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公子解读《非暴力沟通》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徐公子,今天和大家分享一本书,书名是,非暴力沟通。

徐公子解读《非暴力沟通》


前段时间,综艺节目《婆婆与妈妈2》热议不断。


抛开各组家庭中各有的矛盾,杨子和黄圣依一家羡煞众人,无论是夫妻二人、还是婆媳之间的相处模式都圈粉无数。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相处,从好好说话开始。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


丈夫对妻子说:“就你事多,你到底能不能快点啊!”


上级对下级说:“你一天到晚迟到,是不是要我送你一个闹钟?”


妈妈对孩子说:“你怎么那么笨,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这些我们并不陌生,随意的评判、指责、对比都是语言暴力。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卢森堡博士说: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世界上90%的问题,都是由于不会沟通导致的。





非暴力沟通,是家庭幸福底层逻辑

《婆婆和妈妈2》里有一期,黄圣依早上出门录节目,下午才能回来。


走之前,婆婆和她说:“你下午回来的时候我就走了,提前说个再见吧。”

结果她下午回来时婆婆还在,黄圣依随口说:“妈,你还没走呢?”


表面看,这句话没有任何问题,可这是婆媳之间!

杨子知道后担心母亲因此心里有想法,就直接打电话过去,说:“妈有一件事,圣依一直不知道怎么和你解释……”


黄圣依也说,“当时第一反应就说出口了,作为儿媳妇,不应该这么说”。

高情商的婆婆告诉他们,那件事早就过去了,就没放在心上。

解释过后,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所有人心中没留下芥蒂。

杨子虽被称为“话痨”,但他说每句话都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也能清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这样的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看似它微不足道,但处理不好就会累积成山。




能合理准确地表达心中想法,是良好沟通的第一步。

多数人失望伤心,是因为无法准确叙述自我需求。

邻居家的丈夫,经常应酬喝酒到很晚。


有一天又是满身酒气回去,一进门就听到妻子气哄哄地说:“你还知道回来呀,怎么不死在外面!”。丈夫也借着酒精发挥,结果吵起来了。

很多人有时候,知道自己这么说可能不对,但就是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结果把事情搞砸,事后内心自责。

一个人生气,一定是因为他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找到这个需求,心平气和把它说出来,往往事情就会迎刃而解。

如果妻子能先表达事实,“你一周,五天都在外面喝酒,我很难过”。


然后说感受和要求,“我希望你每周在家吃三次晚饭,那样,我会感觉到你是爱我的,这才像家,不是旅馆。”

结果是不是会不同呢?

她没能正确讲述出需求,而是去挖苦、打击、评判式沟通,同时也不注意别人的感受,对话危险性直接升级。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他爱我就应该懂我”。你不说出来真的不能完全感受到。



语言,是赐予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

揣摩是件很累的事,每个人思维方式不一样,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让别人猜。

往往我们看不清自己,却自认为了解别人,自以为的以为,矛盾就这样开始。

最理想的伴侣,是气质上互相倾慕,心灵上互相沟通。

可见会沟通,在家庭和谐上至关重要。



非暴力沟通,是亲子教育的一剂良药

说话不在多,在于说得对。


说中了事和理的要害,能打动听者的心。

早饭时间,儿子一直盯着pad看,说了几次不听,气的老母亲火冒三丈大吼了一顿,儿子嗷嗷地大哭不止。

不能用温和语言征服的人,用严肃的语言更不能征服。

这时爸爸走过来说:“ 乐乐,你早上是不是一边看Pad一边吃早饭,吃了半个小时,还剩下一半没吃完?”

第一步:说出了观察的客观事实,没插入任何主观判断和情绪。

乐乐抹着眼泪,点着头。

“乐乐,你知道吗?妈妈和爸爸看着你不吃饭,很着急。因为爸爸妈妈希你吃好多好多饭,长很高很高,比爸爸妈妈还要高。”

第二步:表达感受。

“爸爸和妈妈呢,觉得你可以看pad,但是也得好好吃饭。”

第三步:提需求。

沟通很大的问题在于一直不提需要,双方都不知道怎样解决矛盾,于是矛盾持续下去。甚至有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的需要。

这种情况,马歇尔博士在书中告诉你如何发现自己的需求。

“那你以后,可以认认真真吃饭了吗?”

第四步:提请求。

乐乐停止了哭闹,并且毫无反抗情绪地承诺以后好好吃饭。

一场教育风波,轻松被会沟通的爸爸化解。




教育中总是有很多事,让熊孩子气的父母哑口无言、愤怒不已。

有的父母经常说,“你要是不听我的话,我就不管你了”、“不理你了”、“就不给你买东西”、“就不让你看手机”、“不让你吃零食”等等。

这些都是「强人所难」的暴力方式,也许孩子就真的不要你买的东西,也许还会更叛逆。

我们可以表达直接,但不能粗暴。


卢森堡博士说:


我从来没见过愚蠢的孩子,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我不理解,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但他不是个愚蠢的孩子。


请在你说我愚蠢之前,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在日常和孩子的沟通中,我们经常用批评的方式去表达我们的需要。

其实,没有天生就叛逆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未找到对的教育方法。




刚才呢,是举个几个例子说明非暴力沟通的重要性。


下面具体讲下什么是非暴力沟通,和如何进行非暴力沟通。



1,“非暴力沟通”是一种沟通方式,也被称为“爱的语言”。它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希望达成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2、“非暴力沟通”的四步骤:
● 观察:
● 感受:
● 需要:
● 请求:


