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银行470万元罚单背后 房贷“烦恼”几时休?

杭州银行470万元罚单背后 房贷“烦恼”几时休?

作者:无忧

编辑:陈菊

风品;揽胜 沈禾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深圳学区房狂降662万元,炒楼客泪奔。

背后推手,日子也好不到哪去。

截止5月30日,银行业行政处罚信息中,仅当月就有25张百万元级罚单。信贷资金违规入楼市,是“重灾区”。

01

470万元罚单 能否长记性?

5月24日,银保监会浙江监管局行政处罚表显示,因六项违法违规行为,杭州银行被罚250万元。

杭州银行470万元罚单背后 房贷“烦恼”几时休?

更扎眼的是,细梳案由皆与贷款违规入房市有关。包括:房地产项目融资业务不审慎;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不审慎,资金被挪用于支付土地出让金;授信投放不审慎,超额投放;理财资金管理不审慎,回流借款人母公司挪用于支付土地出让保证金;个人经营贷款管理不审慎,资金挪用于购房;个人消费贷款管理不审慎,资金挪用于购房。因对上述第一项行为负有主要责任,相关责任人余晓被警告。

诸多问题浮出水面,也在预料之中。

可以说,贷款违规流入楼市一直是监管焦点,今年更有“围剿”之势。不止杭州银行,工商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等均在5月被罚,盛京银行罚金最多,达到400万元。

早在2018年,银监会就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意见》等:重点整治公司治理不健全、违反宏观调控政策、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产品风险等违规问题,同时表内外资金直接或间接、借道或绕道投向股票市场、直接或变相为房企提供各类表内外融资等乱象也被提及。

2020年底,央行、银保监会发布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设立双红线。

2021年3月1日开始,上海银保监局选取辖内16家银行开展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市专项调查。此前,北京、深圳、广州等多地已先行一步。

3月26日,银保监会、住建部等联合发文,从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等多方面对银行业经营贷提出要求,进一步强化审慎合规经营。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认为,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说明部分银行机构内部治理机制不健全,合规经营意识不够,导致政策执行不到位,在信贷审查审批、贷后管理等重要环节存在漏洞,为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工作人员带来可乘之机。

5月14日,杭州银行宁波分行还收到一张220万罚单。

违规事由也多涉及贷款业务,具体包括:授信审查审批严重不审慎、信贷资金被归集使用、贷款资金被挪用、违反宏观调控政策、委托贷款资金来源审查未尽职、员工与授信客户发生非正常资金往来、非现场监管统计数据与事实不符。

短短几日,合计被罚470万,不知杭州银行是否长了记性。

拉长维度,其往期在此也没少翻车。

以2020年为例, 1月23日,因个人经营性贷款管理不审慎,贷款资金被挪用于购房;向资本金比例不足的房地产项目提供融资等原因,杭州银行被中国银保监会浙江监管局罚款225万。

3月20日,因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企账户、证券账户;信贷资金由他人使用等原因,杭州银行衢州分行被银保监会衢州监管分局罚款90万元。

频频罚单,拷问企业内控能力、风控体系。

更值注意的是,2021年2月23日,杭州银行发行的杭银幸福2021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开启申购,募集规模30亿元,本期ABS的基础资产为个人消费贷。如何消除消费贷再次违规,值得其深思。

发问并非苛求。

“房地产信贷方面,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更加严格,住房按揭贷款额度受央行窗口指导,商业银行需严格防止信用贷、消费贷、经营贷等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市,同时要严格审核首付款资金来源和偿债能力审核、借款人资格审查和信用管理、风险排查等,房地产信贷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加大。”杭州银行在2020年报中这样表示。

看看下列数据,央行窗口指导也有良苦用心:截至2020年末,杭州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720.74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23.61%,占全部贷款比例14.90%。对公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12.79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12.9倍,不良提升至2.79%;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比例9.47%。

行业分析师郝瑞表示,防风险、去不良、提质量是2020年以来银行业的主频词。作为中国金融风险最大灰犀牛,对房市泡沫“零容忍”自在情理中,无论持续强化“房住不炒”、脱虚向实,还是融资三红、贷款两红,以及当下的资金流向严查,均透露出强监管信号。过多依靠此类业务的银企面临持续合规压力、如业务转型不及时、忽视风控漏洞,将不利企业短期稳健性、长期成长力。

02

拨备覆盖率大增152% 房地产业不良率高增

看看股东动作,或有更深体会。

杭州银行470万元罚单背后 房贷“烦恼”几时休?

