元基础纸币;现在只有0.5盎司黄金储备,也敢发行35美元基础纸币)。

当然了,美国超发美元,除了响应全球经济增长的需要,还有另外两大原因:①美国在二战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军事开支造成的巨大财政赤字和烂账,用印绿纸冲洗;②美国为了对付国内的经济衰退和大减税造成的亏空,要采用宽容的货币政策,造成了超发。

也就是说,全球经济和贸易的规模越大,各国越需要持有更多的美元用于交易;但同时,在“黄金有限和金本位”的束缚下,美元为了响应几何级增长的全球经济&贸易需求,一定是超发的,是相对黄金不断贬值的;而作为美元持有者的全球贸易&投资者,无论是基于对“手中美元能够顺利按照此前成活,按照固定比率,兑换到足够的黄金”的担心,还是基于手中美元储备保值的考虑,都不希望看到美元贬值(相对于黄金和其他货币)。

这是一个金本位前提下:美元需要保持对黄金的币值稳定与全球经济&贸易规模几何级增长“又刺激美元超发,相对黄金贬值”的悖论。

1964年,由于美元超发严重,仅海外各国持有的美元数量,就足以把美国所有的黄金储备挤兑光(按照1盎司35美元的固定汇率),更何况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当时国内本土流转着数量更大的美元。

第二悖论,美国响应全球经济和贸易规模几何级增长的需要,向世界输出巨额美元,就需要美国长期保持国际收支逆差和欠债(通过贸易逆差、美元资本流出、发行债券等手段);更直白的说,美国是以“欠全球债务”的方式,对外输出美元的。

可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和欠债越多,美元相对黄金&其他货币就越贬值;但作为美元持有者的全球贸易&投资者,他们基于手中美元储备保值的需要,又希望美元保持币值稳定,才会大规模拥有它;可美元想要保持币值稳定,必须长期保持国际收支顺差。

这又是一个:“全球经济&贸易规模几何级增长要求美国长期保持国际收支逆差,输出美元”和“作为全球货币的基本义务,美元又有必要保持比值稳定,要求美国长期保持国际收支顺差”的悖论。

所以,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其《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就断言:由于悖论存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为什么说美元霸权最后一定走向崩溃?

布雷顿森林会议

这时候,你可能要问了:既然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美元作为唯一全球货币的霸权体系”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当初美国和全球那么多经济、财务专家怎么会不留意这一点,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但“世上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召开时,各国经济和财务精英急于考虑的是:建立一种统一且稳定的全球金融体系(接受“1920-1940年代,由于世界缺乏一个经济权威,英美法德无序且滥觞的争斗导致了全球贸易、金融体系崩溃,并最终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以有利于战后各国经济的迅速恢复。

把美元和美国捧为全球金融体系的核心,是因为当时只有美国有实力、有财力(GDP占全球56%,黄金储备占全球75%)对全球各国进行大规模经济援助和国际投资,带领世界特别是西欧、日本走向经济复苏。

既然让人家做“贡献”,就要给予相应的权力作交换。各国经济和财务精英或许能够想出一个比美元体系更为科学的全球金融运行方案,事实上英国凯恩斯也确实提出了一个更为科学的《国际货币-班克方案》,但美国坚决反对,最后不了了之。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对于很多做事方案的选择,往往不是你要什么,选择什么方案最科学,而是人家给你选什么?

为什么说美元霸权最后一定走向崩溃?

提出国际货币班克方案的超级经济学家凯恩斯

更何况,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的前15年(1945-1959年),金本位下的“美元作为唯一全球货币的霸权体系”,还是以一个不错的状态在运行。

这15年,是西欧、日本等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战后经济恢复阶段(如日本在1950年代末恢复战前水平),全球经济&贸易的规模以及增长烈度还不大,对美元的需求还不似1960年代以后那么猛烈,美元相对黄金的信用超发和贬值程度还在可控范围内,甚至都没有引起各国的关注。所以我们前文所说的美元特里芬第一悖论还在矛盾酝酿中。

这15年,美国还保持了对西欧、日本等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工业竞争优势,尽管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和世界银行,向西欧、日本提供了数百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国际投资,造成了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但通过贸易顺差,又回流了不少美元,消减了美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程度。所以我们前文所说的美元特里芬第二悖论还在矛盾酝酿中。

