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社会的“过度敏感”:源自顾虑心理影响下的无意义思考

又到一年毕业季,

刚刚踏入社会的他,此刻充满焦虑,

对他来说,这社会与想象中完全不同。

但四周是卖力奔跑的同学,

他又如何能停下脚步?

于是他只能承受焦虑,强忍痛苦,缓步行走,

但,这样就足够了吗?


初入社会的“过度敏感”:源自顾虑心理影响下的无意义思考

足够了吗?

人生的磨难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不可对于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洛克

这样真的足够了吗?告诉自己社会本就是这样,然后强忍痛苦的缓步行走,看着周围的同学一步步超越自己,便是社会教给我们的第一课吗?

显然不是,我们本应该以另一种方式踏入社会,以一种艰难却充实、痛苦却收获满满的方式,在社会中闯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那么是什么在阻碍我们?是什么让我们无法适应社会、是什么让我们产生了焦虑与痛苦?

很不幸,原因很多,这世上有着千种万种的因素,会使我们无法适应社会,在社会中不知所措。

但所幸的是,或许我们只要认识到一点,凭借这一点,我们便可以消除大部分痛苦。

初入社会的“过度敏感”:源自顾虑心理影响下的无意义思考


01 敏感

什么是敏感?所谓的敏感指的是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反应迅速,使我们得以在环境中敏锐地捕捉信息。

敏感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理解的感受,甚至于我们不需要在一些具体的场景之中,即可很好的理解敏感的具体表现。

“试想一下,我们在老板办公室门前,老板严肃的要求我们述职,而我们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在办公室门前的这一刻,时间似乎开始变慢,我们可以清晰的听到四周人的语言与行为,甚至是看向我们的目光”。

敏感是一种能力,作用于物体之上我们称之为观察力,作用于人际之上我们称之为共情,它的本质是,通过对事物的敏锐观察,帮助我们更好的在社会中趋利避害。

甚至于说,我们人类基因的代代延续,与这种敏感的力量,有很大关联。

初入社会的“过度敏感”:源自顾虑心理影响下的无意义思考


02 过度敏感

敏感从来不是伟大天才的优良品质,伟大天才所喜爱的是准确——狄德罗

但社会、时代在变化,我们已经不再是茹毛饮血的社会,即使我们“不够敏感”也并不会为我们带来“灭顶之灾”。

而社会、时代的变化不仅于此,部族时期我们仅需要接触少量人、少量信息,而如今我们却不得不接触更多的人、接触更多的信息。

“社交媒体不断地帮助我们维护更多的人际;内容平台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足够敏感的我们,是否可以将这些人际与信息,处理的游刃有余,方方面面都令人满意?显然即使是我们奋尽全力,也很难实现这一点。

“即使我们努力的想要维护所有关系,我们也总会冷落一些人、冒犯一些人,这是受限于脑力、时间极限的客观规律”。

我们敏锐的观察、仔细的揣摩、严谨的推敲,最终结果却不尽人意,我们并未如想象之中一般获取到同事的关系与领导的认可。

这是一件令人失望至极,并且痛苦至深的事情,而过于敏感所带来的失望,更是导致了多种其他影响。

初入社会的“过度敏感”:源自顾虑心理影响下的无意义思考


初入社会的“过度敏感”:源自顾虑心理影响下的无意义思考

过度敏感的

背后

敏感使我们可以快速的吸纳环境中的事物,并作出相应的决策与行为,从而获得快速的成长,但过度的敏感,却使我们陷入焦虑与痛苦之中,止步不前。

不过正如不断超越我们的同学一般,许多人似乎并没有过度的敏感,他们在脚步轻快的超越我们。

那么,为何身处同样的社会与时代,有的人却表现出过度的敏感,有的人却并没有这种情况呢?


01 顾虑心理

人类天生具有“弑父情结”,从一出生,他就注定要和父亲展开斗争,以摆脱被统治,被支配的地位,争取独立自由的权利,进而掌握家庭的主导权和社会的主动权——弗洛伊德

我们身处同样的社会与时代,但我们的成长环境却不尽相同,有的人出生后一帆风顺,可以肆意的成长,有的人出生后却历经坎坷,不得不面临家庭的重负。

生活环境的不同,将决定一个人是否会过度敏感,在心理学中有一种情绪障碍,被称之为顾虑心理,指的是过度的担忧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从而不断地对自己进行自我批评。

“比如生活在一个高压家庭之下的孩子,不得不随时揣摩父母的心情与动作细节,从而防止自己因莫名的原因触犯父母,引起责骂”。

人越是生活在逆境之中,则越容易陷入过度敏感的情况之下,原因在于从我们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观察与揣测,一旦稍有懈怠,便会引起巨大的负面影响。

但父母是否指责我们,并不是由我们所控制的,在许多家庭之中,父母的指责并非理性思考的产物,而是情绪化的发泄。

但父母总会找到一定的理由,来进行指责,从而使我们认为自己“没有做好”,从而进行自我批评,并力求自己更加的敏感。

很不幸,成年后这种过度的敏感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一种习惯,在这种习惯的影响下,过度敏感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一种本能,在无意识间便得到运用。

初入社会的“过度敏感”:源自顾虑心理影响下的无意义思考


02 强迫性重复

顺境的少年时期是快乐的,我们可以无忧无虑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毫无顾忌的寻求他人的帮助与原谅。

