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现近200亿!潘石屹甩卖SOHO中国,接盘的黑石什么来路?

套现近200亿!潘石屹甩卖SOHO中国,接盘的黑石什么来路?

潘石屹终于卖掉了SOHO中国。

6月16日傍晚,SOHO中国方面对外回应,宣布黑石已发出全面收购要约,取得SOHO中国的控股权。收购价格为每股5港元,最高现金代价为236.58亿港元(约合30.48亿美元,约合195亿人民币)。

套现近200亿!潘石屹甩卖SOHO中国,接盘的黑石什么来路?

交易完成后,SOHO中国现有控股股东将保留9%的股权。同时,黑石计划保持SOHO中国的现有主营业务和管理团队。

不过,30.4亿美元的售价,远远不及潘石屹最初的预期。

此前,SOHO中国已两度传出私有化的消息,黑石曾给出40亿美元的慷慨报价。更早之前,SOHO中国将所持的八个核心写字楼项目摆上货架,标价80亿美元。


套现近200亿!潘石屹甩卖SOHO中国,接盘的黑石什么来路?

收购SOHO中国的黑石集团到底什么来头?


黑石集团创建于1985年,跟华尔街上动辄百年历史的老牌金融巨头相比,实在是太年轻了。


但经过三十多年的起起落落,如今的黑石已经成长为美国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公司,在私募行业呼风唤雨,让无数同行羡慕嫉妒恨。


今天路上读书给大家带来的这本《资本之王》,讲的就是黑石的故事。

套现近200亿!潘石屹甩卖SOHO中国,接盘的黑石什么来路?


在这本书里,两位美国资深财经杂志撰稿人不仅分析了黑石集团的成长轨迹,系统记录了它在发展过程中的经典案例,而且把它作为全球私募股权的一个象征和标杆,全景式地展现了这个行业的变迁。


1.黑石的创立


20世纪60年代,美国金融市场迎来了轰轰烈烈的杠杆收购热潮。杠杆收购,即向银行借钱收购公司,然后把公司作为抵押,再利用公司创造的现金流来还本付息。


举个例子。1982年,一家叫韦斯雷的公司用8000万美元收购了一家并不被看好的贺卡公司,这比收购资金里,韦斯雷公司自己只出了100万美元,其他都是银行借款。


在收购完成短短16个月之后,韦斯雷公司就卖掉贺卡公司的不动产,并把它运作上市,市值高达2.9亿美元。实际收益率高达200倍!

套现近200亿!潘石屹甩卖SOHO中国,接盘的黑石什么来路?

彼得·彼得森

看好“杠杆收购”的巨大利润空间,1985年,老牌金融巨头雷曼兄弟公司的前董事长兼CEO,59岁的彼得森和38岁的施瓦茨曼联手创立公司,专做杠杆收购,公司取名“黑石”。

它结合了两位创始人的姓氏,“施瓦茨”在德语里是“黑”的意思,而“彼得”在希腊语里代表“石头”。


2.严格的风控和精准的眼光,让黑石蓬勃发展

在投资行业,要成功,最关键的是把握两大原则:一是少亏钱,二是多赚钱。怎么做到呢?前者需要严格的风控,后者则需要精准的眼光。黑石正是靠着双管齐下,不仅超越了KKR等前辈,也顶住了北极星集团等后来者的冲击,稳坐行业老大的位子。
风险控制可以说是投资的第一要素。“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在变幻莫测的资本市场,财富的积累是缓慢的,但要亏得裤子都不剩,也就是一瞬间的事,甚至因为一个错误葬送掉一个公司。

就连“股神”巴菲特都说过,投资有三个要义:不要亏损,不要亏损,不要亏损。宁可错过,也不能犯错。

套现近200亿!潘石屹甩卖SOHO中国,接盘的黑石什么来路?


