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方法让你写作和思考更有逻辑

两年前的一个下午,导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让我把这半年的工作总结一下,发一个中文的核心期刊。回去以后我对着一大堆成果,心里大概知道要写什么,但却不知该如何组织,怎么表达。于是把自己怎么想的就直接写在word里,洋洋洒洒写了9000字,但不敢直接给导师看,遂先发给了实验室的大师兄。

两日后的上午我刚刚上完大号回实验室,大师兄当着一众人的面大声说道:“弟弟啊,你知道吗?你写的东西就像你刚刚在厕所里拉的一样!跟一坨屎一样。”

噗~~当时我也跟着实验室里其他小伙伴一块笑的不行

两个方法让你写作和思考更有逻辑

缺心眼子的同时,暴露了我写东西过程中(也是思考的过程中)丝毫没有结构的概念,只会单纯的去描述,在这之前从来没有提前做好框架。其实无论任何人写的任何东西都是给读者看的,也许你的文章是在汇报工作,也许是在跟人分享心得,也有可能是在叙述事实,但是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读者认可你的文章,认同你的工作。所以在写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明显的逻辑框架,不然只能沦为流水账。

通过这两年的实践和阅读,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写东西的逻辑,而这个逻辑实际上也是思考的逻辑,掌握这个能力不仅对写文章有提高,对思考问题也有很大帮助。那么写东西(或者思考)的过程中如何形成逻辑?很简单,两个方法

自上而下法

对这些方法在我这没有复杂的描述,晦涩的介绍,直接祭出步骤:

  1. 首先一定要确定主题思想,也就是你到底要干嘛一定要明确了;
  2. 设想读者(受众)心中主要的疑问,你的东西是给别人看的,你必须要猜测他们(也是你们)心中有何疑问?对什么感兴趣;
  3. 写序言,遵循一个公式:背景-冲突-疑问-回答,这个公式中的“冲突”是关键,是后面的所有内容要解决的关键;
  4. 采用“疑问/回答”的方式进行后文的写作,直到你认为读者不会提出新的疑问。

没有案例的描述都是耍流氓子!举个栗子:

假如你是一家卖炸鸡的老板(A),长期从另外一家公司(B)采购大量饮料。现在希望改变和饮料公司的记账方式,跟踪每天的账单情况,留下每次交货单,自己统计数据后按月把数据交给饮料公司。然后你咨询饮料公司这个方式是否可行,然后他们给了你一个备忘录,但是回答仅仅是“我们对您提出的方案有如下发现”,具体如下:

收件人:A先生

我们按照您提出的方案组织团队进行了详细的可行性研究,将由您和我们基于预付款方式共同完成对信息的处理。经研究我们队该方案有如下发现:

  1. 我们对任何来自外部的财务数据都有如下格式要求:XXXXXX,如果您缺少相关公司编号或销售信息,我们可以由公司数据库向您提供;
  2. 贵公司将开发一个信息提取程序,从系统中提取现有的交货单数据。同时需要您将详细的清单送至本公司财务系统进行保管;
  3. 结算完成后我们将通过财务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并与历史数据对照制作全国财务报表。

B公司XXX

日期:XX

我已经将这个例子尽量用最朴素的语言重新描述,但是一个外行人看完后是不是有种想死的感觉?讲的什么玩意?但是大概意思能理解饮料公司B是同意A的方案的。这种事情如果真的出现在实际的商业情况中,看到这种商业备忘录后作为老板的你绝对从此不愿和B公司合作。

现在让我们按照我们上面介绍的自上而下的方法,重新编排上面那堆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备忘录,如下图所示。是否发现按照图中的模式来表述,不管你是否具有财务背景你都能理解这个备忘录的目的了?

两个方法让你写作和思考更有逻辑

自伤而下法有个前提就是你必须明确自己想表达什么,而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清楚自己想说什么,只不过在具体写作时不小心跑偏了。如果按照上面那个模式你就能够让读者清晰地看到你文章内部的逻辑,无论文笔如何,至少清楚。

自下而上法

但是并非所有情况下你都知道你想表达什么。比如你这一年做了一大堆工作,什么方面的都有,你浏览一遍后会发现好像各个总的来看是在完成一个什么事,但又没法当场把这个最终目的描述出来,这时可以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来解决。

自下而上法的模式是:

  1. 列出你所有的观点,或者成果,或者思想要点;
  2. 找到各个观点或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 得出结论。

例如一个刚入职的咨询顾问参加工作一个月后要向上级汇报工作,他这个月调研了某印刷公司C各方面的信息,采用以上方法步骤如下:

1.列出所有要点然后汇总如下:

两个方法让你写作和思考更有逻辑

2.找出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对不同要点之间因果关系分析后可以得到一些简单结论,因为企业生产效率低,加班多,导致成本高;或者想说为了降低成本,必须简化工作方法,提高员工工资。

两个方法让你写作和思考更有逻辑

两个方法让你写作和思考更有逻辑

3.得出结论:

  1. 主题:排版成本
  2. 疑问:排版成本是否高了?
  3. 答案:是
  4. 背景:排版成本是总成本的一部分
  5. 冲突:不知道排版成本占总成本比重是否高了,但是竞争优势较低的事实可能说明成本的确高了
  6. 疑问:排版成本可以降低吗?
  7. 回答:可以
  8. 新的疑问:如何实现?
  9. 回答:省略排版中不必要步骤,并提高员工工资。

怎么样!怎么样?是不是清晰了好多?有没有觉得按照这个思路来分析问题可以把它分析得很透彻?按照这个框架你写作是不是就不容易跑偏了?其实思考问题的过程和写作是一样的,面对一个事情采用哪种方法思考都会加深你对问题的理解。

如果您觉得上面的东西有用,希望您可以把它分享出去,或者自己学会了以后用自己的话转述给别人。当您能将别人教会,说明您就真的掌握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交货单   逻辑   下法   目的   方法   自下而上   备忘录   要点   疑问   饮料   成本   读者   两个   东西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