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后,房子是“没人要”还是“买不起”?经济学家用数据来回答

在过去20年时间里,为何大家对买房的热情只增不减?也许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是结婚买房还是孩子上学,房子早已成为最基本的需求。正是基于这一点,毫不客气地说每个人都是刚需群体,而在另一边随着资本市场看涨楼市,大量资金流开始充斥全国各地,开发商重金拿地、不惜超出预期打造地王项目,银行降低贷款门槛,使得不少人提前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其背后付出的代价就是在未来30年每月偿还房贷。在这一系列多维度因素叠加下,当下买房更多体现的是投资属性,一旦涨幅超出预期,转手套现赚取差价已然是常规手段。

5年后,房子是“没人要”还是“买不起”?经济学家用数据来回答

事实上对于当下的格局,近些年楼市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对此我们不说过去几年发生了什么,只考虑当下最真实的市场,今年截至5月底,全国调控次数累计超过220次,核算下来基本每天一新政策,如果说按照这个趋势发展,2021年将成为近5年调控次数最多的一次。而在另一边,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那就是市场的两极分化导致预期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有的城市量价齐涨,而有的城市就算是出台购房补贴,想买房的人依然找不到,最关键的是从全国平均数据来看,平均房价和购房意愿都有所上升。

5年后,房子是“没人要”还是“买不起”?经济学家用数据来回答

介于如此特殊的背景,我们不禁有一个疑问,那就是5年后,房子是“没人要”还是“买不起”?客观来讲,大多数人都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原因很简单,从过去多年的案例来看,只要是买房的人最后都赚钱了,根本就不存在房子该不该买的问题。如果要说更加直白一点的话,那就是排开个别小城市,只要是房子就值得购买,如果说你手上资金充足,建议多买几套。

当看到这里,请问大家觉得这种观念对吗?也许在5年前,我十分赞同,但介于本轮调控的背景,我却只能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不应该利用市场天然的红利期,来衡量整个市场前进的天花板。

5年后,房子是“没人要”还是“买不起”?经济学家用数据来回答

至于为何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少经济学家用数据来回答。俗话说春江水暖鸭先知,最近房地产大佬潘石屹卖房变现成功引起大家关注,据SOHO中国发布公告显示,黑石集团将以236.58亿港元收购SOHO中国的协议,在成功交易后,黑石将取得SOHO中国控股权91%。这一举动也将意味着潘石屹彻底离开房地产行业,当然其行为和近些年的表态言行一致。

仅从这一点来看,也许大多数人都看不懂释放什么信号,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那就是楼市底层逻辑发生变化,无论是套现还是土地市场、交易环节等,都将迎来一些微妙变化,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这并不属于人为因素,例如人口红利。

5年后,房子是“没人要”还是“买不起”?经济学家用数据来回答

其次信贷资源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最后一根稻草,自从5月份以来,武汉、合肥、南京等地出现“二手房信贷政策收紧”的说法,最核心判断就是央行针对金融信贷政策定位的改变,说白了银行金融机构的可用于住房贷款的资金变少了。而在这微妙的变化背后,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曾表示,房地产领域的核心问题就是泡沫比较大,尤其是开发商“高负债”的现象值得大家重视。仅从这一点来看,在未来5年内时间里,无论是政策还是土地市场的改革,调控供给端的目的就是降负债、弱杠杆。如果说仍像以往无限制给开发商提供贷款,这恐怕是异想天开。

5年后,房子是“没人要”还是“买不起”?经济学家用数据来回答

总的来说,仍有一则数据值得大家深思,2020年国内商业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显著上升,仅从大型银行等机构余额同比增幅高达50%,多家银行增幅超100%。由此可见现金流将会是衡量市场分化很重要的标准。

至于5年后,房子是“没人要”还是“买不起”?抛开明确出台土地集中出让的22个城市,我只能说其他城市趋于没人要,原因很简单,市场根本没有有效的接盘群体,想要卖房至少得有人愿意接盘。按照现有的市场行情,市面上挂牌房源比买房的人还要多,将眼光放在二三线城市,你会发现去库存仍是城市的主旋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房子   数据   这一点   近些年   红利   余额   增幅   中国   楼市   开发商   经济学   年后   发生   银行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