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细菌汤,涂病人呕吐物,科学家靠“自虐”获得搞笑诺贝尔奖

喝细菌汤,涂病人呕吐物,科学家靠“自虐”获得搞笑诺贝尔奖

现代科学研究有着精密的仪器、严格的流程、谨慎的操作,但科学研究并非向来如此。

《疯狂实验史》以轻松的笔调讲述科学实验史,这些实验五花八门、有喜有悲,有的实验非常大胆,有的让人作呕,有的堪称恐怖,有的充满奇幻色彩,还有的引发了社会伦理问题。

喝细菌汤,涂病人呕吐物,科学家靠“自虐”获得搞笑诺贝尔奖

不过,疯狂本身不是目的,这只是体现了人类无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在通过自己的方式了解未知的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推动科学发展。


科学家到底有多疯狂呢?他们甚至拿自己做实验!有的科学还因此拿了“搞笑诺贝尔奖”。


1.拿自己做实验的疯狂科学家


1802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博士生斯塔宾斯·弗斯跟现代的学生一样,也得操心毕业论文的事。


他的研究方向是致命的黄热病,在那个时候,人们普遍认为黄热病是接触传播。可弗斯偏不信,因为他发现那些频繁接触黄热患者的人,比如医生、护士、病人家属,他们并不比其他人更容易感染。

喝细菌汤,涂病人呕吐物,科学家靠“自虐”获得搞笑诺贝尔奖

19世纪绘制的黄热病病情演进图

怎么证明自己的观点呢?当然是做实验啦。起初,弗斯用狗来做实验,但都不成功。然而弗斯没有轻言放弃,他一不做二不休,决定亲自上阵。


他把黄热病人的呕吐物涂在自己的伤口上,滴进眼睛,烘干做成药片吞下,最后甚至原样喝下呕吐物。但是,不论怎么折腾,他就是白忙活一场,没得病。


弗斯还是不满意,又用病人的唾液、汗液和尿液做了类似的实验,然而还是没有生病。在拿自己的生命做实验之后,弗斯只证明了黄热病无法通过这些方式传播,至于它到底怎么传播,他还是没找到答案。


直到100年之后,人们才终于发现,黄热病其实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

喝细菌汤,涂病人呕吐物,科学家靠“自虐”获得搞笑诺贝尔奖

弗斯的实验虽然恶心,但其实并不危险——毕竟他最后没得病。但我们接下来要说的这位科学家,可差点就把自己玩死了。


这位名叫埃根伯格的美国医生,其实更像个探险家,他和自己的妻子一起游历世界,四处收藏纪念品。就在这个过程中,他对致命的毒蛇产生了兴趣。


埃根伯格希望搞清楚,毒蛇的毒液在进入人体之后是怎么起作用的,遭受毒蛇咬伤的人们又会感受到怎样的痛苦。

喝细菌汤,涂病人呕吐物,科学家靠“自虐”获得搞笑诺贝尔奖

首先,他选择了大名鼎鼎的眼镜蛇作为研究对象,他把眼镜蛇毒稀释后注射到自己体内,结果注射点马上肿起了一个大包,还剧痛无比,不过似乎并没有生命危险。


眼镜蛇毒实验的成功让埃根伯格信心倍增,1928年,他决定找另一种蛇试试看,这一次,他选中了素有“非洲死神”之称的曼巴蛇。


跟之前的做法一样,埃根伯格把曼巴蛇的毒液稀释后注入自己体内,他信心满满地以为,这次最多也就是起个更大的包而已。但他不知道的是,两种蛇毒的作用方式并不一样,眼镜蛇毒会影响血液,而曼巴蛇毒会直接麻痹人体的中枢神经,抑制呼吸和心跳。

喝细菌汤,涂病人呕吐物,科学家靠“自虐”获得搞笑诺贝尔奖

事情很快超出了埃根伯格的控制,20分钟后,他全身发麻,就连手指和脚趾都失去知觉。在感觉快要死掉的时候,埃根伯格要求助手给自己注射了中枢神经兴奋剂士的宁,这才捡回了一条命。


埃根伯格后来又活了33年,在这期间,他再也没做过类似的实验了。


2.获得搞笑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大家可能觉得,随着科学发展,科学家们应该消停消停,别在自己身上搞什么活体实验了。你要这么想,那就低估了他们的执着,从弗斯喝下黄热病人呕吐物之后,过了一百多年,科学家拿自己做实验的事情依然在上演。


1968年,美国的一名兽医罗伯特·洛佩兹在给猫治病时,突然迸发出研究的灵感。怎么回事呢?洛佩兹在给猫治耳螨的时候,刚好房东和她女儿抱怨说耳朵很痒,于是他想到了一个严肃的问题:猫的耳螨能传染给人吗?