5月17日,杭州银行公告:中国人寿拟在三个交易日后的六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该行部分股份,合计不超5930.2万股(含本数)。

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3月末,中国人寿持有杭州银行2.85亿股股票,占总股本的4.80%,为其第五大股东。

4月2日,杭州银行公告,太平洋人寿拟减持不超5930万股,占总股本的1%。减持前,太平洋人寿为杭州银行第七大股东、持股2.352亿股,占总股本的3.97%。

值得强调的是,此次减持也是两者入股杭州银行近12年来,首份减持计划。

十二年“坚守”,换来近两倍收益,总体还是不错的。不过,面对两大险资股东“撤退”,市场免不了犯些嘀咕。

险资缘何出手卖出?

东吴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马祥云表示,险资和其他的机构资金,考核机制有差异的。实际上去年中国人寿也一直在低位增持银行股,险资追求绝对收益,淡化考核短期的相对收益。当前时点,对银行股持仓其实也不低了,险资也有可能基于对整个股票市场的判断调整仓位。

既然险资追求绝对收益,那来看看基本面。

杭州银行成立于 1996 年 9 月,2016 年 10 月 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上市当年总资产为7201.25亿元,同比增长32.06%。截至2020年末资产规模达到11692.57亿元,同比增长14.18%。

2020年营收248.06亿元,同比增长15.87%,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0.15亿元,同比增长101.71%,中间业务净收入占比12.15%,较上年同期提升5.17个百分点。

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71.36亿元,同比增长8.09%;基本每股收益1.17元,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14%。

2021第一季度营收75.77亿元,同比增长14.15%;净利25.18亿元,同比增长16.33%。

总体看,2020年及2021第一季度“成绩单”均可圈可点。

但细观,不乏“隐疾”。

2018-2019年,营收为170.81亿元 、214.0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77%、25.53% ;净利润54.12亿元、66.02亿元,分别同比增18.95%、21.99%。2020年营利均增速下降明显。

且全年营业支出增加导致净利增速不及营收增速。其中税金及附加2.47亿元,同比增加35.57%;业务及管理费65.35亿元,同比增加6.3%;

2020全年,杭州银行共计提信用减值损失99.59亿元,同比增加21.95亿元,增幅28.28%。其中计提贷款减值损失76.18亿元,同比增长6.23%;计提金融投资减值损失22.75亿元,同比增长273.22%。

杭州银行工作人员表示,信用减值损失是对于未来将要面临风险来做出的一种准备。信用减值损失主要体现在拨备覆盖率上,2020年我行的拨备覆盖率增长较快,处在银行业内前列。主要从应对未来经济下行的风险做出一个比较审慎地判断,所以增加了减值损失的计提,提高了拨备覆盖率”。

所言不虚,2020年末,杭州银行不良贷款总额51.75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57亿元,不良贷款率1.07%,较上年末下降0.27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469.54%,较上年末提高152.83个百分点。

不过,对于拨备覆盖率提升这么高是否有必要,外界也不乏争议:

5月21日,杭州银行2020年度股东大会举行。现场有股东发问“过高的拨备覆盖率是否会隐藏利润,未来是否还有利润释放的空间”。

董事长陈震山表示,利润是藏不住的,预计全年拨备覆盖率也会基本稳定在500%的水平。

客观而言,2020年是去风险大年,银企为提升资产质量,大幅计提拨备也是行业常态。安永报告《中国上市银行 2020年回顾及未来展望》显示,上市城商行拨备覆盖率整体较上年末上升16.07个百分点。从此看,杭州银行提升计提拨备值得肯定,但增幅远超行业水平,就勿怪外界有质疑声音。