黑石采取的,就是这种非常谨慎的投资态度,这从公司4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就可见一斑。要知道,当时彼得森和施瓦茨曼都身家上千万,对并购行业也很看好,却依然决定不冒风险,只是小小地投资一把。

要是等这40万美元花完,黑石还没实现自给自足,那就意味着投资失败。
事实证明,这种对风险的严格把控是明智的选择,让黑石在后来的几十年里,避开了好几个投资陷阱。

比如在1987年秋天,在募到6亿美元以后,为了锁定资金,他们把钱投进了股市。可好景不长,到了10月的第二周,股市就开始剧烈波动,通货膨胀也开始恶化,还有传言说利率要上涨。所有这些,都将拖累经济,打击杠杆收购行业。
施瓦茨曼非常紧张,果断在10月15日下达平仓指令,第二天,黑石就顺利抽出了所有资金。仅仅过了3天,就爆发了著名的“黑色星期一”股灾,当天美国股市暴跌23%,投资者损失惨重。这次精准的逃顶对黑石来说意义重大,假如当时没能及时平仓,那么新引进的投资者肯定纷纷要求撤资,这对刚成立才两年的黑石将是灭顶之灾。

套现近200亿!潘石屹甩卖SOHO中国,接盘的黑石什么来路?


在少亏钱的基础上,黑石还努力多赚钱,积极地在全美国寻找投资机会。在1988年做成了第一笔收购业务。当时,为了反击恶意收购,美国钢铁公司宣布,将出售包括铁路和船舶运输业务在内的资产,并用所得资金回购股票。

经过评估,黑石觉得尽管当时钢铁价格不断下跌,但并不影响运输业务的利润,所以正是一个比较好的收购时点。
于是,黑石的几位合伙人马上跟美国钢铁的高管见面洽谈。对于这次资产出售,美国钢铁是心有顾虑的,他们虽然想卖掉大部分股权,减少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但又不想失去太多控制权,毕竟钢铁业务的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还是要靠铁路和船运。

为了安抚对方,黑石在设计方案的时候,充分考虑了这些担忧,给美国钢铁吃了一颗定心丸

套现近200亿!潘石屹甩卖SOHO中国,接盘的黑石什么来路?

美国钢铁公司


1989年,黑石集团与美国钢铁组建合资公司,接管铁路和船舶运输业务。一开始,合资公司的情况并不好,估值只有同行业公司的一半,而且6.7亿美元的交易资金里,黑石只出了2%,其余都是银行贷款。但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合资公司就基本把债务都还清,开始盈利了。

到2003年,黑石集团最终把合资公司的股权卖给加拿大国家铁路公司的时候,收益超过25倍。不服不行,彼得森和施瓦茨曼的投资水平真是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境界。
所以你看,严格的风控和精准的眼光,让黑石的生意蒸蒸日上。不过,黑石不光业务做得好,人缘也很棒,这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3. 实施合作伙伴战略,与客户和合伙人建立良好关系

和美国钢铁公司的这次合作,给黑石集团带来了非常好的声誉。这不仅是因为它把美国钢铁从恶意收购危机中拯救出来,同样重要的是,它注重与被收购企业母公司的共同长期利益。
要知道,当时市场上的很多收购者态度强硬,对收购的资产百般控制,但黑石却愿意在手握多数控股权的同时,给美国钢铁同等的表决权。

这种愿意分权的开放策略和友好态度,让他们赢得了源源不断的业务,更是让他们的业务能力节节攀升,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日渐强大。

套现近200亿!潘石屹甩卖SOHO中国,接盘的黑石什么来路?


到1980年代后期,由于市场上钱多资产少,收购价格越来越高,再加上经济形势难以捉摸,过去那种靠把握买卖时机、腾挪资产赚钱的路子越来越走不通了。这种情况下,收购者们就不得不踏踏实实,想办法改善企业经营来赚钱,而不是倒买倒卖快速套利。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黑石集团的优势更加凸显。利用合作伙伴战略,他们大大改善了被收购公司的运作效率,创造出投资收益,跟很多大客户的合作,包括时代华纳公司、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公司做大做强、业务多元化的过程中,光靠彼得森和施瓦茨曼两人肯定不够,团队必须补充新鲜血液。

套现近200亿!潘石屹甩卖SOHO中国,接盘的黑石什么来路?

