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汽时代:虚拟与现实并存,角色互换后,谁又比谁高尚?

如果世界处于寒霜末世之中,我们依靠一台蒸汽动力设备苟延残喘,而世界的温度仍在不断下降,那么道德与生存之间如何抉择?如果我们必须采集资源才能维持设备的运转与迭代,我们是否还能保持如今文明社会的秩序与道德?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社会的道德是建立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所衍生出的一种集体文化,所以在末世状态下,道德将不具备生存的土壤,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向生存妥协。

也有人认为,即使是在末世状态下,社会也应该遵从一定的道德与秩序,才能防止人性崩塌所导致的“内冲突”,待到末世结束后,使人类还得以幸存文明的“曙光”。

冰汽时代:虚拟与现实并存,角色互换后,谁又比谁高尚?


冰汽时代:虚拟与现实并存,角色互换后,谁又比谁高尚?

虚拟与现实

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候,我们无意中发现一款名为《冰汽时代》的游戏,在游戏中人们需要熬过不断恶化的寒冬,而游玩者,需要不断遭遇灵魂的“拷问”,不得不在资源管理与人性之间做出选择。

但在游玩过程中,为了尽可能的增加资源储备,人性早被抛在脑后,雇佣童工、过劳加班、游戏中的工人在严寒下还需要品尝着掺了木屑的食物,而在做出这些决定时,我们是那么的理所当然与无所顾忌,以至于整个游戏在国内,已经成为了一种“大生产运动”。

在通关后,游戏创作者留在末尾的一句:“这一切值得吗?”,让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现实中员工认为企业存在“剥削”,但在企业主看来,可能并非如此。

冰汽时代:虚拟与现实并存,角色互换后,谁又比谁高尚?


01 “剥削”

提起“剥削”,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企业要求的强制加班与微薄的薪水,认为企业主在降低自己的福利待遇,以实现他自己的财富增值。

但实际上,“剥削”之所以如此被痛恨,原因在于资本的“剥削”过程,本质上是对劳动者时间与自由的剥夺,劳动者通过出卖时间换取报酬,而这个过程中失去的便是自由。

赫胥黎说时间最不偏私,也最偏私,每个人确实都有着24小时的时间,但对于劳动者来说,不得不出卖时间换取生存,而对于资本家来说,可以通过收买劳动力换取时间。

“劳动者不得不在下班后面对家庭中的琐事,这占用了他的自由时间;而资本家则可以轻易的通过雇佣的方式,来节省这部分的时间”。

剥削的本质是对时间与自由的占有,劳动者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产生强烈的不适感与反抗情绪,但由于这种占有如今属于一种“共识”,所以劳动者并没有更好的选择。

于是许多劳动者不免在内心迸发出一种情绪:“如果我以后成为老板,我必然不会这么做”。

冰汽时代:虚拟与现实并存,角色互换后,谁又比谁高尚?


02 角色互换

但真的如此吗?如果角色互换,劳动者成为企业主,也能继续对剥削抱有不满与反抗态度吗?

通过《冰汽时代》中玩家对待工人的态度与游戏中实际操作的方式来看,可能在角色互换后,劳动者将成为新的“剥削者”。

在“大生产运动”中,玩家的一切操作,都是为了更好的摄取、储存资源,以期待度过寒冬末日,得以迎见新的曙光。

24小时紧急加班、往食物中掺杂木屑、破损的房屋,甚至是对童工的雇佣,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分明在某些时候,体会到了这种措施的“痛苦”,但当我们转化为“剥削者”角色后,这些措施背后的“痛苦”便被我们抛之脑后。

难道仅仅是因为这是一款游戏,仅仅是因为我们知道这都是“虚假”的吗?

冰汽时代:虚拟与现实并存,角色互换后,谁又比谁高尚?


冰汽时代:虚拟与现实并存,角色互换后,谁又比谁高尚?

劳动者与

“资本家”

正如我们观看电影那般,即使是虚假的事物也可以引起我们的恸哭,因为那来自现实的演绎,本就会激起我们的同理心。

而游戏中我们近乎残忍手段引起的“痛苦”,明明在现实中比比皆是,却并未使我们产生怜悯的情绪,我们近乎理性决策的背后,将揭开“剥削者”思维的本质。

现实中企业主毫无顾忌的安排加班、毫无顾忌的占用劳动者的时间与自由,却给予着低廉的报酬,这是否会引起人性或者说是自我道德的谴责?

