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缘何构陷孟晚舟?比特币和中国数字货币,谁将瓦解金融霸权?


近期孟晚舟事件有了新的进展,2月12日,中国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的律师向伦敦高等法院提出申请,以获得汇丰银行账簿等关键文件来作为此案的证据,自案件发生以来,就一直倍受关注,更是把事件中的一个关键角色汇丰银行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个事件其实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这背后折射出的是美国的金融霸权体系。


汇丰缘何构陷孟晚舟?比特币和中国数字货币,谁将瓦解金融霸权?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事件中大家比较关注的几个问题。


美国是如何行使金融霸权的?

如何打破这种金融霸权?历史会被比特币改写吗?

科技大佬们为什么疯狂投资比特币?

中国的数字货币DC/EP有可能破局吗?


先说第一个问题


汇丰银行的全称是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是中国香港最大的注册银行,因为获得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授权而成为中国香港三大发钞银行之一,另外两个是中国银行和渣打银行。


香港金融管理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辖下的独立部门,负责香港的金融政策以及银行、货币的管理。那这样一家受我们监管的银行为什么要参与构陷孟晚舟?这背后是美国借金融霸权体系对我国高科技企业的绞杀。


汇丰缘何构陷孟晚舟?比特币和中国数字货币,谁将瓦解金融霸权?


那美国究竟是如何行使金融霸权去干预企业间跨国贸易的呢?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就要先从金融结算系统开始讲起:


各个国家的企业在开展国际贸易外汇结算时,都会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两国货币直接支付结算,另外一种是以美元为中间价结算。这个交易过程中,实际上是分成了三个步骤,交易、清算和结算。


就好比,我刷卡支付了100块钱到超市买了两斤樱桃,我刷POS机输入金额点击确认,这个过程就是交易,是在传递支付申请指令,银行在收到指令后开始检查,看这笔是大额支付还是小额支付,是不是跨行支付,判断一下你这么穷还能不能买得起两斤樱桃,这个过程就叫做清算。


在检查没有问题后,银行开始充当会计进行记账,把100块划拨到商贩的银行账户里,这个过程叫做结算,是在完成支付划拨的指令。


而我国在2018年3月试运行的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高度依赖美国的SWIFT系统,就是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系统,这个系统是干嘛的?传递支付申请指令以及传递支付划拨指令,参与完成交易和结算两个过程,但是并不参与清算。


汇丰缘何构陷孟晚舟?比特币和中国数字货币,谁将瓦解金融霸权?


换句话说他只管通风报信,既不负责检查交易过程也不能把钱划走。


这个SWIFT系统早在1973年就已成立,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万家直接和间接的会员,一天参与的结算金额就达到了惊人的5万亿到6万亿美元,全年参与的结算额大约2千万亿美元,可以说清明节你都没见过这么多的钱。


全球对于这个系统的高度依赖直接导致他成为了美国行使金融霸权的工具,以史为鉴,美国曾经借助这个系统发动了数次的金融战争。


例如,2006年美国财政部通过对SWIFT系统数据库进行分析,发现欧洲商业银行与伊朗存在资金往来,美国就以资助恐怖主义为由,要求欧洲100多个国家银行冻结伊朗客户的资金,并威胁将为伊朗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列入黑名单,限制黑名单中的银行使用SWIFT系统。


汇丰缘何构陷孟晚舟?比特币和中国数字货币,谁将瓦解金融霸权?


随后全球绝大多数的银行断绝了和伊朗金融机构的所有业务往来,伊朗对外的金融渠道几乎被彻底切断。从这件事中我们就可以窥见,如果没有SWIFT系统支撑的这种霸权体系,全球自由贸易,就根本不会出现孟晚舟事件。


那我们能不能跳过SWIFT系统,从而打破这种金融霸权体系呢?


其实当前的SWIFT系统早已岌岌可危,为什么这么说呢?


SWIFT系统已经运行了50多年,技术架构严重过时,代码运行效率低下。大额汇款还需要纸质单据,大规模交易没办法批量处理,国际电汇通常需要3~5个工作日才能到账再加上万分之一的交易费率,交易成本非常高。


原本大家还可以凑合着用,但是直到一个人的出现,历史注定要被改写,这个人就是中本聪。


中本聪在2008年发表了一篇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


汇丰缘何构陷孟晚舟?比特币和中国数字货币,谁将瓦解金融霸权?


