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预期分歧,如何看待6月PMI数据?

二季度以来由于经济恢复节奏相对缓慢,市场对于经济走势的预期也开始出现分歧。但从目前的数据来看,经济仍然具备韧性。

6月份制造业PMI录得50.9,高于市场预期值50.4,略低于前值51,显示经济仍处在平稳回升态势,但势头略有放缓。从分项数据来看,本月进、出口及生产指数明显回落,可能受到电力供应紧张、七一前安全检修和广东小范围疫情带来的暂时性影响;但是新订单小幅回升,显示需求仍然不错。

价格指数在“保供稳价”指导之下有所回调,但是仍然明显强于季节性,预计PPI年内第一个高点已经出现,但由于国内外工业品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价格指数下半年大概率仍能保持较高的水平。

往后看,我们继续维持“经济复苏+通胀回升”的判断,叠加海外美联储削减Taper预期渐浓,流动性持续超预期的情况大概率难以持续,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加严格的审视业绩与估值的匹配度,业绩驱动强劲的板块才能扛得住估值收缩的压力。

具体来看:

1、 疫情反复等因素阶段性拖累生产,但需求指标小幅回升

6月新订单指数小幅回升0.2pct至51.5,显示需求端景气度有所回升。但是生产指数回落0.8pct至51.9,明显低于季节性,我们认为主要是受到3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广东疫情小范围爆发,港口运转效率大幅下降,从而对企业进出口和生产安排造成扰动;二是电力供应紧张,三是七一前安全生产趋严、设备安全检修也对供给造成了一定约束。整体来看6月份生产端的负面因素仍是暂时性因素居多,往后看预计至少一和三可以在7月份迎来边际改善,整体来看工业景气度上行概率大于下行概率。

2、价格指数高位回落但仍高于季节性,预计PPI年内第一个高点已经出现,但下半年仍能保持较高水平

6月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61.2和51.4,低于上月11.6和9.2个百分点,回落幅度较大,有关部门对于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的政策效果显现,但是目前价格指数仍然明显强于季节性(2016-2019年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出厂价格指数均值均为48.7)。

结合商务部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来看,预计PPI大概率已经见顶,但大概率仍能保持在较高水平。我们此前已经分析,过去十年中国经历了三次供给出清,产能出清已经非常彻底,目前供需矛盾依旧突出;从海外来看,产能出清的故事同样在发生,同时由于今年海外疫情控制弱于国内,制造业产能恢复较慢、工厂劳动力紧缺、海运效率下降,方方面面的因素导致海内外供需缺口可能在较长时间延续,因此我们预计通胀水平可能在较长时间维持高位。

3、经济延续平稳修复态势,挖掘盈利弹性更强的领域

整体来看,我们维持“经济复苏+通胀回升”的判断。随着国内外流动性进一步回归正常化,流动性持续超预期的情况难以维持,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加严格的审视业绩与估值的匹配度,只有业绩驱动强劲的板块才能扛得住估值收缩的压力。



风险提示:本报告所载信息和资料来源于公开渠道,本公司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适当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观点等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经济   暂时性   通胀   季节性   高于   疫情   流动性   供需   产能   分歧   概率   价格指数   业绩   因素   水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