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强劲预期下,预料中的A股机构抱团取暖瓦解

中国经济强劲预期下,预料中的A股机构抱团取暖瓦解


牛年开年后的两个交易日,讨论机构抱团取暖瓦解的话题非常热烈,有人表示,“千算万算没想到首个交易日会抱团瓦解”。


闲闲财经想说,咱家等待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1月8日,证券时报发文,《完善制度,防范两极分化负面效应》,咱家就认为这是为抱团取暖的瓦解,提前吹响了号角,不曾想市场在舆论攻势下,一部分机构抱团股开始松动,但仍未出现集体效应。


1月14日,白酒中的酒鬼酒出现了跌停板,白酒股抱团取暖仿佛基本告一段落,显然高兴得稍稍早了一点,随后,贵州茅台、五粮液仍然刷新了历史新高。


1月底,证监会发布的《公募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3号---指数基金指引》,且在2月1日实施。闲闲财经认为,这是对1月8日发文的跟进。


也就是说,从国内机构抱团取暖结构性问题出现,到开始发文进行思想上指引,以及相关政策出台,从1月8号算起,到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2月10号,整整一个月,真正切换是节后第一个交易日。


这个为期一个月的时间跨度,对于大的机构调仓来说,非常合理,也就是说,这不是“千算万算没算到”的问题,可以说是早已在预料之中了!


中国经济强劲预期下,预料中的A股机构抱团取暖瓦解


我们反复强调一个事情,那就是当市场出现问题的时候,需要监管层合理引导,这个不仅仅是中国市场这样操作,全球资本市场都是这样。


美国股市大家都知道,甚至我们都笑称,2018年,特朗普凭借一己之力又把美股拉回牛市,再比如,近日,美国众议院金融委员会就前阵子著名的“游戏驿站”事件召开听证会,也就是说,即便是全球最发达的资本市场,都离不开政策上的支持和监管。


咱们再看看日本,2020年GDP同比下降4.8%,成为了2008年金融危机来的首次负增长,日经指数却一路高歌猛进,近期创出了30年来的高位!


全球各大经济体,在疫情肆虐的情况下,股市却不断新高的根本原因,除了货币超发之外,当然离不开政策上的扶持,越是艰难的时候,越是要刺激经济,扶持上市公司,这在哪个国家都基本上是共识的。


根据日本共同网近日消息称,日本央行开始探讨明确表态在股价上涨时将抑制买入ETF。日本央行为实现QE,购买包含广泛股票品种的ETF,这与买入股票救市具有同样效果。


日本央行这一举措隐含的是啥意思啊,朋友们?


日本央行要打算大举买入日本的各类指数基金,更有意思的是他们还要讨论不能在上涨是时候买,也就是说,一旦出现市场下跌了,才去买!


啥情况,难道压根儿就不想让股市跌?


所以,在A股市场上,机构抱团龙头权重股,而忽略了中小盘个股,造成了只推升指数,小股票大面积下跌,这很显然不合乎政策逻辑的,甚至是不懂政治的。当然了,我们或许并不奢望全线上涨,但至少不能出现两极分化。


中国经济强劲预期下,预料中的A股机构抱团取暖瓦解


闲闲财经认为,机构抱团瓦解,除了政策上的指引外,也有内生原因。


其一、很多抱团的股票已经脱离了基本面,所谓的“拥抱核心资产”的逻辑已经不复存在,抱团的后半程其实已经成为了投机者的主战场。


其二、中国基本面强劲复苏的情况下,抱团瓦解是内生驱动的又一主因。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2021年中国经济出现强劲增长毫无争议,上半年超过两位数的增长甚至毫无悬念,在这种大背景下,可以说A股遍地是黄金,第一季度业绩爆发式增长预期的公司不胜枚举了。


“抱团取暖”的核心逻辑是在全球疫情影响的不确定因素下,寻找相对安全边际高,风险小的品种,这在已经迈入2021年第一季度的当下,已经显得非常不合时宜了!


抱团取暖,只是权宜之计,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国内经济大环境好了,上市公司业绩就会多点开花,机构不需要集中在几只权重股身上了。


拥抱高成长,替代了拥抱核心资产,牛年第一个交易日,市场就用真金白银做出自己的选择,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2021年的牛年,注定不平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抱团   牛年   机构   两极分化   日本   央行   中国经济   发文   预料   强劲   也就是说   逻辑   股市   核心   政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