公司要吸引人才,一般要么给高薪水,要么分一些股份,但这会分散黑石的控制权。怎么办呢?这难不倒他们,两人一商量,创造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合伙人制度
在吸引到顶尖人才以后,黑石集团就会成立相应的子公司,并给对方较多的股份。这样一来,既能留住人才,又保证黑石本身的股权不变。靠着这种模式,黑石从华尔街的其他金融机构和政府经济财政部门挖来了不少人才。
凭借着跟客户和员工的合作伙伴关系,黑石集团业务红火、人脉和谐。可俗话说,没有常胜将军,黑石也有过投资失败的时候,那它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4. 顺应行业而变,黑石成为私募股权的领头羊

1989年,黑石集团接连经历了几次投资失败。当时他们刚刚收购了两个公司,却不巧赶上经济形势恶化,其中一个公司甚至已经濒临破产。

这下,他们既没法通过公司盈利偿还收购贷款的利息,又没法从银行融到过桥贷款来暂时缓解危机,结果,最后收回的资金还不到投入的六分之一。之后,黑石又错误投资了股市,短短几个月损失了十几个点。
一年里投资连连受挫,再这么下去,黑石恐怕名声不保。于是,公司建立了更完善的投资审查制度,还立下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任何人只要犯一次严重错误,就必须出局,哪怕是合伙人也不能幸免。

套现近200亿!潘石屹甩卖SOHO中国,接盘的黑石什么来路?


不过,这些失利也不能全怪项目负责人,毕竟到1990年代,杠杆收购的狂潮已经逐渐退去,信贷变得不再那么容易,德崇证券掌控的垃圾债券也失去了市场,杠杆收购从野蛮生长走向了精细化运营。
经过十几年的肆意发展,杠杆收购的名声不太好,为了改变形象,收购者们给它安上了一个更好听的名字:
私募股权

在那以前,私募股权一直指的是,对有潜力的年轻公司进行风险资本投资。由于它对创新经济的促进作用,还一度备受赞美。但从那之后,私募股权基本成了杠杆收购的代名词,世界上的大型私募股权公司,基本都是七八十年代的杠杆收购者。

套现近200亿!潘石屹甩卖SOHO中国,接盘的黑石什么来路?

施瓦茨曼


在施瓦茨曼的领导下,黑石先后完成了乐高玩具、杜莎夫人蜡像馆等一系列成功投资,奠定了在业界的统治地位。

与此同时,随着公司元老们纷纷自立门户,新人才不断加入,黑石集团也开辟了新的投资业务,比如债务重组、房地产风险投资、另类资产管理等等。
幸运的是,由于没跟风去做科技公司的风险投资,黑石不仅没有受到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冲击,反而在市场衰退中捞到了不少兼并重组的机会,在
塞拉尼斯等周期性公司的收购案中大赚一笔。

套现近200亿!潘石屹甩卖SOHO中国,接盘的黑石什么来路?

除了含义有所改变,进入21世纪,私募股权的资金来源也发生了变化。在机构投资者中,企业养老金和政府养老金的比例不断提升,给私募股权带来了大量稳定的长线资金,也让这个行业变得更加集中。
同时,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看上了私募股权的高收益,想从中分一杯羹。但问题是,法律不允许公众直接进行这类投资,于是,上市就成了私募股权公司们的新目标。


2007年6月底,黑石集团率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又一次巩固了行业领头羊的地位。


编辑|凉山

排版|凉山

路上读书:全球名校博士30分钟精读一本好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中国   来路   合伙人   杠杆   美国   精准   股权   钢铁   铁路   资产   资金   美元   业务   集团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