更尴尬的是,其房地产业表现,也为资产质量成色打了折扣。

据搜狐财经数据,2020年杭州银行业务收入增长快,主要因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增长较快。全年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239.3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3%,对于业务收入的贡献占比高达49.36%。

另一厢,烦恼也随之而来,除了上文提到的:对公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增长12.9倍,个人住房贷款余额720.77亿元,同比增长23.61%;个人经营贷款余额702.3亿元,同比增长27.86%;个人消费贷款余额457.15亿元,同比增长0.48%。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2.79%,更较上年末增长9.3倍。

杭州银行470万元罚单背后 房贷“烦恼”几时休?

按照2020年底银保监会的银行业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相关规定,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和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应分别为17.5%、22.5%。杭州银行分别为14.9%、24.37%,超出一条红线。

从此看,与杭州银行而言,房地产业务可谓一把双刃剑。罚单、不良、监管红线,房贷烦恼应是真真不少。

03

超300亿元“补血” 陈震山的永恒话题

问题在于,杭州银行有多少腾挪空间。

2020年股东大会上,资本补充亦是股东关心口焦点。

2017年至2019年,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69%、8.17%、8.08%,逼近监管红线。而2020年末,杭州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41%、10.83%、8.53%,分别较上年末提升0.87、1.21、0.45个百分点。

遗憾在于,可喜改善并未持续。虽获批发行150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但由于可转债转股不够充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未见明显提高。截至一季度末,杭州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18%(非并表),较上年末下降0.19个百分点。

事实上,为缓解资本补充压力,杭州银行已有多次补充计划,通过外部融资来满足监管指标。

梳理发现,自首发上市融资36亿元,杭州银行又进行了三次巨融:2017年发行优先股,融资近百亿元;2020年4月通过定增融资超70亿元;2021年3月下旬发行可转债,融资金额149.83亿元。

陈震山有言“银行要保持规模、质量、效益和结构的动态平衡,资本是永远的话题。”可见重要性。

但粗略算来,算上IPO融资,短短不到5年杭州银行已从市场拿到357亿元。豪横“补血”的另一面,是否也凸显杭州银行内生能力的不足?到底什么才是永恒的话题呢?

如何摆脱融资依赖?增加内生动力,更可持续发展?应是杭州银行高管的一道急迫考题。

陈震山表示,未来一方面要把握资本补充节奏,持续进行外源性补充。另一方面也要保证净利稳步增长,从内源补充资本,从而摆脱对外源性补充的依赖。此外在业务结构方面,要进一步采取资本节流措施,布局小微、交易银行、财富管理等业务,进行轻资本转型,从而让资本的使用更加节约。

字斟句酌,可谓点点扣题、直击杭州发展痛点:精进升级业务、轻资转型才是根本。

然,看看上述罚单及业务表现,果真这般容易吗?

除了减持,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也均未参与杭州银行去年的定增项目。

不过,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澳洲联邦银行持股15.57%,仍为第一大股东,且尚未有过减持动作。之前为“购买”杭州银行,其累计耗资23.31亿元,按5月31日收盘价粗略计,投资收益率超5倍。

看来,杭州银行也是一位时间朋友。但即使如此,澳洲联邦银行近几年也未再参与杭州银行的资本运作。

也许,摆脱牵绊、释放更多内生动力,应从减少房贷依赖、消逝其隐患烦恼入手。

对于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超标整改,董秘毛夏红表示,银保监会的监管口径是针对银行表内资产,但是从表内和表外资产整体来看,杭州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实际上是下降的,整改压力不是很大。监管要求五年内完成压降,预计杭州银行会提前在三年内完成整改。

乐观与否?实操如何?能否真正成为时间朋友,也留给时间作答吧。

本文为首财原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罚单   杭州   银行   信贷资金   审慎   覆盖率   银行业   百分点   余额   融资   贷款   烦恼   资本   资金   风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