答案是并不会,正如我们在游戏中的“残忍”操作一般,我们并非泯灭了自我“人性”使我们不会产生愧疚与谴责,而是我们或许根本不认为自己进行了“错误”的决定。

冰汽时代:虚拟与现实并存,角色互换后,谁又比谁高尚?


我们人类有着天然的“认知”局限性,我们很难体会、感知、认识到那些我们未曾接触过的事物,因此即使是我们所幻想出来的生物,往往也挣脱不了马首蛇尾、鱼鳞鹰爪等事实存在的特征。

现实中的我们,可以体会加班带来的亲人疏远、身体不适,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座椅与身体长时间接触所带来的如坐针毡。

认知的局限性,使我们只能片面的感受到他人的处境,这导致我们所认为的“理解”,实际上离真正的理解,还有着遥远的距离。

我们只能知道在饭食中掺入木屑可以将资源投入更重要的地方,却无法感受到游戏中混杂木屑食物在工人食道中翻腾、撕扯的感受,正如企业主无法理解我们因加班导致与家人生疏时产生的痛苦。

我们只能看到工人在末世情况下仍“短视”的要求8小时工作,却无法体会到工人弯曲的脊梁与手上的冻疮,正如企业主无法理解为何我们期待着自由时间去抚慰伤痛。

我们在基层工作,可以看到基层所遭受的“不公待遇”,我们的管理层工作,则可以看到管理层所遭受的“不公待遇”。

那么我们站在企业主的位置上,则只能看到自己所受到的“不公待遇”,这也就是认知局限性所带来的阶级立场,我们会随着角色的转换,而产生不同的思想,并通过实际的行动去捍卫所属阶级的利益。

冰汽时代:虚拟与现实并存,角色互换后,谁又比谁高尚?


剥削者无法感知到自己是剥削者,即使是面临反抗,正如我们在游戏中,面临工人对条件不满所发出的罢工行动时,我们并不会思考自己是否做错,而是疑惑于他们为何如此“短视”。

当我们对企业的待遇不满时,企业主也会产生这种想法,原因在于进行游戏时的我们,和企业主一样,有着一样的目标,那就是“活下去”。

无非是,游戏中的“活下去”是在生命与自由之间的抉择,是末日下的痛苦挣扎;而现实中的“活下去”则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不被残忍淘汰。

但两者相同的地方,在于有着崇高的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之下,我们倾向于放弃短暂的利益,去谋求未来的美好,这也是为何我们会疑惑与他们“短视”的原因。

毕竟游戏中的工人如果愿意24小时加班,那么最终便足以迎来曙光;如果现实中的员工愿意24小时加班,并不追求短暂的加班费等利益,那么企业足以成为行业龙头,从而实现共同的富裕。

但真的是这样吗,并非如此,工人24小时的加班可能由于玩家的错误操作而全盘皆输;员工24小时加班,最终可能由于企业主的错误决策而一无所获。

我们常说生产力效益,指的是资产不得不维持增值,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维持生存,而生存并不是资本家的目的,贪得无厌的追求剩余价值才是,因此崇高目标最终的共同富裕,显然无法轻易实现,蚂蚁金服中传出的欢呼声如果那么常见,又何以持续霸占热搜呢?

既然目标是服务于资本的增值,企业主作为直接的获利者,那么又何来所谓的崇高,说到底不过是满足自身私欲所编织出的借口。

我们可以骄傲的说自己打通了游戏,带领人类度过末世,建立起新的文明,但回头看看,又有多少次失败,又有多少次寒冷的枯寂?

或许那些冻寂在寒冷中的孤魂也有着他们的价值,他们的价值便是牺牲了自己,成就了我们。

冰汽时代:虚拟与现实并存,角色互换后,谁又比谁高尚?


冰汽时代:虚拟与现实并存,角色互换后,谁又比谁高尚?

《冰汽时代》这款游戏,出于波兰一个小而美的游戏公司11 bit studios,这家游戏厂商可谓是别具匠心,喜欢在游戏中引入人性的拷问与抉择。

正如之前所发售的这《这是我的战争》,通过使玩家扮演战争中的求生者角色,来唤醒人们内心对和平的渴望。

《冰汽时代》被国内戏称为《刁民朋克》,成为了疯狂的造梗“机器”,但这并非出于末世环境下的工人们的个人需求,而是出自于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恐惧,我们与他们,

并无不同。

冰汽时代:虚拟与现实并存,角色互换后,谁又比谁高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剥削者   角色   曙光   木屑   短视   资本家   劳动者   企业主   高尚   工人   人性   道德   现实   小时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