可是到了1960年代,情况为之一变:

首先是全球经济&贸易进入一个空前的增长爆发期:日本实现了年均10%以上的增长,西欧虽然稍低,也实现了6%左右的高速增长,即使是美国自身,在庞大的GDP规模下,也实现年均3%的增长。

全球经济和贸易暴增的结果,就是对美元需求几何级增长,但按照1盎司发行35基础美元的规定,全球黄金储备和每年新开采的黄金量能够发行的基础美元,远远满足不了全球贸易、投资和金融交易的需要,供不应求之下,人性贪婪之下,美元的发行机构-美联储以及美国各大商业银行,为了100%的利润,不惜一再突破底线的滥发、高杠杆化大量美元,到全球市场中寻租。

更为糟糕的是:1961年,美军亲自开往越南参战,越南战争开支剧增:联邦政府在1961-1969年间,至少耗费2000亿美元以上;而同时,傲娇的肯尼迪政府却大搞减税,一边政府开支暴增,一边财政收入却在减少,还能如何操作呢?当然是再再超发美元冲洗烂账和赤字啦。

在全球经济&贸易规模暴增与越南战争巨额赤字的双管齐下下,美元滥发到让当时的主要经济体国家怨声载道;法国总统戴高乐直呼:美元体系给了美国一个嚣张的特权,拿着注水的美元,到处购买欧洲的产业,看起来要把欧洲买光。而法国辛苦换来的美元储备,却时刻在贬值。是时候建立一个全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了,这个体系不要注水美元,而是回到无法注水的黄金。

所以到1960年代末期,特里芬第一悖论:金本位下,美元需要保持对黄金的币值稳定与全球经济&贸易规模几何级增长“又刺激美元超发,相对黄金贬值”的矛盾,已经升级到天怒人怨的地步。

其次是1960年代,美国对西欧、日本等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工业竞争优势逐渐丧失:1950年,日本对全球的出口产品中(主要是对美国出口),机械产品仅占10%;到了1960年代末,机械产品的比例已经高达46%。

日本和西欧,利用相对美国廉价的劳动力、有利的货币汇率以及极高的质量,把美国工业品打的丢盔卸甲。

美国对西欧、日本等全球主要经济体丧失工业竞争优势,意味着美国对全球贸易开始由顺差变为逆差;此前靠贸易顺差抵消国际收支逆差的功效没有了,特里芬第二悖论:“全球经济&贸易规模几何级增长要求美国长期保持国际收支逆差”和“作为全球货币的基本义务,美元又有必要保持比值稳定,要求美国长期保持国际收支顺差”的矛盾开始激化。

为什么说美元霸权最后一定走向崩溃?

1960年代,进军美国市场的日本车

尽管,在1960年代,全球各国政府和国际投资者进行了多次抛售美元、换回黄金、对美元体系不信任的反抗操作,而美国随即也先后用“联合西欧建立国际黄金总库”、“对离开美国的美元资本征收利息税以限制美元离境”以及“创立由美元、马克、英镑、法郎等按照不同权重组成的“纸黄金”

来替代美元的唯一全球货币地位“等办法,来延缓金本位美元系统的崩溃速度,但只是延缓,金本位美元系统崩溃的日子很快来临了。

1971年5月初,德国的投资者再次对美元疯狂贬值不满,疯狂抛售美元兑换黄金,德国央行很快支撑不住,宣布停止兑换、关闭美元交易市场;恐慌情绪极速传导至西欧各国和日本,他们的投资者也跟着抛售美元、兑换黄金,西欧各国和日本央行随即采用了和德国央行同样的措施:关闭美元交易市场。

可总关闭美元交易也不是个事呀,西欧各国和日本央行便纷纷向美联储提出,将它们持有的美元储备兑换成黄金运回国。

美联储没理由拒绝,因为按照当初的约定,美元是可以被自由兑换成黄金的,结果:法国央行十日内,向美联储兑换了2.8亿美元的黄金,比利时、荷兰两个小国也兑换了1.42亿美元的黄金......