喝细菌汤,涂病人呕吐物,科学家靠“自虐”获得搞笑诺贝尔奖

佩罗兹先去查了文献,结果没有发现任何有关人类耳螨的报告,既然如此,他决定只能用自己做实验了。他从一只感染了耳螨的猫身上挖了点耳垢,用显微镜确认了耳螨的存在,然后把这坨耳垢塞进了自己的左耳。


结果如何呢?他很快感到疼痛、瘙痒,螨虫在耳朵里抓来抓去的声音让他无法入睡。到了第四个星期,他的耳道充满了耳垢,听力丧失,不过螨虫的活动也大大减少。后来,他用热水清洗了耳朵,耳螨慢慢消失,听力也恢复了正常。


照这么说,耳螨是能传染给人类的?为了保持科学的严谨性,佩罗兹又重复实验,结果发现,这次螨虫在耳朵里折腾了两个星期就消停了,症状减轻了不少。佩罗兹心想,该不会自己对耳螨产生了免疫力吧?于是,他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把耳螨塞进自己的耳朵——症状果然又减轻了。


佩罗兹由此总结,耳螨的确能传染给人类,而且可能存在一种对螨虫的免疫反应。他的研究成果获得了1994年的搞笑诺贝尔奖,也许,以后也不会再有人重复他这个实验了吧。

喝细菌汤,涂病人呕吐物,科学家靠“自虐”获得搞笑诺贝尔奖

下面出场的这位科学家,也是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搞笑诺贝尔奖。

为了研究男女行为,荷兰医生佩克·凡·安德尔想到一个点子,用核磁共振拍摄这个隐秘行为的图像。

凡·安德尔找来两个朋友做志愿者。在1992年10月的一天,香艳的画面在冰冷冷的实验室发生了,一对男女被推进了直径不到50厘米的核磁共振仪箱体里。

在实验过程中,这对情侣很多时候需要几十秒保持不动,这样仪器才能完成扫描。实验结束后,凡·安德尔把图像数据整理起来写成论文发表,但频频被拒绝,有的杂志怀疑这是恶作剧,还有的杂志说数据不够。

于是,凡·安德尔在电视台发广告,公开征集参与者,最终又找来了8对男女参与实验。一波三折之后,凡·安德尔的图像终于在1999年被刊登在《英国医学杂志》上,这项研究也让他获得了“搞笑诺贝尔奖”


3.只为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佩罗兹通过“自虐”获得了“搞笑诺贝尔奖”,下面要说的这位,可是因为“自虐”拿到了真的诺贝尔奖,怎么回事呢?


1984年,一名叫巴里·马歇尔的澳大利亚医学生从一名病人的胃中收集到了大约10亿个细菌,混着水一饮而尽。他回忆道:那味道就像让人作呕的生肉!

喝细菌汤,涂病人呕吐物,科学家靠“自虐”获得搞笑诺贝尔奖

巴里·马歇尔

他何苦这样折磨自己呢?原来在当时,马歇尔正在专心研究胃溃疡,这是一种胃粘膜损伤疾病。马歇尔和研究伙伴罗宾·沃伦从胃溃疡患者体内分离出了一种螺旋杆菌,他们推测,这种细菌就是导致胃溃疡的罪魁祸首。


可是在当时,没有人相信这样的观点。开玩笑,人的胃是什么地方?里面装的是盐酸,铁钉放进去没准都能溶解,怎么可能有细菌存活下来?行吧,没人相信马歇尔,他就只能用实验说话了。

喝细菌汤,涂病人呕吐物,科学家靠“自虐”获得搞笑诺贝尔奖

一开始,马歇尔也试着利用实验动物,在小鼠和猪身上做实验,但很遗憾,都没获得预期结果。为了揭开真相,他决定自己来,一碗“菌汤”下肚之后,他很快就“如愿以偿”地得了胃溃疡。

喝细菌汤,涂病人呕吐物,科学家靠“自虐”获得搞笑诺贝尔奖

历经波折之后,马歇尔的理论终于受到了公众认可,胃溃疡被定义为一种由细菌引发的传染病,而他自己也获得了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说: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加深了人类对慢性感染、炎症和癌症之间关系的认识。”

喝细菌汤,涂病人呕吐物,科学家靠“自虐”获得搞笑诺贝尔奖


从古到今,不管是过去在小作坊里鼓捣的业余爱好者,还是现代学识渊博的科学家,他们的血液里可能都流淌着疯狂的因子。他们都在给这个世界增添色彩,让生活更美好一点,只是,选用的方式可能和有点与众不同。这些科学家们可以很很搞笑、很变态,我们暂且不说他们的研究是对是错,他们对科学本身的热忱和执着都值得嘉奖。


跟这些前辈相比,现在的科学家们拥有更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但同时也有了更多的道德约束和局限。如今的科学家也许比不上过去的“疯狂”。不过收敛点也不是坏事,随着科学秩序和标准越来越完善,可操作性也越来越强,就会有更多的人加入科学研究的队伍,让科学以一种严谨的状态飞速向前发展。


编辑|凉山

排版|凉山

路上读书:全球名校博士30分钟精读一本好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诺贝尔奖   巴里   细菌   黄热病   耳垢   科学家   病人   罗兹   蛇毒   搞笑   马歇尔   胃溃疡   人类   疯狂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