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工智能限制出口,这个重要医疗行业将遭冲击?


美国人工智能限制出口,这个重要医疗行业将遭冲击?

美国商务部于今年1月6日颁布一项措施,从美国出口特定种类地理空间图像软件的公司必须申请到许可证才能将其发送到除加拿大外的海外市场。这项措施是基于商务部2018年通过的一项法律最终敲定,该法律允许商务部出于经济和国家安全因素考虑制定对于出口敏感技术的监督。在人工智能领域,美国对于以中国为代表的竞争对手的技术封锁新闻屡见不鲜, 2019年底,继华为之后8家中国本土人工智能公司被美国政府列入贸易管制黑名单。

近年来,美国对于中国的技术封锁包括有芯片制造、算法及系统框架等,由于国内高新技术产业仍然依赖于国外核心技术以及底层技术平台,这一新措施的颁布使得国产制造硬件及软件的研发周期、生产上下游以及销售环节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在医疗领域,特别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医疗,会受到多大的行业冲击?

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中的应用包括医学影像智能分析、人机交互医疗虚拟助理、药物设计与挖掘、健康管理、院内系统管理等。其中医学影像项目数量最多,我国病患与医生或有资质的影像检验科医生数量不平衡,医疗压力巨大。图像识别技术以及影像辅助诊断的使用和普及可以帮助医生减少读片时间,降低误诊率,起到辅助诊断的作用,对于医院可进一步降低医疗压力及成本。目前的影像辅助步骤主要有图像识别和深度学习,首先需要对于收集的影像学图像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人工判读等操作,随后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建立、训练、验证,最终做出判断实现辅助诊断目的。就目前的数据而言,临床结节或肺癌诊断的准确率高出50%;灵敏度方面,可以检测整个X光片面积0.01%的细微骨折。


美国人工智能限制出口,这个重要医疗行业将遭冲击?

其中,高质量的临床数据库训练集是实现高准确率影像判读的前提。不同影像辅助诊断公司的竞争力的体现在于:

第一,大量临床样本数量积累。大数据时代,数据为王,临床实验的样本积累需要依靠背后资金支持以及严谨设计,真实有效的临床数据。

第二,优秀的工程师团队。算法工程师团队中不仅需要相关框架搭建,还需要图像处理或自然语言处理算法的人才。

回到上面提出的问题,在以美国为首的国外公司对于中国技术封锁的情形下,以影像诊断为例,人工智能医疗行业冲击也主要体现在上述两方面。

第一,以硬件平台为依托的软件算法。临床数据的获取主要来源于影像或检验硬件设备,清晰的影像获取、灵敏及稳定的传感器等信息获取是高质量的数据的保证,芯片则是这类模块的核心部件。从医疗设备芯片的设计,制造工艺流程以及系统合成,到芯片与前端传感器的焊接及系统整合,我国在整个产业链中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另一方面,从工业芯片技术过渡到医疗级别,还需要在稳定性,精密度,安全性等方面有较大技术提升。无论是机器算法还是芯片,目前大多仍然掌握在欧美企业手上。

医疗人工智能本质上可以作为硬件设备产品附值的工具。在传统检验或影像设备基础上,人工智能帮助回答“影像设备看见的是什么”的问题,并逐步嵌入医生工作和检测报告,在人工智能附值的设备检验灵敏度和特异性逐渐逼近理论极限时,几乎所有医疗人工智能公司都在思考下一步方向是什么。有一些公司选择了结合检测项目数据,继续深挖检出准确度,从影像判读走向医疗决策,另有一些公司选择从单一病种判读到多疾病早期筛查诊断。


美国人工智能限制出口,这个重要医疗行业将遭冲击?

然而,就每年的各大展会,器械厂商推出芯片设备参数的提升和完整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来看,目前的技术革新还远远没有达到硬件本身的极限。回到临床医疗需求问题的本质,现阶段而言,医疗人工智能最根本的目的并不是取代医生,或成为多科室多场景的全能助攻,而是满足一种疾病的硬件设备检测智能化,将硬件设备的数据最大化利用。影像设备检测效率在于硬件,在于数据获取,而非人工智能算法或软件。因此,国内的影像诊断行业要想走在国际市场前沿,需要关注的,应该是如何应对美国对于芯片以及智能制造核心硬件产品的封锁,扎实和有效的完成国产替代进口过程。

第二,优秀的工程师团队。国内的算法工程师往往都来自于通信,电子专业背景的应用方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算法系统应用整合于产品,实现计算分析功能;然而,算法开发需要建模基础,而这些工作往往需要工程师有系统的数学、物理等基础,并从事过多年的方法学研究,对于算法以及框架搭建本身有认识及纠错能力。美国的高等院校在系统性培养人才以及科学研究有巨大的投入,吸引全世界的人才;但2018年来,美国政府对于亚裔科学家的不信任态度,加上国内逐步对人工智能方向人才的重视和支持力度,越来越多的杰出科学家和工程师选择了回到国内,或自主创业,或加入现有的产业平台。就这个意义上来看,科技型人才将对国内的医疗人工智能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小结

各大上市公司正在医疗方向加紧投入。腾讯公司 “腾讯觅影”,应用于早期食道癌诊断;百度发布“百度灵医”聚焦智能分诊、眼底筛查等辅助决策系统。据IDC统计数据,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到1270亿美元,其中医疗行业将占市场规模的五分之一。

我国对医疗行业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体现在了相关的政策上,从2018年4月,由国家卫健委等部委研究起草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到刚颁布不久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都表明了发展国家对于医疗人工智能产业的支持和推动态度。在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最大的优势,就是大数据本身,我国人口多,数据来源丰富,数据获取及临床实验开展成本较低。一线城市三甲医院每个月的病人数量可能就能超过其他国家全国每月的病人数总量。针对临床数据合理进行整合以及共享平台,将会为整个医疗人工智能产业链带来更大的协同效应。

影像设备的研发与制造涉及到芯片、传感器、算法及系统框架、系统集成等多方面的多综合学科,需要全产业链的配套和整合,希望国产品牌能在不久的将来不受制于他国技术及核心模块,利用中国医疗大数据优势,走出一条创新通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人工智能   美国   商务部   医疗   中国   算法   芯片   影像   硬件   国内   数据   设备   行业   财经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