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中,“年”、“除夕”、“压岁钱”,经不起推敲之处

民间传说中,“年”、“除夕”、“压岁钱”,经不起推敲之处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有很多民间传说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当然了,既然是“民间传说”就不应该较真,但闲闲财经反而想要进行探讨一番,一窥其背后文化根源。咱家认为,其意义还是有的,比如之前我们讨论过的“七夕”,实则是古人观测星象,从牵牛星、织女星上演化成了人间故事而已。


按照民间传说,要么存在年兽,要么存在夕兽,要么年兽就是夕。


上古时代在每年的“除夕”这天,年兽总是袭击村庄,于是大家就通过挂灯笼、贴红纸、放鞭炮等手段驱赶走了年,也有一种说法,这一天“夕”被除掉了,所以叫“除夕”。


而“压岁钱”传说中,有人把“岁”非要用谐音解释成“祟”,古人给小朋友“压岁钱”的时间也基本发生在除夕这一天,又有人解释成“压惊钱”,但还是解释不清楚“压岁钱”的来历,既然都是发生在这一天,这个“祟”就应该是“年”或者“夕”才对。


应该叫“压年钱”,或者说是“压夕钱”,抛开民间故事,但我们反复琢磨,跟“压岁钱”的意思又很接近了。


民间传说中,“年”、“除夕”、“压岁钱”,经不起推敲之处


怪兽到底有没有,讨论这个没啥意义,但这又是明显的另外一个版本的“七夕”节。正像我们古人先有观察牵牛星、织女星这一客观事实为前提,后有牛郎织女故事民间传说促成的节日一样;传统节日春节,或许也是正因为有了春节、除夕这些真实存在的日子,然后才有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


为啥这么说呢?


上古怪兽当初被赶走时肯定没有鞭炮、红灯笼、红纸这些东西,用脚指头也能得到的事实,因为火药、造纸术上古时代根本就没有,很显然故事都是后来狗尾续貂跟随节日加上去的。


尤其这个“除夕”的故事的确令人忍俊不禁,把“夕”除掉了,就成了除夕,这显然是古代民间文化层次不高的百姓想象出来的。


何谓除夕?


古人将岁末最后一天叫“岁除”。除夕的本意,当然是一年之中最后一天的傍晚了。


中华汉字其实就告诉了我们“年”与“夕”的含义,从字面来看,两者根本与怪兽没任何关系的。


年字的甲骨文写法是一个人背负成熟禾苗的图像,“年成”的含义非常明显了。也就是说,作为早期发达的农业文明,可以用庄稼的一次成熟周期,用来当作记录时间周期单位,再明显不过了。


而“夕”与古代的“月”意思很近,夕就是月,夕表示夕阳西下月亮刚刚出头的时候,而月则是已经高挂天空了,也就是说,两个字代表的时间段不同。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你可以说“除夕”,也可以说“除月”!


按照这个逻辑,长辈给小朋友发“压岁钱”的时间段应该是在“除夕”,而不是“除月”,因为夜太深了,再打扰孩子不符合我们古人倡导的“道法自然”的思想。所以说,除夕这一词就被广泛应用至今。


民间传说中,“年”、“除夕”、“压岁钱”,经不起推敲之处


公开资料显示,有关压岁钱的最早记录出现在汉代,又被称作“压胜钱”,这种钱不是普通流通货币,而是佩戴赏玩的一种钱币形状的避邪品,后来演变成了普通流通货币。


我们又将一个人的年纪,称作多少岁,而这个岁也是很有讲究的。


人的年纪,又对应着天上的岁星,这同样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岁星,为木星,绕太阳一周为12年,所以,我们天干地支纪年法中,对应的是12地支,衍生出12生肖。


甲骨文“岁”是一个会意字,字形像用大斧斩断人的两只脚的形状,这已经刻画得非常清晰“岁”本身的含义了---------尽管不危及生命,但终究是越来越短。


大春节的我们就不过多阐述。


而小朋友的压岁钱则是另外一层意思,“压胜钱”意图再明显不过了,古代由于医疗条件不高、生存条件欠缺,婴幼儿出生存活率极低,年长者对于儿童更多的期许和关照非常能理解的,这种期望逐步变成了“避邪品”,成为了再次战胜自然的“压胜钱”。


当然了,到了当今社会,又被 赋予了不同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压岁钱   除夕   岁星   牵牛星   织女星   地支   民间故事   民间传说   甲骨文   传说中   上古   古人   小朋友   含义   民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