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铁路港经开区来了!北改携手东进,北门发展迎来利好

文|漩涡

日前备受关注的,「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获批,成都再增一个“国家级新区”!

据此前《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2020-2025)》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涉及青白江、金堂,规划面积为12.24平方公里,主要载体为:青白江国际铁路港、青白江欧洲产业城、金堂淮州新城。

早在2020年5月,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指导意见出炉时,成都铁路港升级为国家经济开发区就被写入国家战略当中,大国复兴进行时“青白江和金堂被委以重任”,北改联手东进,区域发展命运再现转折。

成都铁路港经开区来了!北改携手东进,北门发展迎来利好

成都铁路港经开区空间结构图

新区改写城市崛起轨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直线上升的推力在于新区,他们肩负着城市发展的重大使命,一路披荆斩棘,打破市场僵化,为区域发展探索路径,为城市发展增添动力。

追溯我国城市、区域发展的历程,新区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新区就是城市崛起的重要载体和标志。

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作为新区层级中的塔尖,它往往具有超强的塑造性和创造力。

成都铁路港经开区来了!北改携手东进,北门发展迎来利好

成都高新

成都第一个经开区龙泉驿,用时间证明了新区强有力的带动性。2000年龙泉驿(经开区)荣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此后20多年的时间里,龙泉驿的发展速度如开挂般上升。

曾经的龙泉驿还是一个以盛产“水蜜桃”闻名的农业区,但在国家级新区的助推下,今天的龙泉驿已是中国西部车都、GDP从全市后置位跃升为全市TOP2,常年位居全国百强区之列,从一个“农业区”到西部车都,这一切的助力就源自于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助力。

龙泉驿经开区的成立在产业上填补了重庆直辖,四川缺乏汽车制造业的空白,而今天的铁路港经济区将发挥何种作用,它在成都的影响有几何?

重塑成都外向型经济发展逻辑

成都这座不沿江、不沿海、不邻边的内陆城市,在融入世界时十分依赖沿海地区的“海港”,正因如此成都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时,成都处于全球二级端,因为成都不具备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物流通道”,而从铁路港经开区驶出的中欧班列正在改变这一切。

2013年,成都首列中欧班列满载货物从青白江一路向西驶向波兰罗兹,中国西部几百年以来再次从陆路上与欧亚建起了联系,这彻底结束了成都不邻边、不沿江、不沿海的地理区位劣势,重塑了成都和西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根本逻辑。

成都铁路港经开区来了!北改携手东进,北门发展迎来利好

成都青白江|图源:四川日报

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引导下,中欧班列越开越快,8年过去成都累计开行中欧班列(蓉欧)已突破1.3万列,物流通道的畅通,成都内陆门户枢纽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未来在成都生产的货物可以从铁路港经开区驶向世界,这将极大的减轻成都依赖沿海地区的附属性,提高成都竞争力。

未来在成都发展外向型经济中,铁路港经开区发挥的作用不亚于“天府国际机场机场”,空铁携手正在改变成都经济发展的逻辑。

成都铁路港经开区来了!北改携手东进,北门发展迎来利好

成都铁路港经开区区位图示

「铁路港经开区,正在成为成都这座西部大都市的经济命脉。」

北改拥抱东进|铁路港三大载体

据发稿前资料,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划分为3个产业功能区:青白江国际铁路港,青白江欧洲产业城和淮州新城。

从北到东,铁路港经开区正成为成都北向东轴的经济联动带。

国际铁路港是整个经开区的核心大脑,但它并不是产业的主要承载地,而是更多发挥一个聚集中枢的物流功能。

青白江欧洲产业城是承担铁路港经开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进“一带一路”国际产业深度合作的产业功能区,也是青白江“一港三城六个特色小镇”全域发展战略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都铁路港经开区来了!北改携手东进,北门发展迎来利好

青白江发展规划图示

欧洲产业城规划面积为40平方公里,新城以先进材料、智能制造为主导产业,到2025年新城将力争,“建成一座25平方公里、12万人口的现代化产业新城”,为铁路港经开区发展提供充足的养分。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四川师范大学已落户欧洲产业城,川师青白江校区占地约1000亩,未来该校区师生规模预计将达1.3万人。

成都铁路港经开区来了!北改携手东进,北门发展迎来利好

川师青白江(校区)效果图

淮州新城作为成都东进的主战场,如今又有铁路港经开区的助力,区域发展势头不可小觑。

淮州新城离铁路港相差二十余公里,在地理上还横跨龙泉山,为何淮州能成为铁路港经开区的一部分?

2017年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东进战略,东进在产业上的本质是构建制造业,环龙泉山东侧现代制造业未来将成为成都最大的制造业集群基地。

而铁路港在地理上却难以配合东进,而如若将淮州新城纳入铁路港经开区,那将能最大程度发挥铁路港的作用,打破铁路港的局限性和边际性,进一步拓展铁路港的作用。

未来在龙泉山东侧生产的产品,便可直从淮州西上接入铁路港驶向世界,物流通道的完善将有利于区域聚集要素流,进一步增强发展竞争力和比较优势。

成都铁路港经开区来了!北改携手东进,北门发展迎来利好

成都发展规划图示

淮州新城在产业上主要以:环保、通航、应急三大产业为主,据规划淮州新城将力争至2035年,城市规模为70平方公里,新城人口70万人。

值得关注的是,据金堂十四五规划,淮州新城还将拟规划建设“成都国际货运枢纽机场”,此时正值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投运,短期内货运机场能否落地外界对此普遍不看好。

但据了解,前期金堂已组织相关专家就建设货运机场进行了空域论证,可以确定的是货运机场不是在现有的通用机场上扩建而来的。

但货运机场多久能落地仍是未知数,现阶段乘着东进又享有铁路港经开区的淮州新城正加快建成“成都东北部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

在成都东进、南拓的发展背景下,天府新区、东部新区相继问世,城市发展的目光都聚集在东门、南门,而北门并不被看好,而铁路港经开区能否承担北门崛起还请拭目以待。

在国家级新区的加持下,地铁离青白江和金堂还远吗?


关注公众号(见证成都城事)获取更多成都发展资讯~不错过每一个成都风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成都   金堂   中欧   龙泉   铁路   青白   欧洲   北门   利好   经济技术   新城   新区   机场   开发区   产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