我们过去关注的重点都在比特币犹如过山车一般的价格,却忽视了这篇论文的内容,这篇论文详细的描述了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创建一套去中心化的电子交易体系。


而中本聪这个人隐藏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为什么?为了隐藏自己的国籍,他的初衷并不希望比特币被某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控制,换句话说他并不希望比特币成为世界货币,否则当比特币社区呼吁维基解密接受比特币捐款以打破金融封锁的时候,中本聪就不会坚决反对。


因为他知道比特币充当世界货币有一个很严重的弊端,如果全世界统一一种货币,且这种货币发行量是固定的,这就会导致一个国家失去根据实际状况制定货币政策的能力,经济好的时候自然没问题,一旦有一个国家出现了经济危机,它就必须要推行宽松货币政策,就是印钞票,让货币贬值,才能扩大出口增加就业来挽救经济,但如果他没有制定货币政策的能力,等待这个国家的就只有破产。


汇丰缘何构陷孟晚舟?比特币和中国数字货币,谁将瓦解金融霸权?


中本聪自然明白这一点,所以他的目的只是以比特币为例,教会各个国家运用区块链技术创建一套去中心化的电子交易体系,让货币在各个国家自由流动,防止某个国家滥用金融市场垄断地位。


如果就连中本聪都认为比特币无法成为世界货币,那为什么Apple Pay还要支持比特币支付?


科技大佬马斯克更是购买了15亿美元的比特币并且宣布可以用比特币来购买特斯拉,facebook推出了自己的加密货币Libra,新加坡最大商业银行星展银行也宣布将推出加密货币支付服务。


这一系列操作导致比特币价格首次突破52000美元,其中又是什么逻辑?


不管这些企业有着怎样的商业企图,都可以表达出一个共同的观点,跨国企业对这种可以全球自由流动的加密货币的需求和渴望,从而给美元的数字化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如果美国不制定数字货币税法,就无法向这些科技企业征税,但如果制定了数字货币税法,就相当于承认了数字货币的法定地位,比起央行无法监管的比特币,还不如像中国一样研发美元的数字货币。但这又会导致SWIFT系统无法获取各国之间的交易数据,美国将失去行使金融霸权的工具。


汇丰缘何构陷孟晚舟?比特币和中国数字货币,谁将瓦解金融霸权?


目前,全球已经有24个国家政府投入并建设分布式记账系统,超过90个跨国企业加入不同的区块链联盟中。


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国正在研究建设类似SWIFT系统的国际加密货币支付网络来取代它,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和区块连平台正在通过区块链试水跨境支付,用实际行动绕开SWIFT系统,这已是百川赴海,大势所趋,无法阻挡的事。


你可能会有一个疑问,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公司、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还有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这些机构和SWIFT合作成立了金融网关合资公司,既然千方百计的要绕过SWIFT,为什么还要合作?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今年春节,深圳、苏州、北京等城市在搞抽签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的活动,仅春节假期的第一天,苏州就发放了3000万的数字人民币红包,抽中红包的就可以去线下实体店进行消费,且商户收取数字人民币没有手续费。


汇丰缘何构陷孟晚舟?比特币和中国数字货币,谁将瓦解金融霸权?


这个就是我国央行推出的数字货币DC/EP,他是基于中本聪提出的区块链技术研发的全新加密电子货币体系,在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中,交易环节非常依赖账户,如果没有在CIPS系统开设账户的机构就需要透过SWIFT系统向有账户的机构发送汇款通知。


但是央行数字货币却不依赖账户,数字货币也不需要与相关的银行账户绑定,交易转账也不依赖于银行账户。就没有账户的概念,只有数字钱包的概念。


以DC/EP为例,结合开头的案例,境外企业香港星通就可以注册安装由汇丰银行开发的央行数字货币钱包,华为可以把人民币兑换成DC/EP,然后直接转进香港星通的数字钱包里,汇丰银行依然可以记账,央行负责监管。但是却跳过了SWIFT系统,自然就无法通过对SWIFT系统数据库的分析去干预企业间的商业行为。


收到钱的香港星通如果想要再按照汇率将DC/EP兑换成伊朗里亚尔或者他们的数字货币,这个过程就需要SWIFT系统了,但是这时的资金来源就只是一串数字钱包的地址。


这样在交易的环节就摆脱了对SWIFT系统的依赖,但是收到DC/EP的外境企业在进行结汇的时候,就是按照汇率卖掉外汇的时候依然需要SWIFT系统,因为他运营着目前国际金融交易中最主要的报文传送网络,所以,我们才会与他合作,目的就是将DC/EP国际化。


汇丰缘何构陷孟晚舟?比特币和中国数字货币,谁将瓦解金融霸权?


所以,SWIFT系统会参照中国数字货币成功应用的案例来研发支持数字货币国际金融交易的报文传送网络,用于全世界各国的数字货币跨境支付,而那时交易信息全部被加了密,SWIFT系统也失去了对美国金融霸权体系的支撑作用。


这样,这个世界上就不会再出现孟晚舟事件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霸权   汇丰银行   中国   货币   数字   伊朗   金融   区块   央行   香港   美国   账户   体系   银行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