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身”专注大健康业务,澳洋健康前路如何?

这周,A股迎来今年最大一波解禁潮,单周解禁规模达4705.85亿元,占当前全A流动市值的0.69%,给整个市场带来了不小的震动。


其中,解禁数量最多的要数科技板块的宁德时代,单家解禁占比就达到87.4%;其次就是已经火了大半年的医美板块。


医美大牛股朗姿股份实控人父亲清仓式减持直接把整个板块带崩了,减持公告发布后,朗姿股份连续两个一字地板,被埋的6万多股东欲哭无泪。


俗话说,男人的白酒,女人的医美,两个都属于成瘾性赛道,白酒和医美共舞的场景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了,给投资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过,对于一个新兴产业来说,这么涨明显是不健康的,因为市场更多炒的是预期和概念,其实是缺乏业绩支撑的,繁荣过后,很容易出现一地鸡毛的场景,事实上,已经有很多次类似的前车之鉴。


同时暴露的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对于爱美客、华熙生物这种正儿八经的医美企业,由于市场竞争尚且不激烈,行业门槛又高,所以拥有毛利率堪比茅台的产品,这样的优质企业被给予高于行业的溢价是没问题的,问题是,一些刚入局的跟风者也得到了类似的待遇,这就不正常了。


在过去几个月间,出现了很多原本主业经营不咋样,却突然宣布切入医美赛道,八字还没一撇的情况下就实现了股价市值的翻倍,毫无疑问,潮水褪去后,怎么涨上去的就会怎么下来。


比如原本从事化学纤维的澳洋健康(002172.SZ),除了医美概念,前段时间大火的三胎概念、辅助生殖、养老概念公司全都沾上了,股价也因此迎来了翻倍,不过,掀开各种外衣后,公司的质地并不能让人放心。


“瘦身”专注大健康业务,澳洋健康前路如何?



01

主业长期萎靡


公司成立于2001年9月,于2007年上市,控股股东为中国五百强企业澳洋集团有限公司,上市之初公司名为澳洋科技,主营业务为粘胶短纤的生产销售。


2015年,澳洋科技完成了澳洋健投100%股权的收购,公司的主营业务变成化学纤维+医疗健康两大块,2018年9月,公司更名为澳洋健康。


一直以来,化学纤维都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化学纤维业务主要为粘胶短纤的生产销售。不过近年来,粘胶短纤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市场价格处于低位,导致公司的主业经营困难,业绩连年下降,近两年甚至发生严重亏损。


“瘦身”专注大健康业务,澳洋健康前路如何?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2016-2020年,公司化学纤维业务带来的收入分别为32.19亿元、36.42亿元、29.51亿元、11.85亿元、12.14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为66.02%、67.87%、62.64%、39.74%、39.38%。


从2019年开始,公司的化纤收入占比降幅明显,只是这个下降不是由于新业务的崛起,而是化纤业务本身盈利能力的降低,同期化纤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13.12%、9.62%、3.4%、-4.73%、-17.29%,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


“瘦身”专注大健康业务,澳洋健康前路如何?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主营业务的持续萎靡将整个公司的业绩拖到水下,2019年、2020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亏损4.25亿元、4.59亿元,公司从上市以来都没挣到十个亿,这两年一下亏个底朝天。


从去年四季度开始,粘胶短纤市场景气度回暖,价格有所回升,一直持续到2021年一季度,公司的业绩得以止跌,公司一季度实现营收9.75亿元,净利润3607.44万元。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公司发布公告称,拟出售与无差别化粘胶短纤和普通粘胶纤维制造和销售业务相关的全部资产,标的资产的交易对价为17.4亿元。


对此,公司表示,剥离多年亏损的化学纤维业务,未来将不再受到粘胶短纤行业价格波动的影响,避免进一步出现亏损的可能,全力投入医疗健康业务,实现业务转型和产业升级。


那么公司的大健康业务能不能靠得住呢?



02

新业务质地如何?


澳洋健康的大健康业务正是从2015年收购澳洋健投开始的,公司大健康板块又可在细分为医疗服务业务和医药流通业务。


2020年年报显示,医药物流业务是公司第二大业务,2020年的收入为10.11亿元,收入占比为32.8%,同比增长6.53%,还是很可观的。不过,所谓医药流通业务其实就是对药品配送进行简单升级,并不涉及什么技术含量,所以盈利能力也有限,该项业务的毛利率仅为5.65%,带来的利润也只有5712.53万元。2016-2020年,医药流通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8.9%、7.64%、7.47%、8.1%、5.65%,整体处于下行趋势。


医疗服务业务是公司第三大业务,2020年带来收入8.58亿元,收入占比为27.82%,同比微增1.16%,虽然营收排名第三,但是医疗服务业务却为公司贡献了最多的利润,主要得益于该业务相对较高的毛利率,2016-2020年,医疗服务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8.06%、22.63%、28.59%、22.94%和19.62%,经历了三年的增长之后,近两年也有所下滑。


目前来看,公司寄予厚望的大健康业务发展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当然,比起长年亏损的化纤业务,是要好上不少的,但是也并不足以支撑公司的美好未来。


等等,说好的医美业务呢?


澳洋健康的医美业务目前有两部分,一是下属张家港澳洋医院有限公司医美科,不过医美科整体规模较小;二是公司2018年收购的张家港唯恩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简称“唯恩医美”)。


2020年,唯恩医美实现营业收入1598.8万元,占公司合并报表营业收入的0.52%;实现净利润215.07万元,占归母净利润的0.47%。但是公司并没有披露张家港澳洋医院医美科的具体收入,想来应该也是迷你小。


医美在公司的业务版图中尚且摆不上台面,看起来更像是一张“大饼”,而公司翻倍的市值正是依靠的这张“大饼”。



03

大股东质押情况


澳洋集团是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有公司2.35亿股份,占总股本的30.31%,对公司有绝对的话语权。


截至目前,澳洋集团共质押1.66亿股,占其持股比的70.71%,一般如此高的质押比重应该引起投资者的格外注意,要么大股东资金链很紧张,要么是对公司的前景不抱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业务   健康   毛利率   粘胶   翻倍   前路   主业   化学纤维   市值   净利润   化纤   板块   瘦身   专注   业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