到了8月,美元挤兑恐慌越演越烈,除了西欧、日本以外的全球各国也行动起来了。

可正如我们前文所说,由于两个悖论下的美元超发严重,按照1盎司兑换35美元的固定汇率,到1971年,美国所有的黄金储备,都不足以支付海外各国持有美元数量的6成;当时的尼克松政府和美联储也很清楚:黄金储备经不起挤兑,于是果断在1971年8月15日宣布“新经济政策”,美联储停止向外国央行兑换黄金。

更直白的说:金本位的美元系统玩不下去了,那就果断不玩,停止兑换黄金、耍赖,可你们西欧和日本又能对我美国如何呢?

1971年12月,包括英法德日在内的西方十国集团和美国签署了《史密森协定》,决定美元对黄金贬值7.89%,每盎司黄金由35美元升到38美元;同时,西欧和日本货币对美元整体升值,以促进美国出口,减少贸易逆差。

但美元对黄金小幅贬值,并不能改变“金本位-美元霸权体系”下,特里芬悖论的继续恶化,很快,西欧再次上演了几次美元抛售潮。

无奈之下,成员包括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1976年组织签署了《牙买加协定》,内容包括:推进黄金非货币化,取消美元兑换黄金的固定价,美元和黄金彻底脱钩;美元和其他各国货币之间施行自由浮动汇率;增加英镑、马克、日元、法郎等为国际储备,取消美元为唯一全球货币的特权。

为什么说美元霸权最后一定走向崩溃?

尼克松总统

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以及《牙买加协定》,从行动到法律,确定了美元自此脱离金本位的事实,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金本位、美元为唯一全球货币”的霸权轰然倒塌。

同时,美元脱离金本位,让美元面临的特里芬第一悖论被消解掉了:由于美元不再挂钩黄金,那么也就不用担心相对黄金的超发和挤兑问题了。好处是挣脱了“黄金有限”的束缚,美元可以更好的响应全球经济&贸易规模几何级增长的需求;坏处是自此美元甚至全球各国货币,犹如脱缰的野马,再无黄金的限制,各种高杠杆的货币超发技巧被创造了出来,货币滥发比金本位时更为严重。

但同时,我们必须实事求是的指明,美元面临的特里芬第二悖论仍然没有解决,那就是:全球经济&贸易规模几何级的增长需要全球贸易&投资者持有更多的美元;但美国输出美元的方式,是以国际收支逆差和欠债实现的,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和欠债越多,就会导致美元贬值越严重;再加上美联储为了冲洗高额欠债和巨额财政赤字,无底限的滥发,全球贸易&投资者持有的美元财富缩水惨重。

全球贸易&投资者面临着想要更多美元用来做世界生意和“手中美元越多,财富缩水越惨重,想要抛售”的悖论。

犹如金本位的美元,在遭遇“1964年,海外各国持有的美元可以兑完所有美联储黄金储备”的临界点后,很快引发市场挤兑恐慌,最终造成美元和黄金的被迫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作为唯一全球货币的霸权轰然倒塌。

如今的逆差&债务美元,也一定存在一个临界点,超过这个临界点,全球贸易&投资者想要财富保值的意志会压过“想要更多美元用来做生意”的意志,美元大规模抛售就会开始了。

这个临界点或许是:美国每年需要支付的外债利息总额,超过新增GDP规模。

当市场确认美国每年的新增财富,还不足以偿还外债利息时,或者美联储搞公然的负利息,那么全球贸易&投资者就会认为,无论是持有美元资产,还是将美元资产转手,都面临巨大的“债务被赖账”风险以及财富缩水惨重,全球贸易&投资者就会抛售美元资产,一旦美元资产的全球抛售情绪形成,类似1971年的历史一幕将会再次重演。

只是,1971年,美元脱离了金本位,还不失为一个有全球性帝国信用背书的主权货币;而当帝国信用也破产(还不起美元外债)后,美元作为全球货币最后的支柱也被抽掉了,除了走向崩溃和陨落,别无他选。

#美元秘史# (3)

为什么说美元霸权最后一定走向崩溃?

牙买加协定签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特里   金本位   西欧   美元   国际收支   逆差   悖论   霸权   日本   美国   全球经济   货币   走向   体系   黄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