下面详细解读一下。



1. 在观察部分,分清楚“观察”和“评论”的区别。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说的是观察到的事情,事实上我们在评论。

例如我经常会说到的一句话是:“你总是不照顾我的感受!”
事实上,这句话是观察吗?不是,它是评论。首先,“总是”是什么频率?一天几次?一周几次?其次,“不照顾我的感受”是什么样的行为?
这句话传达的是对对方的评判和自己情绪的发泄,无助于帮助对方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也就无法进一步沟通。大家的关注点都放在了情绪上,好一点的安抚情绪,差一点的进入发泄情绪阶段。到这里,我们已经不关注感受和需要了,最后无法满足,下次进入恶性循环。

而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你今天因为XX事情批评了我三次。”
这时候,我们把具体的事情说出来了,成为了真正的“观察”。

2. 在感受部分,大部分时间我们以为我们在表达自己的感受,事实上我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

例如:“你刚才那句话让我觉得你不爱我!”
“你不爱我”是感受吗?不,是想法。我们把它冠以“感受”的标签并以此折磨对方。强行加上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好一点的结果是,对方开始辩解,陷入对于“爱”或者“不爱”这一深刻问题的深层讨论中;差一点的结果是,两个人开始互相指责,找出对方“不爱”的例子互相把对方推远。我们感受了自己的感受吗?感受了对方的感受吗?解决了问题吗?下次能够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吗?不能。最后进入恶性循环。

而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你刚才批评我,我觉得很难过。”这是在表达感受,“感受”一词强调的是自己的心情。——注意产生此感受的原因并不是对方说了一句什么话,而是你从这句话中读到了什么。所以减少说“你做了XX让我感到XX”这样的句型。而转为“你做了XX,我感到XX。因为我希望XX。”这样我们把不快乐的原因归于自身,而不是使对方内疚和自责。自责和内疚往往可以解决一时的问题,但会像暴力行为一样在对方身上留下印迹,无益于下一次沟通。

3. 在需要部分,首先要能够直面自己的需要。其次是能够将感受直接与需要联系起来。大部分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说自己的需要,其实是在指责对方。
例如:“你批评我,我很伤心,因为我觉得你不爱我。”这其实并没有说出自己真正的需要,反倒变成了对对方的指责。在表达前两部分其实都成功了,说出了观察和感受,但在需要这一步,突然前功尽弃了。当对方感受到受到指责的时候,他的行为会倾向于自我保护和辩解,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又半途而废,最终可能变成互相指责,再次进入恶性循环。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你批评我,我很伤心。因为我想要得到你的肯定。”清楚了表达了观察、感受和需要。这时候如果对方重视你的需要,可能会先道歉,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检讨,进一步询问你想要他怎么做。

4. OK,到了第四部分:请求。在我看来这其实是最困难的一部分。
首先,要区分“请求”与“命令”的差别。
“你能留下来陪我吗?因为我现在感到很孤单,我需要你。”是请求。
“你能留下来陪我吗?你今晚是不是有别的事情?你把那件事看的比我重要对吗?”这就变成了命令。因为不只是提出我想要你做这件事,同时说了你不做这件事的后果“我会认为你把我看的不重要”。这个时候对方会有被胁迫感,而不是出于对你的关怀和爱。

其次,还要能够有能力说出你想要什么,而不只是你不想要什么。
“你下次在对我提出要求时能不要批评我吗?”这句话只说出了你不想要什么。


所以上面四个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非暴力沟通模式大概是这样的:
“你今天晚上批评了我三次,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我想要得到你的肯定。下次在指出我的错误之前,可不可以先肯定我对你的爱,告诉我你知道我这样做不是存心的,然后才告诉我哪里做的不好?”
即便对方开始有情绪,也能够被你逐步软化下来。而当你提出具体的请求时,对方也会认真考虑自己的做法是不是真的给你带来伤害了。

如果角色互换,我们要去了解别人的需要和请求,用的也是同样的步骤。
去询问他觉得我做了什么,他对此有何感受,需要什么,以及想要我做什么。这时候需要的是我们倾听的能力。

在与人沟通之外,其实还存在与自己的沟通。这个过程同样是感知需要并提出请求,只不过对象都变成了自己。

在沟通方面,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其根本的核心问题还是在于对互相理解的努力程度。我们不是为了控制对方而沟通,不是为了强迫对方满足我们的需要而沟通。我们希望对方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但同时尊重他作为一个独立生命体的独特需要。如果某见事情在不损伤他的需要时有方法来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的沟通方式就会显得极为重要。

如果某件事情对方真的无法做到,我们可不可以试着去理解他,感受他的感受,尊重他的需要,并在不伤害自己的情况下去更好的建立与他的联系。
希望我们沟通是出于爱,而不是通过改变他人来迎合自己的需要。


一个人得知道该说什么, 一个人得知道什么时候说, 一个人得知道对谁说, 一个人得知道怎么说。

思想是在与人交往中产生,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

非暴力沟通不仅是一种沟通方式,更是一种语言、思维和生活方式。

它能促进我们与自己、与他人建立真诚的联系,增进情感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非暴力   卢森堡   恶性循环   婆婆   公子   愚蠢   批评   情绪   想法   爸爸   事情   需求   妈妈   语言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