但逆境的少年时期是痛苦的,因为彼时的我们并没有能力改变任何事,我们只能顺应苦难,并祈求它尽快的过去。

我们并非没有尝试过,年少的我们敏锐的观察着周遭的一切,苦想着对策,但这一切都没有任何改变。

成年后,所有人都在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改变一些东西、可以挽回一些遗憾,于是我们仍在使用过度敏感的情感,去感触这个世界,但这不过是一种强迫性重复。

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书中提及的强迫性重复,其实很好理解,在本文中的体现便是不断地重复年少时无力的场景,并试图改变与掌控,即使是我们知道这种重复是痛苦、无意义的,也无法停止。

“我们步入社会后仍在过度敏感的观察环境,目的是为了证明自己可以掌握那些突发的情况,也可以确保不会遭到评价者的指责,从而重新获得掌控感,使自己不再否定自己”。

但正如我们前文所说,过度敏感反而使我们,无法将精力分配于真正重要的事情之中,从而陷入更深的自我怀疑之中。

因此,不断地重复体验曾经那种无力的场景,又有什么意义呢?

初入社会的“过度敏感”:源自顾虑心理影响下的无意义思考


初入社会的“过度敏感”:源自顾虑心理影响下的无意义思考

换一种

方式

重复体验那种无力的场景,没有任何意义,或者说过度敏感的揣测,本身便没有任何意义,毕竟揣测的背后是推理,对于一名刚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在对社会认识不深的情况下,所谓的推理,往往是漏洞百出的。

因此,作为毕业生的我们来说,并不需要过度敏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敏感,而是我们需要主动的进行心力资源分配。


1. 心力资源分配

说起心力资源,其实很好理解,我们每天可以处理、思考的信息是有限的,随着我们的休息恢复,随着我们的思考衰减。

当我们的心力资源殆尽,则会使我们产生无力、虚脱感,对许多事物提不起任何兴趣,即使是在必要的思考环境下,大脑也处于停滞状态。

“一场6小时的会议,可能在3小时内,许多人便已经无法跟上会议节奏,会议的后半场在完全的懵懂中度过。”

然而,过度敏感使我们的精力分配余了没有意义、价值低的事物之中,因此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心力资源分配方式,将自己的精力聚焦于正确的事物之中。

我们人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成长可以为我们带来更好的思考方式,也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收益。

我们在进行心理资源分配时,只需要铭记一个原则,那便是这种思考是否具有延续性,是否在未来可以获得成长性。

“比如工作涉及多项能力,不仅有着底层的判断力,也有岗位必备的技术能力,显然是具有成长性的,因此我们将心力资源分配到工作相关的项目之中,思考、分析、整合工作能力内容。”

而许多我们所过度敏感的事物,其实本身是不具备成长性的,我们的心力资源会随着我们的淡忘而白白损耗。

“今天和同事打招呼,对方没有回应我们,是不是不喜欢我们?;今天领导主动问我工作进度,是不是对我的工作进度不满?”

像这种内容,显然会随着时间的推进得以真相大白,在事先过度的敏感,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失去意义。

初入社会的“过度敏感”:源自顾虑心理影响下的无意义思考


02 关注点

在心理资源分配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减轻过度敏感的影响,我们还需要考虑自身思考的关键点。

“领导主动问我工作进度,是不是不满意我的工作?”

对过度敏感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常态化的思考方式,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思考方式,原因在于这种思考的关注点产生了偏移。

这种思考关注点的错误之处在于,混淆了事物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最终考虑的并非事物本身,而是自我,但考虑自我很多时候并无法对事物产生影响,这最终会导致不断地自我怀疑。

“领导主动问我工作进度,我的工作汇报节点是不是要频繁一些?”

只有当我们将关注点聚焦于事物本身,答案才是封闭性的、才是可以得出结论的方式,而非漫无目的的猜想。

因此,想要减轻自己的过度敏感,需要在心力资源分配的基础上,有意识的调整自己的关注点。

初入社会的“过度敏感”:源自顾虑心理影响下的无意义思考


03 优秀罗列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应届毕业生在步入社会后,会面临学校技能无法匹配社会技能的问题,多次的工作出错,自然会使自己再次陷入过度敏感之中。

但仅仅是通过自我的劝说与开导,并无法真正的削减这种影响,因此应届生需要及时的对自己优秀的行为进行罗列,从而抵抗自己的错误行为。

毕竟对于毕业生来说,错误行为的数量可能要远高于那些优秀的行为,我的建议是通过网络中的记事本等工具,及时将自己优秀的闪光行为进行记录。

主要记录5个维度的数据,分别为:时间、场景、行为、感受、总结,通过不断地记录与重复阅读,为自己树立信心,提供动力。

从而使自己有自信,去面对社会、面对困难与挫折,同时也使自己有自信可以忽略那些不必要的细枝末节。

最终从过度敏感中走出。

初入社会的“过度敏感”:源自顾虑心理影响下的无意义思考


初入社会的“过度敏感”:源自顾虑心理影响下的无意义思考

尽可能的学习,是学校给予学生的任务,而如果抱有这种目的进入社会,接触到更多的信息与不可揣摩的事物,竭尽所能的观察与思考,反而成为了最平庸的人。

因为心力资源的杂乱分配,使自己无力思考那些最重要的、具有成长性的事物,自然被多种负面情绪所左右。

步入社会的毕业生,需要懂得应该思考什么,忽略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敏感   社会   关注点   心力   顾虑   敏锐   精力   事物   分配   痛苦   意义   自我   方式   心理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